新書推薦:

《
动物与人体的比较解剖书
》
售價:HK$
98.8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5册)
》
售價:HK$
274.5

《
7步吃透商业提案写作
》
售價:HK$
65.9

《
大国谍影
》
售價:HK$
96.8

《
从荒诞到反抗:导读加缪《局外人》和《鼠疫》(谜文库)
》
售價:HK$
65.8

《
给孩子的考古
》
售價:HK$
63.8

《
文明的重建:战后德国五十年(译林思想史)从大屠杀刽子手到爱好和平的民主主义者,揭秘战后德国五十年奇迹般的复兴之路!
》
售價:HK$
108.9

《
推荐系统核心技术与实践
》
售價:HK$
108.9
|
編輯推薦: |
? AI发展迅猛,本次修订,除了增加关系视角和正义视角的内容外,同时增加了不少数字时代社会工作理论的内容,更具时效性。
? 本书2007年第一版出版至今,已销售十几年,前面两个版本均有9次重印,社会工作理论领域的长销教材
。
|
內容簡介: |
《社会工作理论》(第三版)为“社会工作精品教材”之一,作者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社会工作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参考国内外有关教材和理论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梳理了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演变和意义,随后以社会工作的四个传统(实证传统、人本传统、激进传统、社会建构传统)为框架,分析了社会工作的哲理基础,介绍了社会工作理论中的心理动力理论、认知/行为理论、系统视角、生态视角、关系视角、社会发展视角、存在主义、灵性视角、结构视角、增权视角、正义视角、女性主义视角、叙事治疗、寻解治疗、优势视角。每章最后的小结、关键概念、思考与练习、拓展阅读等栏目,十分适合教学之用,本次修订也对拓展阅读进行了大幅度更新,增加了更具时效性的文献。
|
關於作者: |
何雪松, 现任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变迁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建设了“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数据库”,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各类著作6部。
|
目錄:
|
第一章 社会工作理论:概念、历史与意义 / 001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工作 / 002
第二节 什么是社会工作理论 / 004
第三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演进 / 008
第四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类型 / 011
第五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实践意义 / 017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四个理论传统 / 023
第一节 实证传统 / 024
第二节 人本传统 / 027
第三节 激进传统 / 030
第四节 社会建构传统 / 033
第三章 心理动力理论(上):精神分析与自我心理学 / 039
第一节 理论脉络 / 041
第二节 概念框架 / 043
第三节 实践框架 / 049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 052
第四章 心理动力理论(下):客体关系、自体心理学和依恋理论 / 055
第一节 理论脉络 / 056
第二节 概念框架 / 060
第三节 实践框架 / 064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 070
第五章 认知/行为理论 / 073
第一节 理论脉络 / 073
第二节 概念框架 / 076
第三节 实践框架 / 080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 085
第六章 系统视角 / 088
第一节 理论脉络 / 088
第二节 概念框架 / 090
第三节 实践框架 / 093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 097
第七章 生态视角 / 100
第一节 理论脉络 / 101
第二节 概念框架 / 105
第三节 实践框架 / 107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 112
第八章 关系视角
第一节 理论脉络
第二节 概念框架
第三节 实践框架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第九章 社会发展视角 / 115
第一节 理论脉络 / 116
第二节 概念框架 / 119
第三节 实践框架 / 124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 128
第十章 存在主义 / 131
第一节 理论脉络 / 132
第二节 概念框架 / 133
第三节 实践框架 / 136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 139
第十一章 灵性视角 / 142
第一节 理论脉络 / 142
第二节 概念框架 / 144
第三节 实践框架 / 149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 153
第十二章 结构视角 / 156
第一节 理论脉络 / 156
第二节 概念框架 / 159
第三节 实践框架 / 162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 166
第十三章 增权视角 / 169
第一节 理论脉络 / 170
第二节 概念框架 / 173
第三节 实践框架 / 175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 181
第十四章 正义视角
第一节 理论脉络
第二节 概念框架
第三节 实践框架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第十五章 女性主义视角 / 184
第一节 理论脉络 / 185
第二节 概念框架 / 187
第三节 实践框架 / 192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 195
第十六章 叙事理论 / 199
第一节 理论脉络 / 200
第二节 概念框架 / 202
第三节 实践框架 / 205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 213
第十七章 寻解视角 / 216
第一节 理论脉络 / 217
第二节 概念框架 / 219
第三节 实践框架 / 221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 224
第十八章 优势视角 / 227
第一节 理论脉络 / 228
第二节 概念框架 / 230
第三节 实践框架 / 235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 240
第十九章 未来与展望 / 243
第一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现实脉络 / 243
第二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演进趋势 / 250
第三节 迈向中国的社会工作理论 / 258
第四节 结语 / 266
参考文献 / 267
后记 / 2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