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帝国作为装饰品:英国人眼中的大英帝国(帝国与国际法译丛)
》
售價:HK$
86.9

《
AI芯片应用开发实践:深度学习算法与芯片设计
》
售價:HK$
75.9

《
世界之中(文明三部曲之后,亚洲图书奖得主张笑宇充满想象力的重磅新作)
》
售價:HK$
86.9

《
柏拉图《美诺》疏证
》
售價:HK$
96.8

《
山西明清寺观壁画的内蕴与社会潜流研究
》
售價:HK$
140.8

《
莎士比亚全集十卷
》
售價:HK$
591.8

《
7天造一台无人机:飞控、电池、动力系统、地面站全解析
》
售價:HK$
75.9

《
大地上的中国史:藏在地理里的历史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1. 全面覆盖多系统指南
本书突破传统皮肤病学框架,深入探讨银屑病与心血管、代谢综合征、关节炎等全身性疾病的关联,为临床医生提供跨学科诊疗视角。
2. 前沿病理机制与靶向治疗解析
聚焦银屑病免疫学新进展,系统阐释IL-17/IL-23通路、JAK-STAT信号等关键分子机制,并详解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研发逻辑,助力精准治疗决策。
3. 循证治疗策略全解析
从传统外用疗法到最新生物类似药,涵盖FDA批准药物适应症、剂量方案及安全性数据,结合NICE、AAD等国际指南,提供阶梯式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4. 特殊人群与难治性病例管理
专章探讨儿童银屑病、甲银屑病、红皮病等复杂亚型,整合真实世界研究数据与专家共识,解决掌跖脓疱病、反向型银屑病等临床棘手问题。
5. 可视化诊疗工具与转化医学视角
内含200 高清临床病理图片、治疗流程图及药物对比表格,同步提供在线参考文献更新平台,结合转化医学案例解析新药研发路径,提升临床科研双重价值。
|
內容簡介: |
本书引进自Springer 出版社,是一部有关银屑病基础研究与临床指南的系统著作。书中所述涵盖了银屑病的发展历史、流行病学、病理机制、传统药物、物理治疗、靶向抗体、合并症、指南总结、进展与挑战等内容,重点详述了临床上所用生物靶向抗体的转化研发、适应证、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要素。书中各章均设有学习目标和摘要,条理清晰、深入浅出,以经典教学模式呈现,易于理解和学习。本书内容系统,阐释简洁,图表丰富,适合广大临床医学生、科研人员、内科医生和皮肤科专科医生研究探索和临床实践时参考。
|
關於作者: |
杰弗里·M.温伯格(Jeffrey M. Weinberg),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皮肤病学临床副教授,圣卢克-罗斯福医院中心临床研究中心/皮肤药理学主任和牙买加医院医疗中心皮肤病学部代理主任;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内外科医学院皮肤病学助理临床教授。毕业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在纽约市哥伦比亚长老会医疗中心完成医学实习。随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完成皮肤病学住院医师培训。他是美国皮肤病学会会员,皮肤病学基金会成员,美国皮肤病学委员会的外联部主任。
马克·莱布沃尔 (Mark Lebwohl) ,1974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78年获哈佛医学院医学学位,随后在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完成内科和皮肤科住院医师培训。1983 被任命为西奈山皮肤科助理教授。1997被任命为该部门的主任,在他的领导下,该部门一直处于银屑病治疗的前沿。他是第一个报告弹性假黄瘤心脏并发症的人,此外还开发了诊断该疾病的新技术。他也是第一个使用免疫调节剂(咪喹莫特)治疗癌前皮肤病变的人,第一个使用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银屑病的人,也是第一个确定外用维生素D类似物(如卡泊三醇和骨化三醇)与其他外用药物和紫外线之间相互作用的人。一直处于牛皮癣新型生物疗法临床试验的前沿。
沈柱,广东省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留美博士后,皮肤科行政主任。入选国家高层人才计划,解放军三星人才“科技新星”荣誉称号,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卫生健康领军人才、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研究中心专家、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罕见遗传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委会委员。 长期从事银屑病(牛皮癣)、特应性皮炎(湿疹)、皮肤感染、罕见/疑难皮肤病的诊治研究。 作为负责人,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通讯作者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发表SCI论文30余篇。
|
目錄:
|
第 1 章 银屑病及其治疗的介绍与发展历程
第 2 章 银屑病的病理生理学/新信号通路
第 3 章 银屑病:临床回顾与进展
第 4 章 银屑病:流行病学、潜在诱因、病程
第 5 章 外用治疗Ⅰ:皮质类固醇激素和维生素 D 衍生物
第 6 章 外用治疗Ⅱ:维 A 酸类药物、免疫调节药和其他
第 7 章 外用治疗Ⅱ:光疗及联合维 A 酸类药物、免疫调节药等疗法
第 8 章 银屑病的激光治疗
第 9 章 传统的系统性治疗Ⅰ:甲氨蝶呤和环孢素
第 10 章 传统的系统性治疗Ⅱ:维 A 酸类药物及其他
第 11 章 阿普米司特
第 12 章 依那西普
第 13 章 阿达木单抗与银屑病
第 14 章 英夫利昔单抗、戈利木单抗和培塞利珠单抗
第 15 章 乌司奴单抗
第 16 章 古塞奇尤单抗
第 17 章 替拉珠单抗
第 18 章 瑞莎珠单抗
第 19 章 司库奇尤单抗用于治疗炎症性皮肤和关节疾病
第 20 章 依奇珠单抗
第 21 章 布罗利尤单抗
第 22 章 银屑病生物类似药
第 23 章 研究路径Ⅰ:银屑病的口服药物疗法
第 24 章 研究路径Ⅱ:即将到来的生物疗法
第 25 章 儿童银屑病
第 26 章 银屑病治疗的挑战:甲银屑病、头皮银屑病和掌跖银屑病
第 27 章 银屑病及其合并症
第 28 章 已发表治疗指南总结
|
內容試閱:
|
本书是一部难得的全面描述银屑病的系统著作和学术编年史。原著作者Jeffrey M.Weinberg 和Mark Lebwohl教授以银屑病的发展历程为主线,详细介绍了几百年来人们对银屑病的探索发现和认识本质的研究过程,以及各个阶段以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的靶向干预的转化研发和临床应用。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对于病情严重和反复发作的患者,银屑病也是一种系统性炎症疾病,常伴发心血管系统等多系统损害。银屑病是炎症性皮肤病的重要代表,也是近年来治疗技术提升迅速的病种,这有赖于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成果,尤其是在免疫学的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领域的新发现。这使得银屑病的治疗效果由既往期待的 PASI 50 提升到 PASI 90,甚至是 PASI 100,极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皮肤作为最大的非经典外周免疫器官,在银屑病领域的研究进展也显著完善和丰富了经典免疫学领域的发展,对其他免疫炎症新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提示。
作为一部有关银屑病单一疾病相关研究的系统著作,本书对传统教科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对广大临床医学生、科研骨干和临床医生在银屑病相关领域的研究探
索和临床实践应用很有借鉴参考价值,有利于推动我国银屑病的研究和转化。本书的译者团队均为长期从事银屑病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专家学者。在本书翻译过程中,大家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尽可能确保内容表述的准确性和易懂性,但由于中外术语规范及语言表述习惯有所不同,中文版中可能遗有疏漏之处,恳请各位读者及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沈柱
一、银屑病的历史
对疾病的全面了解,尤其是对皮肤疾病的全面了解,一直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独特部分。银屑病患者过去常因为被误解、被忽视而遭受痛苦。以往,症状常被看作是疾病的本质,导致治疗方式的发展因为缺乏对疾病及其病因的理解而受限。因此,要学习银屑病的历史,就要了解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是如何随时间推移而进步的,还要了解其常用治疗方法发现的过程。在科学出现之前,社会通常将疾病视为违反神圣秩序、魔法的恶性影响或打破禁忌的结果。例如,《利未记》(Book of Leviticus)全书第 13 章讲述牧师如何判断皮肤上的病变是否是麻风,第14 章讲述了应当献祭哪种动物(羊羔和鸟)来净化患者 [1]。
最早发展出理性科学概念的文化是中华文化和古希腊文化,西方医学起源于古希腊,认为疾病是自然因素通过某种方式打破了机体的平衡或完整的结果。因此,治疗目的就在于重塑机体的平衡或完整。或许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是西方医学之父,但最有影响力的创始人更可能是帕加玛的 Galen(130—200 年)。Galen 认为,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有机体,不仅由 4 种体液构成,还包含了干、湿、热、寒 4 种特性的组合(图 1-1) [2]。疾病的治疗不仅仅是放血和清除有害物质,也包含了使用旨在恢复健康的药方。Galen的理论体系受到了广泛采纳,直到 19 世纪,其体液说和气质说才从医学理念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疾病的微生物理论。
二、确定银屑病是一种独立疾病
由于银屑病与其他多种疾病的混淆,将银屑病及其治疗从古代记录中梳理出来是极其困难的。不仅如此,过去的疾病和症状的命名是随意且不一致的。在埃及,由于银屑病与麻风病被混淆,导致银屑病的鉴别尤其困难 [3]。然而,对埃及木乃伊的大量考察表明,麻风病并未在公元前的埃及出现,那时的银屑病有可能被误认成了麻风病。我们在古希腊医学中也面临着同样的术语问题。《希波克拉底文集》(Corpus Hippocraticum)中包含了许多易于辨别的皮肤病的精确描述和治疗方法 [4]。此外,其中大部分有关麻风病的描述可能实际上是银屑病。公元后早期,真正麻风病的出现加剧了人们对两种疾病的混淆,并且因为麻风患者通常被隔离且禁止与正常人交往,给银屑病患者的治疗造成了极大的阻碍。第一份无争议的银屑病参考资料来自于 Aulus Cornelius Celsus(公元前 25—公元 50 年)《论医学》(De Re Medica)的第 5 部和第 6 部。作为一名古罗马医学家,Aulus Cornelius Celsus 编纂了大量有关疾病及其治疗的资料供庄园主使用 [5]。但他并没有使用银屑病这个术语,而是在脓疱疮的章节中对其进行了描述。在古罗马文明灭亡后,西方对科学医学的实践也停止了,后面也只是作为文艺复兴的一部分才再次出现。1572 年,Geronimo Mercurialis 的著作对已知的皮肤疾病进行了汇总 [6]。他将银屑病与其他皮肤疾病如麻风病归类在一起,并提出了几种治疗方法,包括用狼粪、醋、山羊血混合后涂抹患处,以及用斑蝥粉涂抹患处。
Robert Willan(1757—1812 年)在 1809 年制订了明确和统一的皮肤病命名法。然而,不幸的是,他将银屑病称为寻常型麻风病,使得这两种疾病的混淆仍持续存在 [7]。而在 19 世纪中叶,Camille Melchoir Gibert(1792—1866 年)放弃了寻常型麻风病这一术语,将银屑病作为该疾病的唯一术语,这种混淆才得以结束,他的著作明确了丘疹鳞屑性疾病之间的重要区别 [8]。Gibert 后的研究者更进一步地明确了这些区别。Hebra 在临床实践中将麻风病与银屑病完全区分开来;Heinrich Auspitz(1835—1886 年)在去除了银屑病皮损的鳞屑及薄膜后发现了出血点(Auspitz 征);HeinrichK?ebner 在 1872 年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发表了一场题为“银屑病病因”的演讲,指出银屑病患者正常皮肤的创伤具有导致银屑病皮损发生的倾向,“Koebner 现象”(同形反应)至今仍被视为银屑病的一个重要表现 [9]。在 1898 年,Munro 描述了银屑病皮损中的微脓肿,现在被称为“Munro 微脓肿”。20 世纪初,Leo van Zumbusch 对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的补充,以及 Woranoff 对苍白环的描述(现被称为 Woranoff 环),使得银屑病普遍能够被准确诊断。
三、银屑病治疗史
银屑病治疗的历史很大程度上是由偶然发现推动的。在 18 世纪末和 19 世纪包括如砷(Arsenic)、柯桠素(Chrysarobin)、氯化氨基汞(Ammoniated Mercury)等药物。地蒽酚和焦油在20 世纪上半叶才开始被广泛应用。从 20 世纪 50年代开始,局部类固醇被发明,随后在 20 世纪 70年代、80 年代和 90 年代分别出现了甲氨蝶呤、维A 酸和免疫抑制药物。在 21 世纪,对银屑病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理解推动了更多靶向药物的发展。我们现在的治疗手段还包括生物制剂,对免疫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靶向调节。
(一)砷、氯化氨基汞和柯桠素
在 18 世纪和 19 世纪,3 种局部药物被发现可用于银屑病的治疗。虽然砷溶液可能最先由古希腊人发明,但在 1786 年才第一次被应用于皮肤病中 [10]。不过,在 1806 年,它才第一次被 Girdlestone报道用于银屑病的治疗,他指出福勒溶液(Fowler’s solution)具有改善银屑病皮损的效果 [11]。另一种局部药物氯化氨基汞,也在同一时期被应用 [12]。1880 年,Fox 博士发现这种汞可用于银屑病的局部治疗,并得到了 Duhring 的支持。这两种局部药物的应用一直持续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当时出于对它们可能的毒性和意外中毒的担忧导致它们被禁用。第 3 种被确认使用的局部药物是柯桠素,1876 年,Balmonno Squire 通过一个偶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