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夏娃:关于生育自由的未来(译文坐标)

書城自編碼: 409154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克莱尔·霍恩
國際書號(ISBN): 9787532797370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49.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女人们的谈话(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最佳改编剧本奖 原著!)
《 女人们的谈话(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最佳改编剧本奖 原著!) 》

售價:HK$ 61.6
忧郁的秩序:亚洲移民与边境管控的全球化(共域世界史)
《 忧郁的秩序:亚洲移民与边境管控的全球化(共域世界史) 》

售價:HK$ 140.8
一周一堂经济学课: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 一周一堂经济学课: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

售價:HK$ 107.8
慢性胃炎的中医研究 胃
《 慢性胃炎的中医研究 胃 》

售價:HK$ 657.8
南移:宋代社会中心的转迁
《 南移:宋代社会中心的转迁 》

售價:HK$ 162.8
纯粹·水浒江湖: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另一条线索
《 纯粹·水浒江湖: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另一条线索 》

售價:HK$ 101.2
肌骨复健实践指南:运动损伤与慢性疼痛
《 肌骨复健实践指南:运动损伤与慢性疼痛 》

售價:HK$ 294.8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ySQL版)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ySQL版) 》

售價:HK$ 64.9

 

編輯推薦:
人工妊娠新纪元,母性与女性的角色将被如何重塑?
亲子关系的纽带又将迎来怎样的挑战?
这一切,我们真的已经做好准备了吗?
內容簡介: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造子宫”这一原本只存在于科幻小说的产物的面世已是指日可待。但技术逐步成熟的同时,社会层面尚有大量需解决的法律和伦理问题。新技术将要进入的社会并非一张白纸,而是具有种种不平等和偏见。不尊重生育者自主权的群体可能会利用这些技术强化控制或加深阶级、种族分歧,这也促使我们思考这一技术突破对社会意味着什么。
本书回顾了从十九世纪成为游乐场时尚的初代育儿孵化器到当今的尖端科学突破的漫长历程,深入探讨了这个时代最具挑战性的一些问题。比如,人造子宫对于女性保护来说到底是解放的福音还是新的压迫?我们如何保护生殖和堕胎权利?曾在“优生学”名义下出现的历史悲剧会再现吗?人造子宫技术下诞生的孩子该以什么样的身份标签去面对父母?这些伦理上的模糊地带和未知领域,都亟待填充和赋予新的伦理程序。在这个充满质疑和魅力的现代生育故事中,本书以令人大开眼界、清晰明了的方式探讨了这一切对人类的未来的意义,也再次提醒我们,只有在有益于社会文明发展的伦理规范限制之下,技术的发展才可能真正造福人类。
關於作者:
克莱尔?霍恩(Claire Horn)
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健康法律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有关性健康和生殖健康、权利和技术的法律与政策。她曾为多种学术和非虚构出版物撰稿,包括《医学伦理》、《医学法律评论》、《女性主义法律研究》等。
译者
周悟拿
英语、丹麦语、挪威语译者,浙江大学与美国耶鲁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曾在中国香港、英国、丹麦等地交流访学,现任教于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主要从事中外文化交流、文学翻译研究,已出版译著《地球编年史:人类起源》《没有面目的人》等。
目錄
第一章 论婴儿保育箱、兰花和人造子宫
第二章 人造养母
第三章 美丽新世界中的体外人工培育
第四章 扮演母亲角色的机器
第五章 堕胎问题的解决之道
第六章 生物学的暴政
结语 当你怀有身孕
內容試閱
第一章 论婴儿保育箱、兰花和人造子宫
对于正在阅读这些文字的你,我可以十分确切地说出一件和你有关的事实,那就是在你降生成人之前,不论你在哪里,你一定都是在某个人的体内被孕育着;然后,这个人把你生了下来。
我在写下这些时,也能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正在子宫里动来动去。无论孕育你的那个人后来是否成为了你的母亲,我都相信这样一个事实:这个孕育者一定曾经感受到婴儿的四肢在自己的肌肤下游动,一定在那时体验过这种无以言喻的情感。我还清楚知道,哪怕是在你真正长成人形之前,哪怕当时这个孕育者还不能真正感知到你的存在,这个人的身体都是你最初的家园。
我还知道,每个怀孕的人都会在某个时刻开始好奇,婴儿究竟会在何时出生。有时候,我会感觉自己已经怀孕很久,漫长得仿若一年有余,但同时我又觉得孕期时光过得飞快,仿佛转瞬即逝。曾有一位朋友这样告诉我,预产期之类的说法都是不准确的。我们对于分娩日期往往只能作出推测;而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根本无法知道孩子会选择在哪个时间点降生。他们也许可以等到怀胎近十月时才出生,但也可能提前好几个月就发动,充满惊险地来到世上。
现在你只需要闭上眼睛,就能在脑海中描绘出婴儿保育箱的画面。但若是回到19世纪的伦敦,情况则大不一样。虽然19世纪距离我们身处的社会并不遥远,但当时人工培育技术才诞生没几年。如果让那时的人们看见小婴儿被放在一个封闭又狭小的透明箱子里,他们的确会感觉不可思议。更让他们难以置信的是,把那些原本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婴儿用这个方式保温几周后,他们居然真的能存活下来,顺利和父母团聚。
在19世纪80年代末的欧洲,现代保育箱技术刚刚投入使用。在此之前,产妇和助产士往往只能依据常识中的原则给生病体弱的婴儿裹上襁褓保暖。但在即将进入20世纪之时,婴儿保育箱问世了。这项技术震撼了大众的视野,因为这个空间介于子宫和世界之间,完全由空气、金属和玻璃构成。婴儿在这个空间里又如何能够存活下来?人们实在难以想象。
坊间曾经流传着这么一个不知真假的故事。巴黎妇产医院的新生婴儿死亡率极高,法国妇产科医生斯蒂芬?塔尼(Stéphane Tarnier)在巴黎动物园游玩时,依然为此事挂心不已。后来,塔尼看到小鸡在保温箱里活蹦乱跳,便询问制作保温箱的动物管理员奥迪尔?马丁(Odile Martin),是否有可能为人类婴儿也制作一个构造类似的装备。马丁只得答应了这个请求,于是就有了孵卵器的问世,这个装置又名“育雏母鸡保育箱”。最初,塔尼的保育箱计划仅限医院内部使用,后来却在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成了固定装置——露天游乐场。在1896年的柏林大型工业博览会上,儿科医生亚历山大?利昂(Alexandre Lion)和自称内科医生的马丁?库尼(Martin Couney)展示了婴儿保育中心(Kinderbrutenstalt),吸引了大批兴致勃勃的观众。但是,库尼最后还是得回到美国。1903年,他又在纽约市康尼岛的月神公园发起了一个长期的“婴儿保育箱展览”。他最早在1897年举办过这个展览,那是在英国伯爵宫 的维多利亚时代展览会上。当时的公众反响极为热烈,那个夏天甚至还有一首歌曲在四处传唱,要“通过保育技术”来发展整个国家。
当时的评论家分为两派,有人心怀恐惧,有人满心欣喜;他们的回应也让这种狂热的情绪愈演愈烈。当时人们耳畔还萦绕着这样一条传闻:现在已经可以像培育温室里的兰花一样培育新生儿,只要给予阳光和热量,架起保证安全的围栏,这些小生命就能发芽长大。《图像》(The Graphic) 还曾刊登这样一副图片:一群富人聚在天鹅绒做成的绳索后面,一个个都急切地向前探着身子,想把眼前那些非同寻常的玻璃箱看个明白。这个画面本来充满了机械元素,棕榈树则又添了一抹绿意。一排排护士站得整整齐齐,仿佛随时都准备采取什么行动似的。护士的白色制服上别着小小的时钟,仿佛是在提醒这些看客——护士可是正在工作的专业人士,绝非什么闲散人员。在图片下方,还有“人造养母”四个字作为说明。这项科技之所以如此具有吸引力,这四个字恰恰指明了深层原因。无论是那些对保育箱中的婴儿啧啧称奇的游客,还是那些照料婴儿的医护人员,他们都怀有同样的信念,那就是在不远的未来,婴儿不必在人体内孕育,也能慢慢长大。
足月妊娠需要达到40周时间,而塔尼的保育箱可能已经为38周以上的婴儿提供过照顾。但这位医生却吹嘘说,他的技术已经几乎足以让保育箱实现整个妊娠后半程的功能。尽管许多崭露头角的专家已经警告大家,谨慎使用保育箱,但在《柳叶刀》(The Lancet) 和《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 等医学出版物上都已经有评论家认为,人造子宫已经问世。有人投稿说,只有一项举措能让保育箱的环境和子宫内部更加接近,那就是将婴儿浸泡在人造羊水中。但另一位作者又退一步说,这会导致婴儿溺水,因而只能创新性地在玻璃箱内注入温暖的空气,这已经是最能模拟子宫环境的措施。既然人们已经完成这一壮举,那么之后借助这些手段来实现整个妊娠过程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曾经坚信,人造子宫已是触手可及的发明。现在回想起来,这其实是一种可笑的乐观,因为这个非同凡响的梦想其实到了21世纪才逐渐显出了几分真实感。
2017年,费城儿童医院(CHOP)的研究人员宣布,第一个局部人造子宫已经在动物实验中获得成功,并为之取名为“生物口袋”(the bio-bag)。他们重现了子宫的液体环境,而这在19世纪90年代是连最自信的医生都视为不可能的任务。一般情况下,如果婴儿在37周前出生,即被视为早产儿;若婴儿未满32周便出生,就被视为极早产儿。一般来说,如果婴儿已被孕育了28周,之后若能出生在设施完备的医院里,便已有较高的存活几率。在22周以前出生的婴儿则被称为极早早产儿,尽管当代技术已经能够帮助这些孩子来到世界,但依然无法改变很高的死亡率。如果婴儿的器官尚未发育到足以应对子宫外部环境,往往会出现许多并发症。目前能采取的最佳保护措施便是提供紧急护理,来治疗这些并发症。据估计,极早早产儿的存活率低至10%,而在存活下来的孩子中,约有三分之一还会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
生物口袋的动物实验获得了成功,这说明我们也许能够避免这些健康方面的并发症,也有可能让那些早于预产期4个月出生的新生儿恢复到健康状态。在实验中,一只严重早产的新生小羊羔被放置在半透明的聚氨酯袋中,然后注入人造羊水使其浮起。这种合成的液体能为新生的哺乳动物输送营养,胎儿在孕育者体内时也有这样的液体环绕周围。研究人员经过多次实验和试错,终于成功使用外部泵将氧气输入了生物口袋,同时还能排出毒素,来为胎盘模拟出一个能够运转的相似环境。胎盘指的是在妊娠期间生长的特殊器官,能把胎儿和子宫连接起来。在这项技术的帮助之下,科学家最后终于能成功将羊胎培育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大约相当于把人类胎儿从22周至24周的状态一直培育到28周的成熟度,而且能在保证健康状况良好的前提之下把此时的羊胎取出。这个团队在2019年宣布将会开展第二轮动物实验,并认为实验前景非常可观。目前该团队正在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申请,希望能获得许可来进行人类胎儿的实验,期待着在未来几年内就着手开展工作。
与此同时,截至2022年,还有一个日本和澳大利亚合作的团队完成了两项动物实验,都在类似平台展开,他们将其称为“离体子宫环境疗法”或“体外子宫环境”(EVE)。不过,和斯蒂芬?塔尼夸大其词的宣言不同的是,这个团队一直谨慎地加以解释:他们无意用自己的工作来“取代”人类的自然妊娠过程。而令人费解的是,他们却又选择以《圣经》中首位女性的名字来为该项目命名。虽然他们慎重强调这个项目绝不是为了推进“体外妊娠”,但这个名称还是削弱了这项声明的可信度,这是无可避免的。
该团队展开研究主要是为了治疗21周(即那些尚未到足月怀孕周数半程)的人类早产婴儿。而他们的研究表明,动物胎儿的妊娠期临界值和出生体重都比生物口袋实验中的人类胎儿更低。2019年的秋天,荷兰的一个研究小组宣布,他们计划在5年内自行创造出“局部人造子宫”。这个团队的成员具备不同学科的教育背景,他们运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配有传感器的新生儿模型,还能复现多项特征,比如母亲的心跳等。这个团队计划打造出这样一项技术:不仅能够尽可能地对那些严重早产儿进行培育,还能追踪特定某个婴儿的具体需求,对各项条件作出相应调整。
这些项目在实验设计上各有不同,但又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拥有巨大的潜力,可能会给极早产儿的护理工作带来变革。现在,人们在护理新生儿时采用的是应急干预模式。新生儿接受一些治疗和护理,以防出生时器官出现明显的发育不良。相比之下,人造子宫可以延长妊娠期,从而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出现。如果这个方法真的行之有效,该技术就能让婴儿继续成长,仿佛仍在母体之中一样。科学家们纷纷预测,人造子宫技术会在未来几年内进行人体实验,这项技术将不再只是停留在推测层面。现在的研究人员终于站在了这个转折点——斯蒂芬?塔尼在140年前只能想象的事情终于有可能成真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