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五谷杂粮养全家 正版书籍养生配方大全饮食健康营养食品药膳食谱养生食疗杂粮搭配减糖饮食书百病食疗家庭中医养生药膳入门书籍
》
售價:HK$
54.8

《
七种模式成就卓越班组:升级版
》
售價:HK$
63.8

《
主动出击:20世纪早期英国的科学普及(看英国科普黄金时代的科学家如何担当科普主力,打造科学共识!)
》
售價:HK$
86.9

《
太极拳套路完全图解 陈氏56式 杨氏24式和普及48式 精编口袋版
》
售價:HK$
32.8

《
2+20:私募股权为什么能长期战胜市场
》
售價:HK$
86.9

《
经典秩序的重构:廖平的世界观与经学之路(探究廖平经学思想,以新视角理解中国传统学术在西学冲击下的转型)
》
售價:HK$
97.9

《
你喜欢勃拉姆斯吗……
》
售價:HK$
52.8

《
背影渐远犹低徊:清北民国大先生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抗战时期的家族情感与革命信仰,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人性的温暖。
这是一部关于家族、信仰与成长的小说,也是一幅展现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地区风云变幻的壮丽画卷。陈家儿女的故事,将带你重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他们的热血与坚韧,见证他们的选择与担当。
|
內容簡介: |
山东邹平,有一户靠货郎担子致富的陈家。陈家有二儿四女。
陈家家规:男要学医,不纳妾,不沾嫖赌毒;女要上学,不裹脚,不扎耳洞。
“济南惨案”的发生和日本军人的残暴,各路土匪横行、乡村建设运动式微和韩复榘统治的虚伪,让时刻关注时局及日本对华企图的陈家儿女,对国民政府非常失望。“西安事变”后,陈家预感中日必有一战,新增一条家规:决不当汉奸。
陈家儿女相继投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洪流,在齐鲁大地上尽展所能……
|
關於作者: |
葛宁,北京大学毕业,长期从事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相关问题的研究,主编、发表若干关于国际问题的书籍、论文,出版随笔《印度笔记》。
|
目錄:
|
目录
第一章?陈家儿女 ……………… 001
第二章?济南奇遇 ……………… 015
第三章?新年聚会 ……………… 029
第四章?投身抗日 ……………… 042
第五章?山东纵队 ……………… 056
第六章?剪发放羊 ……………… 070
第七章?鱼水情深 ……………… 084
第八章?初次归队 ……………… 097
第九章?胶东送金 ……………… 110
第十章?兄妹相见 ……………… 124
第十一章?孙祖战斗 ……………… 138
第十二章?一一五师 ……………… 152
第十三章?出演繁漪 ……………… 166
第十四章?西海夜话 ……………… 179
第十五章?熬过艰难 ……………… 192
第十六章?减租减息 ……………… 205
第 十 七 章?话剧为媒 ……………… 218
第 十 八 章?被迫撤离 ……………… 231
第 十 九 章?再次归队 ……………… 244
第 二 十 章?娘家来人 ……………… 257
第二十一章?算地瓜账 ……………… 270
第二十二章?柳暗花明 ……………… 284
第二十三章?开被服厂 ……………… 298
第二十四章?保卫胜利 ……………… 312
第二十五章?革命到底 ……………… 326
|
內容試閱:
|
(页码:001-003)
第一章?陈家儿女
“三姐,我还是坚决不同意你跟施明榕结婚!你绝对不能答应大哥大嫂。”年轻姑娘陈安波的声音低沉但语速极快,清秀的小脸因为愤怒而变得微红。陈安波说完,背起书包转身就走了。从大哥在四方开的初九医院到铁路中学,不远,陈安波以前都是和姐姐一起走路上学的,只是,从这个新学年开始,这条上学路上少了一个人。
陈安波噔噔地走在路上,气鼓鼓地越走越快。可是,走着走着,她低下头,无奈地看着左脚黑皮鞋鞋头又张开的小口,不得不慢下来,一步步挪到路边,从书包里摸出一小管胶水,弯下腰,熟练地把管头伸进开口处,轻轻挤出一点胶水,均匀地涂上了薄薄的一层。站直身子等了一会儿,心里数满了三十秒,她使劲地踮起左脚尖,转了转,嗯,粘牢了,赶紧的,不能迟到。陈安波整了整书包,继续向学校走去,只是,脚步变得轻盈了些,可不敢太废鞋了,新学期的白运动鞋还没有向大嫂张口要钱买呢。唉,一生气,自己一个人就先出来了。
大嫂啊,想着想着,陈安波忽然想起了已经去世的爹娘。陈安波兄弟姐妹六个,她是最小的,最上面的大哥陈安洋比她大整整二十岁,娘亲在她八岁时就病故了,三年后,父亲,曾经赫赫有名的“八爷”也撒手而去。
陈安波的父亲是道道地地的邹平人,家住邹平城南门里。光绪年间,有两个英国传教士仲钧安、蔚兰光就租了陈家隔壁的张训堂家房子住,一边传教布道,一边开诊所办学校。那时陈安波的爹是个穷人,还没有后来的“八爷”称号,饥一顿饱一顿的。但八爷硬是靠着挑货郎担子、摇拨浪鼓起家,走村串乡地做些小买卖,积攒一点小钱之后在周村大街开了一家豆腐坊,从行商升级成坐商,最后拥有十几个油坊、布庄和杂货铺,一度跺一脚邹平城都晃荡,被人按他在老陈家的大排行而尊称为“八爷”。八爷不仅是个勤快人,而且还是一个会说话、爱琢磨、能担事的人。走街串巷的,加上他的几家作坊铺面都在周村,那是胶济线上的大站,消息灵通,老佛爷、袁巡抚、李中堂、甲午海战、戊戌变法、庚子事变、中华民国、德国人、日本人……他心里都有一本账,因而虽已发家致富但内心依旧苦闷,一有空就爱去听仲牧师、蔚牧师讲道,不知不觉就成了基督的子民,而且还识了字。他特别钦佩仲牧师那伙儿英国传教士赈济灾民、安置孤儿的举动,对蔚牧师在周村开的小博物馆更是兴趣盎然,里面的火车模型、显微镜、地图册等等,他去看了无数次,当然也就无数次地腹诽朝廷的昏聩无能和民国的杂乱无章。为此,他孩子的名字中间都有一个仲钧安牧师的中文名“安”字,第三个字则都是三点水旁的,以便既能继续不动声色地表达他对基督的信仰,又能表达他对天下太平、子女平安喜乐的愿望。
八爷的见识和财力让他在有生之年把孩子都送去了教会办的学堂,并且早早地选定青岛作为子女今后落脚之地。八爷对胶济线是做过一番考察的,离邹平最近的周村基本上可以算是胶济线上的中间站了,略略土气;西头的济南,八爷不喜欢,中华民国的几任都督都在那里设府,什么姓周的、姓靳的、姓张的、姓田的、姓郑的,跟走马灯一样,特别是那个张大帅,在八爷眼里就不是个正经玩意儿,太坏太乱;东头的青岛,倒是有那么点儿意思。八爷是邹平城里的大财主,但让人意外的是除了买下一块地盖家宅,他从不买地种地,而是慢慢地把财富从邹平、周村全部转到了青岛,内心盼望着自家的孩子们能有更开阔的眼界,看到更大的世界,拥有更美好的人生。八爷定下的规矩是,陈家的儿子都要学医,不许纳妾,更不许沾染嫖赌毒;四个女儿都不裹小脚,不扎耳洞,都要上学。
陈安洋和小自己十三岁的二弟陈安江都进了蔚牧师办的光被学堂。从光被中学毕业后,陈安洋直接去了日本,读了一年预科,之后考取了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1930年夏天三十周岁的时候毕业,拿到全科医学博士学位。如果不是因为母亲在两年前的夏末突然中风,大孝子陈安洋立即放下学业,紧赶慢赶回国而一度中断学习,陈安洋可能早在两年前就拿到学位了。可惜的是,他在日本所学到的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医学知识不仅没能为母亲续命,而且他还不得不在母亲弥留之际答应了母亲突然为他提出的一门亲事,娶一个他从来没有见过面的姑娘。
整个事情让陈安洋极度不适。身为与二十世纪同龄的山东人,一个不太虔诚的基督徒,到日本留学,陈安洋的心情始终是压抑的别扭的。特别是当他在日本看到了当年5月初“济南惨案”以及国民政府的应对时,对日本军人和日本政府极其厌恶,对南京国民政府极其失望,连带着对自己在日本的学习也产生了一股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他已经很难再集中注意力继续学下去了。母亲的重病,让他有理由回国一趟,换换环境也换换脑子。但让他按母亲之命娶妻,陈安洋本就心知父亲发家不易、身体不佳,故而一门心思苦读,没有像当时留日的一些学生一样有日本情人,更没有过学成前结婚的心思,所以根本不能接受这种方式。
八爷是不赞同老伴这样行事的,没想到一辈子温和顺从的老婆子临了临了突然来了这么一出,固执得八头牛也拉不回来,她此前可是从来没有跟八爷商量过这事。那姑娘有文化,没缠脚,基本符合八爷对女儿们的要求,但毕竟自己的大儿子在日本留学,眼界开阔了,总要找一个他自己满意的伴侣才是。老婆子以死相逼,儿子也老大不小了,八爷心里很是矛盾,思来想去,他最后什么也没有做,心里计较着,无论谁坚持住了,就支持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