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火星,我们来了

書城自編碼: 409140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科普讀物宇宙知识
作者: 黄传会
國際書號(ISBN): 9787213110023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5.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修订二版)
《 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修订二版) 》

售價:HK$ 107.8
德州扑克自学一本通
《 德州扑克自学一本通 》

售價:HK$ 55.0
数学分析(第一卷)(第7版)(精装典藏版)
《 数学分析(第一卷)(第7版)(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97.9
什么是思想史 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 什么是思想史 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

售價:HK$ 61.6
法律是什么:20世纪英美法理学批判阅读(全新增订版)
《 法律是什么:20世纪英美法理学批判阅读(全新增订版) 》

售價:HK$ 63.8
从宁波到日本:生活世界的对话
《 从宁波到日本:生活世界的对话 》

售價:HK$ 74.8
西夏史(历史通识书系)
《 西夏史(历史通识书系) 》

售價:HK$ 77.0
怪谈:一本详知日本怪谈文学发展脉络史!
《 怪谈:一本详知日本怪谈文学发展脉络史! 》

售價:HK$ 57.2

 

內容簡介:
《火星,我们来了》聚焦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该书以中国航天精神为核心,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太空探索领域的伟大成就。作者黄传会通过大量深度采访,以鲜活感人的细节和质朴真切的笔触,全景式再现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全过程。书中通过上百个人物故事和无数科研攻关的细节,生动诠释了中国航天人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风貌。本书不仅是一部纪实作品,更是一幅英雄画卷和一首恢宏乐章。作者以报告文学的方式,将科学探索与人文情怀相结合,既展现了科研工作的艰辛与辉煌,又传递了激情与笃行的力量。
關於作者:
黄传会(1949—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原常务副会长,原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中国报告文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有长篇报告文学《仰望星空:共和国功勋孙家栋》《托起明天的太阳——中国“希望工程”纪实》《中国山村教师》《我的课桌在哪里》等。其报告文学作品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曾获庄重文文学奖;第一届、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第六届、第九届、第十三届、第十七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中国报告文学终身成就奖等。多部作品翻译至国外出版。
目錄
前 言 火星三问/001
第一章 火星,火了/001
祝融号/003
《开讲啦》/014
第二章 立 项/023
征程漫漫/025
功 勋/032
喜欢开手动挡车的大总师/038
探 火/048
第三章 出 征/069
重 担/071
轻盈舞者/081
降 落/088
第四章 好一辆漂亮的火星车/101
月球车/103
火星车达人/108
重中之重/116
“蓝闪蝶”/131
让每一缕光芒都灿烂/141
带“火”字的车标/155
第五章 一飞,再飞/165
灰色的云/167
含泪奔跑的强者/181
第908天:浴火重生/195
第六章 神奇的环绕器/211
“用我们的双手点亮更多的星星!”/213
十年磨一剑/219
火星捕获/226
“地火生命线”/235
第七章 放飞“风筝”的人/247
家 书/249
无线“风筝”/261
寻找“天问”/278
第八章 寻找那把“钥匙”/291
到火星去/293
探 秘/301
第九章 “我是北京”/315
迎着强劲的海风/317
“太空刹车”/331
火星,你好/343
第十章 逐 梦/363
尾 声 飞向更远/387
后 记 /396
內容試閱

孙家栋
《火星,我们来了》是一部书写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报告文学。我看了之后,觉得非常亲切,也非常欣慰。
作者黄传会问我:“您喜欢仰望星空吗?”我告诉他,航天人都喜欢仰望星空。岂止是航天人,仰望星空,那是全人类共同的喜好。然而,星空对于航天人,自有一番特殊的深意。
宇宙浩渺,星空璀璨。星空是航天人的千重风雨、万里关山,星空是航天人挥戈博弈、叱咤风云的战场……仰望星空,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爱国创新、勇攀高峰,把祖国建成了航天大国,并且正在向航天强国迈进。
1958年,我从苏联留学归国,被分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在钱学森和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航天四老”的领导下,开始走进航天领域。那时候真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一穷二白。东风一号导弹完全是仿造的。研制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时,我们连卫星应该长成什么模样都不知道。一个简单的小小的电信号连接插头,国内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制造。我有幸目睹和见证了老一辈科学家不畏艰难、勇于创新,以不懈的追求和非凡的智慧,带领大家开创中国航天新纪元的整个历程。
东方红一号距离地球最远点是2300多千米,而天问一号距离地球最远点是 4 亿多千米,两者之间,差不多是十几万倍。这还不仅仅是距离长短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其科技含量的云泥之别。从东方红一号到天问一号,可以说是中国航天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相继登上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布网的技术制高点,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航天梦。
《火星,我们来了》 讲述了许多火星探测研制者的故事。他们当中很多人我都认识,有一些还是我曾经的老同事。特别是看到一大批年轻人,通过项目的锤炼,快速成长起来,更是令人欣喜。航天系统有一个好传统,接力棒一棒一棒往下传,新人一代一代在成长,砥砺奋进,一往无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几代航天人的实践和心血凝聚成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必须传承弘扬。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探火”就是一个精彩的中国故事。《火星,我们来了》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的全过程用文学的笔触记录下来,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在航天领域,值得书写的人和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期待更多的作家将目光投向这里,用精彩的文学作品,讲述我们的奋斗与梦想。
2023年10月

前言 火星三问

在本书动笔之前,我怀揣着三个疑问:
其一:为什么要去火星?
确切地说,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疑问,在人类每次提出一项崭新而重大的太空探索计划时,总有质疑随之而来:“地球上还有那么多问题亟待解决,为什么要去关心那么遥远的事情?”
为此,我找到了以下几种回答: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面对赞比亚修女提问时,这样回答:通往火星的航行并不能直接提供食物从而解决饥荒问题。然而它所带来的大量新技术和新方法,可以用在火星探测之外,这将产生数倍于原始花费的收益。
印度政府发言人面对西方媒体质疑时,如此回答:如果我们没有伟大的梦想,就永远是伐木人和挑水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在一次演讲中,则这样说:如同一个不太富裕的家庭,为何还要省吃俭用拿钱去培养孩子呢?家长是为了提升孩子的能力,为了孩子的未来。国家也是一样,通过重大的、前瞻性的科学探索活动,来提升我们中国人的自信心,提升我们国家的实力。
其二:去火星干什么?
这个问题总会引来无数美好的期许和遐想,比如:火星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探测火星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确定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火星的环境与地球最相似,研究火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未来,特别是气候变化和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火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它对未来人类的太空移民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张荣桥的答案则更为严谨:“科学家现在并不是要去火星上寻找生命,我们要到火星上去寻找是否曾经存在过生命的证据。”
其三:怎样去火星?
相比人类为什么去火星、去火星干什么,我更关注的是,人类如何抵达火星,这也是我写本书的初衷。
中国的天问一号,面对漫漫征程,登山临水,鞭长驾远,怎么才能将祝融号火星车送达火星?
天体运行,悠悠万古,自有其规律。在工程实施层面,自地球上发射探测器到达火星、与火星交会,这样的机会每隔26个月才出现一次;错过了这个发射窗口,就得再等上26个月。因此,“去火星不是说走就能走的旅行”。
去火星还得解决交通工具问题。天问一号飞到火星的主要动力来源是长征五号火箭。长征五号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起飞推力高达1000吨。问题是,在天问一号选定的发射窗口,长征五号能否准备妥当。
地球距离火星最远约4亿千米,天问一号需要“跑”7个月才能抵达火星,连无线电信号电磁波的往返,都需要40多分钟。深空测控系统必须解决跟踪测量距离远、信号传输时延高、导航测量难度大、任务持续周期长等难题。
高速飞行的天问一号抵近火星时,要通过主发动机持续点火,才能够被火星引力场捕获,进入环火轨道。这一制动捕获,称为“太空刹车”。此时,探测器的目标轨道距离火星最近处仅 400 千米,“太空刹车”“踩”重了,天问一号便一头撞上火星,粉身碎骨;“踩”轻了,又将与火星擦肩而过,消失于茫茫宇宙。“太空刹车”是一道世界级难题。
天问一号的最后一场“大考”是降落。降落过程必须连贯完成气动减速、伞系减速、动力减速、悬停避障、缓速下降、着陆缓冲等动作,环环相扣,不容丝毫差错。国外已实施的火星探测实验,大多在降落过程中“折戟”而败。
降落成功后,祝融号火星车能不能走起来,更是万众期待。
怎么去火星?难!难!难!
火星探测工程是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工程,共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缺一不可。几年来,我走进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团队,采访了数以百计的航天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听他们讲述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从预研到立项所经历的一波三折,各大系统在研制过程中经历的千难万险,环绕器奔“火”途中的风风雨雨,火星车着陆时的惊心动魄、巡视期间的有惊无险……
天问一号一次完成“绕、着、巡”三大任务,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独立掌握火星着陆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火星,我们来了》是对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一次全景性的叙述,但是,它绝不是一般性的“报告”。准确地说,我更关注或者说要浓墨重彩描写的,是“人”——航天人、“火星人”的故事!
火星,遥在天宇——
“火星人”和他们精彩的故事,就发生在中国的那些“神秘角落”,也发生在我们的身旁……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