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黑暗王后:缔造中世纪世界的血腥竞争
》
售價:HK$
129.8

《
小行星猎人:贝努小行星生命起源样本采集任务全记录
》
售價:HK$
63.8

《
孙机谈文物
》
售價:HK$
118.8

《
诡舍(夜来风雨声悬疑幻想震撼之作)
》
售價:HK$
54.8

《
讲给青少年的人工智能
》
售價:HK$
52.8

《
海外中国研究·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经典收藏版)--重构宋代文人的精神内核
》
售價:HK$
107.8

《
埃勒里·奎因悲剧四部曲
》
售價:HK$
307.6

《
今天我想要什么:海豹的女性漫画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到哪里去?这个古老的哲学命题你有兴趣破解吗?
当一个生物从大海中爬出,又经历了多少次基因突变才有了我们人类?在生物进化进程中,有多少趣味横生的故事,又怎样的丰富多彩?
以上问题在《生物进化的历程》中能找到答案。
从约66 亿年前到现在,一书穷尽生物进化的历史。400张图片,各种生物一饱眼福。从单细胞到人类,揭开进化论的神秘面纱。解锁生命奥秘的钥匙,探索万物共生的奇妙旅程
|
內容簡介: |
《生物进化的历程》是一部阐述生物演化历史的科普读物。本书从地球生命的起源讲起,追溯了早期单细胞生物的诞生及其向多细胞生物的演化过程。随后,书中详细介绍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古生代鱼类向两栖类的过渡、中生代恐龙的兴衰,以及哺乳动物在新生代的崛起。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贯穿全书,解释了物种适应环境、分化与灭绝的机制。20世纪以来,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学的发展为进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揭示了生命多样性的遗传基础。本书不仅梳理了生物进化的关键节点,还探讨了进化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及人类自身的深远影响。
|
關於作者: |
李哲,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毕业,硕士学位。
|
目錄:
|
第一章 地球生命的起源
地球的诞生孕育生命起源的条件/12
原始地壳的形成/12
孕育生命的条件/12
最早的原核单细胞出现/14
“原生体”的出现/14
原核单细胞的出现/15
真核细胞的崛起/16
真核细胞的起源/16
真核细胞出现的意义/17
原始生命的壮大/18
多细胞生物的出现/18
海绵动物/19
第二章 地球生命的主体
——微生物界
揭开病毒的神秘面纱/22
发现病毒/22
病毒的结构/23
病毒的增殖过程/23
动物病毒的增殖/24
病毒与疾病/25
细菌的起源/26
细菌的形状构造/26
细菌的生长和繁殖/26
细菌的多样性/27
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菌/29
微生物世界中出现的大家族——真菌/30
真菌的特征/30
真菌与人类/31
第三章 繁荣的植物王国
地球上出现最早的植物——藻类植物/34
原核藻类/34
真核藻类/35
藻类的基本特征/36
藻类的分类/37
藻类的生活习性/37
生物进化史上的诺曼底登陆/38
裸蕨类植物登陆/38
裸蕨类植物形态/39
裸蕨植物的类型/40
植物界系统演化中的主干/41
成为陆地生活的真正“居民”——蕨类植物/42
蕨类植物的演化/42
蕨类植物的特征/43
蕨类植物的分布/44
蕨类植物之王——桫椤/45
裸子植物的繁盛/46
裸子植物的起源/46
裸子植物的特征/47
“活化石”银杏和水杉/48
铁树开花/49
“突然”出现的被子植物/50
“辽宁古果”破解“讨厌之谜”/50
被子植物的起源/51
形态与分类/52
分布地区/53
第四章 数量庞大的无脊椎动物
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出现/56
海绵动物的形态/56
奇特的生殖和摄食方式/57
原始的多细胞动物进化为腔肠动物/58
腔肠动物的形态特征/58
轻盈飘逸的水母/58
长寿的“海菊花”/59
色彩绚丽的珊瑚/59
三胚层蠕虫动物纵横海底/60
形态分类/60
种群庞大/61
深海蠕虫/62
软体动物进化出具有保护性背壳/64
形态分类/64
石鳖与宝贝/65
牡蛎与鲍鱼/66
乌贼与章鱼/66
海兔与鹦鹉螺/67
节肢动物的兴旺发达/68
形态分类/68
三叶虫/69
最早的飞行家——昆虫/70
前寒武纪出现了棘皮动物/72
形态特征/72
海百合/73
海星/74
海胆/74
海参/75
第五章 最古老的脊椎动物——鱼类
向脊索方向进化/78
形态分类/78
笔石/79
鱼类的祖先/80
甲胄鱼的出现/82
甲胄鱼的形态分类/82
退出历史舞台/83
脊椎动物开始张开了“血盆大口”/84
无颌类动物进化为有颌脊椎动物/84
最原始的硬骨鱼类——棘鱼类/85
有颌类的远祖——盾皮鱼类/86
沟鳞鱼/87
恐鱼/877
高等鱼类的兴起和发展/88
高等鱼类出现/88
高等鱼类的进步/89
软骨鱼类的进化/90
软骨鱼类形态/90
最早的鲨鱼/90
令人生畏的海洋杀手/91
硬骨鱼类成为地球上真正的水域征服者/92
硬骨鱼类的进化/92
辐鳍鱼类和肉鳍鱼类/93
第六章 两栖动物水陆现身影
肉鳍鱼离开水的摇篮/96
肉鳍鱼类/96
从水到陆要解决的三大问题/98
谁是两栖动物祖先/99
找寻最早长出脚的鱼/100
发现鱼石螈/100
“活化石”拉蒂迈鱼惊现/101
刺鱼石螈的发现/103
出现两类古老的两栖动物/104
迷齿类/104
壳椎类/107
滑体两栖类的崛起/108
有尾两栖类/108
水中精灵——蝾螈/108
娃娃鱼/109
无尾两栖类/110
三燕丽蟾/110
三叠蛙/111
无足两栖类/111
第七章 爬行动物的登场
爬行动物的起源/114
爬行动物的出现/114
爬行动物成功登陆的奥秘/115
爬行动物家谱/116
龟鳖类爬行动物的出现/118
龟鳖类爬行动物的起源/118
龟的种类/119
长寿的动物/120
奇特的龟壳/121
鳄鱼成为原始爬行动物的“活化石”/122
凶恶杀手/122
帝王鳄/123
恐鳄/124
尼罗鳄/124
扬子鳄/125
蜥蜴类和蛇类的出现/126
蜥蜴类形态特征/126
科摩多龙/127
变色龙/127
蛇类形态特征/128
第八章 恐龙世界
恐龙化石的发现/132
发现奇特的牙齿化石/132
命名为“鬣蜥的牙齿”/133
“恐龙”之名的由来/133
恐龙的出现/134
初龙类的兴起/134
恐龙正式登场/135
鱼龙和蛇颈龙海中称霸/136
鱼龙/136
蛇颈龙/138
翼龙飞向蓝天/140
飞翔的秘密/140
翼龙分类/141
温血爬行动物/142
翼龙突然灭绝/143
蜥臀类恐龙的出现/144
蜥臀类恐龙在侏罗纪迅速发展/144
兽脚恐龙/144
蜥脚恐龙/145
最大的陆生动物/146
鸟臀类恐龙进入盛世/148
鸟臀类恐龙因何进入盛世? /148
鸟脚龙类/148
剑龙类/149
甲龙类/150
肿头龙类/150
角龙类/151
恐龙大灭绝/152
陨星撞击地球说/152
其他猜想/153
第九章 天高任鸟飞
发现始祖鸟化石/156
始祖鸟化石/156
鸟的始祖/157
鸟类的起源/158
恐龙起源说/158
槽齿类起源说/159
鳄类起源说/159
鸟类的飞行起源/160
两大假说/160
小盗龙的发现/161
发现孔子鸟化石/162
孔子鸟/162
孔子鸟复原图/163
发现中华龙鸟化石/164
中华龙鸟/164
发现的意义/165
第十章 哺乳动物的大爆发
哺乳动物的起源/168
哺乳动物的祖先/168
成为新生代的统治者/169
哺乳动物分类/171
躲过大劫难/172
生物大灭绝/172
劫后余生的哺乳动物/173
鸭嘴兽/173
针鼹/175
哺乳动物的第一次大爆发/176
来到地面的先驱者/176
安氏中兽/177
哺乳动物的第二次大爆发/178
大间断/178
奇蹄类动物/179
偶蹄类动物/181
剑齿王朝的兴衰/182
剑齿显形/182
群虎纷争/184
长鼻类哺乳动物的演化/186
古乳齿象/186
真象/187
重新回到海洋/188
鳍脚类/188
海牛类/188
鲸类/189
第十一章 从猿到人
人类的祖先出现/192
树上生活的灵长类/192
从树上来到地面/193
南方古猿的出现/194
发现南猿化石/194
南方古猿/195
能人的出现/196
发现能人化石/196
能人的生活/197
直立人的出现/198
爪哇猿人的发现/198
北京猿人的发现/198
北京猿人的生活/200
智人的出现/202
早期智人/202
晚期智人/204
生物进化大事年表/206
|
內容試閱:
|
约有150 万种不同的生物生活在现在的地球上。从同一种植物或动物前后50 年拍的照片中,你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但如果把年代拉得更远,远到几亿年前,那么现在的植物或动物像它们祖先的就非常少了。在漫长的年代里,大多数物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难看出它们和祖先有什么相像的地方。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每一个物种,都是由某一个另外的物种演变来的。这些演变非常缓慢,有的甚至要花几百万年的时间。
从地球上出现单细胞生物到出现人类,中间至少经过了33亿年。如果把物种的演变过程拍成一部电影,用每一分钟来表现3000 万年之间的变化,那么从最初的单细胞生物开始,一直看到现代人种出现,我们必须在电影院里坐上1 小时50 分钟。
虽然生物的进化是一个很复杂、很漫长的过程,但无不是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这样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进化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直线上升的,而是曲折的、以螺旋式上升的,每个循环在生物史上都是一次飞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有的生物都会随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是一个非常缓慢而渐进的过程,这在生物学上就叫做进化。本书采用大事典的形式,像电影镜头一样再现了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时刻。
现在就让我们先来观看“电影”中的一些精彩镜头吧。在观看之前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地球的历史至少有46 亿年,但由于我们仅对近6 亿年来的这段历史了解得比较清楚,所以,这部“电影”镜头中重点记录的是近6 亿年的生物进化画面。
地球上最初的生物都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原生生物,因此首先进入镜头的是单细胞生物。后来它们渐渐变得复杂,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形状,发展成为最简单的植物和动物。此时,这部“电影”已经演过了一半。距今6 亿年前才出现水母、珊瑚和蠕虫等软体动物。又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海洋中才出现鱼类。大约距今3.6 亿年前,两栖动物才首次登上陆地,进而有了爬行动物。又过了约1亿年,恐龙才出现,地球上此时呈现出最繁荣的景象,不过,它们在这部“电影”中只占了大约5 分钟的时间,然后出现了哺乳类动物。早期猿人,则要在电影结束之前的5、6 秒钟才出现在银幕上。等现代人出场时,银幕上立刻映出两个大字:“再见!”
总之,生物界从古到今都在不断变化。动物的进化路线是: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植物进化的路线是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生物的进化过程是漫长的,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环境的变化促使了生物的进化和灭绝。
虽然本书带有一般大事典的性质,但并不限于简略的概括性写法,而是在有限的篇幅内,较为充分地反映生物进化故事的丰富与完整的面目,提供的信息量比一般大事典要大,这也反映了我们重新改变大事典形式的
一种新意图。
“大事不漏,小事不录”是大事典设置条目、材料取舍的基本要求。本书也以此要求,精心选材,遴选出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尽管本书的篇幅不长,但已经粗线条地勾勒了生物进化的全貌。
全书还配有多幅精美的彩色插图,不仅立体、直观、全面地展现了生物进化画卷,也增强了本书可读性和趣味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