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光速声波物理学. 1、2、3
》
售價:HK$
494.9

《
天下之极:世界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
》
售價:HK$
96.8

《
认识现代社会之真相:杨照讲马克斯·韦伯
》
售價:HK$
94.6

《
幻想底尽头:穆旦传(《穆旦年谱》编撰者历时二十余年心血之作,基于《穆旦评传》精心修订,文献翔实可靠,完整讲述了一位中国诗人与翻译家并不平顺的一生。)
》
售價:HK$
140.8

《
“义与制不相遗”:蒙文通与近代学界
》
售價:HK$
107.8

《
从黑船来航到开罗会议:近代日本外交历程
》
售價:HK$
140.8

《
论美国(附赠解读手册)
》
售價:HK$
140.8

《
熬通宵也要读完的中国史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从业14年、超14000小时咨询时长,“映心堂心理”创始人、资深心理咨询师教你应对创伤、情绪与身体感受,走出抑郁,收获释然与希望
|
內容簡介: |
是我的错,我本该做得更好;我糟糕至极,连自己都看不下去;身体感到压抑、麻木和阻塞……我抑郁了吗?
本书作为一本资深心理咨询师撰写的实用抑郁者自救指南,以专业的心理学视角、生动的案例和简明的分析,探讨了现代人(自己或周围的亲戚朋友)可能产生的抑郁思维习惯、情绪感受及抑郁的身体表现。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抑郁者和抑郁问题的成因、特点及可行的解决方法。在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抑郁的心理学原理、缓解方法的同时,也帮助读者减少对抑郁固有的成见和担忧,增进对抑郁问题的了解;帮助读者做好心理调节,自救或助人,走出抑郁,收获更好的人生;同时启迪读者对生命、生活环境做更深入的思考。
|
關於作者: |
于玲娜,浙江大学心理学学士、硕士,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高级组毕业。心理咨询师、心理督导师、作家、小剧场业余演员,“映心堂心理”创始人。具有14年心理咨询从业经历,14000小时以上的咨询和团体工作经验。心理学书籍写作和翻译者,著有《河湾心理咨询室》《挣脱母爱的束缚》,译有《母爱的羁绊》《为何母爱会伤人》《回忆、梦、思考:荣格自传》。
|
目錄:
|
第一章 认识抑郁
第1 节? 当我们谈论抑郁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第2 节? 抑郁者的思维习惯
第3 节? 抑郁者的情绪感受
第4 节? 抑郁者的身体感觉
第5 节? “抑郁家族”的其他成员:围产期抑郁、躁狂抑郁、季节性抑郁
第二章 抑郁的成因
第6 节? 那些妨碍我们探索抑郁成因的东西
第7 节? 凝固的丧失之痛
第8 节? 分离与孤独
第9 节? 持续地被伤害而无法还击
第10 节? 对自己的苛责和逼迫
第11 节? 长期被忽视的创伤
第12 节? 对负面情绪的压抑 // 099
第13 节? 持续的被剥夺感 // 102
第14 节? 抑郁与自恋 // 104
第三章 走出抑郁(上)——内在的工作
第15 节? 抑郁能根治吗?
第16 节?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第17 节? 如何应对内在的情绪体验?
第18 节? 怎样处理身体层面的不适感?
第19 节? 越忠于自己的感受和意愿,抑郁离你越远
第20 节? 怎样才是“对自己好”?
第21 节? 学会调节内在空间的“开放”和“关闭”
第22 节? 怎样应对失眠?
第23 节? 抑郁的终极保险:生命的内在精神支撑
第四章 走出抑郁(下)——外部的工作
第24 节? 改善你的人际环境
第25 节? 改善你的居住环境
第26 节? 清理过去:给未完结的事情一个交代
第27 节? 其他一些可以改善心情的小事
第28 节? 怎样帮助身边抑郁的人?
第29 节? 怎样应对自杀的意愿和行动?
后 记
|
內容試閱:
|
本书初版问世已有4年,期间在“豆瓣”等平台上得到了很多读者、抑郁者、同行的反馈,在此感谢大家。
这4年间,我国社会经历了巨大而难以描述的变化,人们的心态和精神面貌也和4年前大不相同。在我工作和生活可见的范围内,越来越多人对“抑郁”这件事有了切身感受,尤其“青少年抑郁”的可见案例大幅增加,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人们对抑郁的看法在发生改变,一定程度上更能共情彼此,“抑郁症”的污名化现象也大幅减少。
另一方面,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仍未能满足社会需求。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这个行业,但心理咨询师的修炼主要是“内功”,合格咨询师的成长周期在客观上并不可能强行缩短。而心理咨询行业缺乏监管、各类丑闻频出,也打消了很多人的求助念头。与此同时,心理学的科普和自助,以各种小“tip”的方式在互联网和自媒体上爆炸式增长。遭受情绪困扰的人在借助各种工具认识自己,但怎样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解和觉察,仍是一个有挑战的难题。本书再版,希望服务于更多受中轻度抑郁情绪困扰的读者,尤其是那些出于各类原因暂时无法接受心理咨询的人,帮助他们进行自我探索和自助。
也是在这4年间,我和映心堂心理的同事刘高霞咨询师共同策划并写作了一本关于产后抑郁的自助读物,算是对本书的一个补充和延伸(出版中)。抑郁的问题非常庞杂,每一个子类都值得拿出来详细讨论,希望这两本书可以抛砖引玉,吸引更多同行著书立说,切实帮助中国数千万受抑郁困扰的人。
我也想借此机会,再次澄清一个对“抑郁”的重要误解:它并不是一种类似慢性疾病或癌症的东西,来一两个诺贝尔医学奖即有望彻底攻克。简单概括而言,它是人类心灵在重重痛苦摧残下的一种自然反应,背后关涉宏大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认清它是痛苦的产物,就会明白,要在集体层面有效地解决它,思路就是减少每一个个体在这人世间遭受的折磨和苦难,让大家尽可能活得容易些。——这显然超出了我作为一介心理咨询师力所能及的范畴,但希望这一看法能启发更多有识之士推动社会进步,从根本上减少抑郁发生的温床。
再版修正了初版中一些表述不精准之处,希望能给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第4 节? 抑郁者的身体感觉
身体感觉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部分,但它的影响非常大。在生命的最初两三年,我们的身体感受是相当丰富的。如果妈妈用手轻抚婴儿的身体,婴儿可能会感觉舒适放松,有时会被逗得呵呵大笑。学会爬行、学会走路,学会运用身体的某个部分,往往会让婴儿很有成就感。但对大多数成年人而言,成长的过程也是身体感觉退化的过程,身体的感受集中到了“食”和“色”上,很少再因被母亲轻轻抚摩而感到幸福。
而对大多数抑郁者,连“食”和“色”带来的美好感觉也变得微弱,身体要么有越来越多的不适感,要么变得像一台外在于自我的机器,就像游戏《植物大战僵尸》里那个驾驶着巨大僵尸机器人的博士,他们感觉到的“自我”是个被困在驾驶舱里的小人,透过眼睛这两扇小窗来观察世界并做出反应。
由于对身体的这种“不真实感”,他们很容易喜欢上《黑客帝国》这类文艺叙事:一切存在都是幻觉,而身体只是囚禁自我的牢笼。
在抑郁真正康复的道路上,我们不仅需要梳理自己的感受和创伤,也需要重新认识我们的身体,仔细觉察其中的感受,恢复和它的联结。
比如,很多抑郁的人会发现,运动可以改善症状,但是为什么呢?他们能感受到运动给身体带来了很好的感觉,那么在没有运动的时候,身体里那些“糟糕”的感觉又是什么呢?这些感觉对很多人来说并不容易描述,所以这里会用更多的篇幅来说明。下面就来一一介绍抑郁者常见的身体感受。
(1)灰暗感
很多抑郁的人表示,“我的生活是灰暗的”。这样一句话,对他们而言并非比喻,而是再真实不过的字面意义。他们当然不是色盲,如果要他们从视觉上对颜色做出辨识,是可以做到的。但颜色不仅是一种视觉信息,也关联着情绪和身体感受。比如,我们会把颜色分为“冷色”和“暖色”,并认为红色代表热情,橙色代表行动力,蓝色代表忧伤……抑郁的人也许能从视觉上认出颜色,但很难在身体和情绪层面“感受颜色”。他们有时会说“对这个世界没有感觉了”——这就和丧失对颜色的感觉是一致的。
(2)寒冷感
如果让抑郁的人描绘自己内心世界的季节,他们既不会选择生机盎然的春天,也不会选择炎热葱郁的夏天。抑郁时间不长,或抑郁程度比较轻的人,会选择秋天,有那种“天气冷下来,而且未来会越来越冷”的感觉。秋天的到来,也容易激活抑郁情绪。有些常年抑郁的人,会在每年秋季加重抑郁情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