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极简德国东方看世界·极简德国史
》
售價:HK$
74.8

《
舌尖上的中国新编视频版营养师妈妈教你做婴幼儿餐
》
售價:HK$
63.8

《
Scratch创意编程进阶:多学科融合编程100例
》
售價:HK$
107.8

《
纯粹·一枕书梦
》
售價:HK$
79.2

《
新版-零基础茶艺入门
》
售價:HK$
38.5

《
创业思维:从0到1的实战笔记
》
售價:HK$
76.8

《
家庭财富管理指南
》
售價:HK$
85.8

《
服装材料基础
》
售價:HK$
63.8
|
編輯推薦: |
★唐史研究专家近三十年研究成果,广博严谨,扎实可靠
★130余幅高清图片,唐代实物细节纤毫毕现
★语言通俗,案例丰富,鲜活有趣的唐代生活小百科
|
內容簡介: |
繁荣、开放的大唐,人们的日常生活究竟什么样?本书从衣、食、住、行四个基本面向,研究唐代不同身份、地域、族群的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礼仪,以及各人群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以翔实的材料、丰富的图片,带领读者深入历史,还原真实、有趣、充满细节的唐代生活。
|
關於作者: |
黄正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唐史学会原副会长,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有专著《唐代衣食住行研究》《敦煌占卜文书与唐五代占卜研究》,主持整理的《天一阁藏明抄本天圣令校证》获首届中国政府出版奖、第四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主编的《天圣令与唐宋制度研究》入选首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
目錄:
|
自 序
再版序
衣
服饰一般
一、男子服饰(附军衣)
二、女子服饰
三、妆饰
服饰的等级性、地方性与民族性
一、服饰等级与“借色”“借服”
二、各阶层的服饰状况
三、服饰的地域差异
四、民族服饰及其相互融合
服饰的消费
一、用料与价格
二、国家消费
三、奢侈与贫穷
服饰的礼俗
一、朝礼与家礼
二、时尚
三、服饰观念
食
饮食一般
一、主食
二、副食
三、阶级、民族与饮食
宴会与社会生活
一、影响宴会盛衰的社会因素
二、皇帝赐宴
三、会食
四、其他宴会
茶、酒与社会生活
一、茶与社会生活
二、酒与社会生活
住
居住建筑的一般情况
一、城市、宫殿
二、官衙、住宅(附别墅、园林、寺院)
张设与家具
一、张设
二、家具
住生活的社会性
一、等级性、地方性与民族性
二、礼仪习俗与迷信禁忌
行
道路设施与出行工具
一、道路设施
二、出行工具
馆驿与旅店
一、馆驿
二、旅店
出行生活概观
一、制度与礼俗
二、出行者与出行生活
一点余论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再版序
《唐代日常生活》作为“古代日常生活”系列之一再版,说明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古代生活史研究依然受到现在读者的欢迎,这是值得高兴的事。
这本小书以《唐代衣食住行研究》为名初版1998年,后于2013年改名《唐代衣食住行》由中华书局出版。从1998年至今,已经过去了二十六年。在这二十六年中,相关研究有了长足进步。
这种进步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有关衣食住行的论著大量出现,特别是将其纳入“日常生活史”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有更深入的探讨。比如刘新成《日常生活史与西欧中世纪日常生活》(《史学理论研究》 2004年第1期)、李小东《理论与实践的反思:为什么研究日常生活史》(《史学理论研究》 2020年第6期),以及师义帆《日常生活史:问题与进路》(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年),均从理论上进行了思考。此外,作为社会史研究重镇的南开大学,以常建华为首的学者开展了一系列对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研究,不仅编写了《中国日常生活史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收入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日常生活史研究的经典文章(我的《韩愈的日常生活》也被收入),而且编写了《中国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科学出版社,2020年),全面梳理了从先秦到现当代日常生活史的研究状况,还撰写了《日常生活的历史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三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 进行研究实践。这些都说明,与二十六年前相比,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日常生活史已经成了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第二,有关衣食住行的新资料不断涌现。以唐代为例。一方面出土了许多文字资料,包括文书和大量墓志。据说新出土的唐代墓志达万方之多,公开出版的就有《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及《续编》、《长安新出墓志》、《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洛阳新见墓志》、《西安新获墓志集萃》、《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及《续集》《三集》、《长安高阳原新出土隋唐墓志》、《洛阳新获墓志二〇一五》、《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入藏墓志》、《秦晋豫新出墓志蒐佚》及《续编》《三编》、《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南卷和陕西卷,以及山西、河北、西南地区和扬州、南京、安阳等地出土的墓志等等。由于墓志叙述的是个人的生活仕宦经历,不免包括一些衣食住行内容。例如出土的一方唐人刘应道墓志,长达两千五百字,详细描述了他的仕途,也透露出一些生活细节。从墓志中我们知道,墓主不到二十岁就死了父亲,由母亲抚养,视长兄如父。他从小爱读百家子史,做县令时,公务之外,将官俸都用来抄写经书,任期内抄写有六七千卷书。因公事除名,可以不出户庭十年,到老年即近六十岁还到雍州当司功参军。墓志又说他性格非常勤悫,遇到要早朝时,夜里就起来,穿好朝服,坐待晓漏。说他不问家人产业,到晚年生活更加简朴,吃饭只要充饥,穿衣只要蔽体。说他夫妇感情深厚,大概四十多岁时夫人去世,他不住夫人曾住过的正室,在正室东窗外盖了个小屋,面积“广袤八九尺”,内只放一床一榻,在其间住了二十余年。说他平时爱好绘画音乐,水平不错;还善下围棋,在二品以上;书法善草隶,为时人所贵;“尽天下之能事”。从幸东都,住在敬业坊私第,死后官造灵车,将家口传递回京居德坊,则他在长安和洛阳有两处私宅。这一墓志内容无疑是研究唐人衣食住行的绝好文字资料。
另一方面,这二十年来出土的唐代文物也有很多,可以让我们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唐代衣食住行情况。比如“胡床”,过去我们只在文献或墓室壁画中看到过;比如“袍”“半臂”等唐代男子服饰,由于纺织品不易保存,我们也只能从文献或图像中了解其形制。但是,2019年发掘的唐代慕容智墓(后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竟然出土了“胡床”和“绮袍”“锦半臂”实物,这怎能不令人兴奋?正是这些珍贵文物的出土,为研究唐代衣食住行提供了绝好的实物资料。
第三,在此大环境下,笔者自这本小书1998年出版后,也陆续进行了一些后续研究。这些研究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对日常生活史研究的理论思考,提出日常生活史研究的重点在“人”而不是“物”,提倡研究的综合性。这一观点得到了前述常建华先生等诸同仁的首肯。二是从综合性出发,研究了唐代韩愈的日常生活,并比较了前后相差一百年的张说和元稹的日常生活,以见唐前后期日常生活的变化与异同,还研究了唐前后期赐宴制度和车服制度的演变。三是具体研究了唐代的一些衣食住行器物或现象,比如唐代的戒指耳环、皇帝的消费等,并试图探讨唐代不流行戒指耳环的原因以及土贡与皇帝疾病的关系。这些研究,作为《唐代衣食住行研究》的后续成果,2016年结集为《走进日常:唐代社会生活考论》,由中西书局出版(2019年再版时订正了初版中的一些错误,改名《走进日常:唐代的衣食住行》),读者径可参看。
如上所述,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日常生活史研究这几十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扪心自问,这本初版于1998年、再版于2013年的小书依然有存在的价值,原因在于:第一,它是一部完整阐述唐代衣食住行并与社会阶层和风俗联系起来的著作,简洁而全面,所发议论基本没有过时。第二,此书建立在大量阅读唐代史籍(包括正史、政书、类书、总集、诗词、笔记、小说、游记、出土文书等)和查阅出土文物(包括截止小书出版时的出土文物以及国外文物)的基础上,所述内容真实而可信,并不因时间的流逝变得虚假。因此,这本小书对读者在较短时间内全面了解唐代衣食住行依然是很有用的。
这次再版,文字上基本保持不变(只是订正了错字,以及增加了有关羃 、传马的两个注释),但图片有比较大的改动。主要是删除了2013年版中定名或说明有误的图片、后代绘制不能说明唐代现象的图片、与文字内容不符的图片等,补充了具有唐代特色的图片如列戟、酒令筹器、绳床、鱼符、过所等,还补充了新出土的文物图片。希望这种增删能给读者提供更准确、更形象的知识。
当然,书中也一定会存在错误和问题,如初版一样,“恳切期望能得到来自读者方面的各种批评和意见”,我是会从心里表示感谢的。
黄正建
2023年7月
2024年2月修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