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常的金字塔:写诗入门十一阶
》
售價:HK$
74.8

《
税的荒唐与智慧:历史上的税收故事
》
售價:HK$
107.8

《
图式疗法的刻意练习
》
售價:HK$
87.9

《
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500万册畅销书《蛤蟆先生》理论原典,帮你读懂人际关系中那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
售價:HK$
43.8

《
伟大的遗址(亲历100座人类文明考古奇迹)
》
售價:HK$
206.8

《
秦汉国家的思想、信仰与皇权政治
》
售價:HK$
215.6

《
反卷社会:打破优绩主义神话(一本直面焦虑与困境的生活哲学书!)
》
售價:HK$
83.6

《
偶然事件(命运总是欺软怕硬,你不认命就会赢!)
》
售價:HK$
54.9
|
編輯推薦: |
看世界的新视野
本书是“东方看世界·区域国别极简史丛书”之一。丛书旨在鼓励优秀学者建构中国观点和中国话语,陪伴我国读者体验世界和理解世界。丛书主编为著名学者孟钟捷,其编写团队由当代我国优秀专家组成。丛书观点新颖、思辨深刻、文字生动、图片丰富、开本小巧、全彩印刷,整合区域国别研究新思维和极简史新体裁,为读者打开看世界的新视野。
法国史的新思路
本书是优秀青年学者朱明精心创作的一部有趣的法国史小品。作者以巴黎奥运会为切入点,走进法国历史,不但介绍路易十四等著名人物,概括法国大革命等重大事件,而且采纳年鉴学派和记忆之场的观点,吸收全球史和城市史的思路,引导读者探索法国人松弛感的根源,发现法国新闻的历史典故,品味独树一帜的法国文化,触摸法国历史的深层结构。
极简史的新体裁
本书是极简史体裁的新实验。篇幅简短,开本小巧,便于随身携带,满足个性化阅读需求;图像丰富,全彩印刷,构建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它是法国史阅读的入门手册,作者分享著名作者的重要著作,鼓励读者以书为媒,走进法国;它是法国历史旅游的指南,介绍法国各地的名胜古迹,讲述记忆之场中的法国故事,鼓励游客以书为伴,走遍法国。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优秀青年学者朱明精心创作的一部有趣的法国史小品。作者聚焦巴黎奥运会“出圈”画面,分享“断头王后”等争议节目的历史典故,带领读者走进法国的“记忆之场”,品味法国人的“松弛感”。全书不但介绍拿破仑和法国大革命等大人物和大事件,而且梳理法国历史的深层结构:文明和野蛮、宗教和世俗、巴黎和外省、中央和边疆、法国对世界的影响及世界对法国的重塑。作者视野开阔,融入年鉴学派观点,整合国别史和全球史。全书图文并茂、全彩印刷,附有作者拍摄的精美照片。本书是读者走进法国历史的重要伙伴。
|
關於作者: |
朱明,历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洛尼亚大学客座教授,巴黎高师、佛罗伦萨哈佛大学文艺复兴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欧洲史、城市史、全球史、印度洋史等。著有《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合著)、《狼与雏菊》、《巴勒莫:一部全球史》、《地图上的法国史》等。
|
目錄:
|
丛书总序
引言
第一章 拉丁和日耳曼的双重基因
第二章 天主教的“长女”
第三章 帝国还是王国
第四章 巴黎:流动的盛宴
第五章 开疆拓土
第六章 法国的黄金时代
第七章 世界中的法国
|
內容試閱:
|
引言
2024年夏季,巴黎举办了第33届奥运会。毫无疑问,巴黎奥运会独特的开幕式获得了全世界的惊奇和称赞,也理所当然地引发了全世界的争议和批评。开幕式体现的创新和叛逆,令全世界再次加深了对法国的印象。如果不让人眼前一亮,似乎不能体现法国的特色,但是,如果没有引起热议,似乎更不能体现法国的特色。这就是法国。
可能没有哪个国家会在奥运会开幕式上体现如此多的绘画、音乐、文学、电影等元素,而且这些文艺元素基本上都是法国的“原创”。
绘画上,塞纳河边展示了乔治·??德·??拉图尔的《方块A的作弊者》,枫丹白露画派的《加布里埃尔·??德斯特雷和她的姐妹》,画中女主角仅从河里露出头部,颇具创意。通过奥运圣火在卢浮宫的传递,展现了馆藏经典之作《蒙娜丽莎》《马拉之死》《梅杜萨之筏》,以及拉图尔的《油灯前的玛德莱娜》《圣爱莲救治圣塞巴斯蒂安》,安格尔的《凯洛琳·??里维勒小姐肖像》,维杰·??勒布伦的《女画家和她的女儿》。令人称奇的是,画中人物纷纷走出画面。
音乐上,有古典音乐,比才的《卡门》、圣桑的《骷髅之舞》、德彪西的《牧神午后》、拉威尔的《水的嬉戏》《F大调弦乐四重奏》、萨蒂的《裸体舞曲三首》、保罗·??杜卡斯的《魔法师的学徒》、拉莫的歌剧《殷勤的印第安人》,也有现代音乐,伊迪丝·??琵雅芙的《爱的赞歌》。与法国有关的音乐剧《歌剧院幽灵》,以及极具法国风情的康康舞、卡巴莱,可能会让人感觉亲切一些。文学上,向观众展示的可能并不是非常平易近人的作品,除了莫泊桑的《俊友》和雨果的《悲惨世界》人们比较熟悉,其他作品都是相对陌生的,如莫里哀的《华丽的恋人》、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的《无字浪漫曲》、缪塞的《勿以爱情为戏》、安妮·??埃尔诺的《简单的激情》、蕾拉·??斯利玛尼的《性与谎言》、拉迪盖的《魔鬼附身》、拉克洛的《危险的关系》、皮埃尔·??德·??马里沃的《爱情的凯旋》。不过,这些作品的主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揭示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善变性,法国人特别擅长在这个领域进行探索,不断深入思考和理解情感、欲望、激情这些非理性层面,而这些复杂性和善变性似乎恰恰是人工智能所不能掌握的。
电影是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开幕式也回顾了此事,并且重点致敬了“新浪潮”电影。这就是开幕式中为大多数人感到陌生的“三人行”镜头,其实是在让人们联想起法国“新浪潮”大师特吕弗的《朱尔与吉姆》和戈达尔的《法外之徒》,这两部电影都是20世纪60年代的作品,体现了当时青年人对制度的抗争和对情感的尝试,渗透着导演对时代的思考。然而,在如今娱乐电影占主导的时代,这种让人思考的电影愈加小众,但是在法国,由此传承下来的艺术电影依然流行,是法国人借助电影思考人生、社会、伦理的方式,因此也颇具法国特色。
开幕式还把被砍头的王后安托瓦内特搬出来,提醒人们法国大革命这个“made in France”,又影响世界的历史事件。同时,开幕式还展现了法国人发明的热气球和跑酷、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尤其是刚刚修复的巴黎圣母院。当然,还有法国人“发明”的后现代主义,这充分体现在对女性和边缘群体的关照上,因此,会有开幕式上升起的十位杰出法国女性的雕像,以及那个引起极大争议的“最后的晚餐和酒神”的表演。如果深入思考,其实这些还是要追溯到波伏娃和福柯,他们的思想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改变着这个世界,而且程度越来越深。
开幕式这种如数家珍般罗列本国各项成就的做法,除了让人们感慨其家底之殷实,似乎也体现了法国人的“傲娇”,但这正是骄傲的法国人必然会做的。也正是这些历史遗产和小众作品,讲述了深刻的哲理,让我们看到抵制资本、权力、流俗,保持自由、独立、理性的法国人。虽然对情感的探索方面应当是非理性,但体现的依然是法国人号召的平等,与博爱、自由一道也是法国人对世界的贡献。这些特点,无论是在法国的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都可以看出来。
当然,开幕式上的这些展示,并非随意进行的,而是有所选择的,有所强调的,是与法国历史上的思想和文化成就息息相关的,体现的是法国人思想的深度。当然,其中也有遭到很多人批评的部分,但这在法国并不奇怪,因为法国思想中就饱含实验性、先锋性,以及颠覆性、革命性。
独辟蹊径、与众不同,似乎构成了法国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并且形塑了独一无二的法国文化,使其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独树一帜,自成一体,又散发着难以抵抗的魅力,令人着迷,也令全世界都心向往之。为何法国能够成为这样充满个性和特色的国家,其实正是由其历史所决定的。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法国就不断上演各种斗争、反叛、革命,对秩序、权力、资本无穷无尽的拷问,似乎成了法国人的习惯,而这些思考的结晶,就是法国乐于向世人铺陈和展现的那些文化成就。
通过这个开幕式,我们能够大致了解法国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历史和形象的,更可以从中看出其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短短三个多小时,让我们对法国文化史,乃至法国思想史,有了一个快速的概览。关于这些,我们可以在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市民斗争、法国大革命,乃至20世纪的思想家身上看出来。
而本书要做的,就是希望以类似的方式,让读者快速地理解法国何以成为今天的模样,它是如何被自己的历史所缔造,所形塑。如果说这场奥运会开幕式是在横截面上让人们了解法国的文化,那么,本书就是要纵向讲述法国的历史。而且,与其他法国史书写不同,本书选取了一些最典型的法国特点,或者影响法国最深的方面,并以此为中心展开法国史的讲述,从而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法国何以成为法国。
传统的法国史写作,基本上都是按照时间线索,讲述法国2000多年的历史。其中,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是传统的重点,也是法国史最脍炙人口的部分。后来,学术界出现了对旧制度时期(17—18世纪)经济和社会史、19世纪法国史的研究。法国古代史(甚至包括10世纪以前的历史)少有人问津,可能是因为法国的早期历史比不上古希腊、古罗马的辉煌,而文艺复兴史(在意大利为14—16世纪,在法国一般仅为16世纪,以弗朗索瓦一世时代、卢瓦尔河谷城堡为代表)也没有被重视,法国伟大的年鉴学派虽然重点研究近代早期,也就是文艺复兴这个时期,但是代表人物布罗代尔的主要研究对象还是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史书写被他安排到了人生最后阶段,很可惜没有完成。布罗代尔之后,中世纪盛期史(10—15世纪)受到更多关注,如勒高夫的《圣路易》,勒华拉杜里的《蒙塔尤》,乔治·??杜比的《大教堂时代》等一系列作品,都让人们对那个充满神迹的时代产生更多兴趣。20世纪法国史也有不少研究,但这段历史可能由于过于贴近现实而无法成为显学。这样,就形成了以法国大革命为巅峰,以18世纪为主体的法国历史观及其时间序列。
不过,到20世纪末,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法国史的研究和写作经历了很大的变化。空间的视角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区域的、城市的角度进行研究和书写,成为法国史的一大特色。皮埃尔·??诺拉的《记忆之场》,打破了以时间为线索的叙事,聚焦到一些重要的符号上,探索这些符号的源头,并且对其应用和误用进行研究,从而批判了一些历史神话,帮助人们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法国的民族性,避免陷入民族主义陷阱中去;雅克·??雷维尔和安德烈·??布尔基耶尔的《法国史》从空间入手,讲述法国的历史,这其实很符合年鉴学派的传统;布罗代尔的《法兰西的特性》和勒华拉杜里的很多作品都是从区域入手,阐述法国的多样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