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丰子恺漫画课:读懂外公的画

書城自編碼: 409050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漫畫大陆漫畫
作者: 丰子恺
國際書號(ISBN): 9787576054620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6.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民法典·婚姻家庭继承注释书》(家事法专用小红书,一书尽揽现行有效办案依据:条文释义+相关立法+行政法规+地方立法+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地方法院规范+权威案例,麦读法律54)
《 《民法典·婚姻家庭继承注释书》(家事法专用小红书,一书尽揽现行有效办案依据:条文释义+相关立法+行政法规+地方立法+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地方法院规范+权威案例,麦读法律54) 》

售價:HK$ 130.9
地中海四千年
《 地中海四千年 》

售價:HK$ 184.8
君子至交:丁聪、萧乾、茅盾等与荒芜通信札记
《 君子至交:丁聪、萧乾、茅盾等与荒芜通信札记 》

售價:HK$ 68.2
日和·缝纫机与金鱼
《 日和·缝纫机与金鱼 》

售價:HK$ 41.8
金手铐(讲述海外留学群体面临的困境与挣扎、收获与失去)
《 金手铐(讲述海外留学群体面临的困境与挣扎、收获与失去) 》

售價:HK$ 74.8
五谷杂粮养全家 正版书籍养生配方大全饮食健康营养食品药膳食谱养生食疗杂粮搭配减糖饮食书百病食疗家庭中医养生药膳入门书籍
《 五谷杂粮养全家 正版书籍养生配方大全饮食健康营养食品药膳食谱养生食疗杂粮搭配减糖饮食书百病食疗家庭中医养生药膳入门书籍 》

售價:HK$ 54.8
七种模式成就卓越班组:升级版
《 七种模式成就卓越班组:升级版 》

售價:HK$ 63.8
主动出击:20世纪早期英国的科学普及(看英国科普黄金时代的科学家如何担当科普主力,打造科学共识!)
《 主动出击:20世纪早期英国的科学普及(看英国科普黄金时代的科学家如何担当科普主力,打造科学共识!) 》

售價:HK$ 86.9

 

編輯推薦:
丰子恺外孙和外孙女追忆丰家漫画课,还原漫画背后的故事。
收录多幅罕见子恺漫画,图文结合,诗画互证,言之有据,读懂丰子恺漫画的一把钥匙。
《爸爸的画》和《丰子恺家塾课》续篇,家庭教育的传承典范。
1.丰子恺外孙和外孙女追忆丰家漫画课,还原漫画背后的故事和心境。收录多幅罕见的子恺漫画,带领读者走近博学、丰富且风趣的丰子恺,同时深切感受画作的奇妙之处。
2.图文结合,诗画互证,言之有据,读懂丰子恺漫画的一把钥匙。杨子耘和杨朝婴作为丰子恺的外孙和外孙女,多年来沉浸于丰子恺作品整理和研究,由他们解读丰子恺的漫画,最适宜。
3.全书分为六部分,分别为读诗词典故、读插画艺术、读战乱诸相、读人间世态、读儿童故事、读亲友轶事。丰先生那些富有诗意的漫画作品,只有细心品读,才能品味出其中的奥妙。
4.《爸爸的画》和《丰子恺家塾课》续篇,从儿女到孙辈,家庭教育的传承典范。
杨朝婴、杨子耘姐弟俩曾在外公丰子恺膝下承欢,也看过外公丰子恺如何创作漫画,如今看到过丰子恺创作漫画的人不多了,所以杨氏姐弟对外公丰子恺漫画的释读,尤为珍贵。——钟桂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局长)
“子恺漫画”
內容簡介:
一代文艺大家丰子恺先生的外孙杨子耘、外孙女杨朝婴,也即丰先生长女丰陈宝(漫画中的“阿宝”)的长子和长女,从丰先生七千余幅漫画作品中,精选出不常见的子恺漫画、不太容易看懂的漫画、画面背后有故事的漫画,以及与家人、亲朋好友有关的漫画,分为六编:读诗词典故、读插画艺术、读战乱诸相、读人间世态、读儿童故事、读亲友轶事,并撰文谈漫画和画后的故事,谈家人和亲情,娓娓道来,深情款款。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作品,虽然明白易懂、老少皆宜,但这些富有诗意的漫画作品,只有细心品读,才能品味出其中的奥妙。
關於作者:
丰子恺,浙江桐乡石门镇人,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中国现代漫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被誉为“中国现代漫画鼻祖”。他的画作多以儿童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被录入民国时期的学生课本。其中漫画以“曲高和众”的艺术主张和“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的艺术特色备受世人青睐。
杨子耘,丰子恺外孙,母亲丰陈宝为丰子恺长女。《丰子恺全集》(海豚出版社,50卷)编委,“书信日记卷”分卷主编。曾编《丰子恺译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19卷)、《丰子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1卷)、《丰子恺插画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我们一家》(上海三联书店)、《艺术的逃难》(上海三联书店)、《四季诗画》(上海三联书店)、《丰子恺译文精选集》(北京时代华文书局)等。编写有《世界名曲欣赏(第四卷)》(上海音乐出版社)、《世界著名交响曲欣赏》(上海音乐出版社)、《世界著名组曲欣赏》(上海音乐出版社)、《星河界里星河转——丰子恺和他的朋友们》(上海文化出版社)、《封面子恺》(黄山书社)、《丰子恺丰一吟友朋书简》(浙江古籍出版社)等。
退休于上海译文出版社。丰子恺先生著作权代理人。
杨朝婴,丰子恺外孙女,母亲丰陈宝为丰子恺长女,也就是漫画中的“阿宝”。长年从事丰子恺资料的收集、整理、著作出版工作。任《丰子恺全集》(海豚出版社,50卷)编委,“书信日记卷”分卷主编。曾编《丰子恺译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19卷)、《丰子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1卷)、《丰子恺插画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听丰子恺讲故事》(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我们一家》(上海三联书店)、《艺术的逃难》(上海三联书店)、《四季诗画》(上海三联书店)等。编写有《星河界里星河转——丰子恺和他的朋友们》(上海文化出版社)、《封面子恺》(黄山书社)、《世界名曲欣赏(第四卷)》及《世界著名交响曲欣赏》(上海音乐出版社)等。退休于上海交响乐团。
目錄
学画回忆(代序) / 丰子恺
写在前面 / 杨子耘 杨朝婴
第一编 读诗词典故
第二编 读插画艺术
第三编 读战乱诸相
第四编 读人间世态
第五编 读儿童故事
第六编 读亲友轶事
內容試閱
学画回忆(代序)
假如有人探寻我儿时的事,为我作传记或讣启,可以为我说得极漂亮:“七岁入塾即擅长丹青。课余常摹古人笔意,写人物图,以为游戏。同塾年长诸生竞欲乞得其作品而珍藏之,甚至争夺殴打。师闻其事,命出画观之,不信,谓之曰:‘汝真能画,立为我作至圣先师孔子像!不成,当受罚。’某从容研墨伸纸,挥毫立就,神颖哗然。师弃戒足于地,叹曰:‘吾无以教汝矣!’遂装裱其画,悬诸塾中,命诸生朝夕礼拜焉。于是亲友竞乞其画像,所作无不维妙维肖。……”百年后的人读了这段记载,便会赞叹道:“七岁就有作品,真是天才,神童!”朋友来信要我写些关于儿时学画的回忆的话,我就根据上面的一段话写些吧。上面的话都是事实,不过欠详明些,宜解释之如下:
我七八岁时——到底是七岁或八岁,现在记不清楚了。但都可说,说得小了可说是照外国算法的;说得大了可说是照中国算法的——入私塾,先读《三字经》,后来又读《千家诗》。《千家诗》每页上端有一幅木版画,记得第一幅画的是一只大象和一个人,在那里耕田,后来我知道这是二十四孝中的大舜耕田图。但当时并不知道画的是什么意思,只觉得看上端的画,比读下面的“云淡风轻近午天”有趣。我家开着染坊店,我向染匠司务讨些颜料来,溶化在小盅子里,用笔蘸了为书上的单色画着色,涂一只红象,一个蓝人,一片紫地,自以为意。但那书的纸不是道林纸,而是很薄的中国纸,颜料涂在上面的纸上,会渗透下面好几层。我的颜料笔又吸得饱,透得更深。等得着好色,翻开书来一看,下面七八页上,都有一只红象、一个蓝人和一片紫地,好像用三色版套印的。
第二天上书的时候,父亲——就是我的先生——就骂,几乎要打手心;被母亲不知大姐劝住了,终于没有打。我抽抽咽咽地哭了一顿,把颜料盅子藏在扶梯底下了。晚上,等到先生——就是我的父亲——上鸦片馆去了,我再向扶梯底下取出颜料盅子,叫红英——管我的女仆——到店堂里去偷几张煤头纸来,就在扶梯底下的半桌上的“洋油手照”底下描色彩画。画一个红人,一只蓝狗,一间紫房子……这些画的最初的鉴赏者,便是红英。后来母亲和诸姐也看到了,她们都说“好”;可是我没有给父亲看,防恐吃手心。这就叫做“七岁入塾即擅长丹青”。况且向染坊店里讨来的颜料不止丹和青呢!
后来,我在父亲晒书的时候找到了一部人物画谱,翻一翻,看见里面花样很多,便偷偷地取出了,藏在自己的抽斗里。晚上,又偷偷地拿到扶梯底下的半桌上去给红英看。这回不想再在书上着色;却想照样描几幅看,但是一幅也描不像。亏得红英想工好,教我向习字簿上撕下一张纸来,印着了描。记得最初印着描的是人物谱上的柳柳州像。当时第一次印描没有经验,笔上墨水吸得太饱,习字簿上的纸又太薄,结果描是描成了,但原本上渗透了墨水,弄得很龌龊,曾经受大姐的责骂。这本书至今还存在,最近我晒旧书时候还翻出这个弄龌龊了的柳柳州像来看:穿了很长的袍子,两臂高高地向左右伸起,仰起头作大笑状。但周身都是斑斓的墨点,便是我当日印上去的。回思我当日最初就印这幅画的原因,大概是为了他高举两臂作大笑状,好像我的父亲打呵欠的模样,所以特别有兴味吧。后来,我的“印画”的技术渐渐进步。大约十二三岁的时候(父亲已经弃世,我在另一私塾读书了),我已把这本人物谱统统印全。所用的纸是雪白的连史纸,而且所印的画都着色。着色所用的颜料仍旧是染坊里的,但不复用原色。我自己会配出各种的间色来,在画上施以复杂华丽的色彩,同塾的学生看了都很欢喜,大家说“比原本上的好看得多”!而且大家问我讨画,拿去贴在灶间里,当作灶君菩萨,或者贴在床前,当作新年里买的“花纸儿”。所以说我“课余常摹古人笔意,写人物花鸟之图,以为游戏。同塾年长诸生竞欲乞得其作品而珍藏之”,也都有因;不过其事实是如此。
至于学生夺画相殴打,先生请我画至圣先师孔子像,悬诸塾中,命诸生晨夕礼拜,也都是确凿的事实,你听我说吧:那时候我们在私塾中弄画,同在现在社会里抽鸦片一样,是不敢公开的。我好像是一个土贩或私售灯吃的,同学们好像是上了瘾的鸦片鬼,大家在暗头里作勾当。先生坐在案桌上的时候,我们的画具和画都藏好,大家一摇一摆地读“幼学”书。等到下午,照例一个大块头来拖先生出去吃茶了,我们便拿出来弄画。我先一幅幅地印出来,然后一幅幅地涂颜料。同学们便像看病时向医生挂号一样,依次认定自己所欲得的画。得画的人对我有一种报酬,但不是稿费或润笔,而是种种玩意儿:金铃子一对连纸匣;挖空老菱壳一只,可以加上绳子去当作陀螺抽的;“云”字顺治铜钱一枚(有的顺治铜钱,后面有一个字,字共有二十种。们儿时听大人说,积得了一套,用绳编成宝剑形状,挂在床上,夜间一切鬼都不敢来。但其中,好像是“云”字,最不易得;往往为缺少此一字而编不成宝剑。故这种铜钱在当时的我们之间是一种贵重的赠品),或者铜管子(就是当时炮船上新用的后膛枪子弹的壳)一个。有一次,两个同学为交换一张画,意见冲突,相打起来,被先生知道了。先生审问之下,知道相打的原因是为画;追求画的来源,知道是我所作,便厉喊我走过去。我料想是吃戒尺了,低着头不睬,但觉得手心里火热了。终于先生走过来了。我已吓得魂不附体;但他走到我的座位旁边,并不拉我的手,却问我“这画是不是你画的”?我回答一个“是”,预备吃戒尺了。他把我的身体拉开,抽开我的抽斗,搜查起来。我的画谱、颜料,以及印好而未着色的画,就都被他搜出,我以为这些东西全被没收了:结果不然,他但把画谱拿了去,坐在自己的椅子上一张一张地观赏起来。过了好一会,先生旋转头来叱一声“读”!大家朗朗地读“混沌初开,乾坤始奠……”这件案子便停顿了。我偷眼看先生,见他把画谱一张一张地翻下去,一直翻到底。放假的时候我夹了书包走到他面前去作一揖,他换了一种与前不同的语气对我说:“这书明天给你。”
明天早上我到塾,先生翻出画谱中的孔子像,对我说:“你能看了样画一个大的吗?”我没有防到先生也会要我画起画来,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支吾地回答说“能”。其实我向来只是“印”,不能“放大”。这个“能”字是被先生的威严吓出来的。说出之后心头发一阵闷,好像一块大石头吞在肚里了。先生继续说:“我去买张纸来,你给我放大了画一张,也要着色彩的。”我只得说“好”。同学们看见先生要我画画了,大家装出惊奇和羡慕的脸色,对着我看。我却带着一肚皮心事,直到放假。
放假时我夹了书包和先生交给我的一张纸回家,便去向大姐商量。大姐教我,用一张画方格子的纸,套在画谱的书页中间。画谱纸很薄,孔子像就有经纬格子范围着了。大姐又拿缝纫用的尺和粉线袋给我在先生交给我的大纸上弹了大方格子,然后向镜箱中取出她画眉毛用的柳条枝来,烧一烧焦,教我依方格子放大的画法。那时候我们家里还没有铅笔和三角板、米突(metre)尺,我现在回想大姐所教我的画法,其聪明实在值得佩服。我依照她的指导,竟用柳条枝把一个孔子像的底稿描成了;同画谱上的完全一样,不过大得多,同我自己的身体差不多大。我伴着了热烈的兴味,用毛笔钩出线条;又用大盆子调了多量的颜料,着上色彩,一个鲜明华丽而伟大的孔子像就出现在纸上。店里的伙计,作坊里的司务,看见了这幅孔子像,大家说“出色”!还有几个老妈子,尤加热烈地称赞我的“聪明”和画的“齐整”,并且说:“将来哥儿给我画个容像,死了挂在灵前,也沾些风光。”我在许多伙计、司务和老妈子的盛称声中,俨然地成了一个小画家。但听到老妈子要托我画容像,心中却有些儿着慌。我原来只会“依样画葫芦”的!全靠那格子放大的枪花,把书上的小画改成为我的“大作”;又全靠那颜色的文饰,使书上的线描一变而为我的“丹青”。格子放大是大姐教我的,颜料是染匠司务给我的,归到我自己名下的工作,仍旧只有“依样画葫芦”。如今老妈子要我画容像,说“不会画”有伤体面;说“会画”将来如何兑现?且置之不答,先把画缴给先生去。先生看了点头。次日画就粘贴在堂名匾下的板壁上。学生们
每天早上到塾,两手捧着书包向它拜一下;晚上散学,再向它拜一下。我也如此。
自从我的“大作”在塾中的堂前发表以后,同学们就给我一个绰号“画家”。每天来访先生的那个大块头看了画,点点头对先生说:“可以。”这时候学校初兴,先生忽然要把我们的私塾大加改良了。他买一架风琴来,自己先练习几天,然后教我们唱“男儿第一志气高,年纪不妨小”的歌。又请一个朋友来教我们学体操。我们都很高兴。有一天,先生呼我走过去,拿出一本书和一大块黄布来,和蔼地对我说:“你给我在黄布上画一条龙,”又翻开书来,继续说:“照这条龙一样。”原来这是体操时用的国旗。我接受了这命令,只得又去向大姐商量,再用老法子把龙放大,然后描线,涂色。但这回的颜料不是从染坊店里拿来,是由先生买来的铅粉、牛皮胶和红、黄、蓝各种颜色。我把牛皮胶煮溶了,加入铅粉,调制各种不透明的颜料,涂到黄布上,同西洋中世纪的 fresco〔壁画〕画法相似。龙旗画成了,就被高高地张在竹竿上,引导学生通过市镇,到野外去体操。我悔不在体操后偷把龙旗藏过了,好让我的传记里添两句:“其画龙点睛后忽不见,盖已乘云上天矣。”我的“画家”绰号自此更盛行;而老妈子的画像也催促得更紧了。
我再向大姐商量。她说二姐丈会画肖像,叫我到他家去“偷关子”。我到二姐丈家,果然看见他们有种种特别的画具:玻璃九宫格、擦笔、conte、米突尺、三角板。我向二姐丈请教了些笔法,借了些画具,又借了一包照片来,作为练习的样本。因为那时我们家乡地方没有照相馆,我家里没有可用玻璃格子放大的四寸半身照片。回家以后,我每天一放学就埋头在擦笔照相画中。这原是为了老妈子的要求而“抱佛脚”的;可是她没有照相,只有一个人。我的玻璃格子不能罩到她的脸孔上去,没有办法给她画像。天下事有会巧妙地解决的。大姐在我借来的一包样本中选出某老妇人的一张照片来,说:“把这个人的下巴改尖些,就活像我们的老妈子了。”我依计而行,果然画了一幅八九分像的肖像画,外加在擦笔上面涂以漂亮的淡彩:粉红色的肌肉,翠蓝色的上衣,花带镶边;耳朵上外加挂上一双金黄色的珠耳环。老妈子看见珠耳环,心花盛开,即使完全不像,也说“像”了。自此以后,亲戚家死了人我就有差使—画容像。活着的亲戚也拿一张小照来叫我放大,挂在厢房里;预备将来可现成地移挂在灵前。我十七岁出外求学,年假、暑假回家时还常常接受这种义务生意。直到我十九岁时,从先生学了木炭写生画,读了美术的论著,方才把此业抛弃。到现在,在故乡的几位老伯伯和老太太之间,我的擦笔肖像画家的名誉依旧健在;不过他们大都以为我近来“不肯”画了,不再来请教我。前年还有一位老太太把她的新死了的丈夫的四寸照片寄到我上海的寓所来,哀求地托我写照。此道我久已生疏,早已没有画具,况且又没有时间和兴味。但无法对她说明,就把照片送到霞飞路的某照相馆里,托他们放大为廿四寸的,寄了去。后遂无问津者。
假如我早得学木炭写生画,早得受美术论著的指导,我的学画不会走这条崎岖的小径。唉,可笑的回忆,可耻的回忆,写在这里,给世间学画的人作借镜吧。
丰子恺
一九三四年二月作

写在前面
大家知道俞平伯先生评价子恺漫画的名句:“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那便是我看了《子恺漫画》所感。”这是前半句,俞平伯的后半句很少被引用,读来却也是意味深长的,他说:“—‘看’画是杀风景的,当说‘读’画才对,况您的画本就是您的诗。”
确实,丰先生那些富有诗意的漫画作品,只有细心品读,才能品味出其中的奥妙,才能做到“不杀风景”。所以,大家说丰先生的漫画明白易懂,最接地气,也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最接地气的,应该是丰先生漫画的取材,大多是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人间烟火气;最接地气的还有那简捷的传神笔法,而相当一部分画还是需要认真“读”画,同时还需要有“加注说明”的。就“读画”而言,一幅漫画往往是各人有各人的解读,所以我们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欢迎广大读者提出不同意见,一起读画,一起讨论。
丰先生的漫画作品一共有多少幅?首先我们尽量剔除同一幅漫画因赠送多人而画过略微不同的多幅漫画来作统计,这样可以避免雷同的重复计算。这些画作包括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发表的漫画、丰先生自己编的各种画集、为亲友的图书作的插画与封面漫画、扉画(郑振铎先生取名)、题头画和尾花等,一共有六千余幅(当然这还是不完全统计)。这些漫画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没有机会与读者见面的。所以,我们这次编写《丰子恺漫画课—读懂外公的画》,在选画上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常见的子恺漫画;第二,不太容易看懂的漫画;第三,画面背后有故事可以讲述的漫画;第四,有关丰先生自己,以及与家人和亲朋好友有关的漫画。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编:读诗词典故,相当于丰先生自己编的画册《古诗新画》的内容。主要是古诗词,也有的是古文或者成语典故。第二编:读插画艺术,这也是丰先生绘画作品中最少与读者见面的一批。第三编:读战乱诸相,选的是《战时相》里的漫画,以及抗日战争时期丰先生在报刊上发表的抗战漫画。第四编:读人间世态,其中所收录的漫画类似于丰先生自编的画册《人间相》《民间相》和《都市相》。第五编:读儿童故事,这里包括丰先生《儿童漫画》《学生漫画》等。第六编:读亲友轶事,这一编也很有趣,丰氏家族的家庭琐事、家风家教,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丰先生对子女以及第三代的热爱,以及有关他的朋友们的漫画,都在他的笔下汩汩流淌出来。
细细品读子恺漫画,给人的感受就是,看到了博学的丰子恺,也是更加丰满更加风趣的丰子恺,同时深切感受到了子恺漫画的奇妙之处—就像诗歌里的“诗眼”那样,是一首诗或者一句诗最精炼传神之处;有些子恺漫画也是这样,我们姑且称之为“画眼”,这正是读懂子恺漫画的知识点。期待读者也会有同样的或者不同的丰富感触,对于我们因理解不到位而引起的错误解读,也诚挚地希望读者提出批评意见。
杨子耘 杨朝婴
二〇二四年十二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