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另一种疯狂:精神疾病的污名与希望之旅(APS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斯蒂芬·欣肖教授倾其一生撰写;2018年美国图书节最佳图书奖)
》
售價:HK$
63.8

《
罗尔斯与马克思
》
售價:HK$
85.8

《
珊瑚:美丽的怪物
》
售價:HK$
126.5

《
基于语体的语篇衔接方式的选择性研究
》
售價:HK$
74.8

《
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一部美国版《史记》
》
售價:HK$
96.8

《
孤独谱系障碍评估与干预:从理论到实践 国际经典医学心理学译著
》
售價:HK$
228.8

《
大数据导论(第2版)
》
售價:HK$
75.9

《
帝国时代
》
售價:HK$
206.8
|
編輯推薦: |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建立智能制造工程管理的辩证思维和多元价值目标,并培养其良好的创新能力,为工程管理的相关工作提供思想、理论与方法的指导。
|
內容簡介: |
本书在分析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智能制造工程管理模式和产业生态重大变革的基础上,既融入了团队在智能制造工程管理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又将智能制造工程管理技术及智能产品设计生产运维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深度融合,以形成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智能制造工程管理体系。 本书共分为7章,第1章阐述智能制造工程管理的辩证思维、基本特征、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第2章介绍高端装备研发过程管理、生产过程管理、运维过程管理、供应链管理和企业生态系统管理等智能制造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与方法;第3章分析智能制造新模式与新业态及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下的管理创新与变革;第4~7章分别详细介绍制造工程管理中的优化与决策技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绿色化管理技术和服务化技术;总结与展望部分提出了智能制造工程管理的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问题。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建立智能制造工程管理的辩证思维和多元价值目标,并培养其良好的创新能力,为工程管理的相关工作提供思想、理论与方法的指导。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程类、经济管理等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广大企业或科研院所从事智能制造工程管理的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
目錄:
|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引言1 12智能制造工程管理的辩证思维2 121工程管理理论与工程管理实践循环推进3 122工程管理理念与工程管理技术深度融合5 123工程管理体系与工程管理细节协调统一7 124工程管理规范与工程管理创新互相促进10 125工程管理队伍与工程管理制度共同提升12 13智能制造工程管理的基本特征14 131智能制造工程管理的多元价值目标15 132智能制造的全生命周期多层级多维度管理15 133智能制造的质量、工期、成本、风险管理16 14智能制造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18 141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18 142智能制造新模式与新业态19 143制造工程管理中的优化与决策技术19 144制造工程管理中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20 145制造工程绿色化管理技术20 146制造工程管理中的服务化技术21 15智能制造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21 151制造资源组织方式22 152制造全过程管理方式23 153工程管理服务化模式23 154信息服务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24 本章小结24 思考题25 第2章智能制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26 21引言26 22研发过程管理27 221高端装备研发体系工程管理27 222高端装备研发需求管理29 223高端装备研发流程分级管理32 224高端装备研发项目组合选择与过程管理35 23生产过程管理37 231高端装备生产规划与组织管理37 232高端装备生产计划管理40 233高端装备生产调度管理42 234高端装备库存管理47 235高端装备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48 24运维过程管理50 241高端装备剩余寿命预测50 242高端装备故障诊断53 243高端装备维修成本预测56 25供应链管理58 251高端装备供应商选择与协同过程管理59 252高端装备供应链定价策略61 253高端装备供应链联合补货策略与模型62 254高端装备供应链协同计划管理64 26企业生态系统管理66 261高端装备企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与形成过程66 262高端装备企业生态系统的群体成员选择68 263高端装备企业生态系统的网络动态演化71 本章小结75 思考题75 第3章智能制造新模式与新业态76 31引言76 32智能制造价值网络77 321智能制造价值链77 322智能制造产业链80 323智能制造价值链与产业链融合创新82 33智能制造运作模式87 331云制造87 332大规模个性化定制88 333社群化制造90 334网络协同制造92 335共享制造93 34智能制造组织模式95 341中台组织96 342平台型组织98 343自组织管理99 344虚拟化组织102 345动态企业联盟105 35智能制造服务新业态——服务型智能制造106 351服务型智能制造概述107 352服务型智能制造的功能模块107 353服务型智能制造的产业模式108 36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下的管理创新与变革118 361企业战略管理创新与变革118 362企业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变革121 363企业生产管理创新与变革126 364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工程管理创新与变革127 本章小结129 思考题129 第4章制造工程管理中的优化与决策技术130 41引言130 42制造工程管理中的预测技术131 421预测问题与预测分类131 422回归分析预测技术132 423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技术134 424机器学习预测技术137 425制造工程管理中的预测案例139 43制造工程管理中的优化技术142 431优化问题与优化模型143 432精确优化技术146 433元启发优化技术149 434模型与数据混合驱动的优化技术151 435制造工程管理中的优化案例152 44制造工程管理中的决策技术157 441决策科学与科学决策157 442确定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158 443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160 444单人决策与群体决策162 445短期决策与长期决策163 446制造工程管理中的决策案例166 45制造工程管理中的评估技术167 451评估问题与评估过程167 452基于证据推理的评估技术168 453基于区间语言信息的评估技术172 454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评估技术174 455制造工程管理中的评估案例177 本章小结178 思考题178 第5章制造工程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179 51引言179 52制造工程管理的智能感知技术180 521基于传感器硬件设备的直接感知技术181 522软传感器(Soft Sensors)技术181 523融合多源传感器的感知技术182 524传感器的最优化配置技术185 525针对低信噪比的软传感器感知技术187 526融合监督和无监督方法的软传感器感知技术189 527实例分析: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感知系统193 53制造工程管理中的云边协同技术194 531云边协同技术194 532云服务调度技术195 533云服务选择技术202 534实例分析:智能网联汽车的云制造系统210 54制造工程管理中的智能网络安全技术211 541针对设备安全威胁的智能识别技术211 542针对设
|
內容試閱:
|
为了深入贯彻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战略思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培养卓越工程师,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环保、新材料、国土空间规划、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重型燃气轮机、新能源、生物产业、生物育种、未来产业等领域组织编写了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系列教材。本套教材属于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高端装备技术含量高,涉及学科多,资金投入大,风险控制难,服役寿命长,其研发与制造一般需要组织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力量才能完成。它可分为基础装备、专用装备和成套装备,例如:高端数控机床、高端成形装备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等是基础装备;航空航天装备、高速动车组、海洋工程装备和医疗健康装备等是专用装备;大型冶金装备、石油化工装备等是成套装备。复杂产品的产品构成、产品技术、开发过程、生产过程、管理过程都十分复杂,例如人形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都是复杂产品。现代高端装备和复杂产品一般都是智能互联产品,既具有用户需求的特异性、产品技术的创新性、产品构成的集成性和开发过程的协同性等产品特征,又具有时代性和永恒性、区域性和全球性、相对性和普遍性等时空特征。高端装备和复杂产品制造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其发展水平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高端装备一般都是复杂产品,而复杂产品并不都是高端装备。高端装备和复杂产品在研发生产运维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具有很多共性特征。本套教材围绕这些特征,以多类高端装备为主要案例,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战略性思维能力、系统性思维能力、引领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标出发,重点论述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创新实践。在论述过程中,力图体现思想性、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前瞻性、生动性相统一。通过相关课程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高端装备的构造原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系统工程方法、智能研发生产运维技术、智能工程管理技术、智能工厂设计与运行技术、智能信息平台技术和工程实验技术,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深刻感悟和认识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的原生动因、发展规律和思想方法。 1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的原生动因 所有的高端装备都有原始创造的过程。原始创造的动力有的是基于现实需求,有的来自潜在需求,有的是顺势而为,有的则是梦想驱动。下面以光刻机、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汽车、飞机为例,分别加以说明。 光刻机的原生创造是由现实需求驱动的。1952年,美国军方指派杰伊·拉斯罗普(Jay WLathrop)和詹姆斯·纳尔(James RNall)研究减小电子电路尺寸的技术,以便为炸弹、炮弹设计小型化近炸引信电路。他们创造性地应用摄影和光敏树脂技术,在一片陶瓷基板上沉积了约为200μm宽的薄膜金属线条,制作出了含有晶体管的平面集成电路,并率先提出了“光刻”概念和原始工艺。在原始光刻技术的基础上,又不断地吸纳更先进的光源技术、高精度自动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精密制造技术等,推动着光刻机快速演进发展,为实现半导体先进制程节点奠定了基础。 CT的创造是由潜在需求驱动的。利用伦琴(Wilhelm CRntgen)发现的X射线可以获得人体内部结构的二维图像,但三维图像更令人期待。塔夫茨大学教授科马克(Allan MCormack)在研究辐射治疗时,通过射线的出射强度求解出了组织对射线的吸收系数,解决了CT成像的数学问题。英国电子与音乐工业公司工程师豪斯费尔德(Godfrey NHounsfield)在几乎没有任何实验设备的情况下,创造条件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CT原型机,并于1971年成功应用于疾病诊断。他们也因此获得了197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至今日,新材料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诸多先进技术已经广泛地融入CT之中,显著提升了CT的性能,扩展了CT的功能,对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汽车的发明是顺势而为的。1765年瓦特(James Watt)制造出了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原型,人们自然想到如何把蒸汽机和马力车融合到一起,制造出用机械力取代畜力的交通工具。1769年法国工程师居纽(NicolasJoseph Cugnot)成功地创造出世界上第一辆由蒸汽机驱动的汽车。这一时期的汽车虽然效率低下、速度缓慢,但它展示了人类对机械动力的追求和变革传统交通方式的渴望。19世纪末卡尔·本茨(Karl Benz)在蒸汽汽车的基础上又发明了以内燃机为动力源的现代意义上的汽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特别是新能源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汽车产品中的成功应用,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环保性以及智能化水平都产生了质的跃升。 飞机的发明是梦想驱动的。飞行很早就是人类的梦想,然而由于未能掌握升力产生及飞行控制的机理,工业革命之前的飞行尝试都以失败告终。1799年乔治·凯利(George Cayley)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飞行器产生升力的规律,并提出了现代飞机“固定翼+机身+尾翼”的设计布局。1848年斯特林费罗(John Stringfellow)使用蒸汽动力无人飞机第一次实现了动力飞行。1903年莱特兄弟(Orville Wright和Wilbur Wright)制造出“飞行者一号”飞机,并首次实现由机械力驱动的持续且受控的载人飞行。随着航空发动机和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飞机已经成为一类既安全又舒适的现代交通工具。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端装备的原始创造和智能制造的升级换代创造了历史性机遇。智能人形机器人、通用人工智能、智能卫星通信网络、各类无人驾驶的交通工具、无人值守的全自动化工厂,以及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的生产装备等都是人类科学精神和聪明才智的迸发,它们也是由于现实需求、潜在需求、情怀梦想和集成创造的驱动而初步形成和快速发展的。这些星星点点的新装备、新产品、新设施及其制造模式一定会深入发展和快速拓展,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融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从而颠覆人类现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的发展规律 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的发展过程中,原始科学发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是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活动。原始科学发现侧重于对自然现象和基本原理的探索,它致力于揭示未知世界,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这些发现通常来自于基础科学领域,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它们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颠覆性技术创新则侧重于将科学发现的新理论新方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它致力于创造新产品、新工艺、新模式,是推动高端装备领域高速发展的引擎,它能够打破现有技术路径的桎梏,创造出全新的产品和市场,引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的发展进化过程有很多共性规律,例如:①通过工程构想拉动新理论构建、新技术发明和集成融合创造,从而推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同时还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②通过不断地吸纳、改进、融合其他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实现高端装备及其制造过程的升级换代,同时还会促进技术再创新。③高端装备进化过程中各供给侧和各需求侧都是互动发展的。 以医学核磁共振成像(MRI)装备为例,这项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正是源于一系列重要的原始科学发现和重大技术创新。MRI技术的根基在于核磁共振现象,其本质是原子核的自旋特性与外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1946年美国科学家布洛赫(Felix Bloch)和珀塞尔(Edward MPurcell)分别独立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并因此获得了195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传统的MRI装备使用永磁体或电磁体,磁场强度有限,扫描时间较长,成像质量不高,而超导磁体的应用是MRI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能够产生强大的磁场,显著提升了MRI的成像分辨率和诊断精度,将MRI技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快速成像技术的出现,例如回波平面成像(EPI)技术,大大缩短了MRI扫描时间,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拓展了MRI技术的应用场景。功能性MRI(fMRI)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的MRI主要用于观察人体组织结构的功能制约,它能够检测脑部血氧水平的变化,反映大脑的活动情况,为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开辟了全新的应用领域。MRI装备的成功,不仅说明了原始科学发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是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而且阐释了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进化过程往往遵循着“实践探索、理论突破、技术创新、工程集成、代际跃升”循环演进的一般发展规律。 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正处于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发展的时代要求,它既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又充满着难以预测的安全风险。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已经呈现出“数据驱动、平台赋能、智能协同和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的诸多发展规律,我们既要向强者学习,与智者并行,吸纳人类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更要持续创新前瞻思维,积极探索前沿技术,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着力创造高端产品,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3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的思想方法 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是一类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现代高技术工程。它的鲜明特点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将各种资源、新兴技术与创意相融合,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面对系统性、复杂性不断加强的知识性、技术性造物活动,必须以辩证的思维方式审视工程活动中的问题,从而在工程理论与工程实践的循环推进中,厘清与推动工程理念与工程技术深度融合、工程体系与工程细节协调统一、工程规范与工程创新互相促进、工程队伍与工程制度共同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和实现工程活动与自然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是一类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实践过程。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协调人与资源、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所以系统思维是指导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方法论。系统思维具有研究思路的整体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运用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领域的广泛性等特点,因此在运用系统思维来研究与解决现实问题时,需要从整体出发,充分考虑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按照一定的系统目的进行整体设计、合理开发、科学管理与协调控制,以期达到总体效果最优或显著改善系统性能的目标。 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性。近几年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为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