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近三十年新中国史研究前沿问题
》
售價:HK$
107.8

《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
》
售價:HK$
96.8

《
纯粹·破壁与神游
》
售價:HK$
90.2

《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皇权与学术(新版)
》
售價:HK$
96.8

《
女人们的谈话(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最佳改编剧本奖 原著!)
》
售價:HK$
61.6

《
忧郁的秩序:亚洲移民与边境管控的全球化(共域世界史)
》
售價:HK$
140.8

《
一周一堂经济学课: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
售價:HK$
107.8

《
慢性胃炎的中医研究 胃
》
售價:HK$
657.8
|
編輯推薦: |
1.青年作家苏枕书,暌违十一年,短篇小说突破之作。时隔十一年的短篇小说集,收录近年发表在《小说界》《西湖》上的七篇作品。既有现代都市的浮光掠影,也有历史记忆的幽微暗流。作家以细致而隽永的独特笔触,捕捉时代变迁中的个人沉浮,深描知识女性的精神探索和生活图景。淡豹、顾湘、沈书枝、张天翼、张怡微、张悦然——真挚推荐。
2.七个身陷世俗“玲珑宝塔”故事,向当代女性投以温柔目光。基层教育、学术科研、职场困境、家庭压力、卖房买房……在现实的沉浮中艰难平衡的女性,看似拥有光鲜的身份——好成绩、好前程、好家庭、好出路、好工作,却依然面临隐而不宣的不公。或许,只有学会嘲笑幸福的虚妄,才能真正地自由奋飞。
3.充满沉思的智性力量,独树一帜的轻盈文风。承继古典文学的优美与澄澈,文风轻盈而深邃,充满哲思。就如“雪把世上的声音都埋了起来,只剩下极轻的簌簌声”,每一字每一句都带着淡淡的沉思。通过细腻描写和精妙意境,构建一个充满智性力量的文学世界。
4.知名设计师山川操刀装帧设计,精心打造双封设计。平装小开本,纸质柔韧,手感舒适,翻阅流畅。封面插画意境深远,兼具轻盈与灵动,充满哲理,引人无限遐想。一群飞鸟飞过
|
內容簡介: |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一层……”女性在一层又一层喧嚣的“玲珑宝塔”中穿行,一边挣扎于精巧与虚空之间,一边探寻属于自己的出口。
她是在高校中艰难求生存的“青椒”,是才情被困于闺阁的清朝女子,是永无出头之日的昆曲演员,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女博士”,是渴望“脱燕入京”的媒体人……从学术殿堂至历史深处,从昆曲舞台到异国他乡,她们在层层错综的困顿中,试图看清混沌,走出幽暗之境。
青年作家苏枕书暌违十一年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七篇彼此独立又相互辉映的故事。既有现代都市的浮光掠影,也有历史记忆的幽微暗流,作家以细致而隽永的独特笔触,捕捉时代变迁中的个人沉浮,深描知识女性的精神探索与生活图景。
|
關於作者: |
苏枕书
江苏南通人,热爱书籍与自然。已出版《京都古书店风景》《有鹿来》《松子落》《春山好》《念念平安》等作品多部,并译作若干。
|
目錄:
|
玲珑塔 001
出书记 041
花神 071
游仙窟 103
校长 141
养一只狗 175
在湖上 219
后记 253
|
內容試閱:
|
1
周五夜里,老师喜欢在研究室跟学生聚会,这是多年来的习惯。近来虽有微信群联络日常事务,犹嫌不够亲善。总有几个办事得力的学生,平时积极在群里发点赞、咖啡之类的表情,对于周五的夜饮也一贯兢兢业业请示上意、准备杂务。聚会形式很新派,并不屑大吃大喝,而是团?围坐在小桌前,准备些点心零食,随意清谈学术。四面书架耸立,彰显老师的渊博与趣味。酒是要喝一些的,但不能度数太高,若不一会儿就喝多了,也没什么意思。
转眼曹宝晋已是高年级学姐,这样的场合理应多照顾老师与年轻学生。但比她敏捷多了的学生实在不少,比如喜欢挨着老师落座的学弟钱山。为老师端茶倒水,及时应对老师的任何话题,笑声总比别人的大些、久些,笑纹挤得眼睛只剩黑亮的小粒,弟子服其劳式的殷勤。
老师更喜欢男学生,曹宝晋心里清楚,因此不怎么靠近凑趣,只是坐在离核心区域较远的地方默默喝东西。老师藏书丰富,有时会挑选几种自己不要的,或者有重复的,送给聚会的学生们。钱山最积极,恨不得所有的都要,带着一点撒娇的神情,早早将书抱在怀里。这回硕士生余恬很想要其中一册关于《诗经》的书,钱山翻了翻那册小书,却不松手,脸上露出轻谑的微笑:“你什么时候做《诗经》了?”
余恬一向对钱山敬畏有加,经他一问,脸立刻红了,只小声道:“我很喜欢扬之水老师。”
钱山笑道:“没想到你这么文艺。”他习惯贬抑女学者的研究,大半都是“文艺”,格局不够,却依然不愿意将那册薄薄的小书让出,毕竟是早年出的版本。虽说孔网也能买到,但眼前的书,怎么舍得放过呢?宝晋见惯钱山这副万事不肯落人后的面孔,那堆书里未必没有自己想要的,但既然自己一开始坐得这样远,现在不方便下手也是应该。她心里对钱山颇不屑,也想为师妹争取一回,但如何不露声色且不让老师以为多事地抢白,需要多费一点斟酌。
就在她默思遣词造句的时候,师妹韩澄竟伸手夺了那册小书,交到余恬手里:“你别理他,这书很好,可不能用‘文艺’两个字随便打发了。”又对钱山笑道:“你也不做《诗经》,何苦跟师妹抢本书呢,也不大度些。”余恬嗫嚅,更加不好意思,又仿佛恨韩澄多事,尴尬地捧着书,想了想也没有翻开,隔着桌子轻轻还回钱山跟前。
宝晋抚着余恬肩膀,终于发话,柔声道:“小余就收下吧。”钱山哼笑:“这书也有新版,不稀奇,你要就拿走吧。”他全然不在乎老师的看法,认定老师也以为他的言行正义。最后还是韩澄将书重新放回余恬手里,不过她错误地以为余恬欣赏她的挺身而出,却不知余恬崇拜的是钱师兄,不希望与他争抢什么。更何况在余恬看来,自己又有什么资格与发了不少论文的他相提并论呢?尽管宝晋和韩澄的业绩丝毫不输给钱山,但余恬早已敏锐地觉知,这小小空间内师兄师姐们在老师心目中的排序。她自己固然在最不起眼的位置,但师姐们也并不值得她崇拜与依附。
老师全程微笑,一声不响,像儿女绕膝的家长那样,宽容又满足地看着学生们小小的争斗。就在众人攘攘分书之际,敲门声响起,有人进来—叶雯一脸倦容,勉强打叠精神,道歉说来晚了。男生们坐着的一圈还很舒朗,却没有人愿意把椅子挪一挪腾一点空间,韩澄与余恬赶紧在小沙发挨得更紧些,为叶雯留出一个位子。叶雯迟疑片刻,坐了下去,笑道:“今天老师又有什么好书给我们?”
韩澄笑道:“你看钱山,每次都是他手最快。”钱山不介意将刚刚得到的书封面展示给叶雯看,但书仍牢牢攥在手里。叶雯意兴寥落地看了看,随口赞美了几句,有些心不在焉。刚跟丈夫打了漫长的吵架电话,他们两地分居已有几年,丈夫在合肥,希望她尽快过去,但她显然更愿意留在北京。毕业已经很近,只要她愿意,留京应不是问题,求老师找个地方读博后,容身之处不难得。她本科就来北京读书,世上没有比北京更具吸引力的地方,学术中心的幻觉,哪怕她从来只在最边缘。
叶雯与丈夫是高中同学,后来在北京重逢。家里不支持她读博,最好早点考公务员。她辛苦考每一场试,不错过任何一次奖学金申请,没有给家里增添负担,但也没有给父母带来任何明白的利益。“就算你读博三年毕业,不花家里的钱,但是别人家孩子硕士毕业就找工作,一年少说也十几万收入。比你早工作三年,多挣三四十万,你也就比人家亏了三四十万,还亏了这三年。”父母算得仔细,投入多年的独女,迟迟看不到收益,何况现在博士还读到了第四年。也知道家里条件普通,女儿相貌平平,因为读书太刻苦,早早戴一副厚镜片眼镜。不论怎么减肥都是一副大骨架,更糟糕的是生就倒梯形的脸,因为常年的不忿与忧虑,眉头常锁,习惯性拧着两团愁云,永远显得丧气。
叶雯深恨父母的粗俗与短视,但也无话可说。她没有过任何艳遇,也不曾主动喜欢过什么人,早就看透了自己。知道自己笨拙的外貌无法指望,必须通过学习实现自我价值。丈夫高中时成绩平平,没有考上好大学,从前并不在她眼里。本科毕业后做过很多工作,虽然做生意一度赚了些钱,但也没有遇到合适的伴侣。在北京一场聚会上与老同学叶雯重逢,突然灵光一闪,认为还是知根知底的人好,遂展开行动。叶雯起初并没有当真,但肉麻的短信与花束、礼物无不新鲜。她想自己大概等不来更好的,不像穷苦出身的蹩脚男博士,熬出头还可以找年轻女学生。这不失为一个时机,虽然她认为他日渐稀疏的头发有些扫兴,但自己何尝不让人扫兴呢。她很快接受了他的求婚,父母虽谈不上满意,但到底女儿终身有了着落,身板不由得更挺直了些。万幸婆婆对她也没有意见,认为她质朴,学问高,很拿得出手,如果早点生个孩子就更是万事大吉。
酒过数巡,老师觉得时候不早。女生们很快把桌子收拾干净,钱山在边上陶醉地看自己新得的书,又跟在老师后面轻声讨论着什么。众人鱼贯出了研究室,老师在停车场与学生告别,大家很快散去。寻常不过的周五之夜,叶雯惦记着与丈夫的争吵,但她和宝晋住一间宿舍,不方便继续战争,只好默默忍着,埋头改论文。韩澄早在校外租住,她一向独来独往,也没有请过同门去家里聚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