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赖世雄经典英语语法:2025全新修订版(赖老师经典外语教材,老版《赖氏经典英语语法》超32000条读者好评!)
》
售價:HK$
65.8

《
影神图 精装版
》
售價:HK$
140.8

《
不止于判断:判断与决策学的发展史、方法学及判断理论
》
售價:HK$
74.8

《
人才画像、测评、盘点、管理完全应用手册
》
售價:HK$
54.8

《
跳出猴子思维: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30天认知训练打破完美主义的困扰!实现从思维到行为的全面改变!)
》
售價:HK$
64.9

《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
售價:HK$
85.8

《
西方服饰史:从公元前3500年到21世纪(第7版,一部西方服饰百科图典。5500年时尚变迁史,装帧典雅,收藏珍品)
》
售價:HK$
437.8

《
仕途之外:先秦至西汉不仕之士研究
》
售價:HK$
65.8
|
編輯推薦: |
三百余年两宋史,恰如一串词牌,始于“破阵子” ,兴于“ 清平乐” ,衰于“雨霖铃” ,终于“ 如梦令” 。《千千阕——宋词里的大宋小史》,以宋词为切入点,文史结合,为你徐徐展开大宋的多维画卷。在书中,你既能洞悉权力博弈、王朝兴衰,又能体悟文人风骨、市井百态,穿越时空,领略大宋的辉光与风霜。
|
內容簡介: |
宋词,堪称一代文学之璀璨华章,宛如一座情感的宝库,承载着数不清的个人情思,又似一面时代的镜子,悄然映射着历史兴替、文化兴衰的深刻隐喻。每一阕词中平仄转韵的巧妙变化,恰似灵动的画笔,细腻地描绘出宋人内心深处的命运图景,娓娓诉说着那个复杂时代里或激昂或婉转的故事。
《千千阕:宋词里的大宋小史》恰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穿越时空的文化长卷,独辟蹊径,以一首首宋词为落笔之处,巧妙地将文学与历史深度融合,精心勾勒出宋代历史与社会那丰富多元的多维面貌。
翻开这本书,我们仿佛置身于大宋的风云舞台之上,清晰地看到君主与臣子在权力博弈间,那藏于心底的深沉谋略,以及无奈又令人叹惋的命运轨迹;深切地感受到一个曾经辉煌的盛世王朝,在内外诸多挑战的夹击下,所历经的兴衰沉浮,宛如潮起潮落般令人感慨万千。我们还能身临其境地体会文人墨客们在变幻莫测的风云中,对自我的不断叩问与深刻反思,进而领略有宋一代独有的文人气质与铮铮风骨,那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魅力。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可以悄然走近宋代的市井民间,去探寻从饮食服饰到节日习俗等方方面面的生活点滴,尽情体验那饱含酸甜苦辣的社会百态与红尘万象。
|
關於作者: |
常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唐史学会会员,大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资深媒体人,高级记者。先后出版《唐诗神韵》、《唐诗密码》、《宋词密码》、《诗词里的中国》(三卷本)、《去唐朝》(三卷本),累计300余万字。喜读诗词,醉心古史,享受在二者间坐望风云。
|
目錄:
|
第一部分 三十功名尘与土:宋词里的大宋君臣
无为有为之间
变革风暴里的孤家寡人
支离的花押
匆匆而过的接棒者
无法雄起的天子
权力游戏的局外人
牵着皇帝的衣角,孤注一掷
文如其人的悖反
…………
第二部分 一尊还酹江月:宋词里的文人背影
风雨欧公柳
庙堂江湖,履霜而行
在虚拟的情境中播撒离愁
砸缸者的人生两面
让流放成为心灵的出猎
高山流水有知音
在矫情的歌声中建立真实
苏门学士难豪放
…………
第三部分 东风夜放花千树:宋词里的滚滚红尘
风中的花蕊
孤山不孤
融入红尘的修行
樊楼一粒沙
以劫富济贫的方式叩谢皇恩
上半场温婉,下半场执着
《钗头凤》,撑起一座园林
在癫狂中禅修
…………
|
內容試閱:
|
序: 品读宋词,走近宋人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早在《诗经》出现之前,我们的先民们在华夏大地上就已经开始用诗歌记录他们的生活,而当周朝的采诗官们巡游各地,采集民间歌谣,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这些散落民间的经典便以文字的形式固定成永恒。由此,在风、雅、颂的脉脉流韵中,我们一路吟着“关关雎鸠”“呦呦鹿鸣”,走进《楚辞》的天空,走进《古诗十九首》的意象与张力,走进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走进自由奔放的唐诗,走进清雄婉约的宋词……走进诗词里的中国,我们收获的,是炽烈燃烧的文明之火,是打开中国历史、政治、文学、军事以及民俗民风的钥匙,是探寻中国文人心路历程的通关密码。
作为大盛于宋的文学形式,宋词与唐诗一起,共同耸峙起中国文学史上两座巍峨高峰,成为泱泱诗国的象征。宋词的兴盛,得益于宋代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诚如王国维所云:“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当然,宋词能成为一座令人仰止的高峰,更离不开唐诗的繁盛。大唐王朝近300年的历史,让唐诗成为上至公卿贵族下至贩夫走卒钟爱的抒情方式,而当这种深入人心的抒情方式与宫廷燕乐相遇,也便逐渐过渡为“依曲拍为句”的制辞形式。正因如此,在琵琶等各种乐器共同构成的乐阵中,写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刘禹锡,开始在作品中呈现出“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的全新样貌,这是唐代文人“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的集体变奏,也是词体得以确立的重要阶段,当张志和的《渔歌子》、韦应物的《调笑令》、刘禹锡的《潇湘神》、白居易的《长相思》,共同构成这些诗人洋洋诗篇背后的另一道风景,我们发现,诗与词,恰如江河入海,交融,互通,一路澎湃。
由此,宋词的成熟与鼎盛也便水到渠成。经历过大唐的肇始、五代的丰富,穿越过花间词的金粉香艳、南唐词的深幽文雅,进入到宴饮无歇弦歌不绝的宋代,词作为一种诗歌体裁,已经成为宋人生活的重要内容,而当我们在宋词的低吟浅唱中一路行走,便会发现,品读宋词去理解宋人、感悟宋人,是一个多么便捷的方式,又是一种多么直观的体验!
是的,这就是宋词的魅力!“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只有读到这样的词句,我们才会看到,北宋文坛盟主欧阳修是如何在努力摈弃花间派词人的铺金缀玉,以效仿和吸收民歌的方式形成其词作的语近情深;“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怎不教人易老,多少离愁,散在天涯”,默诵这样的词句,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文辞纯浑,有西汉风”的司马光的形象,看到一位“不通时变”的臣子,如何将自己的政治观点投向历史的深处;而沉浸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生命交响之中,我们相信,苏东坡这位被流放到天涯海角最终病逝于归途的北宋诗文大家,其实一直都在叩问命运,只是叩问的方式有些特别,一路绝尘,不闻鞭响,只听得阵阵鼓声……
当然,我们还要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辛稼轩一起,擦拭那柄壮志未酬的利剑;和写出“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贺方回一起,感受江南的梅雨;和吟诵着“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柳三变一起,共同喝光一壶浊酒。最后,我们还要追上李清照那艘为夫鸣冤的快船,问一问这位中国第一女词人,当她将“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融入《渔家傲》的韵脚,是否看到了前方乌云蔽日,大浪滔天……
感谢宋词!让我们得以和宋人形成精神的对视和心灵的对话!感谢宋词!让我们得以在国运昌明的今天,以多元的视角和不断的求索,完成一次说走就走的穿越宋朝之旅。走进三百余年两宋史,它的轨迹,恰如一串词牌:始于“破阵子”,兴于“清平乐”,衰于“雨霖铃”,终于“如梦令”;而走进《清明上河图》这幅北宋长卷风俗画,物阜民丰的背后,伴随着清明时节的哀声阵阵,浮华喧嚣的终点,是国破家亡的黍离之悲……
当然,我只是一名历史爱好者,专业的考据和研究自知力有不逮,但我更愿意亦文亦史,文史兼顾地走进宋朝三百余年时空。循着宋词的足迹,我愿意用历史随笔的方式,去面对大宋君臣,体悟什么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去描摹那些远去的文人背影,千年之后,仍盼望“一尊还酹江月”,去融入那段滚滚红尘,领略“东风夜放花千树”。宋词,宋史,宋人,在时间长河里,我愿乘一只不系之舟,享受书写的自由。
最后,我真诚希望,广大读者朋友能将本书看作是了解宋词的一个小小窗口,每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都有着自己的理解,这本书权当是一种进入的方式。对宋词乃至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价值的再发现,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引擎,为此,我愿抛砖引玉,接受广大读者朋友的批评和指教,同时,面对未来,我的选择仍旧是:不敢懈怠,继续行走!
是为序。
常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