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Scratch创意编程进阶:多学科融合编程100例
》
售價:HK$
107.8

《
纯粹·一枕书梦
》
售價:HK$
79.2

《
新版-零基础茶艺入门
》
售價:HK$
38.5

《
创业思维:从0到1的实战笔记
》
售價:HK$
76.8

《
家庭财富管理指南
》
售價:HK$
85.8

《
服装材料基础
》
售價:HK$
63.8

《
国家名片C919(跟踪十余年,采访百余人,全景式呈现中国大飞机C919,让读者领略到中国航空科技的最新成就)
》
售價:HK$
140.8

《
中国数字人产业发展报告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中医疫病古籍典藏》共四卷,首次将40余种中医古籍论述疫病的专著及综合性古籍中的疫病专篇,进行系统整理、点校注释,以探索中医历代抗疫规律,总结抗击疫病的经验,更好地为当今各类传染病的中医防治提供借鉴。本书系《中医疫病古籍典藏》的第一卷,共选疫病古籍10种,分别是:《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陈氏小儿痘疹方论》《闻人氏痘疹论》《岭南卫生方》《十药神书》《疠疡机要》《瘴疟指南》《痰火点雪》《霉疮秘录》《温疫论》,这些都是中医疫病学从萌芽兴起到逐步独立过程中的重要奠基性文献,对于保护和整理中医疫病早期古籍文献、全面了解和梳理中医对于各类疫病认知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出版后将会填补该领域空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
內容簡介: |
《中医疫病古籍典藏》共四卷,首次将40余种中医古籍论述疫病的专著及综合性古籍中的疫病专篇,进行系统整理、点校注释,以探索中医历代抗疫规律,形成知识体系,总结抗击疫病的经验,更好地为当今各类传染病的中医防治提供借鉴。本书系《中医疫病古籍典藏》的第一卷,共选疫病古籍10种,分别是:《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陈氏小儿痘疹方论》《闻人氏痘疹论》《岭南卫生方》《十药神书》《疠疡机要》《瘴疟指南》《痰火点雪》《霉疮秘录》《温疫论》。这些古籍专著都是中医疫病学从萌芽兴起到逐步独立过程中的重要奠基性文献,对于保护和整理中医疫病早期古籍文献、全面了解和梳理中医对于各类疫病认知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对当代中医药临床工作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本次点校采取了简体横排的形式,并进行必要的注释说明,将有利于提升本书对于临床医生、中医学子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
目錄:
|
中医疫病古籍典藏【第一卷】
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陈氏小儿痘疹方论
闻人氏痘疹论
岭南卫生方
十药神书
疠疡机要
瘴疟指南
痰火点雪
霉疮秘录
温疫论
中医疫病古籍典藏【第二卷】
痿疟论疏
痘疹生民切要
伤寒翼
痧胀玉衡
温热暑疫全书
痧症全书
瘟疫论补注
瘟疫辨论
瘟疫发源
广瘟疫论
二分析义
麻科活人全书
中医疫病古籍典藏【第三卷】
痢疾论
四圣悬枢
温毒病论
治疫全书
松峰说疫
伤寒瘟疫条辨
疫疹一得
瘟证羊毛论
辨疫琐言
疫痧草
痧症指微
寒疫论
中医疫病古籍典藏【第四卷】
吊脚痧方论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时疫白喉捷要
温疫析疑
霍乱燃犀说
喉痧正的
鼠疫汇编
疫证治例
汉唐医籍疫病专篇选
宋金元医籍疫病专篇选
明代医籍疫病专篇选
清代医籍疫病专篇选
疫病运气专篇选
|
內容試閱:
|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多次强调要加强中医药文献的传承、挖掘与研究。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中强调,要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病防治中的作用,加强研究论证,总结中医药防治疫病的理论和诊疗规律,加强古典医籍的梳理和挖掘。
据统计,自周朝至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50余次大型疫病。但是中国历代以来,从未有一次传染病流行死亡人数达1 000万以上。中华民族屡经天灾和疫病,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做出了重大贡献。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显示出了独特优势,成为抗击疫情“中国方案”的一大特色。中医药防治疫病积淀了大量珍贵的古籍文献,本套书首次系统构建中医药防治疫病知识体系,为传染病的中医防治提供借鉴。
中医药防治疫病积淀了大量珍贵的古籍文献,但与其他类别医学古籍的研究相比,针对中医疫病古籍的系统整理研究工作尚开展得较少。因此,我们从350种中医疫病古籍中精选40余种聚焦疫病诊疗、学术水平较高、影响力较大或既往印刷流传较少的中医疫病古籍专著,并附选历代综合性医籍中的疫病专篇,以权威版本为底本,按成书时代排序,集中进行点校,共计将出版四卷。“疫病”在中医历史上是指具有较强传染性、流行性以及较大危害性的疾病,但到当代,疫病范围逐渐与传染病趋同,不具有很强流行性和严重危害性的传染病(如部分慢性传染病)也被纳入了中医疫病学的研究范畴。因此,在当前的实际应用中,为适应中西医对话交流,可以将中医的“疫病”等同于传染病。
出于以上考虑,本套《中医疫病古籍典藏》在选择疫病专书专篇时的纳入原则,将以该书(或篇)所主要论述的疾病是否属于传染病为基本标准。在符合这一标准的基础上,所选大部分均为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学术水平,又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医疫病学专书或专篇,同时也选择了部分既往印刷流传较少、刊印不足的疫病专著,其中不乏现代以来首次整理出版者。对疫病治疗具有指导价值,但流传十分广泛的中医基本古籍,如《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温热论》等,则不纳入本次点校书目。
除上述专著以外,我们还在第四卷中设计了历代疫病专篇辑选和全四卷疫病古籍知识库两个板块。历代疫病专篇辑选,将从历代综合类医著中辑录专论疫病的篇目,去重删冗,遴选学术影响较大者,按不同朝代进行汇编。全四卷疫病古籍知识库,将从前述各专著、专篇中,提取病证、方药等核心信息,构建知识库,便于读者整体了解中医疫病古籍的知识体系。本次点校采取了简体横排的形式,并进行必要的注释说明,将有利于提升本书对于临床医生、中医学子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提高临床利用的效率,更加直接地为临床服务,使古人的智慧能够更好地为当今抗击随时会到来的新发突发传染病和长期存在的各类急慢性传染病作出贡献。
本项工作是2022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疫病文献辑录及中医药防治疫病知识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的重点工作。该项目为首个中医资源调查项目,通过构建标准化疫病文献辑录方法和疫病防治经验挖掘方法,基于方法学构建的范式,首次系统辑录整理350种中医药防治疫病相关的古籍等文献资料,全面分类研究中医疫病病种,以及各类疫病的专方专药等。基于文献辑录及研究,搭建中医药防治疫病知识库平台,并进行推广应用。在此谨向项目组全体成员及为本套丛书付出大量心血的各位编者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总之,希望本次疫病古籍校注工作有助于为世界抗击疫病的难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医方案”,也为研究更加符合炎黄子孙体质的“中国人中国药”提供资料,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贡献。古人云“校书如扫尘”,随扫尘随生。由于水平所限,我们的工作也难免存在种种不足,望广大读者不吝赐教,对于我们整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予以批评指正。
北京中医药大学
谷晓红
2024 年10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