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民法典·婚姻家庭继承注释书》(家事法专用小红书,一书尽揽现行有效办案依据:条文释义+相关立法+行政法规+地方立法+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地方法院规范+权威案例,麦读法律54)
》
售價:HK$
130.9

《
地中海四千年
》
售價:HK$
184.8

《
君子至交:丁聪、萧乾、茅盾等与荒芜通信札记
》
售價:HK$
68.2

《
日和·缝纫机与金鱼
》
售價:HK$
41.8

《
金手铐(讲述海外留学群体面临的困境与挣扎、收获与失去)
》
售價:HK$
74.8

《
五谷杂粮养全家 正版书籍养生配方大全饮食健康营养食品药膳食谱养生食疗杂粮搭配减糖饮食书百病食疗家庭中医养生药膳入门书籍
》
售價:HK$
54.8

《
七种模式成就卓越班组:升级版
》
售價:HK$
63.8

《
主动出击:20世纪早期英国的科学普及(看英国科普黄金时代的科学家如何担当科普主力,打造科学共识!)
》
售價:HK$
86.9
|
編輯推薦: |
其实,余秋雨是不需要介绍和推荐的,他已经被阅读四十年了,文学史自有他的位置。
我想说,他的思考与写作展现了中国书生应有的样子。他的《道士塔》《信客》等篇目已入选语文教材。
他穿着灰布棉袍,寻访7世纪唐朝;不计繁琐,论述中国的君子与小人;言之肺腑,记忆亲人师友;言之凿凿,一生信奉追求大美。史迹、文脉、记忆、生命,如四条支柱,撑起余秋雨的写作版图。
就独立思考而言,余秋雨已经形成个性鲜明的审美标识,他打通了历史、哲学、文学的边界,在山水风物中探寻民族文化的深层密码,既展现古迹古籍的文化肌理,又揭示中国文人的精神困境。他的文化考察与文学重构,使散文成为承载历史反思与文明对话的载体。
将人文思考与游记感悟融为一体,打破学术论著与散文写作的边界,余秋雨是开创者。
在AI飞速进化的时代,余秋雨的作品提示着文学不可替代的价值——行走与顿悟相辅相成,在场体验是破译文明密码的最佳方式。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余秋雨四十年散文创作精选集,包括史迹、文脉、记忆、生命四部分。选文32篇,附余秋雨小序一篇,江迅代跋一篇。全书以蕴藏宇宙与生命中的“天地元气”钩玄,阔大深邃,将寻觅史迹的无尽对话、探寻文化的追问思考、回忆人生的切真感受、反刍生命的美学惊讶,拼融于一体,情与势互拖,心与道共振,道尽读书人立命与追求的本真。“天地元气”为余秋雨大师笔墨,封面及版式由知名图书设计师陶雷设计,内容与形式浑然一体,精装精印,值得阅读收藏。
|
關於作者: |
余秋雨
1946年8月生,浙江人。中国当代文学家、美学家、史学家、探险家。
“十年动乱”期间,著述《世界戏剧学》,灾难后出版,至今仍是这一领域的权威教材。其当时著述的《中国戏剧史》《观众心理学》《艺术创造学》等著作,成为改革开放初期重要的人文引领者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后出任上海市中文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兼艺术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曾任复旦大学美学博士答辩委员会主席、南京大学戏剧博士答辩委员会主席。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国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荣誉称号。后辞去职务,历尽艰难在边境荒原上寻访中华文明被埋没的重要遗址,探索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作品《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受到海内外读者欢迎。此外,还完成了对中华文化一系列基础工程的完整研究,相关著作多达五十余部,包括《中国文脉》《老子通释》《周易简释》《君子之道》《佛典今释》等。自21世纪初开始,赴美国国会图书馆、联合国总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处演讲中国文化的长寿原因和非侵略本性,反响巨大。2008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授成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201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设立“秋雨书院”。
|
目錄:
|
目录
小序001
辑一 史迹
三十年纪念003
沙原隐泉012
阳关雪017
都江堰021
道士塔028
黄州突围040
山庄背影057
宁古塔075
抱愧山西088
风雨天一阁111
世纪日记124
辑二 文脉
中国文脉概述131
他们的共性174
古道西风181
黑色光亮196
魏晋绝响211
简说王阳明234
探寻“小人”242
辑三 记忆
故乡269
老屋窗口287
幽幽长者295
门孔330
祭笔350
我和妻子363
辑四 生命
我的生命支点399
美是一种安顿404
大隐409
你比你更精彩415
不要等待421
拼命挥手424
白马426
天地元气428
名家论余秋雨435
历史将会敬重(代跋)江迅437
|
內容試閱:
|
小序
人民文学出版社很久以前就出过我的一本散文选,一直很畅销。但是,毕竟那么多年过去了,我又从来未曾停笔,再出就需要新选了。旧选和新选加在一起,书还不能太厚,因此难度不小。编辑朋友辛苦了。
有一位评论者说,我的散文,并不局限于一种文体格式,而是体现为一种写作神态,那就是:“质朴叙事,磁性行文,天地诗情。”他还说,这种写作神态,也体现在我的大量学术著作中,因此那些严肃的文本,也可以看作是“无界大散文”。
本书就选了好些篇这样的“无界大散文”。读者阅读时,不得不从散逸心态转换到学理思考,实在有点抱歉。但这种转换对年轻的读者和作者可能也有好处,可以让他们领会天下文章的始源性活力。有了这种活力,即便面对再深奥、再庞大的难题,也可以输入个性、体温和韵味。其实,这也正是文学对于世间百业的惠泽。
这位评论者说我的文章中有一种“天地诗情”,感谢他道出了我的追求。其实,这种追求来自我所崇尚的中国哲学观念“天地元气”,已经牵涉到宇宙观和人生观。书中很多文章与此有关,所以取了这个书名。对于这种观念的阐释,可看本书最后一篇文章,这是我最近所写的。
选编本书时,我把入选的文章全部重读了一遍。由于几十年间思维方式和阅读节奏的变化,我在不少地方做了一些修改。因此,同样一篇文章如果同时出现在本书和其他选本中,应以本书为准。
忙碌的当代读者也许会问:如果一时不能依次读完,你会着重向我们推荐哪几篇呢?
我的回答是三篇:《三十年纪念》、《中国文脉概述》、《我和妻子》。
理由呢?读了便知。
多谢!
余秋雨
2024年深秋
都江堰
一
一位年迈的老祖宗,没有成为挂在墙上的画像,没有成为写在书里的回忆,而是直到今天还在给后代挑水、送饭,这样的奇事你相信吗?
一匹千年前的骏马,没有成为泥土间的化石,没有成为古墓里的雕塑,而是直到今天还踯躅在家园四周的高坡上,守护着每一个清晨和夜晚,这样的奇事你相信吗?
当然无法相信。但是,由此出现了极其相似的第三个问题——
一个两千多年前的水利工程,没有成为西风残照下的废墟,没有成为考古学家们的难题,而是直到今天还一直执掌着亿万人的生计,这样的奇事你相信吗?
仍然无法相信,但它真的出现了。
它就是都江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