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时光里的中国:老味道

書城自編碼: 408968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随笔
作者: 孟祥静编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20138263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8.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古代的身份制:良与贱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古代的身份制:良与贱 》

售價:HK$ 85.8
国色(《寻色中国》首席色彩顾问郭浩重磅力作,中国传统色丰碑之作《国色》,探寻中国人的色彩世界!)
《 国色(《寻色中国》首席色彩顾问郭浩重磅力作,中国传统色丰碑之作《国色》,探寻中国人的色彩世界!) 》

售價:HK$ 217.8
图解组织心理学:从零开始养成领导力
《 图解组织心理学:从零开始养成领导力 》

售價:HK$ 74.8
牛津西方哲学史(中文修订版)
《 牛津西方哲学史(中文修订版) 》

售價:HK$ 140.8
萤火虫全球史:西方人眼中的古代丝绸之路
《 萤火虫全球史:西方人眼中的古代丝绸之路 》

售價:HK$ 83.6
大宋300年(写尽三百载大宋繁华与沉浮、浪漫与风霜)
《 大宋300年(写尽三百载大宋繁华与沉浮、浪漫与风霜) 》

售價:HK$ 75.9
没有明天的我们,在昨天相恋
《 没有明天的我们,在昨天相恋 》

售價:HK$ 47.1
流动的白银(一部由白银打开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 流动的白银(一部由白银打开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

售價:HK$ 63.8

 

編輯推薦:
古老味道载时光,年华流转映情长。
每一口老味道,都是一段记忆的传递,一种情感的寄托,唤起人们对家与故乡的深情回望。
內容簡介:
“时光里的中国”系列丛书以敏锐的文化洞察与温暖的文学笔触,讲述了那些远去的传统元素,重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本套丛书从老味道、老手艺、老物件、老民俗、老家风五个主题入手,深入挖掘那些承载着岁月记忆与文化内涵的元素。每一个主题开篇都有主题介绍,涵盖概说、历史源流、制作方法及文化内涵等内容,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传统文化。
《老味道》带领读者品味那些承载着岁月记忆的传统美食。从粽子、月饼到腊八粥、饺子,每一道经典的年节食物都映射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本书通过细致的历史追溯与制作工艺解析,讲述了各地特色美食的起源、演变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每一口老味道,都是一段记忆的传递,唤起人们对家与故乡的深情回望。
關於作者:
李路,出版人,曾策划出版“幽雅集”“中国符号”等优秀传统文化类图书;出版“最美中国文”系列、《甜橙树》等多部畅销童书。著有《月清:月明欲素愁不眠》《竹冷:林断山明竹隐墙》等作品。
孟祥静,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点校出版元代别集丛刊《张之翰集》,著有《旖旎人生的玄淡超脱:说骈文》《诗歌里的传统节日》等作品。
目錄

节日里的味道

粽子  002
母亲包的粽子最好吃/ 郑自华 007
粽子飘香/ 张儒学 010
月饼 014
中秋饼/ 李柯漂 019
糖精片月饼/ 郑自华 023
腊八粥  026
乌尤山上腊八粥/ 朱仲祥 031
饺子  034
月亮饺子/ 吕桂景 039
春卷  044
春卷/ 彭忠富 049
年糕  054
湿漉漉的念想/ 叶良骏 060
琳琅满目的闽北糕事(节选)/ 陈理华 062
汤圆  066
赖汤圆/ 彭忠富 071



面食的诱惑

面条  076
紫苏姜汤面/ 李柯漂 082
乡村烩面/ 彭忠富 085
馒头 088
白馍/ 曹文生 093
锅边馍馍/ 彭忠富 096
馄饨 104
无肉的抄手/ 张清明 109
煎饼 112
母亲的煎饼/ 宋新明 117
油条 120
难忘儿时油果子/ 李柯漂 125



无肉不欢

鱼肉 130
老河湾的味道(节选)/ 刘善民 136
花婆婆与酒淘黄鱼/ 虞燕 138
羊肉 144
冬至羊肉汤/ 李柯漂 150
鸡肉 152
大盘鸡/ 刘善民 158
宫保鸡丁/ 彭忠富 161



青菜绿 豆腐白

咸菜  166
乡愁是一味咸菜/ 张静 171
涪陵榨菜/ 彭忠富 175
豆腐 180
西坝豆腐西坝味/ 朱仲祥 185
豆腐乳/ 张冬娇 189
麻辣鲜香豆腐脑/ 朱仲祥 194
荠菜  198
故乡的野菜/ 张静 203
春来荠菜香/ 尹桂宁 208
榆钱 212
春到榆钱/ 任随平 218
榆树钱儿/ 吕桂景 220
白菜 222
最是清白滋味长/ 李秋生 227



碗筷留香

灶  238
大灶饭香/ 郑自华 243
碗 248
最忆乡村九大碗/ 朱仲祥 255
筷子  260
筷子/ 陈理华 267
火锅 270
猪羊抵消/ 胡志金 276
內容試閱
粽子

概说
粽子,食品,用竹叶或苇叶等把糯米包住,扎成三角锥体或其他形状,煮熟后食用。粽子也叫粽籺,又名裹蒸、包米、白玉团、不落荚、角黍等,最初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后来逐渐成为端午节的应节食物。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

渊源

粽子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传说比大禹的时代还要早一些。有个叫台骀的人也是治水的功臣,他治理的是汾水,也就是现在山西省的汾河。台骀治水的时候,为了疏通河水,让水流到灵石山,他就带人一起住在矗立在汾水与灵石山之间的一座大山上。水灾导致道路不畅,船航行在凶猛的洪水中十分不安全,因此无人给他们送饭。后来有一个聪明人想到了一个办法—把饭菜放在竹筏上,让竹筏漂到台骀他们那里。这个办法解决了他们吃饭的问题,但后来又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汾水中有很多鱼虾,竹筏上的饭菜会被鱼虾吃掉很多,台骀他们就吃不饱饭。经过不断摸索,台骀发现河边有很多芦苇叶,于是就想到用芦苇叶把米饭包裹住。后来,这种食物就慢慢演变成了粽子。
这只是粽子来历的一个传说,有关粽子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许慎的《说文解字》,“粽” 字本作“糭”, 《说文新附·米部》谓: “糭,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 西晋周处所写的《风土记》中称粽子为角黍:“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 宋代的《集韵·送韵》中也有“糭, 角黍也。或作粽。” 的记载。
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粽子是用来祭祀屈原的,但角黍的历史更为悠久。西周时期,人们每到夏至就会祭祀百物之神,用菰叶和黍米包裹成牛角形状的角黍,以仿效上古时用牛角祭祀的风俗。之所以用菰叶,是取其生于水,代表着“阴”,黍米有“火谷” 之称,代表着“阳”,用菰叶包裹黍米,蕴含着先民“阴阳尚相裹” 的朴素观念。不过现在已经很少用菰叶包粽子了,大多用竹叶或苇叶。
粽子与屈原联系起来则在六朝以后。《续齐谐记》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 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 楚越之地自古便有投食江中祭祀水神的风俗,而屈原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江,故《拾遗记》中有“楚人思慕,谓之水仙” 的记载。当地人民就把屈原当作水神来祭拜。楚人因担心贮于筒中的米被江中的蛟龙吃掉,便想出了用楝叶包米,再用彩绳缠绕, 由此发明了粽子。此外关于粽子的来历还有祭伍子胥说、祭曹娥说、祭介子推说等,不过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最广,也最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到了唐朝,端午节已基本定型,吃粽子也成了主要内容之一。唐朝粽子用米讲究“白莹如玉”,元稹有诗云“彩缕碧筠粽, 香粳白玉团”,因此,粽子的别名又叫白玉团。这时粽子的形状已多种多样,有角粽、菱粽、筒粽、秤砣粽、锥粽等。粽子的吃法也大有讲究,除了通常的吃法,还有切片装盘,吃时淋上蜂蜜等。唐朝官府还有一种“赐绯含香粽”,这种粽子因含有一种香料,颜色鲜红,吃的时候再淋上蜂蜜,香甜可口。之所以是官府食品,是因为紫色是三品以上官服的颜色,绯色为五品以上官服的颜色,“赐绯” 为官场用语, 即皇帝赐予官职。
唐朝还出现了专门卖粽子的商户,以及品牌粽子,如著名的“庚家粽子”。唐朝时,粽子不仅深受百姓的喜爱,还传到了日本,被称为“大唐粽子”。
宋朝的粽子品种更加丰富, 据《岁时杂记》记载:“端午粽子, 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锥粽、茭粽、筒粽、秤锤粽、九子粽。” 宋朝还有人在粽子里加入其他辅料,如蜜饯、胡桃等, 苏东坡便有“不独盘中见卢橘, 时於粽里得杨梅” 之诗句。
明清时期,粽子的品种已经多达几十种。清代食书《调鼎集》中就已经记录了包括竹叶粽、豆沙粽、莲子粽、松仁粽、火腿粽等多种粽子的制作方法。
制作方法
制作粽子的主要材料有糯米、粽叶,各种馅料和粽叶也因地区差异有所不同。包粽子需要用浸泡过的粽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者苇叶,海南、两广还会用茄柊叶。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曾说:“广州竹枝词云:五月街头卖冬叶(柊叶),卷成片片似芭蕉。” 北方地区多用苇叶包粽子。
粽子的馅料主要包括蜜枣、咸肉、鲜肉、豆沙、蛋黄、板栗、红枣、花生、菠萝等。一般而言, 北方多食甜粽,南方多食咸粽。不过,现在南北方口味几乎没有什么差异,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即可。就粽子的制作而言, 福建的烧肉粽值得一提,其使用海米、香菇、卤肉、莲子等食材来制作,还要在骨头汤里慢慢蒸煮,直到煮得油润鲜香,让人入口难忘。
粽子的包法也有多种,主要方法是用两片粽叶,光面朝上, 两片粽叶在宽度1/5 处相叠,折成漏斗形状,放入浸泡过的糯米,根据需要加入各种馅料,再加入糯米,压实,用多出来的粽叶裹严斗口,用绳子捆扎结实。因馅料不同,粽子的捆扎方式也稍有不同,如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紧,这样可以防止糯米进入豆沙。粽子包扎的松紧合适了, 煮出来的粽子才会软糯不糜,中间处不夹生,粽叶处不黏滞。
粽子的蒸煮方法:煮粽子要在水滚之后下粽子,水要没过粽子,等水再次滚起,大火煮3 个小时左右即可。过去也会在煤炉上慢慢煮,一直煮到煤炭将要燃尽,空气中飘散着糯米渗入粽叶的清新芳香为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