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化学及相关技术第十二分册陶瓷技术

書城自編碼: 408963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自然科學科技史
作者: [英]柯玫瑰[Rose Kerr],[英]武德 [Nigel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789976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547.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雀鸟与群狼的对决:扭转战局的兵棋游戏
《 雀鸟与群狼的对决:扭转战局的兵棋游戏 》

售價:HK$ 96.8
老年膳食与营养配餐 第2版
《 老年膳食与营养配餐 第2版 》

售價:HK$ 49.5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广东省博物馆卷
《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广东省博物馆卷 》

售價:HK$ 1078.0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乐书:从战国到北宋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乐书:从战国到北宋 》

售價:HK$ 162.8
明代赋役与白银——梁方仲著作集
《 明代赋役与白银——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HK$ 79.2
量子纠缠
《 量子纠缠 》

售價:HK$ 63.8
拥抱真实自我:内在小孩的探索和疗愈
《 拥抱真实自我:内在小孩的探索和疗愈 》

售價:HK$ 64.9
黑暗王后:缔造中世纪世界的血腥竞争
《 黑暗王后:缔造中世纪世界的血腥竞争 》

售價:HK$ 129.8

 

內容簡介:
著名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花费近50年心血撰著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理、化、天、地、生、农、医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第五卷 化学及相关技术 第十二分册 陶瓷技术》是这部巨著的第五卷第十二分册,内容包括:中国古代陶瓷技术研究的基础及准备,黏土、窑炉、制造方法和工艺、釉、颜料和釉上彩料及饰金,中国陶瓷技术向世界的传播及其在世界陶瓷技术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等。
目錄
目录凡例(i)插图目录(xvii)图表目录(xxvii)列表目录(xxix)序言(xxxv)第一部分 拉开帷幕(1)(1)陶瓷在古代中国的地位(1)(i)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1)(ii)青铜时代(6)(iii)陶瓷的分类与中文的术语(7)(iv)中国陶瓷的早期史料(10)(v)秦汉时代(13)(vi)陶工的地位(14)(vii)有关中国陶瓷的晚期文献(16)(viii)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的论著(17)(ix)方志(18)(x)专门关于景德镇的文献(20)(xi)关于陶瓷鉴赏的文献(24)(xii)官方的编史:正史、实录和法令汇编(28)(xiii)西文文献(30)(xiv)20世纪与21世纪的考古学文献(31)(2)关于原料、焙烧、器物成形和施釉的导言(32)(i)黏土的本质(33)(ii)黏土的来源(34)(iii)机械风化(35)(iv)化学风化(36)(v)热带风化(38)(vi)水热蚀变(39)(vii)火山成因岩石的蚀变(39)(viii)中国的主要黏土类型(39)(ix)南山秦岭大分水岭(40)(x)窑炉和焙烧(42)(xi)焙烧的过程和阶段(45)(xii)中国北方和南方黏土的焙烧(48)(xiii)燃料(49)(xiv)陶瓷烧造历史中的能量来源(50)(xv)燃烧的各个阶段(50)(xvi)各种固态燃料(51)(xvii)中国的燃料(53)(xviii)窑炉(53)(xix)用黏土制作器物(53)(xx)塑性黏土的加工(53)(xxi)拉坯(54)(xxii)拉坯器物的移走(55)(xxiii)修坯(56)(xxiv)模制(61)(xxv)关于釉的思考(61)(xxvi)玻璃和釉的特性(63)(xxvii)关于玻璃的理论(63)(xxviii)助熔剂(64)(xxix)低共熔混合物(65)(xxx)硅-钠氧化物体系(66)(xxxi)从釉到玻璃(70)(xxxii)使用氧化钙作为稳定剂(71)(xxxiii)中国早期的釉(71)(xxxiv)第一部分“拉开帷幕”的小结(72)第二部分 黏土(73)(1)汉代以前的陶器和炻器(73)(i)南北的分界及其对中国陶瓷业的影响(73)(ii)中国陶瓷业的南北区分(73)(iii)釉(76)(iv)中国北方与黄土(76)(v)古土壤(79)(vi)黄土与肥力(80)(vii)黄土在中国陶瓷中的使用:新石器时代(82)(viii)新石器时代黄土质器物的特性(84)(ix)从氧化气氛转化为还原气氛的新石器时代陶器(85)(x)新石器时代陶器所用黄土的性质(85)(xi)商代的陶瓷业和青铜铸造中的黄土(86)(xii)耐火性(87)(xiii)黄土应用于早期中国的建筑材料(87)(xiv)水管与水井(88)(xv)空心砖、条砖和瓦(93)(xvi)瓦(93)(xvii)秦代的建筑陶瓷(94)(xviii)青铜时代陶器中的黄土(95)(xix)汉代黄土的使用:建筑陶瓷和陶瓷容器(95)(xx)汉代的釉陶(96)(xxi)高温釉中的黄土(97)(xxii)黄土测温锥(97)(xxiii)黄土应用对中国的意义(99)(xxiv)北方的白陶(100)(xxv)黏土和釉的氧化物分析(101)(xxvi)中国北方的高岭石黏土(102)(xxvii)商代的白陶(103)(xxviii)安阳的施釉炻器(105)(xxix)北方和南方炻器黏土间的组分差异(108)(xxx)南方炻器黏土的本质(111)(xxxi)南方施釉炻器的发展(113)(xxxii)是岩石,还是黏土?(118)(2)瓷器在中国北方的发展(120)(i)施釉炻器在中国北方的成长(120)(ii)促进南方施釉炻器繁荣发展的可能因素(121)(iii)中国的瓷器(123)(iv)化妆土(123)(v)巩县(125)(vi)邢窑(127)(vii)邢瓷原材料的特性(130)(viii)长石质的邢瓷(130)(ix)定窑(132)(x)定瓷的化学组成(134)(xi)其他的北方瓷窑(136)(3)10世纪以后的中国北方炻器(137)(i)北方的炻器(137)(ii)耀州(137)(iii)记录炻器生产的历史碑刻(138)(iv)北方的其他重要炻器(140)(v)汝窑(140)(vi)钧窑(141)(vii)磁州窑(142)(viii)北方黏土的化学组成(146)(4)南方瓷器的发展与成长(150)(i)南方白色陶瓷的发展(150)(5)中国的瓷器与景德镇(152)(i)景德镇的陶瓷工业(152)(ii)对陶瓷工业的官方控制与景德镇御窑(153)(iii)御窑厂的官方控制:税收、征用和问题(157)(iv)生产的定额(163)(v)瓷器的装饰和禁止奢侈的规定(166)(vi)劳务关系(173)(vii)景德镇瓷器的技术发展(177)(viii)景德镇五代白色陶瓷的质地(179)(ix)福格特的论文(179)(x)景德镇瓷石的地质学研究(182)(xi)采矿(187)(xii)原料的制备(187)(xiii)纯化瓷石的效果(189)(xiv)高岭土在景德镇的使用(190)(xv)高岭土的本质及其制备(194)(xvi)为什么使用高岭土(197)(6)南方的其他名窑瓷器(199)(i)德化瓷器(199)(ii)德化的生产(202)(iii)德化的瓷土(204)(iv)德化的釉(205)(v)氧化和半透明度(206)(vi)龙泉青釉器(207)(vii)龙泉青釉器的技术发展(208)(viii)龙泉瓷石的物理性质(210)(ix)龙泉的紫金土(210)(x)龙泉的瓷质产品(213)(xi)南宋官窑(214)(xii)杭州的两个官窑窑场:修内司和郊坛下(215)(xiii)老虎洞的瓷片(216)(xiv)杭州和龙泉的官窑器物(220)(xv)至今依然神秘的哥窑(221)(7)中国南方的炻器和茶具(222)(i)中国南方的黑胎炻器(222)(ii)建窑(222)(iii)饮茶与茶具(225)(iv)邢窑和越窑的茶具(226)(v)宋代的茶具(228)(vi)宜兴的茶具(228)(vii)吉州窑(231)(viii)吉州窑的黏土(232)(xiv)第二部分“黏土”的小结(233)第三部分 窑炉(235)(1)新石器时代的篝火窑、直焰窑与还原烧成(235)(i)篝火烧成(235)(ii)早期中国的“篝火”烧成制品(236)(iii)真正的窑炉(238)(iv)中国新石器时代*早的陶器(240)(v)北方的早期直焰窑(240)(vi)火膛的尺寸(243)(vii)窑炉的结构(244)(viii)氧化、还原和渗碳(246)(ix)青砖(246)(x)中国砖窑中的水煤气还原反应(247)(xi)砖瓦窑渗水的其他可能原因(248)(xii)缺氧燃烧还原和渗碳(249)(xiii)中国南方良渚文化的黑陶(250)(2)横焰窑(250)(i)窑炉(250)(ii)北方陶瓷和铸铁(255)(iii)较后期的北方砖窑(255)(iv)横焰窑结构:小结(259)(3)“馒头”窑(260)(i)中国北方高温窑(260)(ii)煤的优点(261)(iii)高温窑的柴烧与煤烧(262)(iv)北方高温窑的烟囱(265)(v)“馒头”窑的初期烧成阶段(268)(vi)横焰窑与倒焰窑的比较(268)(vii)冷却过程(270)(viii)长时间保温(270)(ix)中国“馒头”窑的分布(272)(x)北方“馒头”窑发展史小结(274)(xi)北方窑的装窑技术及窑具(275)(xii)商代的装窑方法(276)(xiii)汉代釉陶(276)(xiv)唐代的“三彩”器(276)(xv)高温窑炉的早期装窑方法(277)(xvi)匣钵(281)(xvii)阶台状支具(284)(4)龙窑(285)(i)南方龙窑的起源(286)(ii)侧烧(289)(iii)温度的均匀性(291)(iv)地理与黏土类型(292)(v)结构特点(292)(vi)龙泉窑(293)(vii)改进(294)(viii)南北方窑炉的比较(295)(ix)阶梯窑(296)(5)景德镇窑(299)(i)景德镇窑炉的发展(299)(ii)景德镇鸡蛋形窑(300)(iii)关于蛋形窑装烧方法的历史记载(305)(iv)“龙缸窑”、“青窑”与珐琅窑(308)(v)匣钵窑(309)(vi)第三部分“窑炉”的小结(310)第四部分 制造方法和工艺(311)(1)新石器时代的工艺方法(311)(i)旧石器时代的泥塑(311)(ii)仙人洞陶器的制作方法(312)(iii)云南现今的“石器时代”制陶方式(312)(iv)静电射线透照术(314)(v)手工成形方法(317)(vi)慢轮(318)(vii)新石器时代的中国陶轮(319)(viii)装饰(320)(ix)从慢轮到快轮(321)(x)中国拉坯的起源(322)(xi)龙山文化陶器的拉坯与修坯技术(322)(xii)手柄(323)(xiii)中国南方良渚文化黑陶(324)(2)青铜时代的技术工艺(325)(i)商代青铜浇铸中的黏土作业(325)(ii)制模(326)(iii)夹具辅助加工(326)(iv)转动型卡刀(327)(v)翻制范具(328)(vi)商代陶范(329)(vii)范芯(330)(viii)装饰(331)(ix)东周青铜铸造中的黏土加工技术(331)(x)生铁浇铸用陶范(332)(xi)青铜制作工艺中黏土的使用及青铜时代的陶瓷(333)(xii)建筑陶瓷:砖和瓦(334)(xiii)瓦(336)(xiv)秦代建筑陶瓷(337)(xv)汉代的建筑陶瓷(343)(xvi)兵马俑(349)(xvii)武士俑的制作(350)(xvi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