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更易上手!钢琴弹唱经典老歌(五线谱版)
》
售價:HK$
54.8

《
哲学叙事:中国与西方
》
售價:HK$
107.8

《
一人商业模式 创富新路径个人经济自由创业变现方法书
》
售價:HK$
54.8

《
经典与想象:中国古代传说新解
》
售價:HK$
85.8

《
祠堂与教堂:中西传统核心价值观比较研究(第3版)
》
售價:HK$
118.8

《
极简德国东方看世界·极简德国史
》
售價:HK$
74.8

《
舌尖上的中国新编视频版营养师妈妈教你做婴幼儿餐
》
售價:HK$
63.8

《
Scratch创意编程进阶:多学科融合编程100例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1.图文并茂,生动展示中医药文化魅力。本书采取图文结合,选取名词典型,编写时引入趣味记忆法、搭配典故,内容浅显易懂,可帮助读者更立体、直观地学习中医药知识。
2.深入解读,推动文化宣介与输出。本书通过深入分析解读中医药领域各个学科共100个代表性名词,融合大医精诚等历史文化典故、成语和俗语,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巧妙地融入在读写等语言技能的学习中,借此鼓励中小学生、港澳台地区以及其他中文学习者学中医、用中医,感受中医药文化魅力。
|
內容簡介: |
一个个方块字,一组组汉语词,蕴含的是五千年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丰富内涵。本书以中医各个学科内容为立足点,从中医基础理论、诊治手段、中药、方剂、经络穴位、名医名著等方面,精心选取了将近100个中医药代表性名词(如阴阳、恶寒、望闻问切、麻黄汤、青蒿、张仲景、八段锦等)进行深入解读。每个名词下设读音、笔顺、近义词、释义、知识拓展等模块,融合大医精诚等历史文化典故、成语和俗语,并配有100多张生动插图,旨在向读者展示中医药文化核心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關於作者: |
2021年度、2022年度教育 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教学资源建设项目负责人,脾胃病脾虚证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广东省中医心脾相关病机和方药研究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
|
目錄:
|
壹走进·中医哲学之门
1. 阴阳 / 1
2. 对立制约 / 3
3. 互根互用 / 4
4. 阴阳偏盛 / 5
5. 阴阳偏衰 / 7
6. 五行 / 8
7. 五行相生 / 10
8. 五行相克 / 12
9. 五行相乘 / 13
10. 天人合一 / 15
11. 整体观念 / 16
12. 治未病 / 18
13. 三因制宜 / 18
贰辨别·中医症状信号
1. 恶寒 / 21
2. 恶风 / 22
3. 发热 / 23
4. 恶心 / 24
5. 盗汗 / 25
6. 自汗 / 27
7. 潮热 / 28
8. 纳差 / 29
9. 刺痛 / 30
叁 概览·中医诊治技术
1. 望诊 / 32
2. 闻诊 / 34
3. 问诊 / 35
4. 切诊 / 36
5. 中药汤剂 / 38
6. 中成药 / 39
7. 膏方 / 41
8. 针刺 / 42
9. 推拿 / 43
10. 刮痧 / 45
11. 拔罐 / 46
12. 艾灸 / 48
13. 外敷 / 49
肆 认识·生活常见中药
1. 生姜 / 53
2. 辣椒 / 54
3. 葱白 / 56
4. 菊花 / 57
5. 玫瑰花 / 59
6. 枸杞子 / 61
7. 山楂 / 62
8. 山药 / 64
9. 肉桂 / 65
10. 三七 / 67
11. 黄芪 / 69
12. 甘草 / 70
13. 茯苓 / 72
14. 人参 / 73
15. 西洋参 / 75
伍 速记·中医简便方剂
1. 麻黄汤 / 78
2. 桂枝汤 / 81
3. 四物汤 / 83
4. 四君子汤 / 85
5. 六味地黄丸 / 88
7. 麻子仁丸 / 91
8. 逍遥散 / 93
9. 二陈汤 / 96
10. 小柴胡汤 / 98
11. 白虎汤 / 100
12. 当归补血汤 / 103
陆 领略·神奇经络穴位
1. 足太阳膀胱经 / 106
2. 手太阴肺经 / 108
3. 任脉 / 109
4. 督脉 / 111
5. 合谷 / 112
6. 曲池 / 113
7. 足三里 / 115
8. 三阴交 / 116
9. 中脘 / 118
10. 天枢 / 119
11. 人中 / 121
12. 膻中 / 122
柒 感悟·中医名人名著
1. 张仲景 / 125
2. 扁鹊 / 127
3. 孙思邈 / 129
4. 李时珍 / 132
5. 华佗 / 134
6. 葛洪 / 135
7. 《黄帝内经》 / 137
8. 《神农本草经》 / 139
9. 《伤寒杂病论》 / 140
10. 《本草纲目》 / 143
捌 练习·导引养生功法
1. 中医运动处方 / 145
2. 健身气功 / 147
3. 导引 / 148
4. 五禽戏 / 150
5. 八段锦 / 151
6. 太极拳 / 153
7. 六字诀 / 154
8. 中医健康管理 / 155
|
內容試閱:
|
中小学时,我常受感冒发烧、胃痛的折磨,我成了医院、诊所的小常客,我的父母十分着急担心。我从一开始害怕打针,到习惯淡然,到最后逐渐变得对医院、诊所熟悉如自家。或许是因为父母的焦虑担心,或许是因为病情需要,回想起来,我最熟悉的场景竟然是打吊针、望着输液器发呆。小时候的我一度以为,是因为注射的液体足够冰凉,所以它才能降温止痛,因为每一次打吊针我都觉得身体发冷,瑟瑟发抖。学医以后,我知道了,这叫静脉注射。
高中时期,夏天教室开着空调,我常常需要比同学们多穿一两件衣服,在户外跑步时,我仍然需要穿着长袖。甚至是小朋友们都喜欢的冰淇淋,我也感到有点恐惧,因为每次吃完冰淇淋,胃痛的症状便会伴随而至。学中医以后,我知道了,这是“阳虚”。
当时的我还不知道,我即将被一个神奇而又伟大的学科所吸引。在大学本科的课堂上,一位教授中医诊断学的老师正在讲解阴阳偏衰的辨证,我被深深地吸引了。课后我牢牢把握住这个“免费专家号”的机会,请老师验证我的诊断,为我开出处方。当我递出纸笔的时候,老师说:“不用纸笔,这个方法非常简单,你回去用生姜泡水喝就可以了。”
“就这么简单吗?”我不禁感到疑惑,也有一些心理落差,本以为会有一张“君、臣、佐、使”齐全的处方,结果只需要一杯简单的生姜水。抱着对老师专业的信任,我开始饮用生姜水,当时想着只要能治好我的怕冷,冬天可以少穿几件衣服就很满足了。没有想到,喝生姜水后,我不仅没有出现喉咙痛,还觉得非常舒服,怕冷的情况改善了,还意外地发现,脾胃的功能也逐渐变好了,吃冷食不会胃痛,下雨天常有的关节疼痛也很少出现了。
至此,我已经深深地被中医吸引,为它着迷。随着不断学习,我逐渐了解到,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提前发现疾病的征兆,也有很多简、便、廉、验的方法在疾病早期就可以发挥治疗作用,防止疾病进展。
正当我如饥似渴地学习着、逐渐自信起来的时候,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
家人、朋友、同学,乃至门诊的患者经常问我这些问题:“我手心、脚心常常出汗,但是检查没有任何问题,这算病吗?能治疗吗?”“我总觉得身上很重、没有力气,是因为我懒吗?”“吃饭很规律,但还是饿得很快,是我吃得不够多吗?为什么我吃那么多,还是不会胖呢?”“躺下以后总是无法入睡,好不容易睡着了做梦却特别多,睡醒后也还是觉得很累,这怎么办呢?我应该吃安眠药吗?”“我常常去跑步、打球,但运动一下就觉得很累了,我还要继续运动吗?”……
像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
尽管我已经学习了很多,但祖国医学中的宝贵知识和经验对于没有专业背景的人来说实在太难。部分人甚至连在就医的时候也无法准确描述出自己的症状。从那时起,我就在想,要是有一本书,能够把专业知识用简明的语言解释,再配上一些生动的插图解释那些抽象的概念,那应该能把学习变成一件相对有趣的事情吧。这本书可以作为中医入门的趣味教材,或是作为非专业人士了解中医知识的实用手册,即便无法帮助读者全面掌握中医精髓,但若能令人读起兴致盎然,也是一件幸事。
于是,硕士、博士期间,我进行了各种尝试,科普、科研、医学插画,努力在这片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星辰大海中闪烁,最终在博士后期间焕发出熠熠的光彩。经过编委会的多次讨论、修整,我们根据中医学学科、读者就医或遇到健康问题时的场景,对中医领域的常见字词进行选取、分类整理,配以生动插图,详释其字义、内涵、读音、笔顺,并融入传统典故等,以期通过更加传统、原汁原味的方式,增进读者对自我及家人健康的了解,激发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在此,特别感谢在时间长河中无数为中医发展不懈奋斗的学者,是他们深化了中医学科的内涵,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这些丰厚的积淀构成了本书编写的坚实基础。
求学与工作路上,能遇见中医,与诸位一起为中医药文化的科普与传播贡献一份力量实乃幸事,本书的出版便是对我们努力的嘉许。最后,真诚地邀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以助我们不断改进提高。
李思怡
2024 年11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