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从战略到绩效的卓越管理

書城自編碼: 408960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战略管理
作者: 梅洁
國際書號(ISBN): 9787121490552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7.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销售的力量
《 销售的力量 》

售價:HK$ 97.9
我活下来了(直木奖作者西加奈子,纪实性长篇散文佳作 上市不到一年,日本畅销二十九万册)
《 我活下来了(直木奖作者西加奈子,纪实性长篇散文佳作 上市不到一年,日本畅销二十九万册) 》

售價:HK$ 63.8
数学分析原理(第二卷)(第9版)
《 数学分析原理(第二卷)(第9版) 》

售價:HK$ 86.9
陈寅恪四书
《 陈寅恪四书 》

售價:HK$ 316.8
汉密尔顿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 汉密尔顿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

售價:HK$ 74.8
开放科学:人工智能时代的呼唤
《 开放科学:人工智能时代的呼唤 》

售價:HK$ 108.9
武器化的知识:国联、自由秩序和软力量的使用
《 武器化的知识:国联、自由秩序和软力量的使用 》

售價:HK$ 86.9
大马士革:刀锋下的玫瑰(方尖碑)
《 大马士革:刀锋下的玫瑰(方尖碑) 》

售價:HK$ 130.9

 

編輯推薦:
1. 整合IBM优秀管理实践:本书融合了IBM业务领先模型BLM和PBC/CheckPoint绩效管理体系,提供经过验证的管理框架,帮助企业实现战略与执行的高效对接。
2. 全面覆盖管理核心逻辑:本书详细探讨了9个关键管理方面,从市场洞察到绩效创造,为管理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具和方法,以实现管理的系统化和具体化。
3. 适应不同层级管理者需求:本书适合企业内所有层级的管理者共同学习,促进目标共识、提高沟通效率,构建企业整体管理优势,推动组织绩效的全面提升。
內容簡介:
本书旨在为企业的各层级管理者提供一套理论扎实、逻辑严谨、高效实用的从战略到绩效的管理框架,称为瓴先领导力。
该框架借鉴IBM的业务领先模型和个人绩效承诺绩效管理体系的优秀实践,涵盖了卓越管理者应该掌握的典型管理场景与方法,包含战略引领、执行协同、绩效创造3个模块,涉及市场洞察、战略意图、战场布局、业务设计、必赢之战、关键任务、落地保障、绩效文化、绩效创造9个关键方面。
本书可作为企业管理者在不同层级的典型管理场景下的实用操作指南,特别适合同一家企业内的所有管理者共同学习,以构建企业的整体管理优势。
關於作者:
梅洁
管理工程硕士,才一咨询创始人,中关村人才协会人才培养与评价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组织与领导力发展专家。
25年全球500强企业中高层管理经验、十余年国内标杆企业大型咨询项目实操经验。
曾任IBM全球服务中国区学习与知识管理总监(SLT成员,Senior Leadership Team)、金蝶集团金蝶商学院常务副院长、复星集团复地学院院长。其领导的团队和项目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大奖。
长期致力于组织战略与绩效、人才发展与测评、领导力发展、知识管理和企业大学建设的工作。近些年深度服务中国头部企业与银行集团,对中国企业尤其是金融行业、高科技行业的战略转型、业务变革、管理人才培养有深刻理解和丰富经验。
曾获2008年度IBM中国区优秀管理者荣誉(Management Excellence)、2015年度《培训》杂志“中国企业优秀培训管理者”荣誉、2018年中国企业教育百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企业教育功勋人物”荣誉。
目錄
第一篇 战略引领
第一章 瓴先领导力 :从战略到绩效的管理框架 002
第一节 从战略到执行的力量:IBM转型与华为变革 003
第二节 瓴先领导力 三维框架 007
第三节 瓴先的领导力素质驱动 011
第四节 瓴先的核心价值观导向 028
第二章 善反思的管理突破:战略洞察 039
第一节 管理突破需要战略反思 040
第二节 从战略反思到战略洞察 046
第三节 业绩差距与机会差距 053
第四节 洞见与远见:市场洞察 062
第五节 熔于一炉的战略洞察矩阵 090
第六节 案例解析:元气森林 093
第三章 高站位的管理格局:战略规划 102
第一节 愿景与目标:战略意图 104
第二节 取舍与创新:战场布局 113
第三节 价值与优势:业务设计 142
第二篇 执行协同
第四章 承上启下的管理关键:执行协同 172
第一节 战略与绩效之间的鸿沟 173
第二节 从战略转向战役:必赢之战 178
第三节 年度作战地图:关键任务 185
第四节 从战略到执行的逻辑一致性检查 191
第五章 促进执行的落地保障:组织与资源 194
第一节 正式组织的建设 196
第二节 组织文化与氛围 210
第三节 组织机制与流程 221
第四节 人才管理战略设计 238
第三篇 绩效创造
第六章 创建组织的高绩效文化 264
第一节 高绩效文化的含义 265
第二节 IBM和华为的高绩效文化 268
第七章 落实效的管理抓手:绩效创造 277
第一节 打造敏捷绩效管理体系 279
第二节 目标设定的战略性与敏捷性 286
第三节 过程反馈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300
第四节 结果评估的建设性与发展性 316
第五节 IBM绩效管理实践 325
结语 335
內容試閱
推荐序一
我与梅老师相识已有十余年,当时她是复星集团复地学院院长。我们经常作为演讲嘉宾在一些大型专业论坛上相遇,梅老师的专业素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在IBM服务了十余年,将IBM在人才培养和学习发展方面的优秀经验引入中国企业,并取得了卓越成果。她所领导的企业大学屡获殊荣,这让我对她在专业上的执着以及从外企到民企转型成功背后的韧性感到赞叹。近年来,她又创业,深度服务了更多企业。梅老师自身的职业成长与转型,是管理者领导力全面化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梅老师在组织人才发展和企业咨询领域深耕二十余年后,厚积薄发,捧出心血之作,她的作品立足高远,见地深刻,鞭辟入里,案例生动。因此,我对本书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并真诚推荐给企业界的各层级管理者。本书既可以作为系统学习管理理论的材料,也可以作为办公桌上随手翻阅的工具书。遇到任何阶段的问题,都可以查阅书中推荐的思考模式和方法流程,快速启发我们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阅读此书,让我想起了参与搭建招商银行绩效管理体系过程中的感悟。最初这项工作是由人力资源部门发起的,联合了计划财务管理部门和批发、零售等业务部门,以平衡计分卡体系为基础,引入了战略绩效管理的概念。二十余年来,经过实践检验和优化迭代,其作用从人力资源部门转移到战略发展部门,再转移到资产负债管理部门。这套方法论和管理工具之所以充满生命力,是因为它从考核开始,始终聚焦于战略,并锚定于对长期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及其结果的考核评价。有效的战略从来不是空中楼阁,绩效管理也不可能孤立存在。上下贯通、左右协同、合和融通、落地有声,这些是做好战略绩效管理的关键。
可喜的是,我们的思考和实践,今天在瓴先领导力?这一崭新框架内得到了充分阐释。它体系化地论述了一个全面管理者应该掌握的从企业战略到落地执行再到绩效达成这三个核心环节的主要管理方法论和工具,有助于让企业内部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统一的管理语言,这一点是IBM转型成功和华为全球化成功的重要保障。企业如今面临的各方面挑战,如国际竞争、政治经济风险、科技发展等都愈发严峻,而本书所提出的“全面管理者”恰是帮助企业拥抱这些挑战的良药。我们在企业里培养管理者的能力,不应再单一地强调其所在岗位的职能要求,而要让企业的各层级管理者都具备端到端的“拿结果”的思维和能力,在管理能力上实现闭环,这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企业是多么重要!
书中提及的管理者的痛点,例如高层在组织设计知识上的不足以及对绩效个体关注不够,基层则缺乏对外部市场的洞察力和对战略的理解,我对此深表认同。借助本书提供的体系性方法论指导,企业各层级管理者可以有效缩小在这些问题上的差距。
书中涉及的众多管理经典方法论,也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获益匪浅。我们或许在不同的领导力课程或图书中接触过这些理论,但在我们的知识体系中,它们并没有被串联起来。本书将这些理论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管理框架中,在恰当的位置上引用,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进行解释,并结合案例,使读者能够从最实用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这些管理方法和工具。正如梅老师所期望的,阅读这本书,能够达到阅读十本书的效果。
从战略到执行,再从执行到绩效,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梅老师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将这三大课题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掩卷深思,我被梅老师体系化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学术态度深深打动。这再次让人确信,慢即快,长期主义者的每一步行动都建立在持续积累的基础之上。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每一个步伐都是有价值的。
李晓欣
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
曾任招商银行总行人力资源部绩效管理团队负责人、培训中心副主任
推荐序二:执炬者,领先领导者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里,企业的兴衰成败往往系于一线,而这条线,便是战略执行与绩效管理的紧密结合。有幸阅读“梅校”(企业大学圈内同人亲切地称呼梅洁女士为梅校)所著的这本书,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企业在追求卓越管理道路上的前行之路。梅校结合她在IBM的工作经验,以及后期支持多家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案例,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揭示了企业战略与绩效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通过一系列系统化的管理手段,将战略有效地转化为实际的绩效提升。
在企业的战略蓝图与最终绩效之间,往往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这道鸿沟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考验着企业管理者的智慧与决心。书中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揭示了如何从战略的高度出发,通过一系列精细的执行策略,如“从战略转向战役:必赢之战”“年度作战地图:关键任务”等,确保战略的有效落地。善反思的管理突破,强调了战略洞察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从战略反思到战略洞察的实用路径。高站位的管理格局,这部分则进一步提升了讨论的层次,从高站位视角探讨了战略规划的各个方面,为管理者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指导。整体而言,梅校结合IBM及华为等高绩效企业的实践案例,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示范。这些策略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执行路径,更为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
在解决了战略执行的问题后,本书进一步探讨了如何通过绩效创造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梅校认为,创建组织的高绩效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企业需要通过建立明确的价值观、愿景和使命,以及相应的奖惩机制,来塑造和强化高绩效文化。为了实现绩效创造,企业需要制定一系列具体的管理抓手。这包括打造敏捷绩效管理体系、设定战略性与敏捷性的目标、确保过程反馈的及时准确。书中对于打造敏捷绩效管理体系的探讨,尤为引人入胜。它让我们看到,一个优秀的绩效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激发员工的潜能,更能够推动企业的持续创新和进步。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策略,为我们提供了可操作的指导。这使得本书不仅适合企业管理者阅读和学习,也适合企业管理学的研究者作为参考和借鉴。
总体来说,在这本书中,梅校结合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管理智慧。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战略与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一系列具体高效的管理手段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我相信,每一个认真阅读并实践本书中理论和策略的企业管理者,都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管理梦想。同时,这本书也是那些希望提升个人管理能力和领导力的读者的不二之选。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拓宽视野、提升思维层次,更能够激发我们的内在潜能,让我们在追求卓越管理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朱晓楠
GC首席人力官
百度大学和360大学创建人
阿里巴巴集团前组织及人才发展总监
投资孵化和管理专家
推荐序三
与梅洁老师相识于十多年前的企业大学圈,她当时在IBM,而我在惠普,我们经常在一些行业会议上分享交流,颇为投缘。后来,我们又不约而同地加入了民营企业,继而创业,一直投身于中国企业的组织和人才发展领域,各自忙碌。这些年因疫情影响,见面次数也减少了。记得曾经的多次会面和通话,我们聊的都是中外企业管理模式的差异和融合,探索中西合璧的企业管理之道,希望为中国企业的加速成长助力。
再次见面时,我看到了她依然充满活力的身影,以及沉甸甸的书稿。这些年,我在民营企业担任高层管理工作,也作为顾问服务于多家民营企业,发现民营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勤奋务实,业绩导向,深谙人性,且多在追求形而上的“道”的层面的修为,但往往缺乏体系化的管理逻辑和方法。在业务规模和复杂度快速增长时,工作效能可能遇到局限。
阅读本书后,我欣喜地发现梅洁老师将优秀外企的管理方法论与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体系化的管理框架,并梳理归纳介绍了方法论、工具和实操案例,实用且落地。她对探索中西合璧管理模式做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工作,下了大功夫,这是梅洁老师多年实践积累和智慧沉淀的心血之作,勇气令人钦佩,成果值得祝贺。
本书比较体系化地论述了一个全面管理者应该掌握的从企业战略制定到落地执行,再到绩效达成这三个核心环节的主要管理方法论和工具,并通过案例,力图把每个环节要用到的方法讲清楚,非常务实。尤其是第三章,将企业的战略制定放在了一个强逻辑的体系里,并配有实操案例,让读者能在制定战略的流程中,更深刻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战略工具。阅读本书可以帮助不同的管理者延伸其能力边界,拓展其视野范围,提升其管理效能。如果一家企业的不同层级管理者共同学习本书,也有利于企业在其内部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统一的管理语言,培养出更多能独当一面的、有强战斗能力的管理者,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效能。
邰慧
原中国惠普大学校长
前言
在结束了近20年企业大学校长的职业生涯后,我一直带领团队致力于中国优秀企业的管理咨询、人才发展咨询和培训工作。通过对企业痛点问题的诊断及与企业主和管理层的深度交流,我越发深刻地认识到:“管理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我发现,无论遇到的是业务问题、技术问题还是人员问题,在深入分析后,最终都指向管理层面的挑战。
这让我想起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所说的,为什么世界上出现了IBM、微软?其实体现的不仅是技术,体现的更是管理…… 很多东西都是可以买来的,唯有管理是买不来的。
华为将管理和技术作为价值创造的两个轮子,并且强调管理第一,技术第二。
正如华为永远把管理放在第一位一样,中国企业要应对当前波谲云诡的内外部环境,必须在管理上构建系统优势和壁垒,因为唯有管理才能将技术、人才等资源聚合起来,形成企业的整体力量。
为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针对管理者的领导力培养是一个重要抓手。然而,这也是许多企业面临的一个困惑:虽然开展了不少培训课程,但实际提升效果有限,来自领导层的反馈也越来越勉强。
这促使我思考IBM在领导力发展实践中的经验,那无疑是非常成功的。IBM的领导力发展实践蕴含着一个极其重要的理念,那就是:领导力发展应当结合企业的管理流程。这一理念朴素而深刻。所谓知行合一,就是要将所学技能应用于具体的行动和实践之中,方可成就真知。零散地学习 某项领导力技能,往往会因为这些技能不符合本企业的具体管理场景而缺乏实践机会,从而无法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产出效益。这样的经历一旦重复发生,就可能让管理者逐渐对所学的知识产生质疑,并滋生疲怠。
矛盾主要体现为:如何实现管理的系统化与管理场景的具体化之间的平衡。要真正提升企业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需要将企业的典型管理场景与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关键行为相结合,并以体系化的方式加以整合和呈现。
在管理体系和方法上,我得益于在IBM十余年的工作经历。这段经历为我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并让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在践行IBM的优秀管理方法方面。在随后的十余年中,我和我的团队致力于将IBM的战略管理体系,即业务领先模型,以及IBM的绩效管理体系,即个人绩效承诺,推广至其他认同这些体系的企业,并逐渐发展出一套集战略规划、执行落地与绩效管理为一体的框架,将其命名为“瓴先领导力?”,以更好地满足中国企业的需求。
在从事企业咨询和教学工作的同时,我开始整理和沉淀所积累的研究成果、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构思本书的框架并正式动笔。自那时起至2023年,中国在经济发展和疫情应对方面都经历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使个人和群体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考验。正是这些变化坚定了我完成本书的决心。在外部环境和企业环境充满挑战的今天,尤其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管理人才:他们既具备远见卓识,又能够统筹兼顾;既能洞察明辨,又能应对机变;既精通业务,又懂得人情世故。
本书围绕瓴先领导力?框架结构展开论述,分为3篇7章,系统地阐述了战略引领、执行协同和绩效创造3个模块,详细探讨了9个关键方面:市场洞察、战略意图、战场布局、业务设计、必赢之战、关键任务、落地保障、绩效文化和绩效创造。这9个方面贯穿了企业管理的核心逻辑,涵盖了企业管理者在整个价值链中(从战略规划到落地执行,再到绩效管理)的关键任务与行为,体现了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的管理思想。
对企业高层管理者来说,本书第二篇关于组织流程与人才管理的内容及第三篇关于绩效管理的内容,可能涉及他们在以往工作中经常忽视的领域。然而,掌握这些知识能够帮助他们更加有效地督导绩效管理工作,使决策过程更加明智和周全,同时有助于他们更有效地理解和指导中层管理者。对于基层管理者,虽然本书第一篇和第二篇的内容可能超出了他们目前的职责范围,但“能者居之”和“升维思考”的理念仍鼓励他们从更高的维度审视问题,并致力于自身能力的提升,这对他们的个人成长和业绩提升都极为有益。
构建从战略到绩效的一体化管理框架,不仅是对全面型管理者的需求,更是企业管理成功的关键所在。如果企业各层级的管理者都能学习和实践统一的管理逻辑与方法,便能大幅增强管理团队之间的目标共识、提高沟通效率、减少冲突摩擦。从战略洞察与规划入手,通过承上启下的方式促进组织内部的协同执行,最终将战略目标转化为每位员工的个人业绩,达成组织绩效。这一逻辑主线穿插于不同层级管理者的典型管理场景和关键行为中,展示了从战略到绩效的全面管理过程,为企业构建了一种从上至下的一致性管理语言。
希望读者通过阅读全书,能建立一个框架性思维,在面对实际工作场景时,可以随时查阅书中相关章节以指导实践。特别将本书推荐给企业的决策层,将其作为全体管理者共同学习的管理方法论,这将有助于构建企业的整体管理优势。期待在管理实践中与各位读者携手前行,共同进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