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色(《寻色中国》首席色彩顾问郭浩重磅力作,中国传统色丰碑之作《国色》,探寻中国人的色彩世界!)
》
售價:HK$
217.8

《
图解组织心理学:从零开始养成领导力
》
售價:HK$
74.8

《
牛津西方哲学史(中文修订版)
》
售價:HK$
140.8

《
萤火虫全球史:西方人眼中的古代丝绸之路
》
售價:HK$
83.6

《
大宋300年(写尽三百载大宋繁华与沉浮、浪漫与风霜)
》
售價:HK$
75.9

《
没有明天的我们,在昨天相恋
》
售價:HK$
47.1

《
流动的白银(一部由白银打开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
售價:HK$
63.8

《
饮食的谬误:别让那些流行饮食法害了你
》
售價:HK$
63.8
|
編輯推薦: |
★ “全球财富家族传记系列”,一个财富不可计数的神秘古老家族
★它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金融家族,它被认为是世界金融市场的幕后推手,关于它的传说广为流传,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家族?它有着怎样的发家史和真面目?
★ “金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上帝,而罗斯柴尔德则是它的导师。”
——海因里希?海涅
|
內容簡介: |
19世纪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有“第六帝国”之称。20世纪二战前,美国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经属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全球经济命脉近两个世纪,其鼎盛时所掌控的财富占当时全球财富的一半,他们是“货币战争”最早的策划者和实施者。本书按时间顺序,以罗斯柴尔德家族发展历程为主线,以战争和金融两大内容为暗线,从沉浮跌荡中,揭示罗斯柴尔德家族如何在风云变幻和变革兴衰中永远为王、长盛不衰的成功秘密。
|
關於作者: |
陈润
企业史研究专家,财经作家,北京润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办人兼CEO。曾担任中央电视台证券资讯频道特约评论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著有“全球商业史系列”(五卷本)、《全球商业一百年1914-2014》《雷军传:站在风口上》《超预期:小米的产品设计及营销方法》《生活可以更美的:何享健的美的人生》《周鸿祎: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等。
|
目錄:
|
第一章 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1743—1812 年)/001
红盾家族 // 002
结识威廉王子 // 008
与布达拉斯的“生活规则” // 011
走私暴富 // 015
突破黄金封锁线 // 018
父子合伙人 // 023
建立独立的情报网络 // 026
第二章 给政府放贷的人(1813—1832 年)/029
滑铁卢的背后赢家 // 030
拯救英格兰银行 // 033
对手:巴林家族 // 036
战争与和平 // 039
操控法国“七月革命” // 043
西班牙政局的决定者 // 047
第三章 金钱贵族(1833—1841 年)/051
内森的黄昏岁月 // 052
狩猎:贵族社交方式 // 055
以音乐融入上流社会 // 059
文豪门客 // 062
赛马是门生意 // 065
不被祝福的婚姻 // 069
第四章 投资有道(1842—1846 年)/073
投资古董收藏 // 074
铁路金融 // 076
房产投资临界点:3% 的收益 // 079
以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画 // 082
掌控矿产资源 // 086
第五章 动荡年代(1847—1858 年)/089
破产危机 // 090
搞垮动产信托银行 // 093
同盟体系的终结 // 097
沉默的议员 // 099
第六章 在战争中繁荣(1859—1873 年)/105
法国的借款人 // 106
“铁腕”俾斯麦 // 109
奥地利贷款计划落空 // 113
普法战争 // 117
国际级恐吓 // 120
金融压倒政治 // 123
第七章 帝国主义金融(1874—1914 年)/127
买下苏伊士运河 // 128
犹太人的反击 // 132
丘吉尔父子 // 134
并购暗战 // 137
矿产争夺引发英布战争 // 140
帝国主义的外交 // 143
中国清政府的贵宾 // 145
中间协调人 // 149
第八章 在战争中衰落(1915—1945 年)/153
犹太复国计划 // 154
被取代的战争金融核心 // 157
衰而不倒 // 159
“剑桥五杰”之维克多 // 162
浩劫难逃 // 165
收拾残局 // 172
第九章 转型(1945—1990 年)/177
告别爱德华 // 176
红酒生意:木桐与拉菲 // 179
第二个苏伊士 // 183
变革者 // 185
泛欧洲大陆计划 // 189
消失的法国罗斯柴尔德 // 192
第十章 新世纪(1990—2018 年)/201
新掌门放弃黄金定价权 // 198
为别人管理好手中的财富 // 201
潜行中国 // 204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背后故事 // 207
继承人 // 210
复兴之路 // 215
参考文献 // 218
|
內容試閱:
|
罗斯柴尔德是一个尚未老去的财富家族,每一代人的商业故事都那么鲜活,从中随意采撷一段影像,后来者都会受益匪浅。我试图从神秘家族的繁衍中挖掘令财富追梦者欣喜若狂的宝藏,而不再因理想与现实的错觉重陷迷茫,这一“宝藏”,我将其称为“罗斯柴尔德财富DNA”,主要有以下八大特征。
第一,家族团结高于一切。罗斯柴尔德的族徽设计是五支箭的形象,含义是一支箭很脆弱,而一把箭就很难被折断,这是告诫家族成员要团结。家族创始人迈耶在遗嘱中写道:“家族的所有成员都必须团结友爱,不得勾心斗角。”
迈耶曾反复叮嘱五个儿子:“只要团结,世上就没人能战胜你们。”200多年后,家族第六代掌门人大卫·罗斯柴尔德坦言:“经历了国有化冲击、纳粹的迫害、历次世界大战,我们始终都在。是家族所有成员齐心协力的参与,令罗斯柴尔德集团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并在欧洲乃至世界茁壮成长。”罗斯柴尔德家族传承200多年而不衰,历经多次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而不倒,正是得益于世代恪守“团结”的祖训。
第二,勇于追求富足生活。罗斯柴尔德并非天生富有,而是典型的从贫民窟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在发家之前,创始人迈耶的日常工作只是从垃圾堆捡拾古钱币。与生俱来的低贱身份让他吃尽苦头,即便受尽侮辱,他也不屑一顾地说:“我蹲下、跪下,是为了能跳得更高!”没有人能阻挡罗斯柴尔德追逐财富的脚步。这或许是所有犹太人的共同特征,赚钱是他们的爱好,他们也很享受此过程,只不过罗斯柴尔德更甚,他们说:“赚钱,获得影响力,是我们家族的信仰!”德国诗人海涅奉承地说:“如果金钱是我们时代的上帝,那罗斯柴尔德就是它的先知。”
第三,和有影响力的人交往。罗斯柴尔德祖训中有一句话:“我们一定要和国王一起散步。”一直以来,这个家族都与皇室或政府保持密切联系,由早期提供借贷到后来的顾问咨询,他们的一大半收入都来自各地政府。同时,罗斯柴尔德的行业扩张也在世界各地悄然展开,如占有全球铁矿石70%的市场份额。与财富数字的增长相比,他们更在乎占有更多社会资源。与过去不同的是,与政府打交道的更多的是罗斯柴尔德在当地的代理人,家族人员与各国政要的合影不会轻易出现在媒体或网络上。
第四,信息是赚钱的法宝。罗斯柴尔德银行分布于欧洲主要工业国家,并拥有比瑞士钟表更精准的情报系统,他们能迅速收集、整理并传递可靠情报,使得预判永远比市场早一步,以至于连欧洲王室和贵族宁愿用罗斯柴尔德的信使而不用外交邮袋来传递信件。无论是滑铁卢战争还是掌控苏伊士运河,无数次买卖公债,都应归功于情报系统的领先。
第五,控制盲目投资的冲动。大卫·罗斯柴尔德认为:“最聪明的投资就是不要过度频繁地投资,而是去把握关键的机会。所以我觉得在很多时候,罗斯柴尔德家族应该是一个旁观者,而不是成为一个积极的演员。”罗斯柴尔德总是像农夫一样观察天气,静观其变,顺应天时而动。考虑到风险因素,他们将伦敦有200多年历史的办事处迁移,重新盖了一座耗资昂贵的14层办公大楼;在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他们退出美国市场,事后也并未觉得遗憾。他们的口头禅是:“你无法控制你的命运——你所能做的其实是有限的。”
第六,在学习中与时俱进。罗斯柴尔德的名言是:“时代永远不会因为没有罗斯柴尔德而停止前进,只有罗斯柴尔德跟着时代前进。”二战之后,面对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罗斯柴尔德由世界金融霸主化身为全球性顾问公司,并将商业视野扩展到欧洲之外,家族利润的40%来自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在家族内部,有些陋习已悄然改变,比如“所有家族银行中的要职必须由家族内部人员担任,绝不用外人”的规定,比如“只能在家族内部通婚”的禁锢,都不再如从前那般不容挑战。
第七,让家族成员担任掌门人。当初创始人迈耶将五个儿子派到欧洲各地,并取得巨大成功,此后这种方式被沿袭为家族培养接班人的固定方式——让下一代开拓新市场并在磨炼中成长。通过言传身教,罗斯柴尔德的智慧结晶被一代代传承,有些家族特质是局外人无法感知的。幸运的是,家族人丁兴旺,而且每一代都有杰出的商业天才出现,所以总能顺利地安排接班人。当然,如果家族成员无力胜任,家族也不会让他担任要职;如果他对金融或生意不感兴趣,也不会被勉强。因为是否具备接任的才能也需要一定的运气,而运气是不可控的。
第八,坚定犹太人的信仰。在犹太商人中,因财富和权势放弃犹太教信仰的人比比皆是,然而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中却从未出过叛逆者,即便遭受苦难与折磨,他们都不曾动摇。在家训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有两大荣誉:第一,我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员;第二,我是一个犹太人。”第二代罗斯柴尔德的萨洛蒙认为,坚持祖先的信仰,牢记自己“同一信仰的贫穷同胞”,不仅能证明自己对好运的感恩之情,也能让好运持续下去。正因为如此,罗斯柴尔德家族一直为犹太人复国奔走呼号,不遗余力。
“罗斯柴尔德财富DNA”需要被克隆,但更需要被创新和超越。汲取罗斯柴尔德成功经验的正确做法,并非亦步亦趋的刻意模仿,而是以快乐的方式追逐财富。正如宿命说所表达的那样,每个人都有赚钱的天命,如果反过来追逐金钱,或许什么都得不到,而做天命之事,财富会扑面而来。
在世界经济转型、政治改革的过程中,企业家与政治的边界一直是经久不息的话题。罗斯柴尔德家族始终与政府保持紧密联系,并非是靠灰色交易或商业贿赂之类见不得光的方式,尽管他们也与政府做生意、为政府提供咨询,却从未抛开商业规则行事。更为关键的是,通过精密完备的信息渠道,罗斯柴尔德很容易掌握政府想要什么、公众在想什么、大公司准备干什么,这样就很清楚自己能做什么。虽然政府和市场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但是政府政绩与企业业绩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致的利益追求。
除此之外,罗斯柴尔德的财富字典里必定还包括诚信、坚韧、勤奋等“道”的层面的启发,以及投资、管理、人才、信息等“术”的层面的总结。这些显然无法用堆积如山的金钱、趾高气扬的尊贵、翻云覆雨的权力来简单概括,但透过财富的表象,其背后折射出的人性真、善、美的光辉,将使我们的认识达到另一重境界。
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家、金融家以及成千上万怀抱财富梦想的读者来说,从罗斯柴尔德的故事中展现出的进取精神和财富观念才是弥足珍贵的收获,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
父子合伙人
随着对法战争的进一步深入,1812年,拿破仑·波拿巴率领57万大军远征俄罗斯,可战争结局是拿破仑仅剩2万多人逃出俄国,惨败而回。英、普、奥等欧洲大国看到法兰西第一帝国元气大伤,迅速组成第六次反法联盟,罗斯柴尔德家族需要源源不断地向反法同盟提供战争资金。
1814年,卡尔在筹集一笔赔款时,发现罗斯柴尔德家族此时没有一分钱可以动用,只剩一个办法可行——发行一种和商品不相关的融通汇票。实际上,这种办法更像一种诈骗手段。融通汇票又称“空票据”,是一种既没有原因债务也没有对价的授受、专门为取得金钱的融通而发出的票据,它不是以商品交易为基础发生的票据,而是完全为了资金融通签发的一种特殊票据。
这时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成员手头都开始吃紧,内森毫不掩饰地在信件中,谈到阿姆谢尔和卡尔向他“要钱就像是疯子一样”。
财务危机让罗斯柴尔德家族兄弟之间出现了激烈的矛盾,首先是阿姆谢尔气得病倒,萨洛蒙也受到伤害,并且愤愤不平。然而,他们的抗议并不能动摇内森强硬的态度,他写信给几个兄弟,扬言道:“我必须承认,我彻底厌倦了周期冗长的生意和令人不快的结果……从今天起……我想如果萨洛蒙关闭巴黎的业务,带着账本来伦敦将再好不过。戴维森可以带着阿姆斯特丹的账目过来,届时我们就可以清理账目了。我也希望得到法兰克福的账目……因为我厌倦了合伙人制度……”
本杰明·戴维森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高级雇员。内森的这一番话显然是以解散家族的合伙生意相威胁。即使罗斯柴尔德家族拥有很多财富,但那只是停留在账户上的一长串数字罢了,在手头吃紧的情况下,罗斯柴尔德兄弟之间开始出现不团结迹象,以致焦头烂额的内森对合伙人制度产生了怀疑。毋庸置疑,对于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来说,这是一段艰难的岁月。萨洛蒙这样抱怨道:“自从1811年以来,哪里的业务需要我,我就会去哪里。如果今天西伯利亚需要我,我就会去西伯利亚。请帮我一个忙,不要再给我寄让人不快的信件了。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小旅馆里,经常在一支蜡烛的昏暗光线下……我们现在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年轻时的欢乐已经离我们而去。”
1815年,拿破仑逃离厄尔巴岛,使欧洲局势继续陷入不明朗的混乱之中,补贴款的生意也发生巨大变化。同时,英国政府对内森的老朋友,军粮供应大臣——赫里斯产生怀疑,这种态度使得犹如惊弓之鸟的赫里斯开始亲自过问这些业务的账目,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如坐针毡。
在补贴款生意中,正像罗斯柴尔德家族早年的走私生意一样,并不是所有的交易都能拿到台面上来讲。
罗斯柴尔德家族在补贴款业务的早期,曾利用利率差来获取利润,也在与各国政府的交易中对俄罗斯进行了贿赂。这些都需要一个强大的财务来粉饰混乱不堪的账本,以应对十分挑剔的赫里斯。最后,本杰明·戴维森将账目梳理平整,并且向世人展示出,在补贴款生意中,罗斯柴尔德家族在9个月的时间里,承担了庞大规模的业务,并给政府带来了利润,而自己并没有获得什么利润。
查账风波也让五兄弟开始反思家族的合伙人协议。这时,杰姆斯考虑在巴黎成立一个公司,但是,是否继续沿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名字成为一个问题。
迈耶曾经在临终前告诫五个儿子:“只要你们团结一致,你们就所向无敌;你们分手的那天,将是你们失去繁荣的开始。”为此,家族徽章被设计成一只大手抓着五支箭的形象,以《旧约圣经》“折箭训子”的典故警示后世:单独的一支箭很脆弱,而很多支箭放在一起就很难被折断。
从刚刚起步开始,迈耶·罗斯柴尔德就给家族企业定了一条规则,它此后被严格执行了一个多世纪——家族的男性后代,就运作家族企业而言,是最核心的部分;而亲家们则被视为外人,不被允许插手家族企业的管理工作。在迈耶写给内森的一封信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一点:“亲爱的内森,如果我们的信件直接交到你手上,我们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还是说你是和你的家人(指内森的岳父科恩)一起阅读信件?请告诉我。”
早在此前,老罗斯柴尔德就把家庭或私人通信与商业通信区分开来。通常家庭通信用希伯来文书写,而商业通信通常用德语、英语和法语来写。他还一再提醒内森:“我上次就重申过,你的希伯来文用来写家信很合适,但商业信件你必须用德语、法语或英语来写。我不能把你用希伯来语写得乱糟糟还夹着家事的信件交给我的秘书处理。”
为了进一步把家族生意规范化,1810年9月,迈耶与3个儿子阿姆谢尔、萨洛蒙和卡尔散发了一些宣传单,称自己将成立家族公司进行合伙经营。在此一年前,当家族成员受到萨瓦那的盘问时,迈耶仍然称自己是公司的唯一负责人,他的儿子只不过是助手。他们还在犹太街买了一块空地,为公司建立办公场所。与此同时,在正式的合伙协议中,罗斯柴尔德家族明确宣布:“一个贸易公司已经存在。”在这个公司中,迈耶与他的两个儿子阿姆谢尔、萨洛蒙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不久,他的另外两个儿子卡尔、杰姆斯也被吸纳为合伙人。
协议还明确规定,在这个“父子公司”里面,迈耶保持着独一无二的领导地位,而且他还享有在合同期间撤回股份的特权,并掌握公司聘用和解雇员工的权利。另外,儿子们只有在他的许可下才能结婚。
最后,几兄弟商议建立一种联合商业机构,这样的商业机构按照五个合伙人各自的责任进行运作,但最后又共同拥有协调一致的利益。随着这一协议的确立,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生意获得了一种更深远、更持久的商业模式。
如果说财务危机增加了兄弟之间的怨恨与埋怨,那么,当面临有家族以外的势力威胁时,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团结又是牢不可破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