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孤独谱系障碍评估与干预:从理论到实践 国际经典医学心理学译著
》
售價:HK$
228.8

《
大数据导论(第2版)
》
售價:HK$
75.9

《
帝国时代
》
售價:HK$
206.8

《
现象学的心灵(第三版)(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扎哈维系列)
》
售價:HK$
107.8

《
近世通儒——纪念沈曾植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售價:HK$
184.8

《
光速声波物理学. 1、2、3
》
售價:HK$
494.9

《
天下之极:世界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
》
售價:HK$
96.8

《
认识现代社会之真相:杨照讲马克斯·韦伯
》
售價:HK$
94.6
|
編輯推薦: |
传统家风经过几千年的代代相传,凝聚了无数家庭的精神内核。阐述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
|
內容簡介: |
“时光里的中国”系列丛书以敏锐的文化洞察与温暖的文学笔触,讲述了那些远去的传统元素,重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本套丛书从老味道、老手艺、老物件、老民俗、老家风五个主题入手,深入挖掘那些承载着岁月记忆与文化内涵的元素。每一个主题开篇都有主题介绍,涵盖概说、历史源流、制作方法及文化内涵等内容,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传统文化。
《老家风》探讨了中华传统家庭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如仁、孝、勤、俭等美德。这些传统家风经过几千年的代代相传,凝聚了无数家庭的精神内核。书中以生动的故事和温暖的语言,呈现夫妻和睦、兄友弟恭、教子有方等家风风貌,阐述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
|
關於作者: |
李路,出版人,曾策划出版“幽雅集”“中国符号”等优秀传统文化类图书;出版“最美中国文”系列、《甜橙树》等多部畅销童书。著有《月清:月明欲素愁不眠》《竹冷:林断山明竹隐墙》等作品。
孟祥静,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点校出版元代别集丛刊《张之翰集》,著有《旖旎人生的玄淡超脱:说骈文》《诗歌里的传统节日》等作品。
|
目錄:
|
壹 为人处世
仁 002
母 亲 / 徐淑云 007
忠厚传家继世长 / 邱保华 013
善 020
父亲留下的家训:为善最乐 / 叶良骏 025
我的老家 / 叶良骏 027
我家的秘方 / 吕桂景 032
俭 036
祖母童唐氏 / 张静 043
慈父十日祭 / 邱保华 052
勤 056
母亲的手 / 邹安音 062
父亲的乡村 / 张儒学 068
谨 078
老井梨花 / 刘燕成 084
苜蓿飘香 / 任随平 088
贰 修身治家
孝 092
送一个孝心给父母 / 张道余 100
灯光 母爱 温暖 / 赵锋 104
刘大爷“ 和”故事 / 李柯漂 106
我的祖父 / 姚永涛 108
祭 116
无墓可扫的痛 / 叶良骏 124
节日的回味 / 叶良骏 128
夫妻和睦 130
父亲的脊梁,母亲的守望 / 邹安音 136
父亲的心愿 / 刘善民 140
母亲的习惯 / 李柯漂 150
最是梨花飘香时 / 任随平 152
兄友弟恭 154
我的大哥 / 邹安音 163
叁 教子以义方
教子以立德 184
家训 / 宋新明 189
父子家书 / 邱保华 194
写给雷雷的信 / 赵锋 197
宽严有度 202
很想再挨爸的骂 / 叶良骏 209
错失一位好老师 / 叶良骏 211
碎影 / 沈出云 213
父亲的照片 / 沈出云 218
言传身教 222
祖母的童话 / 邱保华 228
教子以读书 232
书痴百味 / 邱保华 239
父亲教会我读书 / 叶良骏 242
一轮明月寄乡愁 / 吕桂景 244
读书就是回家 / 赵锋 248
肆 家风正 国家兴
奉献 256
鲸落 / 李彩华 262
我们家的军人情结 / 赵锋 270
正家风 世代传 274
只要心儿不长草 / 叶良骏 279
|
內容試閱:
|
俭
概说
俭,本义为自我约束,不放纵,后有节省、不浪费之意。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说文解字》:俭,约也。从人、佥声 。《易·否象传》:君子以俭德避难。《尚书·商书·太甲上》:慎乃俭德,唯怀永图。《老子》:慈故能勇,俭故能广。这些记载从不同方面阐释了俭的意思。
历史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成果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需要节俭。在漫长的农业生产中,劳动人民形成了节俭的风气,人们也认识到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尚书· 大禹谟》中曾记载舜称赞大禹“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大禹为治水克勤克俭,获得后人称赞。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崇尚节俭,曾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孔子虽然重视礼,也强调节俭,他说:“礼,与其奢也, 宁俭。” 孔子对节俭的学生颜回十分赞赏,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楚国的令尹孙叔敖十分节俭,坐破车,穿旧衣,他的随从不解,就问:“车新则安,马肥则疾,狐裘则温,何不为也?” 孙叔敖说:“吾闻君子服美益恭; 小人服美益倨,吾无德以堪之矣。” 孙叔敖在临终前还告诫自己的儿子,即使楚王封赏,也不能接受。
据《左传》记载,郑国公孙黑肱在临死之前将封邑归还给郑简公;召集家臣、宗人立其子段为继承人;并要求段遣散多余的家臣,在祭祀时节俭行事, 普通的祭祀只用一只羊,殷祭也只用少牢(羊和猪),留下足以供给祭祀用品的土地,其余的全都归还给国君。他认为生于乱世,如果能够秉持节俭的原则居处行事,就能减少对民众的索求,这样就能减少怨恨而保持家族的长存。
墨子不但认为为人要节俭, 更提出为政也要节用,《墨子· 辞过》:“俭节则昌,淫逸则亡。”
汉朝统一后,节俭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甚至皇帝、大臣都非常重视俭。汉文帝不但自己俭朴,穿黑色粗丝制成的衣服,还要求宠爱的慎夫人穿的衣服不能拖到地,帏帐等不要有花纹。汉初丞相萧何治家也以俭闻名。光武帝刘秀因成长于民间,知民间疾苦,当上皇帝后,也提倡节俭,且在遗诏中要求后事参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不少人把节俭作为家训的内容来教育后代。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老来得子,自是疼爱,但又担心儿子养成不好的习惯,因此在《诫子书》中以“ 俭” 来教育儿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曹操之妻卞皇后不但自己节俭,还时常告诫训导亲人也要节俭。《魏书》记载卞皇后:“性约俭, 不尚华丽,无文绣珠玉,器皆黑漆。” 卞皇后每次见到娘家的亲戚,常常告诉他们:“居处当务节俭,不当望赏赐,念自佚也。外舍当怪吾遇之太薄,吾自有常度故也。”
西晋羊祜虽出身于名门士族之家,但力行节俭,衣服被褥用素布缝制,俸禄也常用来周济他人,因此家无余财。百姓为了纪念他,在襄阳岘山立祠建碑。前来悼念的人,道途相望,相率流涕。杜预将此碑称为“堕泪碑”。
东晋大臣吴隐之十分俭朴, 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非常严格, 对百姓乐善好施。自己过着清贫的日子,有时家中缺粮,一天只吃一顿饭,百姓有困难,会慷慨相助。他常对家人说:“百姓的生活比我们艰苦,我们怎么能贪图享受呢?你们一定要勤俭持家。”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引用孔子的话,来告诫子孙要俭朴:“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然则可俭不可吝已。俭者,省奢,俭而不吝,可矣。”
唐朝时经济繁荣,但统治者依然提倡节俭。唐太宗李世民为了教育后人节俭,亲自撰写《诫皇属》和《帝范》。在《诫皇属》中,唐太宗以自身为例,告诫皇族子弟:“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 则念耕夫……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唐太宗告诫他们穿衣服要想到养蚕缫丝之人的艰苦, 吃饭要想到农夫种田的不易。在《帝范》中,唐太宗认为:“君者, 俭以养性,静以修身。” 要以俭来涵养自己的德行,以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甚至专门在《帝范》中写了《崇俭》,唐太宗认为人的欲望纷繁杂多,交攻于内,不加以遏制的话则容易伤害自身。“茅茨不剪,采椽不斫,舟车不饰, 衣服无文,土阶不崇,大羹不和。非憎荣而恶味,乃处薄而行俭。故风淳俗朴,比屋可封。” 屋顶的茅草不加修剪,椽木不加砍削雕琢,舟车不加装饰,衣服不加花纹,台阶不加升高,羹汤不加调味,这是尧舜时代帝王节俭的表现,他们并非憎恶荣华和美味,只是以居处简薄而修养俭德。因此尧舜时代民风淳朴,家家都有可加以封爵的德行。唐太宗举尧舜的例子作为榜样,要求子孙们俭以养德,节制欲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