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怎样决定大事
》
售價:HK$
109.9

《
蓝色机器:感受海洋引擎的深沉脉动
》
售價:HK$
96.8

《
美元霸权的兴衰:它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和我们的财富(梳理美元发展历程,剖析崛起与衰退的根源)
》
售價:HK$
63.8

《
纸上博物馆·文明的崩溃:庞贝+玛雅+美索不达米亚(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450+资料图片,16开全彩印刷)
》
售價:HK$
279.4

《
郭实猎与“开放中国”——19世纪上半叶的中西碰撞(精)
》
售價:HK$
74.8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古代的身份制:良与贱
》
售價:HK$
85.8

《
国色(《寻色中国》首席色彩顾问郭浩重磅力作,中国传统色丰碑之作《国色》,探寻中国人的色彩世界!)
》
售價:HK$
217.8

《
图解组织心理学:从零开始养成领导力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特色一:引入哲学视角,真正做到“原则”与“方法”相结合。
开篇总结市值管理5大原则,为具体的工作提供方向遵循。不把市值管理单纯当作提升企业效益与价值的“器”,也不局限于讲解市值管理的“术”,而是首先将其视作企业发展之“道”,用哲学视野重新审视市值管理行为。以“道”驭术,方能行稳致远。
特色二:图文并茂,案例丰富,通俗易懂。
随文配备100余幅图表,辅以鲜活生动的业内案例,用平实流畅的语言讲解,便于读者理解吸收。既适合企业家、创业者、管理者等有市值管理需求的相关从业人员阅读,也适合金融行业研究者以及其他对市值管理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
特色三:“地图”式讲解,面面俱到。
从原则到方法,从理论到实战,对开展市值管理的时点、步骤、影响因素、工具运用、政策监管等关键问题进行透彻讲解,帮助读者了解市值管理的全貌。
|
內容簡介: |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与投资者结构的多元化,企业如何有效管理市值,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市值管理:原则与方法》是全面解析市值管理核心理念、方法论及实战策略,旨在指导企业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实用著作。
本书阐述了市值管理的核心理念与最新趋势,并构建了一套科学实用的市值管理方法论。其特色在于,并未局限于对市值管理工具的介绍和运用方法的简单说明,而是着重分析了市值管理工具运用的时机与原则遵循,力求使企业管理者理解并掌握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灵活调整策略的能力,确保企业在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上,寻求市值管理的“最优解”。
|
關於作者: |
张凡,20世纪80年代出生于四川成都,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数学专业。国内某私募基金公司创始人,现担任该私募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负责公司的投资及运营事务。
拥有近20年的证券从业经验,擅长大类资产配置及宏观经济分析。曾任长江证券研究部首席策略分析师,所在团队连续两年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称号。
陈开伟,20世纪80年代出生于重庆,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研究生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现任某私募基金公司合伙人,拥有13年证券从业经验,2年上市公司高管经验。曾任汉鼎宇佑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裁,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中小市值首席分析师,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师、中小市值分析师。
包可欣,1995年出生于江苏常州,研究生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流通经济学专业。曾就职于某私募基金公司,从事权益市场研究工作,对上市公司项目投资有深入研究。
苏芷歆,1999年出生于湖北武汉,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数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专业。现就职于某私募基金公司,从事权益市场研究工作。
|
目錄:
|
序言
前言
第1章 市值管理的原则
1.1原则一:市值管理是整体的哲学
1.2原则二:市值管理第一目标是不败
1.3原则三:市值管理原理具有普适性
1.4原则四:市值管理需要符合客观规律
1.5原则五:商业模式决定市值管理路径
第2章 关于市值管理重要而隐蔽的问题
2.1什么是好的市值管理
2.2市值管理的隐性成本
2.3资本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关系
2.4人力资源优化优先于市值管理
2.5现金是市值管理的双刃剑
2.6先发上市与后发上市的不同市值管理方式
2.7提升结构效率的资源储备
2.8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市值管理
2.9以终为始控制企业经营过程
2.10非上市公司如何利用市值管理方式实现经营
2.11 上市地的选择对市值管理的影响
第3章 市值管理影响因素新视野
3.1宏观经济
3.2产业政策与产业周期
3.3公司治理
3.4投资者关系管理
3.5关于ESG
第4章 市值管理的过程
4.1问题的提出
4.2上市前的准备
4.3 IPO开始后的节点问题
4.4市值管理的逻辑起点
4.5市值管理的组织准备
第5章 战略性运用市值管理工具
5.1股权激励与股东结构重整
5.2增持、减持和回购
5.3并购
5.4再融资
5.5分红、送配与转增
第6章 监管政策发展历程
6.1股权分置改革
6.2市值管理相关政策文件
第7章 市值管理经典案例
7.1案例1:华润集团
7.2案例2:丹纳赫
7.3案例3:博通
7.4案例4:宝洁
附录 市值管理相关监管规则
附录1:各类板块IPO的要求
附录2:各类板块锁定期规定
附录3:增持监管规则
附录4:减持监管规则
附录5:可转债、可交债和公司债的发行条件
附录6: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文件
参考文献
致谢
后记
|
內容試閱:
|
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把我从业近20年的经验以此书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作为一名经济研究及资本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为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是义务也是责任。市值管理这个话题很大,融合了多种学科的知识和资本市场多个工作岗位的内容,要以全貌的形式来总结实践经验并不容易。我的三段工作经历给了我独特的视角来近距离观察这个市场,使我在其中体悟良多。研究生毕业之初,我在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上海一家国内知名的保险公司,后又被调到集团从事资本研究的工作。2006年10月,我有幸进入长江证券研究部宏观策略组,跟随国内著名的宏观经济研究学者周金涛先生学习康波周期。经历了2006—2007年的中国股市牛市和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康波周期成为支撑当时卖方研究机构观察经济发展动向的理论基石。从2010年开始,我进入广发证券销售交易部,负责上市公司业务,由此从理论研究转入实践。直到2013年,我发现了新的机会而创业,也始终围绕着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开展业务。这三段经历构成了我在市值管理领域理论和实践的复合背景,能够让我以理性的视角去观察资本市场所发生的事情。
周期性、波动性本身就是资本市场的特征,所有的参与者都必须在这种波动中学会驾驭资本之船,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如此才能生存下来。企业在开展市值管理的过程中更需要善用资本和经济周期波动的规律,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无论是多大的巨轮都可能淹没在浩瀚的资本海洋中。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经济理论学派众多,每一个理论都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解释经济,而社会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任何一个经济理论可以一直沿用,决策者通常会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主要矛盾选用不同学派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其治理社会的目标。而从实践的视角来讲,这个目标就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中国走到今天,庞大的经济体量使得政府面临更多的决策无人区,我们已很难照搬西方的一些规则来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国家在社会生态中给予金融的定位有两个:一是金融服务实体;二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作为资本市场从业者,我们需要把视野回归到国家长远的核心竞争力——实体经济的建设上来,研究如何让资本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资本是敏感的、逐利的、厌恶风险的,这是资本的本性,我们可以认识并利用这一点来驾驭资本,这也是我撰写本书的初衷。恰逢国家大力推广市值管理,这使我更加用心地完成本书。因为才疏学浅,时间有限,书中难免有纰漏之处,还请读者朋友们多提宝贵意见。
张凡 2025年2月1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