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管性疾病为儿童常见疾病,包括血管肿瘤和脉管畸形两大类,系来源于血管或/ 和淋巴管的肿瘤或畸形。20 世纪80 年代以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脉管性疾病的研究未予足够重视,其分类和命名一直比较混乱。1982 年,Mulliken 和Glowacki 根据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特性,提出了脉管异常的生物学分类,将脉管异常分为肿瘤和畸形两大类,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和广泛应用,为血管肿瘤和脉管畸形的治疗、基础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了纲领性指导文件,成为现代分类的基础。2014 年4 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第20 届国际脉管性疾病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VascularAnomalies,ISSVA)对脉管性疾病分类进行了全面修订,新的分类体现了对血管肿瘤与脉管畸形新的认识,但也存在争议。2014—2018 年,很多新的血管肿瘤与脉管畸形的病种和基因被明确。因此,ISSVA 于2018 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大会上,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再次对脉管性疾病分类进行了修订。
以张靖教授为首的团队按照脉管性疾病的最新分类进行了大量的儿童脉管疾病的诊断与介入治疗,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病例资料。由于目前国内儿童脉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方面专著相对匮乏,我们将十余年来儿童脉管性疾病介入治疗的经验和心得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使更多的同行了解该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造福更多患儿。同时,感谢参与编写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杨仁杰教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郭磊教授给予的大力支持。
本书将着重介绍脉管性疾病的最新分类,儿童血管瘤、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诊断、影像表现,以及介入治疗的操作要点、注意事项、术后并发症预防等,所附图片均为典型临床病例,特别是治疗前后对比图像能直观地显示治疗效果。所有参编人员均为临床一线工作者,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呕心沥血完成了本书的编写工作,在此对大家的辛劳表示感谢!由于儿童脉管性疾病介入治疗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临床经验仍存在不足,且限于编者的写作水平,虽经过多次修改、完善,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提出批评意见,以便再版时修正。
全体编者
2024 年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