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蓝色机器:感受海洋引擎的深沉脉动
》
售價:HK$
96.8
《
美元霸权的兴衰:它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和我们的财富(梳理美元发展历程,剖析崛起与衰退的根源)
》
售價:HK$
63.8
《
纸上博物馆·文明的崩溃:庞贝+玛雅+美索不达米亚(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450+资料图片,16开全彩印刷)
》
售價:HK$
279.4
《
郭实猎与“开放中国”——19世纪上半叶的中西碰撞(精)
》
售價:HK$
74.8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古代的身份制:良与贱
》
售價:HK$
85.8
《
国色(《寻色中国》首席色彩顾问郭浩重磅力作,中国传统色丰碑之作《国色》,探寻中国人的色彩世界!)
》
售價:HK$
217.8
《
图解组织心理学:从零开始养成领导力
》
售價:HK$
74.8
《
牛津西方哲学史(中文修订版)
》
售價:HK$
140.8
編輯推薦:
《社会设计》汇编了来自权威学术杂志和出版物的众多文章,探索社会设计的广泛主题与实践。本书以设计为核心,探讨如何通过设计创新应对社会、文化、环境等多重挑战。它不仅关注设计在商业和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更强调设计作为一个社会实践的潜力,如何促进社会变革、解决不平等问题、改善社区生活和环境。
本书精选的文章涵盖了社会设计的多个面向,包括设计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可持续性、公共服务的设计、参与式设计和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设计策略。通过案例研究与理论探讨,作者们提出了设计在推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性,并呼吁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应考虑社会影响与伦理责任。
《社会设计》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作品,不仅为设计专业人士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框架,也为任何关心社会发展与创新的人提供了思考的视角。
內容簡介:
《社会设计》探讨了设计如何成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编者伊丽莎白·雷斯尼克汇集了过去五十年间的重要文献,追溯了社会责任设计概念的出现。本书呈现了那些在构建社会设计领域经典文献中贡献力量的思想家、作家和设计师的真实声音。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立场”,围绕“社会设计”这一术语的定义及其历史背景展开。第二部分“创造未来”,探讨了“社会设计”作为一个概念的提出、作为新兴研究领域的演变,及其作为迅速发展的专业方向的崛起。第三部分“设计巨变”,则聚焦于“社会设计”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正式确立。
本书旨在构建一个全面的语境框架,为上述三部分提供支撑和说明,帮助读者洞悉每篇论文在社会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广阔背景中是如何相互交织、互为支撑的。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伊丽莎白·雷斯尼克,美国马萨诸塞艺术与设计学院平面设计名誉教授。她在罗德岛设计学院获得了平面设计学士和硕士学位。雷斯尼克教授还是一位设计策展人,曾参与组织七个综合性设计展览。她的著作包括《社会设计》(2019年)和《培养公民设计师》(2016年)等。
译者简介
吴雪松,设计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任教于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La Sapienza)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设计理论与方法,聚焦以产品为载体的设计思维与方法研究,关注人类造物的目的性和产品意义。近年做过以海尔企业为例的企业创新设计研究、意义导向的产品设计研究和智慧医疗设计研究。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德国红点和台湾金点设计等国内外顶尖设计奖多项。主持人文社科项目和省级科研项目共计5项,参与省部级课题若干项,发表A&HCI文章、CSSCI期刊文章以及国际会议文章20余篇。
李洪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副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实践型设计研究、设计战略与管理。主持人文社科基金1项;北京市社科基金1项;主持完成企业设计战略、工业设计相关研究项目20余项。出版设计类专著1本,教材2本,论文20余篇。
刘宇佳,青年学者,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设计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设计伦理研究所所长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设计伦理、话语性设计、社会设计;在《南京艺术学报(美术与设计)》、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 & Design Education等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及会议论文共计10篇,参与国际及国内设计会议演讲与发表活动包括IASDR、DRS、Cumulus、HCII、ICDF等。
目錄 :
前言 001
第一部分 明确立场:设计的新社会议程 001
1.前言 003
2.社会设计存在吗 009
3.社会设计:从乌托邦到美好社会 020
4.移民文化与社会设计的起源 038
第二部分 创造未来:界定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1964—1999) 047
5.前言 049
6.当务之急宣言 060
7.我们必须做的事情 062
8.教育图解———设计的神话与神话的设计 071
9.设计作为一项具有社会意义的活动 079
10.设计师式认知 091
11.未来不再是过去 109
12.商业还是文化:工业化与设计 126
13.设计思维中的抗解问题 146
14.好公民意识:设计作为一种社会和政治力量 167
15.女性主义观点(为社会设计) 177
16.存在社会这种东西 206
17.设计与自反性 215
18.黑色设计 220
第三部分 设计巨变:从物到系统的范式转变(2000—2020) 225
19.前言 227
20.当务之急宣言2000 244
21.设计的“社会模式”:实践与研究问题 247
22.设计的非物质化 255
23.为什么“不那么糟糕”是不好的(《从摇篮到摇篮》) 264
24.当服装产生连接 281
25.设计在可持续消费中的角色 296
26.转型性服务与转型设计 315
27.设计思维再思考(上) 336
28.设计思维再思考(下) 356
29.设计与设计思维:当代参与式设计挑战 374
30.从设计文化到设计行动主义 392
31.去殖民化设计创新:设计人类学、批判性人类学和本土
知识 414
32.社会设计与新殖民主义 433
33.未来派的小发明,保守的理想:论不合时宜的思辨设计 448
34.特权与压迫:走向女性主义思辨设计 453
35.可持续创新是一个悖论吗 466
36.社会创新与设计:赋能、复制与协同 478
37.方法国际化,设计本土化 495
38.新兴的过渡设计方法 512
注释 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