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复利人生
》
售價:HK$
75.9

《
中国绘画:元至清(巫鸿“中国绘画”系列收官之作,重新理解中国绘画史)
》
售價:HK$
184.8

《
这里,群星闪耀:乒坛典藏·绽放巴黎(全套7册)
》
售價:HK$
259.6

《
想通了:清醒的人先享受自由
》
售價:HK$
60.5

《
功能训练处方:肌骨损伤与疼痛的全周期管理
》
售價:HK$
140.8

《
软体机器人技术
》
售價:HK$
97.9

《
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
》
售價:HK$
74.8

《
奴隶船:海上奴隶贸易400年
》
售價:HK$
75.9
|
編輯推薦: |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本书遵从文学作品的阅读规律,化繁为简:
安排七个专题拆解红楼文本;
设计五大板块统摄教与学;
收录一线课例指导教学实践;
随附专题训练提供进阶之路!
|
內容簡介: |
整本书阅读的地位在高中语文课程中日益凸显,本书则从教与学两个角度出发,立足《红楼梦》文本,遵循文学作品阅读规律,分阅读方法篇、人物研读篇、情节研读篇、环境研读篇、诗词曲赋篇、艺术手法篇、节庆文化篇七个专题,研读小说文本;各专题又分原文再现举隅、思维导图、基本解读、课例、专题训练五大板块,演练教与学。本书突出实用性,不仅是一本《红楼梦》的导读手册,更是一本融合了文学鉴赏、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培养的综合教程。
|
關於作者: |
张硕,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现任上海市七宝中学语文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师范生兼职导师,主要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与教育理论研究。在《中国美学研究》《现代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课程》《语文教学与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转摘,出版《走向李泽厚“本体论”实践美学》《学以成功》等著作,参编各类语文学习用书多部,主持或参与市、区级各类课题多项,在《作文素材》《课堂内外》《中文自修》等杂志发表各类教育教学文章二百余篇。
|
目錄:
|
专题一 阅读方法篇:涵泳深思广涉猎,关联整合寻路径 ………………………………… 1
第一课 学术性提升视野 ……………………………………………………………… 2
思维导图 …………………………………………………………………………… 2
基本解读 …………………………………………………………………………… 2
课例:我与“红楼” ………………………………………………………………… 7
专题训练 …………………………………………………………………………… 9
第二课 项目化展开阅读 ……………………………………………………………… 11
思维导图 …………………………………………………………………………… 11
基本解读 …………………………………………………………………………… 11
课例:贾政与“假正”……………………………………………………………… 25
专题训练 …………………………………………………………………………… 28
第三课 联读中深悟红楼 ……………………………………………………………… 32
思维导图 …………………………………………………………………………… 32
基本解读 …………………………………………………………………………… 32
课例:《红楼梦》中的“乡土性”…………………………………………………… 44
专题训练 …………………………………………………………………………… 47
专题二 人物研读篇:多维视角悟人物,诗词环境感人心 ……………………………… 51
第一课 多维视角析人物 ……………………………………………………………… 52
原文再现举隅 ……………………………………………………………………… 52
思维导图 …………………………………………………………………………… 52
基本解读 …………………………………………………………………………… 53
课例:我看袭人 …………………………………………………………………… 61
专题训练 …………………………………………………………………………… 65
第二课 人物对照见真章 ……………………………………………………………… 70
原文再现举隅 ……………………………………………………………………… 70
思维导图 …………………………………………………………………………… 70 基本解读 …………………………………………………………………………… 70
课例:“真”“假”宝玉 ……………………………………………………………… 77
专题训练 …………………………………………………………………………… 80
第三课 诗词居所现性情 ……………………………………………………………… 83
原文再现举隅 ……………………………………………………………………… 83
思维导图 …………………………………………………………………………… 83
基本解读 …………………………………………………………………………… 84
课例:诗词与人物 ………………………………………………………………… 90
专题训练 …………………………………………………………………………… 94
专题三 情节研读篇:一笔多用现众相,一曲红楼显真情 ……………………………… 98
第一课 黛玉进府初体悟 ……………………………………………………………… 99
原文再现举隅 ……………………………………………………………………… 99
思维导图 …………………………………………………………………………… 99
基本解读 ………………………………………………………………………… 100
课例:跟随黛玉看贾府 ………………………………………………………… 104
专题训练 ………………………………………………………………………… 108
第二课 宝玉挨打引矛盾 …………………………………………………………… 114
原文再现举隅 …………………………………………………………………… 114
思维导图 ………………………………………………………………………… 114
基本解读 ………………………………………………………………………… 115
课例:冲突背后的实质 ………………………………………………………… 120
专题训练 ………………………………………………………………………… 124
第三课 香菱学诗显真情 …………………………………………………………… 128
原文再现举隅 …………………………………………………………………… 128
思维导图 ………………………………………………………………………… 128
基本解读 ………………………………………………………………………… 128
课例:香菱学诗进阶之路 ……………………………………………………… 133
专题训练 ………………………………………………………………………… 138
专题四 环境研读篇:草木楼台传心曲,荣枯盛衰参意旨 ……………………………… 146
第一课 宁荣二府门第显,贾府空间多重“看”……………………………………… 147
原文再现举隅 …………………………………………………………………… 147
思维导图 ………………………………………………………………………… 148
文本解读 ………………………………………………………………………… 148
课例:宁荣二府门第显,贾府空间多重“看”…………………………………… 153
专题训练 ………………………………………………………………………… 156 第二课 写游园重而不复,赏芳景境中寻趣 ………………………………………… 163
原文再现举隅 …………………………………………………………………… 163
思维导图 ………………………………………………………………………… 164
基本解读 ………………………………………………………………………… 164
课例:环境描写寓深意 ………………………………………………………… 169
专题训练 ………………………………………………………………………… 173
第三课 研读环境识人物,琉璃世界觅诗魂 ………………………………………… 179
原文再现举隅 …………………………………………………………………… 179
思维导图 ………………………………………………………………………… 180
文本解读 ………………………………………………………………………… 180
课例:香菱悲剧与环境 ………………………………………………………… 184
专题训练 ………………………………………………………………………… 187
专题五 诗词曲赋篇:诗词曲赋非虚语,起承转合总关情 ……………………………… 195
第一课 判词中见命运 ……………………………………………………………… 196
原文再现举隅 …………………………………………………………………… 196
思维导图 ………………………………………………………………………… 198
基本解读 ………………………………………………………………………… 198
课例:《红楼梦》中回目的作用 ………………………………………………… 202
专题训练 ………………………………………………………………………… 205
第二课 咏物诗析性格 ……………………………………………………………… 211
原文再现举隅 …………………………………………………………………… 211
思维导图 ………………………………………………………………………… 213
基本解读 ………………………………………………………………………… 214
课例:《红楼梦》中咏物诗词赏析 ……………………………………………… 217
专题训练 ………………………………………………………………………… 220
第三课 诔文内品真情 ……………………………………………………………… 230
原文再现举隅 …………………………………………………………………… 230
思维导图 ………………………………………………………………………… 232
基本解读 ………………………………………………………………………… 232
课例:《芙蓉女儿诔》赏析阅读 ………………………………………………… 235
专题训练 ………………………………………………………………………… 237
专题六 艺术手法篇:千丝万缕巧叙事,繁花点缀众人言 ……………………………… 246
第一课 谈叙事见微知著 …………………………………………………………… 247
原文再现举隅 …………………………………………………………………… 247
思维导图 ………………………………………………………………………… 248
基本解读 ………………………………………………………………………… 248
课例:探究《红楼梦》叙事视角、脉络、时序 …………………………………… 251
专题训练 ………………………………………………………………………… 258
第二课 看人物千人千面 …………………………………………………………… 263
原文再现举隅 …………………………………………………………………… 263
思维导图 ………………………………………………………………………… 264
基本解读 ………………………………………………………………………… 265
课例:品析《红楼梦》人物描写艺术 …………………………………………… 268
专题训练 ………………………………………………………………………… 275
第三课 论言语雅俗共赏 …………………………………………………………… 279
原文再现举隅 …………………………………………………………………… 279
思维导图 ………………………………………………………………………… 280
基本解读 ………………………………………………………………………… 280
课例:《红楼梦》之语言艺术 …………………………………………………… 283
专题训练 ………………………………………………………………………… 288
专题七 节庆文化篇:贾府过节品文化,红楼风物思主题 ……………………………… 293
第一课 忙忙碌碌过大年 …………………………………………………………… 294
原文再现举隅 …………………………………………………………………… 294
思维导图 ………………………………………………………………………… 296
基本解读 ………………………………………………………………………… 296
课例:从贾府过年看中国传统文化 …………………………………………… 302
专题训练 ………………………………………………………………………… 305
第二课 四季节日有情趣 …………………………………………………………… 311
原文再现举隅 …………………………………………………………………… 311
思维导图 ………………………………………………………………………… 313
基本解读 ………………………………………………………………………… 313
课例:《红楼梦》中的节庆风俗 ………………………………………………… 320
专题训练 ………………………………………………………………………… 322
第三课 南北风味集舌尖 …………………………………………………………… 328
原文再现举隅 …………………………………………………………………… 328
基本解读 ………………………………………………………………………… 329
课例:细谈红楼饮食 …………………………………………………………… 337
专题训练 ………………………………………………………………………… 339
|
內容試閱:
|
梦回大观园,探寻文学之美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璀璨星河中,《红楼梦》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它以其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广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对于高中语文学习而言,《红楼梦》不仅是必修的经典篇目,更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载体。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与学》一书的问世,无疑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座通往这座文学殿堂的桥梁,让我们得以更加深入、全面地领略《红楼梦》的风采。
一、高中语文学习的文学之旅
高中语文学习,是一段从文字到文学、从知识到智慧的旅程。在这一阶段,学生不再仅仅满足于字词句的基础积累,而是开始探索文本的深层含义、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的关联。《红楼梦》作为一部集文学、历史、哲学、美学于一体的综合性作品,恰好能够满足这一学习需求,成为高中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与学》一书,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而编写的。它不仅是一部《红楼梦》的导读手册,更是一本融合了文学鉴赏、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培养的综合教程。通过这本书,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如何阅读《红楼梦》,如何在阅读中思考,如何在思考中成长。
二、七篇架构,全面解读《红楼梦》
本书共分为阅读方法篇、人物研读篇、情节研读篇、环境研读篇、诗词曲赋篇、艺术手法篇、节庆文化篇七篇,每一篇都从不同角度切入《红楼梦》的文本,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阅读视角。
阅读方法篇:这一篇章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红楼梦》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它强调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通过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品味语言等步骤,深入理解文本。同时,还介绍了如何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构建文本框架,提高阅读效率。
人物研读篇:《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性格鲜明,各具特色。这一篇章选取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通过详细分析他们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揭示了这些人物复杂多面的性格特征。同时,还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命运背后的社会原因,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维。
情节研读篇:《红楼梦》的情节曲折跌宕,扣人心弦。这一篇章通过选取关键情节,如“黛玉进贾府”“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等,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情节发展的内在逻辑,把握故事的主线和脉络。同时,还引导学生思考情节背后的文化意蕴和作者意图。
环境研读篇:《红楼梦》中的环境描写细腻入微,富有诗意。这一篇章通过分析大观园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以及贾府的社会环境,揭示了这些环境因素在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同时,还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与人物心理的微妙关系,培养学生的环境感知能力。
诗词曲赋篇:《红楼梦》中穿插了大量的诗词曲赋,这些作品不仅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也是理解文本的重要线索。这一篇章通过解读这些诗词曲赋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色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和氛围。同时,还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鉴赏古典诗词,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艺术手法篇:《红楼梦》的艺术手法多样且精湛,如象征、隐喻、对比、讽刺等。这一篇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这些艺术手法在文本中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它们如何增强文本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还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创作实践,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
节庆文化篇:《红楼梦》中描绘了许多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这些场景不仅丰富了文本的生活气息,也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文化风貌。这一篇章通过介绍这些节庆活动的背景、习俗和意义,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还引导学生思考节庆文化与人物命运、故事情节之间的关联。
三、内容总述与课例实践相结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与学》一书的框架设计科学合理,既有对《红楼梦》内容的全面总述,又有原文再现举隅和思维导读的辅助材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和思考路径。基本解读部分则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文本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把握核心信息。课例部分则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示范性。
专题训练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它根据每一篇章的内容设计了相应的练习题和思考题,旨在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些题目既有对文本细节的考察,也有对文本整体的把握;既有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有对拓展阅读的引导。通过完成这些专题训练,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四、文学性与逻辑性并重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与学》一书在语言表达上既注重文学性,又注重逻辑性。它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红楼梦》中的精彩场景和人物形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梦幻般的世界之中。同时,它又用严谨的逻辑分析了文本的结构和主题,揭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技艺。这种文学性与逻辑性并重的写作风格,既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此外,本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它通过引导学生品味《红楼梦》中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创造力。同时,它还通过探讨《红楼梦》中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能够静下心来阅读一部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作品,无疑是一种奢侈。但是,正是这种奢侈让我们有机会与那些伟大的灵魂对话,感受那些跨越时空的情感和思想。《<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与学》一书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探索这座文学宝库,领略其中的无穷魅力。
让我们梦回大观园,跟随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脚步,一起经历那些欢笑与泪水、爱情与背叛、繁华与落寞的故事。让我们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在文学的世界里成长。让我们通过阅读《红楼梦》,学会如何爱人、如何生活、如何面对这个世界。因为,正如《红楼梦》所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只有当我们真正用心去读、去品、去悟,才能解开其中的奥秘,领略其中的真谛。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与学》一书,无疑是我们开启这段文学之旅的最佳伴侣。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它像一位智者,引领我们攀登文学的高峰。让我们携手共进,一起探寻《红楼梦》中的文学之美,一起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共鸣与感动。
对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材共列举了五项任务,其中任务二为“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要求细读某个人物的相关段落,讨论其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实,这本质上是要我们看到人物是一个复合体,是复杂的,并不是一个词、一句话就能概括的。现在我们喜欢给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物贴一个标签,但要知道,标签贴上去容易,撕下去很难,且容易形成固化的印象,甚至固化的思维。 有关人物性格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理论较多,比较著名的有福斯特的“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他认为“扁平人物也就是十七世纪所谓的‘气质类型’,有时也称为类型人物,有时也叫漫画人物。其最纯粹的形式是基于某种单一的观念或品质塑造而成的;当其中包含的要素超过一种时,我们得到的就是一条趋向圆形的弧线了”①。扁平人物是极易辨识的,因为人物特质非常明显,但有可能会让人物失于真实,并不能反映全部的真相。因为人本身就是复杂的,生活中的人具有不同的侧面,以单一的性格定义一个人,确实有失偏颇。圆形人物更趋于真实,可见,从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来说,“圆形人物”更加丰富和深刻。 刘再复在书中说:“尽管每个人的性格组合成分和组合方式有巨大的差别,但是,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他们的性格世界都是一个张力场。也就是说,都是存在着正与反、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善与恶、美与丑等两种性格力量互相对立、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张力场。两种力的互相冲突、因依、联结、转化,便形成人的真实性格。”②“张力场”似乎构成了真正的人,人有了张力,有了更真实的一面。正如刘再复在《性格组合论》的扉页引用狄德罗的名言:“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 因此,可以说,人本身就是复杂的、多样的,这种复杂、多样并不是在抹黑人,恰恰是在还原人。教材中的任务,强调要体会人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质就是体会和理解“圆形人物”。 一、王熙凤:才能出众? 阴狠毒辣? 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掌门人”“大管家”,具有出色的管理才能,这在秦可卿去世后,凤姐“协理宁国府”中展现无遗;另外她也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别人说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了。”(第六十五回)“两面三刀”在对待贾瑞和尤二姐这两件事上体现得较为明显。
才能出众。王熙凤具有出色的管理才能,当刘姥姥找到贾府,周瑞家的曾对她说:“如今太太事多心烦,有客来了,略可推得去的就推过去了,都是凤姑娘周旋接待。今儿宁可不会太太,倒要见他一面,才不枉这里来一遭。”(第六回)王夫人理应是管事的,但是现在都交由王熙凤管理。周瑞家的知道刘姥姥来这里不过是为了讨点钱罢了,因此说“才不枉这里来一遭”,表示钱也都是由王熙凤掌管。 王熙凤出色的管理才能在“协理宁国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第十四回中,曹雪芹不厌其烦地写了王熙凤将一干人等的工作安排妥帖,“这二十个”“这二十个”“这四十个人”“这四个人”“这八个”“这三十个”“这下剩的”等人的任务都安排清楚:每天要到的时间、需要做的事,事情做错或者没有做到位的都将有什么处罚,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最后还点出了“事完了,你们家大爷自然赏你们”,“罚”的任务给自己,“赏”的任务给贾珍,也体现了其为人处世的高妙之处。当然,王熙凤对于“罚”也是毫不留情的: 凤姐便说道:“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了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众人听说,观凤姐眉立,知是恼了,不敢怠慢,拖人的出去拖人,执牌传谕的忙去传谕。那人身不由己,已拖出去挨了二十大板,还要进来叩谢。凤姐道:“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不怕挨打的,只管误!”说着,吩咐:“散了罢。”窗外众人听说,方各自执事去了。彼时宁国荣国两处执事领牌交牌的,人来人往不绝,那抱愧被打之人含羞去了,这才知道凤姐利害。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不在话下。(第十四回) 赏罚分明,考虑周全,无不显现出凤姐精明强干的一面。 当然,王熙凤也是荣国府的“开心果”,极具情商,不论是初见林黛玉时说“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还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戏耍刘姥姥,目的也是为了哄贾母开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