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推荐系统核心技术与实践
》
售價:HK$
108.9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
售價:HK$
74.8

《
流浪的君子:孔子的最后二十年 王健文
》
售價:HK$
54.8

《
咨询的奥秘2:咨询师的百宝箱(珍藏版)
》
售價:HK$
76.8

《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增订版)
》
售價:HK$
107.8

《
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从清代改革家到二十世纪出版家
》
售價:HK$
85.8

《
他者中的近代朝鲜(西方韩国研究丛书)
》
售價:HK$
85.8

《
索恩丛书·苏莱曼大帝的崛起:奥斯曼宫廷与16世纪的地中海世界
》
售價:HK$
86.9
|
編輯推薦: |
编辑推荐
书中着重刻画了清代康百万家族守业者的形象。康家的故事,不仅是一部商业奋斗史,更是中国民族愈难愈坚的英雄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本书展现了其富可敌国的财力,更体现了他们试图挽救国家、营造良好商业环境的良苦用心。
如果你渴望了解中国传统商业智慧,感受家族传承的力量,探寻中国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密码,那么此书绝对不容错过。翻开这本书,跟随康百万家族的脚步,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相信你定会被深深触动。
|
內容簡介: |
内容简介
本书选择了康家清代两代大掌柜的从商历程,集中整合了康家十几代从商的典型故事,他们并非像一般商人做消停买卖,而是在白莲教动乱、捻军动乱、严重自然灾害的大环境里,以家国天下的博大胸怀,坚韧不拔地开拓进取,理智地发现解决各种困难和矛盾,毁家纾难,促进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浓缩了中国400年大商的奋斗历史。折射出了中国民族愈难愈坚的英雄主义精神。
主人公康大河争取到平息邪教的军需供应后,为保障生意圆满,冒险进入前线,不幸被绑架,打成重伤,康家组织营救后,被侵吞商业利润的李尚书以治病名义,派御医加害康大河。儿子接任后,抱守留余理念,与人为善,抗捻保护百姓,八国联军入侵时,支持抵抗组织义和团,想方设法扩商业投入。为善发酵,使康家达到了富可敌国的地步。慈禧太后们西狩归京路过,康家捐献近200万两白银,试图感染腐败的皇帝,以挽救我们的祖国,也为后来从商继续铺路,营造长久的商业环境。
|
關於作者: |
作者介绍
古野,原名张鑫琦。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民协会员,郑州商学院客座教授。1973年在部队始业余文艺创作,在《人民文学》《莽原》《中华文学》等多种刊物上发表过小说、散文诸多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河洛沉梦》《神州甲富康百万》《拯救温情》等、小说集《神戏》《丽人行》、散文集《史话大商康百万》《河洛圣地》、影视剧剧本《活财神康百万》等四部。有作品入选《中国著名作家作品选》等多种图书。多次获奖。
|
內容試閱:
|
序
古野的长篇小说《大商赋》要出版了。他邀我写篇序言。阅读小说原稿,我便被那气魄宏大跌宕曲折的故事吸引住了,读后多天,心情仍久久难以平复。
我与古野相识,已有三十多年了。在交往中,他给我最突出的印象,就是他那种对文学创作认真、执着的态度,那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早年他在部队从事新闻工作,就爱好上了文学,业余创作小有收获;上大学期间,开始利用课余“染指”小说创作,起步之作当然不免稚嫩,但已显露出他的才华。大学毕业后,又长期供职于文化、文艺部门,给他创作才能的发挥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他如鱼得水,任意邀游。于是,他的作品接二连三地发表、出版了,且赢得了文艺界不少有识之士的赞赏,称其为实力派作家,被吸收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要说,当前的创作环境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已大不相同。那时,文学被看得非常神圣,作家头上戴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炫目光环,一篇小说、一部作品即可名震遐迩、享誉全国;如今商业社会,人心浮躁,物欲横流,人们竞相追逐的是金钱、权力,是声色犬马的物质享受,文学创作早已呈现边缘化趋势。关心文学创作、认真阅读作品的人越来越少。但即使在这样的境遇中,古野仍一如既往,不改初衷,默默而又辛勤地耕耘着,公开发表的作品已达400多万字。虽未产生出特别的“轰动效应”,也应该说成就斐然了。有时和他谈起来,我曾戏说他有点“迂”,细想想,这“迂”,或许正是他的可爱乃至可贵之处吧!
前人在谈到文学创作时曾说,对作家而言,“目之所见,身之所历,是铁门槛”。这就是说,作家无论在其作品中如何天马行空、纵横驰骋,都必然受制于他的生存环境、生活阅历,这是一条不可易移的创作规律。当下有些作家,无视这条创作规律,两眼紧盯“卖点”,今天私秘小说吃香,就编私秘小说,明天官场小说热销,又去造官场小说。这些作品,也许能为作者捞几两银子,但其艺术生命也就无从说起了。反观古野,则迥异于是。古野是豫西人,他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可算是豫西土著了。在创作上,他把自己的艺术触角深深扎在豫西这块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泥土中,去生活、去感受、去思考。他始终恪守“铁门槛”的创作理念,不看风向,不赶时髦,双手紧紧拥抱着豫西大地,老老实实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因而他的作品扎实、厚重,有着鲜明的地域色彩,让人耳目一新。在商品大潮冲击下的文坛中,能做到这样,已属不易了。而他那看似朴拙的文风,又和所描写的内容互相渗透,契合无间,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这就要说到《大商赋》这部小说了。康百万家族的崛起,可谓广袤的豫西大地上的一个奇迹。这个家族,曾经创下了历经十二代、四百年的财富神话。而古野,又似乎与这个康百万家族有着不解的缘分。他出生的村庄,距声名远播的康百万庄园仅七里之遥,初中、高中都就读于康百万庄园的南大院,所以青少年时期就耳闻目睹了许多有关康百万的奇闻逸事;大学毕业后,又鬼使神差地回到故乡,抓了十几年文物保护工作,其间还有幸在康百万庄园里住了三年,从而有机会接触更多关于康氏家族的文字材料和乡里传闻,使他对康氏家族的兴衰荣辱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更深入的思考,就是在这坚实的基础上,孕育了长篇小说《神州甲富康百万》,2002年于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影响颇大,是国内少有的全面反映古代商人生活题材的长篇小说。
事情到此本可以“打住”了,但在心中经过几年的酝酿发酵,古野对“康百万现象”又有了新的感悟和解读,应央视之邀,原小说被他改编为电视连续剧《活财神康百万》。剧本被中央电视台和河南影视集团收购后,时任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的著名出版家张晓敏邀约他把电视剧改为长篇小说,就又诞生了这本关于康氏家族饱含家国情怀的大作。在这部小说里,作者从康氏家族中找出康云从、康应魁、康子昭、康鸿猷、康庭兰等作为原型,把发生在康家不同时代、不同人物身上的事迹揉捏到一起,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塑造了康大河、康文盛两个虚拟的典型形象,让他俩领衔主演康家几百年来那出充满酸甜苦辣、曲折跌宕的人生大戏。这样处理,一方面摆脱了史实的拘牵,给作者留下了广阔的艺术创造空间;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挖掘出潜藏在驳杂史实背后的历史底蕴来。古人讲的“遗貌取神”“离形得似”也许指的就是这个吧!该小说故事引人入胜,文化意蕴深厚,读后可使人思绪如涌泉,亦如酵母蓬发。
作为豫西人,我也曾多次参观过康百万庄园。说实在的,使我感兴趣的倒不是那依山而建、鳞次栉比的豪华楼房和恭迎“老佛爷”时使用的精美器皿,而是那块已显破旧的“留余”匾额。“留余”可看作康氏家族的家训,就是教育子孙为人处世要留有余地,不为已甚,在创业、守业中要坚守中庸之道,保持一种平和宽容的心态。旧时春联有“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于是,我就想:康氏家族从烈火烹油走向衰草斜阳,是否和后代子孙或遵循或背离“留余”的家训有关呢?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揣测,不足为据。古野多年来浸淫于康百万的史料和传说中,又经过细致缜密的思考,他对康氏家族兴盛的解读肯定要比我全面得多,也深刻得多。至于他是如何解读的,用不着我在这里饶舌,你细心读完这本小说后就会了然于胸了。
周志宏
注:周志宏,河南大学当代文学教授、资深文学评论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