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符号:中国书院

書城自編碼: 408863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随笔
作者: 靳超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63095414
出版社: 河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8.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他者中的近代朝鲜(西方韩国研究丛书)
《 他者中的近代朝鲜(西方韩国研究丛书) 》

售價:HK$ 85.8
索恩丛书·苏莱曼大帝的崛起:奥斯曼宫廷与16世纪的地中海世界
《 索恩丛书·苏莱曼大帝的崛起:奥斯曼宫廷与16世纪的地中海世界 》

售價:HK$ 86.9
攀龙附凤: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研究(增订本)宋代将门百年兴衰史
《 攀龙附凤: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研究(增订本)宋代将门百年兴衰史 》

售價:HK$ 97.9
金钱的力量:财富流动、债务、与经济繁荣
《 金钱的力量:财富流动、债务、与经济繁荣 》

售價:HK$ 97.9
超越想象的ChatGPT教育:人工智能将如何彻底改变教育     (土耳其)卡罗琳·费尔·库班     穆罕默德·萨欣
《 超越想象的ChatGPT教育:人工智能将如何彻底改变教育 (土耳其)卡罗琳·费尔·库班 穆罕默德·萨欣 》

售價:HK$ 75.9
应对百年变局Ⅲ:全球治理视野下的新发展格局
《 应对百年变局Ⅲ:全球治理视野下的新发展格局 》

售價:HK$ 85.8
前端工程化——体系架构与基础建设(微课视频版)
《 前端工程化——体系架构与基础建设(微课视频版) 》

售價:HK$ 97.9
道义与天下: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的古代源流与当代塑造
《 道义与天下: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的古代源流与当代塑造 》

售價:HK$ 87.8

 

編輯推薦:
千年书院,承载遗风。讲学会友,取善辅仁
在千年历史长河中
勾勒出中国儒学和中国思想史的基本脉络
书写中华文明的韧性与蓬勃的生命力
內容簡介:
“中国符号”系列丛书是一套全面而精致的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性读物,该系列图书选取了乐器、神话、剪纸、匾额、书法、石窟、篆刻、家具、书院、科举等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符号,以通俗的语言解读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阐述其发展历史和思想流变,力求多角度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独特魅力。
《中国书院》一书系统地梳理了中国书院从唐代到晚清的成长轨迹,围绕着书院与官学的离合嬗递关系对书院进行纵向的历史考察。中国书院发展的背后暗藏的是学术、文化的暗流涌动。本书以中国书院为观照点,旨在勾勒出中国儒学的基本发展脉络。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书院在各个时代凸显着独特的文化特征,并逐渐累积而成一个具有中华特色的文化符号,不仅走向了一衣带水的日本,毗邻的朝鲜,还影响到了海外,彰显着中华文化的魅力与自信!
關於作者:
朱辉,男,1985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小说委员会主任、《雨花》杂志主编。系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已发表长篇小说《我的表情》《白驹》《牛角梳》《天知道》《万川归》,出版《朱辉文集》(十卷)。曾获“鲁迅文学奖”。
靳超,西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曾出版《中国诗词》一书,在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等刊物发表过相关论文十余篇,曾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王阳明心学的研究。
目錄
中国书院概说

003·第一节  自发性与官学化的离合嬗递——中国书院发展的基本特征
005·第二节  教、祀、学、藏——中国书院的基本功能
008·第三节  文化暗流的涌动——中国书院的学术价值
012·第四节  书院与官学的互动—中国书院与科举


生命轨迹的追寻:中国书院的历史考察

018·第一节 书院的发源与暗流涌涨——唐五代书院的韬光养晦
034·第二节  补阙官学与内源演变——北宋书院与官学的互动
050·第三节  圣学重振与蓬蓬勃兴——南宋书院与理学的交织
066·第四节  遗民助推与文化政策——元代书院的“北向”成长轨迹
088·第五节  荣衰更替与劫后余生——明代书院的跌宕起伏
117·第六节  中兴徘徊与华丽落幕——清代书院的运蹇命舛

 思想争鸣:中国书院与讲学活动

137·第一节  泰山三贤的讲学活动
151·第二节  濂溪讲学与宋学发源
158·第三节  二程讲学与洛学发展
171·第四节  东南三贤与儒学中兴
199·第五节  南吴北许与元代讲学
209·第六节  阳明讲学与心学繁盛
217·第七节  颜元讲学与实学振兴

文化符号:中国书院的文化形态

228·第一节  北宋书院:名院荟萃与书院文化
234·第二节  南宋书院: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242·第三节  元代书院:出版刊刻的繁荣发展
249·第四节  明代书院:平民化发展新态势
258·第五节  清代书院:书院普及与近代化进程

 中国书院的世界影响

265·第一节  中国书院对朝鲜的影响
267·第二节 中国书院对日本的影响
269·第三节 中国书院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
內容試閱

我们知道,符号是一种标识或印记。它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积淀,具备明确而且醒目的客观形式;也是精神表达的方式,承载着丰富的意义。文化符号,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容颜。
一国与他国的区别,很重要的是精神和文化。中国历史数千年,曾遭遇无数次兵燹和灾害,却总能绝处逢生,生生不息,至今仍生机勃勃,是因为我们拥有着深入血液、代代相传的强大文化基因。我们生于斯长于斯,身上都流淌着饱含中华文化基因的血液。
文化发展浓缩到一定火候,自然会拥有符号功能,产生符号意义。中华文化以其鲜明的外在表现和深刻内涵,凸显着我们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形象。
作为符号的中华文化,遍布中华大地,也潜藏于我们的心灵。我们在很多古宅前见过“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是中国家庭的古训,耕田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知诗书,达礼仪,修身养性,以立高德。类似的楹联还有很多。再说匾额,“正大光明”悬于庙堂之上,“紫气东来”“和气致祥”“厚德载福”则多见于官邸民宅。它们是中华景观的点睛之笔,也是我们的精神底蕴。
文化需要我们的珍视。都听过二胡曲《二泉映月》,但这首曲子也曾命悬一线。1950 年,华彦钧贫病交加,栖身于无锡雷尊殿,已不久于人世, 南京国立音乐院教授杨荫浏偶然间得知此曲,很快找到了阿炳,他们用当时少见却算是先进设备的钢丝录音机,录下了阿炳自称“二泉印月”的杰作。他们又录下了二胡曲《听松》和《寒春风曲》, 第二天,还录下了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其时阿炳已沉疴在身,衰弱不堪,当年年底,阿炳就去世了,这六首弥足珍贵的录音就成了阿炳的稀世绝唱。这曲早已走向世界的音乐, 如果不被抢救,恐怕早已湮灭。
文化是坚韧的,但文化的载体或结晶有时却也很脆弱。外国人建造宫殿主要用石头,而我们主要用木材和砖头,这也是我们的古代宫殿难以保存千年的原因之一。家具则无论中外,都是木质的,相对于我们漫长的文明,家具显然脆弱娇贵。启功先生以“玩物不丧志”誉之的王世襄先生,精于古代家具、漆器、绘画、铜佛、匏器的研究, 对明代家具和古代漆器尤有贡献。他早年在燕京大学接受西式教育,却醉心于中国古代器物,穷毕生之力,搜集了无数珍贵文物,并为它们做出了科学便捷的索引。他的代表作《明式家具研究》已成为众多爱好者的工具书,上世纪90 年代出版后,有晚辈因书价昂贵有所抱怨,王世襄先生闻之, 专门登门赠书,以泽后人。黄苗子先生谓其“治学凭两股劲:傻劲和狠劲”;杨乃济先生评其“大俗大雅,亦古亦今,又南又北,也土也洋”;张中行先生感叹“唯天为大,竟能生出这样的奇才”, 博雅的王世襄先生当得起如此赞誉。2003 年现身于公众面前的唐“大圣遗音”伏羲式琴,就是王世襄先生丰赡收藏中的一件,世人何其有幸,终于聆听到大唐盛世的悠扬琴音。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某些文化器物的实用性、功能性可能逐渐减弱乃至丧失,但是它们对人类的精神活动却具有巨大的影响,它们在创新中弥散、繁衍。研物可立志,在研究和把玩琢磨中,中华文化在现实生活和全球竞争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我们的传统服饰,近年来就常常成为国际品牌的流行元素; “功夫熊猫”早已成为国人自豪的网络热语;大型游戏《黑神话:悟空》2024 年横空出世,成为一时之热,我们理应向明万历年间的南京书商“金陵世德堂唐氏”致以最诚挚的敬意,他们以《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之名出版了神魔小说《西游记》。没有《西游记》作者不计名利的心血,没有出版家的独到眼力,就没有在一代人的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周星驰系列电影,当然也不会有在大小屏幕上闪烁的《黑神话:悟空》。《黑神话: 悟空》风靡全球,还将不断孳生繁衍,这就是文化的软实力。
中华文化丰富而多元。《中国符号》第一辑含括了节气、家训、民俗、诗词、楹联、瓷器、建筑、骈文、汉字、绘画,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匾额、家具、剪纸、科举、乐器、神话、石窟、书法、书院、篆刻等,是“第二辑”。第二辑并非第一辑的简单补充,它们均是我们灿烂文化的一部分,都是中华文化最璀璨的亮点。从文化的表现形态看,如果我们把匾额、剪纸、书法、篆刻等理解为二维表达,石窟、家具就是三维,而音乐、神话、书院、科举则是多维或制度性的,它们弥散在文明的光阴中,将伴随着漫长的时光,与我们的文明一起走向世界,走向遥远的未来。
《中国符号》第二辑的出版令人欣慰。多位专家学者贡献了学识,付出了努力。它对弘扬中华文化,帮助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定有所助益。
是为序。
朱辉

中国书院概说自发性与官学化的离合嬗递——中国书院发展的基本特征

中国书院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它肇始于唐代,在两宋、元、明、清代都散发着属于自身的时代之光。从独立的生命体角度来看,贯穿于中国书院始终的是其自发性与官学化的博弈。书院在唐代诞生之时便是在以最高统治者为主导的背景下成立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自身的成长,书院渐渐拥有了自身的自主性而独立发展,并且在与官学互动的过程中发生着离合嬗递的关系。正是在这种博弈中,中国书院慢慢形成了日渐成熟的文化形态。
在北宋时期,书院最初是以官学化的身份进入统治者的视野中的。北宋王朝结束了唐五代以来的混战局面,建立了新政权。然因政权建立之初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因此在北宋开国之始,统治者仍然要兴兵征战、继续进行结束割据的战争。而政权内部又推行“崇文”政策,亟须培养大批人才,这样便造成了官府无力兴学与人才需求高的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 书院进入了统治者的视野,临时代替官方学校,从而确立了其补阙官学的特殊地位。随着北宋政权的逐步稳固与兴学能力的
提升,书院本身渐渐发生了新变化。一部分书院逐步被纳入官方教育体系,譬如“潭州三学”,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言及: “及庆历中,诏诸路州郡皆立学,设官教授,则所谓书院者,当合而为一。”另一部分书院则开始另辟蹊径,致力于书院自身的发展。也就是说,这一部分书院拒绝被纳入官方教育体系,而是秉持着书院自身的属性,进一步成长。如果说士人进学于官方学校是为了仕途与科举,那么未曾被官学化的纯书院便是以醇正读书、向学为目的。于是,这一部分书院开始朝着无功利的读书、讲学的方向发展,也正是这部分书院里洋溢着思想绽放的光芒。可以说,北宋书院的这两种成长动向构成了中国书院的基本发展路径,后代书院的发展也基本不离此二途。
书院发展到元代,迎来了又一次官学化的大趋势。由于元代政权统治的特殊性,象征着中原文化的中国书院在蒙宋对峙时期便受到蒙古统治者的维护。因此在元代建立之初,书院被施以积极的政策,元朝统治者也开始介入书院发展的方方面面。然而,历经南宋理学的辉煌与长期“忠孝节义”的观念浸染, 一部分汉族的有志士人在面临异族统治之初多数选择不仕与拒绝合作。于是,书院为坚守大节却无力回天的南宋遗民提供了一方身体与心灵的栖息之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元代书院亦沿着“官学化”与“自主化”的二元路径成长。
清代书院的官学属性更加明显。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其本身便是中西交汇与封建时代向民主时代过渡的缩影;清代又是一个文化管控严苛、思想束缚性极强的时代, 因此清代书院基本是按照清政府的意愿与构想发展。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天朝上国”的国门,清政府开始了“师夷长技” 的洋务运动。在此背景下,清代书院便成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学习之所,也在统治者的诏令下发展而成为遍布各行省的教育中心,并随着清代政治的变革而逐渐改制为近代学校,成为遗留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符号,消逝在历史长河中。
在自发性与官学化的博弈过程中,南宋书院和明代书院可谓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宋明理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南宋书院与明代书院可谓在南宋和明代儒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书院讲学使理学家们的思想肆意绽放,而思想的繁盛同样反哺于书院的成长。可以说,南宋书院与明代书院诠释着书院自主性发展的新动向。
第二节 教、祀、学、藏—中国书院的基本功能
从唐代开始,中国书院便形成了教、祀、学、藏的四大基本功能。唐代丽正、集贤书院便是以修书、藏书为基本职能。随着北宋书院的发展,教育、学田、祭祀功能也逐渐突显于书院中。随着书院在后期的发展,此四大功能又在不同的时期衍生出多种分支。
书院之“教”即教育功能。书院教育功能的涵盖面很广, 不单单指的是教员的“教”与生员的“学”。其中十分重要的当属发生于书院中的讲学与学术研究。以南宋书院为例,东南三贤张栻、吕祖谦、朱熹正是在各自的书院实践中完成了自身学术体系的构建,因此书院便成了其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如朱熹曾在福建考亭书院中完成了《四书章句集注》《伊洛渊源录》《论语精义》《孟子精义》等著作。除了是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书院亦成为学者进行思想传播的文化场域。其一,理学家们依托书院将自己所建构的学术文化体系通过讲学的方式传播给前来问学的学子,从而扩大学术及学派的影响力;其二, 理学家们通过书院会讲的方式进行学术交流与传播,如朱熹、陆九渊的“鹅湖之会”与朱熹、张栻的“朱张会讲”,都以会讲、辩论的形式促成自身学术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其三,理学家们还可以通过普及性的讲学将自身学术传播给普罗大众,形成社会影响力。这一点在明代讲学中尤为突出。本书第四章第四节将具体论述明代书院的平民化特征,兹不赘述。总之,书院“教” 之功能是书院的重要职能,也是中国书院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书院之“祀”即祭祀功能。一般认为,祭祀是书院的一个重要活动,因为其关系到书院建立与发展的宗旨与目标。也就是说,书院通过祭祀先贤的活动来确立书院的学术追求,是宗孔孟还是宗朱子,是宗朱学还是宗王学,这些对于书院内部的走向与发展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黄溍曾在《送东川书院陈山长序》中说道:“非其师弗学也,非其学弗祭也。”书院作为学术门派意识颇强的场所,其对师从宗法有着严格的规定, 因此祭祀便是十分重要的内容。除此之外,书院祭祀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鼓励、奖掖后学。书院通过祭祀先贤形成尊师重道的风气,进而通过尊师宗法来鼓励从学者后来居上,通过勤学类聚而卓然有成,有所作为。
书院之“学”即学田功能。学田在书院的日常运转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书院要通过学田来供给书院师生的日常开销。在书院官学化特征突出的时期,书院可以依托政府的政策来维持日常运转。但大部分时候,书院都要通过学田收益来进行自给自足。从学于书院的学子大多是出身下层的贫寒之士,而学子温饱问题的解决是其安心读书的重要基础。娄性曾在《白鹿洞学田记》中言“(书院)不可无田,无田是无院也”, “院有田则士集,而讲道者千载一时;院无田则士难久集,院随以废”。据娄性所说,书院不能没有学田,如果没有学田那便不能称为一个独立的书院,因为有了学田作为基础,书院才能聚集四方从学之士,才能延续讲学的千载不衰;而书院没有学田就难以使读书人群聚,书院便会渐渐衰落。高斯得也在《公安南阳二书院记》中谈及学田对书院的重要性,其曰:“无阖庐以辟燥湿,无短褐以御风寒,无粝粱之食以活躯命。”如果没有学田的收入供给书院教员与生员的吃穿住之日用,解决其后顾之忧,那么读书人便很难专心向学,可见学田在书院中的重要作用。
书院之“藏”即藏书功能。如果说学田是读书人从学于书院的经济之基,那么藏书便是书院的文化之本。归根结底,书院是提供给读书人的一方“读书”之所,因此拥有丰富的藏书应为书院的基础。班书阁曾在《书院藏书考》中有过这样的论述,其曰:“书院所以教士者,而书籍为教士之具,使有书院而无书,则士欲读不能,是书院徒有教士之名,已失教士之实。故凡教士之所,皆有广搜典籍之必要,以供学者之博览,不独书院而已也。”书院之所以能够教育生员,为士子提供一方学习之所,最基本的便是拥有作为教学工具的藏书。如果书院没有藏书,那么学生即使想要学习也不能实现,这样的书院徒有书院之名而没有书院之实,更是失去了教育、为学的本真。因此, 只要书院创立,便要保证书院内藏书的丰富,来供学生博览通读。可见,藏书对书院学术、文化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 在唐代,丽正、集贤书院便拥有修书、藏书的功能,因此藏书当属书院最早的一个基本的功能。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