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帝国作为装饰品:英国人眼中的大英帝国(帝国与国际法译丛)
》
售價:HK$
86.9

《
AI芯片应用开发实践:深度学习算法与芯片设计
》
售價:HK$
75.9

《
世界之中(文明三部曲之后,亚洲图书奖得主张笑宇充满想象力的重磅新作)
》
售價:HK$
86.9

《
柏拉图《美诺》疏证
》
售價:HK$
96.8

《
山西明清寺观壁画的内蕴与社会潜流研究
》
售價:HK$
140.8

《
莎士比亚全集十卷
》
售價:HK$
591.8

《
7天造一台无人机:飞控、电池、动力系统、地面站全解析
》
售價:HK$
75.9

《
大地上的中国史:藏在地理里的历史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1.科尼利厄斯·瑞恩的“战争三部曲”(《*长的一天》《遥远的桥》《最后一战》)被欧美媒体*认为“非虚构文学创作典范”“战争纪实里程碑之作”。
2.瑞恩“战争三部曲”一经出版就引起轰动,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全世*发行,长销不衰。《最后一战》的出版成为当时西方的重大新闻,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球出版,广受*评。
3.作者科尼利厄斯·瑞恩是二战时期*出的战地记者,曾随同美国第8、第9航空队参与14次轰炸行动,亲历诺曼底登陆,跟随巴顿将军的第3集团军挺进法国和德国,直至攻克柏林。军事写作终身成就奖得主,被称为“站在新闻与历史写作交叉路口的巨人”“也许是当今*界*杰*的记者”,在西方可谓家喻户晓。
4.本书讲述了第二次世最大战西方战场最后的一个阶段:从1945年春天紧张的*治和军事局势、盟国远征军高层之间的关系、盟军放弃进攻柏林的内幕、英美军队与苏联军队之间的较量、盟军分裂和占领德国的绝密计划(日蚀行动)、艾森豪威尔私自与斯大林联系引发的轩然大波,到第三帝国高层和军队的应对、战火中普通柏林百姓真实的生存状态、为从希特勒的“焦土”政策下挽救柏林人民所做的努力,再到纳粹德国的最终覆灭。
5.
|
內容簡介: |
柏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区的最后一场战役,标志着纳粹德国的最终垮台,也为之后几十年间的一系列国*问题埋下了伏笔。
本书涉及1945年春天紧张的军事和政*局势,讲述了一个*端残酷、令人震惊的军事胜利以及柏林平民在面对盟军袭击时所经历的绝望、沮丧和恐惧的故事,极尽所能地阐释了战争对平民造成的巨大影响,一如作者所言:“吃饭比关爱更重要,挖洞比战斗更有尊严,忍受比获胜更具军事正确性。”
瑞恩深入研究了决定事件的军事和政*力量,为了还原第三帝国崩溃的历史,他寻访了2000多人,包括盟军和德军的高级将领、众多平民和普通士兵,并冲破重重阻挠,获得大量苏联从未公开的秘密档案。
|
關於作者: |
作者
科尼利厄斯·瑞恩(Cornelius Ryan,1920年6月5日—1974 年11月23日),爱尔兰裔美国记者兼作家,因撰写“战争三部曲”(《*长的一天》《最后一战》《遥远的桥》)而闻名于世。
瑞恩是二战时期*出的战地记者,曾随同美国第8、第9航空队参与14次轰炸行动,亲历诺曼底登陆,跟随巴顿将军的第3集团军挺进法国和德国,直至攻克柏林,他得以与战争、与战争参与者近距离接触。1949 年,在诺曼底旅行时,瑞恩对讲述比迄今为止制作的更完整的“霸王行动”的故事产生了兴趣,其后二十几年间,瑞恩陆续奔赴英、美、德、法、苏联、荷兰等国,寻找幸存者,在寻访5000多位见证人之后,终于完成了这套举世闻名的著作。
1957年,海外记者俱乐部创立了“科尼利厄斯·瑞恩新闻奖”,致敬他在国际议题上的*出贡献,瑞恩曾两度获得这项与自己同名的奖项(1959年的《*长的一天》和1974年的《遥远的桥》)1973年,瑞恩被法国政府授予荣誉军团勋章,马尔科姆·马格里奇称赞他“也许是当今*界*杰*的记者”。他还获得了克里斯托弗奖、意大利班加雷拉文学奖。
1974年,《遥远的桥》出版两个月后,瑞恩因癌症病逝,时年54岁。
《时代》周刊评论他以近距离观察战争的眼光,历经鲜血和死亡的灵魂,完成了普通作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译者
小小冰人,原名姚辉,从事军事图书翻译工作十余年,为中国读者带来近40部译著。由他执笔翻译的作品包括《东进:1941—1943年的苏德战争》《焦土:1943—1944年的苏德战争》《普鲁士战场:苏德战争1944—1945》《斯大林格勒三部曲》《作战指挥:二战德国陆军实战指南》《从闪电战到沙漠风暴》《*一次世界大战史》《*二次世界大战史》《隆美尔战时文件》《曼施泰因战争回忆录》《闪击英雄》等。
|
目錄:
|
前言
*一部 城市
第二部 将领
第三部 目标
第四部 决议
第五部 战役
伤亡小计
《最后一战》的军人和平民
参考书目
致谢
|
內容試閱:
|
1945年4月16日,周一,A日
柏林战役是苏联红军对希特勒第三帝国实施的最后一场进攻战役,始于1945年4月16日—西方盟国把当天称为A日—周一清晨4点整。这一刻,德国首都东面不到38英里处,一发发红色信号弹在暴涨的奥得河上方划破夜空,一场惊人的炮火准备随之而来,苏联红军就此发起对德国首都的突击。
大致在同一时刻,美国第9集团军辖内兵团离开柏林方向,转身返回西面,打算沿坦哲蒙与巴尔比之间的易北河占据新阵地。艾森豪威尔将军4月14日就决定让英美军队停止穿越德国,还说“柏林不再是军事目标”。美军接到指令时,部分部队离柏林只剩45英里。
红军进攻之际,柏林人待在城内的废墟瓦砾里,麻木而又恐惧,秉承眼下唯*重要的理念:生存*治。吃饭比爱更重要,挖洞比战斗更有尊严,忍受比获胜更具军事正确性。
接下来就是红军以最后一战攻克柏林的故事。虽然本书也描述战斗场面,但不是军事报道。更确切地说,书中讲述了普通人的经历,既有军人也有平民,他们卷入了随失败或胜利而来的绝望、沮丧、恐惧和强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