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倾盖如故:人物研究视角下的近世东亚海域史
》
售價:HK$
77.0

《
史学视角下的跨文化研究(一): 追踪谱系、轨迹与多样性
》
售價:HK$
104.5

《
历史文本的文化间交织:中国上古历史及其欧洲书写(论衡系列)
》
售價:HK$
118.8

《
1688:第一次现代革命(革命不是新制度推翻旧制度,而是两条现代化道路的殊死斗争!屡获大奖,了解光荣革命可以只看这一本)
》
售價:HK$
217.8

《
东方小熊日本幼儿园思维训练 听力专注力(4册)
》
售價:HK$
88.0

《
粤港澳大湾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
售價:HK$
107.8

《
她们登上了太空:第一批NASA女性宇航员成长纪实
》
售價:HK$
107.8

《
当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金融化研究
》
售價:HK$
140.8
|
編輯推薦: |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剪纸依附于民俗、萌芽于远古、形成至今天
是中华民族民俗信仰和审美追求的形象化体现
被誉为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活化石!
|
內容簡介: |
“中国符号”系列丛书是一套全面而精致的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性读物,该系列图书选取了乐器、神话、剪纸、匾额、书法、石窟、篆刻、家具、书院、科举等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符号,以通俗的语言解读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阐述其发展历史和思想流变,力求多角度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独特魅力。
《中国剪纸》一书对中国剪纸进行溯源,介绍了在各个历史时期剪纸的发展状况,并选取了中国地方剪纸代表,展现了丰富多彩的面貌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力求激发更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和兴趣,共同推动剪纸艺术乃至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
關於作者: |
朱辉,男,1985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小说委员会主任、《雨花》杂志主编。系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已发表长篇小说《我的表情》《白驹》《牛角梳》《天知道》《万川归》,出版《朱辉文集》(十卷)。曾获“鲁迅文学奖”。
作者简介:
赵亚男,重庆师范大学教师,重庆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院教研部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教育与艺术理论。主持、主研省部级及以上课题十余项,参与编写《硬笔书法》《小学美术教学论》等艺术教育专业系列教材数部。完成中国传统文化系列学术专著及论文三十余万字,所著“中国符号”系列丛书之《中国瓷器》入选中国jiao育部2023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
|
目錄:
|
中国剪纸概述
004·第一节 中国剪纸的概念与分类
011·第二节 中国剪纸的起源
013·第三节 中国剪纸的内容与题材
041·第四节 中国剪纸的艺术特点
051·第五节 中国剪纸的功能
中国剪纸的历史
057·第一节 中国剪纸的萌芽期—原始社会时期
059·第二节 中国剪纸的形成期—商周、秦汉时期
062·第三节 中国剪纸的正式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
069·第四节 中国剪纸的迅速发展—隋唐、两宋时期
082·第五节 中国剪纸的成熟—元明清时期
103·第六节 中国剪纸的新发展—中国近现代剪纸
第三章 中国剪纸的制作工艺
113·第一节 中国剪纸的制作工具和材料
134·第二节 中国剪纸中的纹饰符号
141·第三节 中国剪纸的制作方法
159·第四节 中国剪纸的保存与装裱
第四章 中国剪纸的地方代表与艺术特色
169·第一节 河北剪纸
176·第二节 陕西剪纸
181·第三节 山西剪纸
185·第四节 河南剪纸
192·第五节 浙江剪纸
196·第六节 江苏剪纸
202·第七节 天津剪纸
205·第八节 广东剪纸
211·第九节 重庆剪纸
中国剪纸与中国文化
219·第一节 中国剪纸与中国民俗文化
246·第二节 中国剪纸与中国戏曲
251·第三节 中国剪纸与中国民间歌谣、谚语
259·第四节 中国剪纸与中国剪纸动画
262·第五节 中国剪纸中的民族文化内涵
269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我们知道,符号是一种标识或印记。它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积淀,具备明确而且醒目的客观形式;也是精神表达的方式,承载着丰富的意义。文化符号,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容颜。
一国与他国的区别,很重要的是精神和文化。中国历史数千年,曾遭遇无数次兵燹和灾害,却总能绝处逢生,生生不息,至今仍生机勃勃,是因为我们拥有着深入血液、代代相传的强大文化基因。我们生于斯长于斯,身上都流淌着饱含中华文化基因的血液。
文化发展浓缩到一定火候,自然会拥有符号功能,产生符号意义。中华文化以其鲜明的外在表现和深刻内涵,凸显着我们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形象。
作为符号的中华文化,遍布中华大地,也潜藏于我们的心灵。我们在很多古宅前见过“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是中国家庭的古训,耕田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知诗书,达礼仪,修身养性,以立高德。类似的楹联还有很多。再说匾额,“正大光明”悬于庙堂之上,“紫气东来”“和气致祥”“厚德载福”则多见于官邸民宅。它们是中华景观的点睛之笔,也是我们的精神底蕴。
文化需要我们的珍视。都听过二胡曲《二泉映月》,但这首曲子也曾命悬一线。1950 年,华彦钧贫病交加,栖身于无锡雷尊殿,已不久于人世, 南京国立音乐院教授杨荫浏偶然间得知此曲,很快找到了阿炳,他们用当时少见却算是先进设备的钢丝录音机,录下了阿炳自称“二泉印月”的杰作。他们又录下了二胡曲《听松》和《寒春风曲》, 第二天,还录下了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其时阿炳已沉疴在身,衰弱不堪,当年年底,阿炳就去世了,这六首弥足珍贵的录音就成了阿炳的稀世绝唱。这曲早已走向世界的音乐, 如果不被抢救,恐怕早已湮灭。
文化是坚韧的,但文化的载体或结晶有时却也很脆弱。外国人建造宫殿主要用石头,而我们主要用木材和砖头,这也是我们的古代宫殿难以保存千年的原因之一。家具则无论中外,都是木质的,相对于我们漫长的文明,家具显然脆弱娇贵。启功先生以“玩物不丧志”誉之的王世襄先生,精于古代家具、漆器、绘画、铜佛、匏器的研究, 对明代家具和古代漆器尤有贡献。他早年在燕京大学接受西式教育,却醉心于中国古代器物,穷毕生之力,搜集了无数珍贵文物,并为它们做出了科学便捷的索引。他的代表作《明式家具研究》已成为众多爱好者的工具书,上世纪90 年代出版后,有晚辈因书价昂贵有所抱怨,王世襄先生闻之, 专门登门赠书,以泽后人。黄苗子先生谓其“治学凭两股劲:傻劲和狠劲”;杨乃济先生评其“大俗大雅,亦古亦今,又南又北,也土也洋”;张中行先生感叹“唯天为大,竟能生出这样的奇才”, 博雅的王世襄先生当得起如此赞誉。2003 年现身于公众面前的唐“大圣遗音”伏羲式琴,就是王世襄先生丰赡收藏中的一件,世人何其有幸,终于聆听到大唐盛世的悠扬琴音。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某些文化器物的实用性、功能性可能逐渐减弱乃至丧失,但是它们对人类的精神活动却具有巨大的影响,它们在创新中弥散、繁衍。研物可立志,在研究和把玩琢磨中,中华文化在现实生活和全球竞争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我们的传统服饰,近年来就常常成为国际品牌的流行元素; “功夫熊猫”早已成为国人自豪的网络热语;大型游戏《黑神话:悟空》2024 年横空出世,成为一时之热,我们理应向明万历年间的南京书商“金陵世德堂唐氏”致以最诚挚的敬意,他们以《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之名出版了神魔小说《西游记》。没有《西游记》作者不计名利的心血,没有出版家的独到眼力,就没有在一代人的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周星驰系列电影,当然也不会有在大小屏幕上闪烁的《黑神话:悟空》。《黑神话: 悟空》风靡全球,还将不断孳生繁衍,这就是文化的软实力。
中华文化丰富而多元。《中国符号》第一辑含括了节气、家训、民俗、诗词、楹联、瓷器、建筑、骈文、汉字、绘画,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匾额、家具、剪纸、科举、乐器、神话、石窟、书法、书院、篆刻等,是“第二辑”。第二辑并非第一辑的简单补充,它们均是我们灿烂文化的一部分,都是中华文化最璀璨的亮点。从文化的表现形态看,如果我们把匾额、剪纸、书法、篆刻等理解为二维表达,石窟、家具就是三维,而音乐、神话、书院、科举则是多维或制度性的,它们弥散在文明的光阴中,将伴随着漫长的时光,与我们的文明一起走向世界,走向遥远的未来。
《中国符号》第二辑的出版令人欣慰。多位专家学者贡献了学识,付出了努力。它对弘扬中华文化,帮助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定有所助益。
是为序。
朱辉
中国剪纸概述
剪纸作为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又被称为“窗花”“剪花”“喜花”“贴花”等,是特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2006 年5 月,中国剪纸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 年10 月,中国剪纸项目由山西省牵头, 加上上海、陕西、河北、江苏、吉林、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湖北、云南、重庆等,共十四个省区市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终于,在2009 年的9 月28 日至10 月2 日,中国剪纸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剪纸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代代传承, 在不同时期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从各个角度反映出中国人民的真实生活。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中国剪纸,今天依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剪纸艺术内容丰富,它融会了中华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历史进程以及文化艺术,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蕴和文化精神。另外,中国剪纸也以其独有的文化魅力享誉世界。在全球化视域下,了解中国剪纸艺术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中国剪纸的概念与分类
一、中国剪纸的概念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中国剪纸的概念,与它特殊的工具与材料关系密切。顾名思义,我们常说的剪纸主要指一种用剪刀或者刻刀等工具在纸上镂空剪刻出各种花纹和图案的艺术形式,但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常常把撕纸、刻纸、剪画、堆纸等也称为剪纸。从剪纸工具上来说,我们也要了解,并非仅仅只有剪刀这一种,还包括刻刀、针、凿刀,以及我们的双手,等等,剪纸的材料也不仅限于纸张。因此,我们要从全面的角度去认识剪纸的工具材料, 把握剪纸的确切概念,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剪纸、学习剪纸的技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对剪纸的概念进行定义:一般情况下,广义的剪纸是指用剪刀、刻刀、凿刀、香火等工具,运用剪、刻、镂、烫、撕等手段, 在各类纸张、金属箔片、绢帛、皮革制品等薄片材料上进行创作的民间艺术活动;狭义的剪纸则是指用剪刀、刻刀等工具, 在各类纸张材料上以剪、刻等方式创作各类艺术形象的活动。
二、中国剪纸的分类
中国剪纸内容形式丰富,相应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涉及的标准不同,其分类内容也会有所差别。首先,如果我们从处理纸的方法上划分,可以分为剪纸、刻纸和撕纸,不论是剪还是刻,衡量剪纸艺人们剪纸技艺高低的标准主要还是集中在剪法、刀法等方面。根据剪纸的表现形式来划分,剪纸可以分为阳刻剪纸、阴刻剪纸、阴阳结合型剪纸三大类。阳刻剪纸的主要特征是把图案以外的其他部分剪刻掉,保留图案原稿的轮廓线及相应的点、线、面关系,因此阳刻剪纸的每一条线都是相互连接的。阳刻剪纸整体上具有清雅、流畅的特点,在我国南方地区较为常见。与阳刻剪纸相反,阴刻剪纸一般是把图案原稿沿着轮廓线剪刻掉,留下轮廓线以外的其他部分,通过衬纸反衬出图案的内容。因此,阴刻剪纸作品整体上呈现出块状的特征, 它的线条也不一定是互相连接的。阴刻剪纸整体上结实、厚重, 具有稚拙感,在我国北方地区多用此种剪刻方法。阴阳结合型剪纸将阴刻与阳刻形式有机结合,这样也使得剪纸的构图更具多样性,画面效果更为丰富,主次也更加分明,我国的现代剪纸中多用此法。
根据中国剪纸的纹样内容来划分,中国剪纸大致可以分为鸟兽类剪纸、人物类剪纸、昆虫类剪纸、果蔬类剪纸、花木类剪纸、山水类剪纸、文字类剪纸、器物类剪纸、世界珍奇类剪纸等类别,可以说现实生产、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均可以剪纸的形式进行表现。剪纸往往通过寓意、象征以及谐音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的图案。根据剪纸所展现的题材寓意或象征意义,中国剪纸可分为纳吉类剪纸、祝福类剪纸、驱邪类剪纸、警诫类剪纸、劝勉类剪纸等类别。按照剪纸的功能和用途划分, 中国剪纸可以分为装饰类剪纸、俗信类剪纸、稿模类剪纸以及设计类剪纸等四个类别。装饰类剪纸是指贴于他物之上以供欣赏或增加审美效果的剪纸,例如直接张贴于门窗的窗花以及门笺,张贴于墙壁之上的墙花,贴于灯笼之上的灯笼花等。“俗信”一词,源于我国先民的原始崇拜,所谓俗信,即民众在日常生产生活和交际中形成的一些习惯、思维和观念。而俗信类剪纸,主要是指民众日常的生产生活和交际中用于祭祀、祈福、祛灾、驱邪等的剪纸,例如门神像、钟馗像以及端午时节的五毒剪纸等均属此类。稿模类剪纸主要指的是用于印染以及版模的剪纸,例如用于刺绣底样的鞋花、帽花、枕头花、衣袖花、围涎花、背带花,以及被面、衣料、头巾、门帘上用作印染的印版等都属于这一类型。设计类剪纸是指能够宣扬他物或者能够增加他物之美的剪纸,例如我们常见到的商业橱窗之内的饰花,漆器或瓷器上的器物剪纸纹样,书籍封面、封底装饰的剪纸纹样等。由于中国剪纸的地域分布极其广泛,因此也可依据不同地区的剪纸风格对其进行分类,较为有名的包括山西剪纸、陕西剪纸、山东剪纸、河北剪纸、河南剪纸、天津剪纸等, 在每一类别中根据地域特点的差异又可进行更细致的分类,例如陕西剪纸又被分为陕北剪纸、陕南剪纸、关中剪纸等。除此以外,也可根据中国剪纸所表现出的色彩与加工方法的差异而将其分为剪纸、剪贴以及剪画三类。剪纸是以纸为材料,以剪刻为主要制作手段的艺术形式,作品形式有窗花、纹饰底稿等; 剪贴是指一种纸张被剪刻之后再经粘贴或组合粘贴而成的艺术形式,相当于在一般剪纸的基础之上多了粘贴这一加工和创作步骤;剪画即一种在剪纸的基础上对纸张进行填色以及绘画的艺术形式。
以上可以看出,从不同的出发点以及视角看待剪纸,其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在本书中,我们主要以纸张的类型以及剪纸的制作方法为依据来进行中国剪纸的分类。可以将剪纸分为单色剪纸和复色剪纸两大类别,每个大类别下又可分为若干小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