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 理论与实践)构建中国——东盟“蓝色伙伴关系”研究
》
售價:HK$
107.8

《
匠艺与生活:海南黎族的工艺文化
》
售價:HK$
107.8

《
我本富足
》
售價:HK$
74.8

《
英国教育史研究丛书——延续与新变:英国斯图亚特时期贵族教育研究
》
售價:HK$
108.9

《
更易上手!钢琴弹唱经典老歌(五线谱版)
》
售價:HK$
54.8

《
哲学叙事:中国与西方
》
售價:HK$
107.8

《
一人商业模式 创富新路径个人经济自由创业变现方法书
》
售價:HK$
54.8

《
经典与想象:中国古代传说新解
》
售價:HK$
85.8
|
編輯推薦: |
《如何成为反思型教师》一书深入探讨了教师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专业化成长路径。本书从反思的起源与发展出发,结合反思型教师的成长路径和实用工具,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书中引用了大量一线教师的教学日志、课堂观察记录和问卷调查,并通过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具体案例,生动展示了反思性教学的实际应用。无论是新手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找到专业发展的目标与方法,推动英语课程的成功实施与人才培养。
|
內容簡介: |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面向新时代,教师应成为反思型实践者,勇于行动、积极反思,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以保障英语课程的成功实施,助力人才培养。
本书从反思的起源与发展、反思型教师的成长路径和常用的反思工具三个方面,为读者呈现了反思性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更好地阐述这些理论和方法,本书引用了大量来自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教学日志、课堂观察记录和问卷调查等内容,并在第四章专门呈现了涵盖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的反思性教学案例。
希望本书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上的助力,帮助每一位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找到前进的目标和方法。
|
關於作者: |
郑鸿颖,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教师教育。担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四川分中心理事长。担任多个SSCI学术期刊和Springer等国际出版社审稿人,并担任多家国际和国内学术期刊编委。在SSCI和CSSCI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研和参研国家社科、教 育 部、省级课题十余项。
|
目錄:
|
第一章 反思型教师概述
第一节 反思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反思型教师的概念与特征
第三节 成为反思型教师的重要性
第二章 反思型教师的成长路径
第一节 反思型教师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教师的反思方式与成长条件
第三节 反思型教师的反思模式
第四节 反思性教学的过程
第三章 反思型教师的反思工具
第一节 教学日志
第二节 观察法
第三节 问卷调查
第四节 访谈法
第五节 行动研究
第四章 反思型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案例
第一节 一位小学英语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案例
第二节 一位初中英语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案例
第三节 一位高中英语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案例
|
內容試閱:
|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
教师曾被称为“教书匠”,其隐含的意思是教书育人是一门可以像匠人一样以师徒方式传承的技艺。可见,长期以来,这种师徒式的、以老带新的方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教师还曾被比喻为“蜡烛”,这一比喻源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赞美教师将毕生的知识和心血投入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然而,在当下,我们已经不常用“教书匠”或“蜡烛”来形容教师了,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简单的师徒传承或单向的自我牺牲,其内涵和实现途径更加丰富,包括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专业能力的提升、专业态度的完善以及专业人格的确立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实现了教学相长,其职业生命随着专业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延续。
顾明远(2015)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个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1986 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中,将教师列入“专业、技术人员”这一大类;1994 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从法律角度确立了教师的专业地位;2000 年,教 育 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由此可见,教师职业已经从经验化、随意化逐渐发展到专业化阶段。在新时代,教师需要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中共中央、国务院在 2010 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显然,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议题。
就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而言,反思是主流方式之一,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反思对于每位教师而言应该都不陌生:在课后,教师通常会进行正式或非正式、有意或无意的反思。比如,“这个活动的效果不好,下次课要改进一下。”“这节课学生们的积极性不高,是什么原因呢?”“ ×× 同学这节课的状态不错,看来昨天让他(她)来背诵还是起了作用的。”等等,都是教师反思的具体体现。
反思是教师进行教学改进的动力,能够促进教师自我认知水平和合作意识的提升,帮助教师探究和改进课堂教学,使教师从“教书匠”逐渐成长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反思还能提高教师的主体性,使教师体会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可见,反思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乃至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必由之路。为提升反思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研讨,关注教育教学领域发生的重要事件,具备良好的教学素养和反思能力,并带着强烈的意愿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书从反思的起源与发展、反思型教师的成长路径以及常用的反思工具三个方面,为读者呈现了反思性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了更好地阐述这些理论和方法,本书引用了大量来自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教学日志、课堂观察记录和问卷调查等内容,并在第四章专门呈现了涵盖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的反思性教学案例。这些真实而生动的案例凝聚了一线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笔者有幸在多年的教研工作中与这些教师相遇、相识,甚至相知。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些案例,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对其进行了润色和完善,使之以更佳的姿态与广大读者见面。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使反思成为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上的助力,帮助每一位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找到前进的目标和方法,最终成长为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教育典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