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忧郁的秩序:亚洲移民与边境管控的全球化(共域世界史)
》
售價:HK$
140.8

《
一周一堂经济学课: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
售價:HK$
107.8

《
慢性胃炎的中医研究 胃
》
售價:HK$
657.8

《
南移:宋代社会中心的转迁
》
售價:HK$
162.8

《
纯粹·水浒江湖: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另一条线索
》
售價:HK$
101.2

《
肌骨复健实践指南:运动损伤与慢性疼痛
》
售價:HK$
294.8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ySQL版)
》
售價:HK$
64.9

《
商业数据与分析决策:解锁数据资产,提高商业创新能力
》
售價:HK$
79.2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作者对梅兰芳纪念馆收藏的拓片进行整理、收集、释文、说明而成的成果,既包括各类墓志铭文,又有器物瓦当,还有书法碑帖,作者对原文作者、拓者或相关人物及知识进行说明,读其文能知其人,具有较好的文化价值。拓片年代上至西周,下至近现化,从金文至草书行书,体现了梅兰芳馆藏之物的丰富性。书稿体例完整,文字简洁,可以展示梅兰芳在文物收藏方面的细大不捐,为展示梅兰芳的艺术人生提供了生动而直观的材料。本书适合对艺术收藏感兴趣者及梅兰芳艺术的爱好者阅读。
|
關於作者: |
刘祯,文学博士,二级研究员,文化和旅游部梅兰芳纪念馆原馆长,南昌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主要著作有《中国民间目连文化》《戏曲学论》《华夏审美风尚史:勾栏人生》《戏曲历史与审美变迁》《戏曲:批评与立场》《昆曲与文人文化》《说不尽的梅兰芳》等10余部,主编《中国戏曲理论的本体与回归》、《梅兰芳藏珍稀戏曲钞本汇刊》(50册)、《梅兰芳菲——梅兰芳在世界》(3册)等40余部图书。《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出版项目《昆曲艺术大典》(149册)副总主编,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及相关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2009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昆曲优秀理论研究人员”荣誉称号,2023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內容試閱:
|
梅兰芳是20世纪伟大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的成就彪炳史册,他的影响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诸如京剧表演艺术、海外文化传播等。缀玉轩是梅兰芳在北京的主要居所,地处北京无量大人胡同,是一处标志性符号,记录了他事业臻于巅峰的过往。在缀玉轩,梅兰芳身边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者,他们的修养、他们对梅兰芳的无私援助,不仅使梅兰芳在舞台上大放异彩,也使梅兰芳的人格修为和文化修养得到显著提升,这是梅兰芳的成功秘诀,也是梅兰芳不同于一般艺人之处。缀玉轩不仅进出众多的文化人,也聚集了一批珍贵文物文献,这些文物文献是缀玉轩也是梅兰芳文化品牌的重要体现。梅兰芳许多方面的成就和爱好,越来越为人所知,而作为收藏家和档案文献收藏者的身份则鲜为人知。梅兰芳的档案文献收藏,是他个人的,也是那个社会时代的,特别是京剧演出、时尚审美、娱乐市场和文化活动重要的历史记录和珍贵文献;他的书画等收藏也名重一时,越来越为业界及爱好者所熟悉。梅兰芳的所藏极其珍贵,但在他的诸多收藏中,有些内容虽重要却不甚为人所知,如其所收藏的拓片,内容丰富,颇具特色。
拓片是从碑刻、铜器等文物上拓印下其形状、文字或图画的纸片,它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手艺,是记录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摹拓书画的技艺远在唐代之前就已达到相当水平。晚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工用拓写”中写道:“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顾恺之有摹拓妙法)。古时好拓画,十得七八,不失神采笔踪。亦有御府拓本,谓之官拓。国朝内库、翰林、集贤、秘阁,拓写不辍。承平之时,此道甚行,艰难之后,斯事渐废,故有非常好本拓得之者,所宜宝之。既可希其真踪,又得留为证验。”一些已毁坏不存的碑刻,因保存有拓片,才能使后人一睹原碑刻的历史内容及形象风采,如汉《西岳华山庙碑》、北魏《张玄墓志》、东吴《天发神谶碑》以及唐柳公权《宋拓神策军碑》等。拓片的种类有甲骨文拓片、秦汉瓦当拓片、历史砖拓、古币拓片、砚铭拓片、汉画像拓片、碑拓、造像拓片等。梅兰芳纪念馆所藏拓片以梅兰芳先生的收藏为主,有172幅作品,主要类别为墓志铭碑刻及石刻、造像题记、器物(砚铭)、书法(碑刻)等,其中尤以墓志铭碑刻及石刻、造像题记和书法碑刻为多,书法拓片延及当代。
这些拓片为梅兰芳收藏之物的重要组成,从中能够看到他对积淀着传统历史文化信息的拓片载体的理解和重视,北朝墓志铭碑刻、造像题记在他现有收藏中占较大比重,其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较高,如《牛橛造像题记》《郑长猷造像题记》《贺兰汗造像记》《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幼孙造像记》等多篇“龙门二十品”,为清代后期流行之碑学。梁启超在《广艺舟之宋齐梁陈》中赞“龙门二十品”有十美:“魄力雄强,气势浑穆,笔法跳跃,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他并称赞魏碑“无不佳者”,彰显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理性力度之美,形成书法史上质朴美之风格。从梅兰芳个人角度来看,这些收藏也与他人生经历中的爱好兴趣及信仰思想不无关系。我们知道,梅兰芳早年受佛教影响较大,这在他早年的绘画与戏曲创排中均有反映,此类收藏也可从一个侧面窥见梅兰芳某个阶段的思想与意趣所在。
梅兰芳拓片收藏多为历代书画文学大家的作品,如陈抟、黄庭坚、柯九思、董其昌、傅山、朱耷、朱彝尊、金农、郑板桥、刘墉、翁方纲、俞樾等,还包括柯璜所书当代伟人毛泽东、朱德诗词的作品,也有思想家王阳明的书法,以及历史上一些具有爱国情怀的英雄、忠臣如岳飞、史可法、杨继盛等的书法作品。从梅兰芳抗日时期的蓄须明志到新中国的爱国爱党,其思想渊源有自,是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探索的。传统是一面镜子,也是一种激励,拓片不仅是一方纸页,积淀其上的思想、精神和气质,也会转化为一种动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审美。拓片中有元代至正十年(1350)的《竹》《兰花》,这是历代文人喜爱和欣赏的植物,也是梅兰芳一生高洁情操的象征,虽为墨拓,却能够感受到兰花与竹子的清新、明丽与不俗。在梅兰芳所藏的拓片文献中,也保存了与戏曲梨园界有关的内容,这就是1934年由徐兰沅所书《梨园公益会立碑》拓片。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等人“念同业之人旅榇无寄,孤魂何依”,乃筹款助洋,“以作剧界同人义园”,发扬梨园界团结互助的传统,这也是梅巧玲辈积义行仁盛德的体现。拓片《释迦文佛》(天统三年)有1923年姚茫父的跋记。姚长梅兰芳18岁,为著名文人,金石、诗词曲赋无不精通,与王国维、吴梅并称“曲学三大家”,是梅兰芳的绘画老师。《北齐武平七年造像》《合邑五十人造像记》有罗瘿公跋记,前者跋中说该造像:“民国十一年出土,西充白坚充得诸太原。癸亥三月书画展览会陈列此石,完好精丽。畹华亲摄全影,翌日白君以拓本贻之。为志其上。”后者跋曰:“西充白氏藏石,以墨拓贻缀玉轩主人。”两跋对梅兰芳这两件拓片的来源进行说明。
梅兰芳构筑的中国戏曲表演体系是以戏曲为核心的,他的海外文化传播也是以京剧为主导的,但梅兰芳有着更宏阔和系统的文化视野和文化理想,这令梅兰芳超越于其艺术家的身份。梅兰芳京剧与表演艺术研究如火如荼,“梅学”方兴未艾,从文献档案的收集、整理到研究、出版,需要一步一步做,我们也在一步一步做,相信最终将为人们带来认识彼时社会更为真实的描绘,也包括这个真实描绘里真实、生动和多彩的梅兰芳!从这一角度看,拓片集的整理出版,不是辉煌梅兰芳艺术的边缘和角隅,而是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的一个领域和天地。
由于馆里的整理和研究工作比较繁重,此稿的整理经历了较长时间。文献的整理释读主要是由梅兰芳纪念馆孙利华女士承担,并邀请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王霖老师做了审校工作,还得到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纪清远先生的多次帮助,梅兰芳纪念馆俞丽伟博士亦承担了一些释读工作,本人进一步做了释读和审校工作,拓片残缺者中有些文字据通行本进行了补全,如晋祠藏风峪《花严石经》拓片文字。该项目的出版,得到了知识产权出版社副总编王润贵及文史编辑室宋云主任的大力支持,责编罗慧老师认真编辑校对,反复推敲,仔细识读拓片原文,可谓一丝不苟,付出良多,深表谢忱!当然,上述这一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显而易见,众人虽几经努力,但仍觉拓片整理存在的问题尚多,还祈方家指正!
刘 祯
2023年2月20日于京城惠新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