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产业社群:超级群体引领新经济浪潮
》
售價:HK$
68.2

《
卢布:一部政治史 (1769—1924)(透过货币视角重新解读俄罗斯兴衰二百年!俄罗斯历史研究参考读物!)
》
售價:HK$
119.9

《
法国商业400年(展现法兰西商业四百年来的辉煌变迁,探究法国企业家“外圣内王”的精神内核)
》
售價:HK$
74.8

《
机器人之梦:智能机器时代的人类未来
》
售價:HK$
75.9

《
脑髓地狱(裸脊锁线版,全新译本)日本推理小说四大奇书之首
》
售價:HK$
61.6

《
复利人生
》
售價:HK$
75.9

《
中国绘画:元至清(巫鸿“中国绘画”系列收官之作,重新理解中国绘画史)
》
售價:HK$
184.8

《
这里,群星闪耀:乒坛典藏·绽放巴黎(全套7册)
》
售價:HK$
259.6
|
編輯推薦: |
党史专家陈答才教授主编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和理论的通俗性解读
“延安故事”的新探索
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以史为鉴,汲取智慧和力量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史话丛书》之一,是一部较为通俗的党史读物。总结了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社会发展现实、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创造性地将其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基本经验探索方面做出的卓越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果。还原了这一时期理论创作、问题解决、指导思想确立、改造学习等方面的具体过程和历史细节。
|
關於作者: |
张帆,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深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并发表相关论文数篇,出版过多部该研究领域专著。
|
目錄:
|
引言 以史为鉴,汲取智慧和力量 001 万丈高楼平地起——巨笔如椽的《矛盾论》《实践论》 005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开辟 031 第三章 改造我们的学习——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 051 第四章 雨露明时花竞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的全面展开 077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091 后记 117
|
內容試閱:
|
序言
任晓伟
现在,呈现在读者朋友们眼前的是由党史专家陈答才教授 主编的一套关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和理论的通俗性丛书。 我参加了关于这套丛书内容的一些设计和讨论,因此非常希望在 这套丛书付梓之际,和读者朋友们交流一下这套书的缘起和编写初衷 。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筚路蓝缕奋斗史上一个重大 的关键阶段和关键时期。越是往前走,回头看这个时期,就越感觉这13年历史的厚重。作为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区域性执政向全国范围内执政的转折期,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 创造性地正式形成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越来越自 信地走出了一条全新的革命道路,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过程中,培育出了一个全新的精神形态,即延安精神;描绘出了一个伟大的梦想,即通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建设一个光明的中国并努力推动形成一个光明的世界。这四个方面的伟大成就,在客观上决定了延安时期不仅属于历史, 也属于现实和未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中国革命史上 具有恒久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 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 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放置在民族复兴的百年进程的整体背景中来看,延安时期也是一个熠熠生辉的阶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重新确立民族自信和人类情怀,在推动民族复兴 中取得重大历史成就并奠定了后来接续奋斗的重要历史基础。
自1948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陕北,至今已经70多年的时间了。在此后的发展中,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时期,面对什么样的发展任务,说不完道不尽的延安时期是始终萦绕在中国共产党人头脑中的深刻历史记忆和强大精神感召。对于党史研究工作者来说,延安时期始终是一座学术富矿, 对于陕西的党史研究工作者来说更是这样的。基于对延安时期重要意义的认识,长期以来我们利用学科、学术和区位优势,努力不断推动对延安时期党的历史和理论的学理性阐述和理论宣传, 与时俱进地推动对延安时期的研究。
我们选择了六个角度——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建设、统一战线、重要会议、爱国主义,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应该说,这六个方面是贯穿于延安时期党的历史中的基本方面,长期以来构成了人们研究的重要对象。今天,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重要论述指导下,以通俗的方式对这些基 本方面进行系统整理和学术呈现,对于整体上推动延安时期的研究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这套丛书除了它的学术价值外,还有教学价值和宣传价值。这些年来,我们不断地推动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融入教学,特别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探索。 一方面,在“四史”教学和党史教育中,不断加强对延安时期党史教学的重视,另一方面,在推动建设高校思想政治课选修课程中设置“党中央 在延安十三年史”等新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如何能够编写出一套既有学理性又比较通俗的系列 著作,这既是对教学效果的巩固,又奠定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的基础,同时也能探索出一条集教学、学术和宣传一体化的关于 延安时期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的新道路来。最早提出这一想法的是本丛书的负责人陈答才教授。这两年来,他不断地给我说明这一想法,希望我能够组织学院的力量完成这一看似简单却并不容 易的事情,而且他多次主动请缨,愿意负责这套丛书的整体设计 和后期修改完善的工作,体现出一个前辈所秉持的学术集体主义 和团队精神以及通过学术传承来扶掖后学的深厚情怀。
哲学上说,只有认识了事物,才能真正地理解事物。确实是这样的。在陈答才教授的一再推动下,我也开始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负责学校党史教学开展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在大家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我们开始组织起 来开展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形成了目前的这套丛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如何聚焦主题研究开展团队合作也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对在新的理论条件下如何阐释延安时期党的光辉历史、理论创新和延安精神,也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把握。在这 个意义上,这套丛书也是对如何讲好“延安故事”的一次新探索, 相信这一探索对于后续的相关研究和教学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024年10月
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程中的重要宝贵经验。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的理论,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人人心。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签时代之间、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因此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就是党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互动中坚持理论,发展理论乃至创造理论的过程。这一过程推动着中国共产党理论自觉的不断提升,进而将这种自觉转化成实践的自觉,再从实践的自觉日益走向历史的自信。因此,理论、实践与历史,本身就是在一条主题的贯穿下而形成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有机整体,即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结合。所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和把握,既是一个规律性的世界观问题,又是一个科学性的方法论问题。这其中既有需要理论功底的深层积累,同时还要有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把握以及对现实问题的深人思考。
从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长征落脚陕北,1948年3月中共中央在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迎接革命胜利的曙光的近13年,是中国共产党大发展和奠定未来走向的延安时期。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人日渐走向辉煌的时期。延安时期也是毛泽东从事革命活动的生涯中内容最丰富、成就最辉煌的一个时期。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毛泽东的著作以这一历史时期写得最多,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最为显著。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笔耕不辍、著书立说,用他如椽的巨笔在中国的大地上纵横捭阖、指挥千军万马。因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存环境相对得到了改善,全民抗战的主要任务使国共两党暂时实现了合作因此也就给毛泽东以更多的时间和更宽广的舞台去思考中国革命的问题、去考虑中国的未来与前途。因此,这个时期也是以毛泽东在哲学上走向成熟、在理论上走向自信,进而使得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走向主动的时期。
延安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成熟,是以1937年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为标志,在理论上走向自信是以1938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正式提出为标志,在指导思想上走向主动是以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正式写人党章为标志。至此中国共产党人正式形成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尤其是《实践论》《矛盾论》的发表,从思想方法和认识路线的高度,对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作了深刻的哲学的概括和总结,直接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
此后,毛泽东又把《实践论》《矛盾论》中所闸述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创造性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从而在思想路线、革命理论、工作方法、军事学说等方面都产生了一批重要的理论成果。由此毛泽东思想也在中国大地得到了不断展开并最终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而写在了党的指导思想的旗帜上。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成果的成熟与系统化。
实践是理论之母,实践不停止,理论的创新也不会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继续书写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结合。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加复杂、面对的挑战可能更加多样,这就更需要我们以往无前的理论勇气、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以史为鉴,从延安13年的宝库中派取智慧和力量,也是我们编写本书而激发大家进一步对这个问题产生思考的重要出发点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