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特色教育强国建设道路研究:“三融”战略与教育强国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职业高等学校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

書城自編碼: 408775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冯用军、陈鹏、祁占勇
國際書號(ISBN): 9787513096447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7.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卢布:一部政治史 (1769—1924)(透过货币视角重新解读俄罗斯兴衰二百年!俄罗斯历史研究参考读物!)
《 卢布:一部政治史 (1769—1924)(透过货币视角重新解读俄罗斯兴衰二百年!俄罗斯历史研究参考读物!) 》

售價:HK$ 119.9
法国商业400年(展现法兰西商业四百年来的辉煌变迁,探究法国企业家“外圣内王”的精神内核)
《 法国商业400年(展现法兰西商业四百年来的辉煌变迁,探究法国企业家“外圣内王”的精神内核) 》

售價:HK$ 74.8
机器人之梦:智能机器时代的人类未来
《 机器人之梦:智能机器时代的人类未来 》

售價:HK$ 75.9
脑髓地狱(裸脊锁线版,全新译本)日本推理小说四大奇书之首
《 脑髓地狱(裸脊锁线版,全新译本)日本推理小说四大奇书之首 》

售價:HK$ 61.6
复利人生
《 复利人生 》

售價:HK$ 75.9
这里,群星闪耀:乒坛典藏·绽放巴黎(全套7册)
《 这里,群星闪耀:乒坛典藏·绽放巴黎(全套7册) 》

售價:HK$ 259.6
想通了:清醒的人先享受自由
《 想通了:清醒的人先享受自由 》

售價:HK$ 60.5
功能训练处方:肌骨损伤与疼痛的全周期管理
《 功能训练处方:肌骨损伤与疼痛的全周期管理 》

售價:HK$ 140.8

 

內容簡介: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国际比较视野下职业教育社会认同的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AJA220023)、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两个大局’下提升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制度性话语权研究”(项目编号:BGA220157)等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三融”战略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在新时代如何推进“三融”战略、如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如何推动终身教育(学习)、如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答的问题。本书以“三融”战略与教育强国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职业高等学校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专家文章为基础,聚焦“三融’战略与教育强国建设”话题,分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继续教育等细分专题进行深入探讨。
關於作者:
冯用军,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后,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援疆)、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特约研究员、中国高等教育追踪调查项目(CHEPS)负责人、“三融”战略与教育强国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职业高等学校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执行主席等。
陈鹏,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职业高等学校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部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和管理政策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
祁占勇,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原副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国家级青年人才称号获得者,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教师继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职业高等学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
目錄
目录
上篇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强国视域下职普融通的政策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向
职业院校学生数字行动能力:时代价值、基本内涵与培育路向
建设教育强国进程中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教育家精神引领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院校支持与变革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困境与超越路径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劳动力产权的法律问题研究
高职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挑战与行动策略
教育强国背景下面向区域创新发展的职业本科教育服务逻辑
大国工匠培育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职业本科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互通:探索、困境与突破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下高职产业学院协同治理的内涵、困境与路径
数字素养与高职学生就业质量的关系:一个链式中介模型
高职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调查及培养策略
中篇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视域下高校通识教育的理念、价值与路径
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治理的核心理念、问题阐明与优化策略
高等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现状、实践困囿与路径优化
挑战、价值与进路:高校数智化“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发展策略研究
教育强国视域下高校二级学院党委的使命担当和行动路向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质量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逻辑、 困境及进路
新质生产力赋能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
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纾解之策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的实践逻辑
下篇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与教育强国建设
我国技工教育演进轨迹、发展成就及愿景分析
高中阶段职普融通课程建设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选择
家庭资本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教师参与的中介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五育融合”实施机制和路径研究
基于英语学科的高职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培养:何谓、何以与何为
面向学习型社会: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内涵、挑战与路径
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逻辑与现实路径——以新质生产力为背景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困境与路径研究
职普融通背景下综合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应为、难为和能为
素质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基础、困境与路径
內容試閱
序(一)
人类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这个真实的虚拟世界里,特别是真实的虚拟教育圈里,总有先知一样的人物试图告诉我们应该教什么、学什么、相信什么,因为他们声称他们最懂教育。但他们真的知道教育是什么吗?他们真的最懂教育吗?他们告诉我们的是真的、善的、美的教育吗?他们知道未来的教育(学校)和教育(学校)的未来在哪里吗?面对这一系列的教育问题,我们需要发展辨别的技能、质疑的技能、提问的技能和建构的技能,拥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这样才能独立自主地判断出哪些教育家可信、哪些教育观点相对合理、哪些教育思想能为我所用,从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成为自己的教育家。当下无论是教育强国的教育,还是教育弱国的教育,如果说它们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没有教育问题就是教育最大的问题,所以,教育除了使学习者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融入世界,还要使学习者学会质疑、学会批判、学会反思、学会提问、学会理解、学会想象,这应该是21世纪教育的核心使命,也是21世纪(Z世代)人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
教育是什么?这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哲学命题。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要素,教育的本质既不是“唤醒”,也不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的本质如此抽象,那么人类就无法开展教育活动,人类教育史就会变得“虚无”,只会有“教育树”“教育云”“教育魂”等“虚无缥缈”的“教育符号”,而这些是经不起教育实践和教育历史检验的。“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养子使作善也”,“教育”者“教真育爱、立德树人”是也,这才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的真谛。
教育强国是什么?中国话语体系下的教育强国,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源泉,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根本遵循,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使命,以中国特色教育法规、思想、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模式等为根本路径,最终目标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狭义而言,教育强国就是这个国家的教师强、学生强、毕业生强、学校强,是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世界重要科技中心、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之一;广义而言,教育强国就是这个国家的教育实力(教育硬实力+教育软实力)在世界范围内居于前列,对其他国家的教育有巨大影响力,是世界教育枢纽、世界留学目的地之一。教育强国评价可以从教育公平度、教育质量满意度、教育贡献力、教育服务力、教育辐射力、教育国际影响力和教育可持续发展力七个维度进行。①
教育“生病”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还存在“快教育”(过度“竞争教育”)等问题,拔尖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教育国际化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急功近利”“立竿见影”等不良倾向,“快教育”必然导致“教育剧场效应”,教育焦虑表象是“教育内卷”(“应试教育”等)或“教育躺平”(“读书无用论”等),本质是一些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观的不到位或扭曲,导致学生、教师、父母等的教学负担都很重、压力都很大,正应了那句古话“过犹不及”。因此,党和政府、学校要按照教育规律、教育科学来办教育,学生要按照学习规律、学习科学来搞学习,家长要按照家教规律、家教科学来行家教,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可以理解,但不要迷信“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言论,更不能因“揠苗助长”“求胜心切”而不讲“武德”,“抢跑”,要用良好的家训、家风、家教让无序教育竞争、恶性教育竞争、“零和教育博弈”等远离孩子。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 要(2024—203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教育纲领文件,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伟大征程中,我们的优先事务是持续打造优秀教师队伍、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努力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家庭、学校、社会要齐心协力让教育“慢下来”,各方要有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那份“淡定”和“洒脱”。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帮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孩子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学会感恩、学会共享;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智,学校是学生的“熔炉”,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要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传承弘扬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引导学生自信从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教育的核心是慧,党政部门是“上梁”,企事业单位是保障,要确保孩子拥有健康安全、竞合发展的宽松环境。国将兴必尊师而重傅,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家校社“教联体”以学校为轴心主动倡导践行“合作教育”(合作性竞争教育),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在教、学、习上要鼓励学生“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为合作才能共赢。
教育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已经进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AI)时代,为了确保中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我们必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科技中心和人才中心贡献力量,这也是本书编撰的核心目的和本书作者的前进方向!
2024年是世界智慧教育元年,“教育+ ”什么最火?最大公约数答案是“教育+智能”“教育+新质生产力”。 代表着颠覆性创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人类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ChatGPT、文心 一言(ERNIE Bot)、KimiChat、通义千问、天工AI、智谱清言、讯飞星火、扣子等加速了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数字化转型,数智教育化、教育智能化成为时代潮流。教育与智能体(Agent)等的跨界融合,虽然初期饱受争议,但我始终坚信,教育跨界与万物融合才能产生化学反应——教育万物生。教育没有边界,人工智能却有禁区, 只有发挥各自长板效应,才能共创辉煌。“教育+人工智能”虽然还有伦理、安全、公平、诚信等很多底层逻辑问题需要解决,但其赋能教育的力量无疑让更多人坚定了对未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当人类站在新时代的十字路口追问,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和教育强国建设道路上,中国教育人有什么设想?我想一定是积极拥抱难得的新时代机遇,如何让传统教育、传统学校、传统教师、传统学习者、传统教育行政者等,利用智慧教育元年的数智技术穿越采捕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数字时代,攀登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高峰,依托一流人才、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平台、一流环境、一流法律、一流制度、一流机制、一流治理等,对一流的教育链、人才链、科技链和产业链等进行重塑与构建。教育不仅是培育新质生产力人才的主要平台,而且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数量和质量。新质生产力是依托于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以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经济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为代表的新产业,以个性化、定制化、体验化等为代表的新业态,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领域的“四新”先进生产力。展望数智时代的教育创新和教育强国建设,必须继续加大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探索突破教育教学无人区的综合集成创新、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技术,形成教育新质生产力的新技术、新产业、新形态、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联手打造新质生产力的第一生产力(科技)、第一资源(人才)、第一动力(创新)。我国教育属于先发内生型,虽然有五千多年的教育治理、教育运营经验,但在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数智化、智能化、智慧化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必须加快建设“教育+智能”
全生态,卷教育教学质量、卷教育教学服务、卷人才培养质量,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生态环境中允许失败、包容失败、鼓励创新、标新立异,使我们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更加符合人民对美好教育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对美好教育生活的高质量追求,持续实现教育成长价值、情绪价值、物质价值、生理价值、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高质量提升,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换言之,新时代的教育创新和教育强国建设,要敢想、敢创、敢干、敢担当,既要有强大的人、财、物投入,也要走开放、合作、共赢的道路。加快教育创新和教育强国建设才能让我们向上,才能让我国由教育大国跃升为教育强国,才能打造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教育体系,才能走向海外赢得尊重,才能真正走到全球教育舞台的中央,成为全球教育、科技、人才中心,为世界、为人类社会、为宇宙共同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怎么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深入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教育实际,扎根中国教育场域,加快构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为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做出教育学贡献。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文化,是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有序组合的连续系统。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就是自主建设一个中国特有的教育科学认识和经验系统,主要但不限于教育知识体系、教育理论体系、教育史料体系、教育学科体系、教育学术体系、教育话语(教育政策话语、教育学术话语、教育大众话语、教育传播话语等)体系,向全球教育知识系统贡献说得出、立得住、传得开的中国教育智慧、中国教育经验、中国教育模式、中国教育方案和中国教育道路。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其所作《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提道:“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究新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回顾学术史特别是教育学术史可以发现,无论是作为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还是交叉学科,教育科学研究确有“预流”与“未入流”之别,而其间决定性的影响因素,在于教育学派的持续形成和教育学术的有序传承。我相信,在习近平教育思想指引下,中国“80前教育学人”经过百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初步构建起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我们“8后教育学人”要坚守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理解中华文化和西方文明中蕴含的教育学术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除了要尽可能认真研读中外教育经典论著,更重要的是必须尽量超越各种各样先入为主的世俗的教育成见,超越“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的世俗的教育功利动机,超越日常教育生活中难免的世俗的教育追求和教育评价标准,特别是要忍住追逐教育热点“赶时髦”、写“急就章”的诸多名利“诱惑”,大量开展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稳步推进中国教育发展实验,“戒急用忍”、真心诚意、守正创新、做大学问,将教育、教育学等置于时代变迁与学术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中,努力去理解
自古以来《学记》、《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等经典教育著作的作者“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秉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横渠语录》)的初心、本心、正心,才能真正做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朱熹《礼记·大学》),才能在“实践—经验—理论—实践”的螺旋中发现教育规律,才能有望在教育学及其交叉学科领域等率先建成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从本我、自我、超我进入我将无我、不负教育、不负人民,最终达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出的个人一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中国教育如何走向世界?教育科学研究除了要解决“顶天立地”的教育问题,还要“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最终实现“内外双修”。在全球教育共同体中,中国和世界,没有谁主导谁,只有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教育的进步和高质量发展,从组织主办教育国际会议到倡议全球教育大会,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一方面,中国教育要秉持“在中国,为世界(in China for World)”的改革发展理念,认识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党和国家做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的伟大决策,是为推动世界教育公平正义、实现教育助力精准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共同富裕、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中国理论、中国方案、中国范式和中国力量。在“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的新时代,我国必须有组织地培育一流的教育家型教育理论队伍,开展一流的教育科学研究,形成一流的教育理论学派,建成教育理论强国和世界重要教育论创新中心,要在教育学原理、教育史、比较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政策与领导学、高等教育学、基础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教师教育学(高考学)、教育评价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工程教育学等传统经典教育学科领域,以及元教育学、农村教育学、家庭教育学、研究生教育学、终身教育学、科学教育学、老年教育学、院校研究教育学、快乐教育学、教育方法学、耐挫教育学、幸福教育学、公民教育学、穷人教育学、富人教育学、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学、计算教育学、价值教育学、批判教育学、人学教育学、哲学教育学、社会教育学、“生活·实
践”教育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立德·树人”教育学、中共党史党建教育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学、生命教育学、政治教育学、经济教育学、管理教育学、历史教育学、生态教育学、神经教育学、空间教育学、率性教育学、大学评价学、万物教育学、时(空)间教育学、文化教育学、现象学教育学、智能(慧)教育学、快教育学、慢教育学、赏识教育学、兴发教育学、机器人教育学、制度教育学、教育数学学、人工智能教育学、教育计算学、考试教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可持续发展教育学、交叉(跨)学科教育学、“金砖国家”教育学、“全球南方”教育学、“一带一路”教育学、区域国别教育学、世界(全球)教育学、国际组织教育学等新兴边缘教育学科领域形成中国特色、接轨世界的学科发展格局和学科交叉生态。另一方面,中国教育还要秉持“在世界,为中国(in World for China)”的共享发展理念。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儿被鸟吃。中国要超前布局全球教育大模型中心,率先在教育领域科学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占领教育数字领地和“教育+ GAI” 高地,为中国教育和中国教育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奠定坚实科技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际教育理论应用示范场景里,中国要努力摆脱对西方理论特别是西方教育理论的依赖,不必“言必称希腊”,真正达成中国教育问题中国解、世界教育问题中国解,极大地提升中国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场景、世界教育场景的适应性和解决中国教育问题、世界教育问题的核心能力,持续形成中国教育学派和中国教育标准谱系,引领世界教育行业的革新潮流,联合主导全球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推动全球教育的智慧化(现代化)、多元化(个性化)、民主化、全民化、终身化、国际化贡献中国的教育力量。
中国教育者能做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很多人喜欢登山,追求的是登顶和翻越高山之后的成就感,正所谓“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林则徐《出老》)“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之道》)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基础拔尖创新人才的“摇篮”,必须肩负起历史重担和时代使命。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青年强,青年强则人民强,人民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民族强,重建世界一流大学、重建世界教育强国是中国、中国人、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自“双一流”建设启动以来,我国高校也爱上了“登山”,他们要登的“山”就是“世界一流大学”“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世界教育强国”等。在电影《东邪西毒》里,借主角欧阳锋之口,导演王家卫说,年轻的时候看着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年纪大了,就不想知道了。中国教育、中国教育人永远是年轻的,即使百年、千年、万年之后“归来仍是少年”,仍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例如,芯片是我国的“卡脖子工程技术”问题,也是一座很难翻越的大山,在这座大山的后面,是一个又一个异构计算框架。那么,我们的教育在破解这些“卡脖子”“卡嗓子”问题上能干什么?答案当然是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通过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大中小幼一体化培养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解决教育“卡脖子”“卡嗓子”问题方面,我们团队首创的教育大数据AI先觉网络在中国教育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架构中必将发挥关键作用,具备教育认知先觉、教育行为先觉和教育时空先觉三大核心先觉能力,教育认知先觉可以让师生真正认识到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习、什么是道德、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科技、什么是能力、什么是素养等;教育行为先觉可以让教育者预判到学习者的预判,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不仅让学习者“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而且让学习者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使其爱上学习、自主学习、创造学习、终身学习等,使其明白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教育时空先觉则可以让师生进入未来的学校、未来的教育、未来的学习等,从而创造学校的未来、教育的未来、学习的未来等,在全面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中培养一批又一批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使之真正成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
顾炎武《日知录·正始》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我们今天正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青年何为?教育人何为?我能何为?
……
不断问下去,我们一定能找到答案。
朱熹《观书有感》载:“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有源头活水来。”天道循环,地道厚德,人道修为,大道至简,往复之行,顺乎自然。很多人读过无数的书、听过无数人讲的道理,却仍然教育不好孩子、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他们没有机会仔细阅读经典教育著作、经常体悟经典教育著作中的简约教育道理。
“诗奴”贾岛《题诗后》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经典流芳百世,书籍滋养灵魂,希望您能有时间以香茗为伴,安心读完这本稚嫩的书。
原本山川,极命草木。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是为序!

冯用军
2024年12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