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东方的星空

書城自編碼: 408755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诗歌
作者: 王童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232479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5.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乐书:从战国到北宋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乐书:从战国到北宋 》

售價:HK$ 162.8
明代赋役与白银——梁方仲著作集
《 明代赋役与白银——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HK$ 79.2
量子纠缠
《 量子纠缠 》

售價:HK$ 63.8
舆论(普利策奖得主、“现代新闻学之父”沃尔特·李普曼传播学经典)
《 舆论(普利策奖得主、“现代新闻学之父”沃尔特·李普曼传播学经典) 》

售價:HK$ 74.8
拥抱真实自我:内在小孩的探索和疗愈
《 拥抱真实自我:内在小孩的探索和疗愈 》

售價:HK$ 64.9
黑暗王后:缔造中世纪世界的血腥竞争
《 黑暗王后:缔造中世纪世界的血腥竞争 》

售價:HK$ 129.8
小行星猎人:贝努小行星生命起源样本采集任务全记录
《 小行星猎人:贝努小行星生命起源样本采集任务全记录 》

售價:HK$ 63.8
孙机谈文物
《 孙机谈文物 》

售價:HK$ 118.8

 

編輯推薦:
王童的诗气势宏大,修辞华丽,聂鲁达式的写作。看得出作者的国籍和年龄。
著名诗人西川

又认真读了两遍。作者心游万仞,想象驰骋,在人类文明的疆域和成就之上一览众山小,且佳句连连,不同凡响。人说的有聂鲁达之风,的确如此。气势上应不让之。不同之处是聂鲁达长诗的歌声里颇有痛感,是一个大陆的未曾实现的梦想。这和《寻找东方红一号》不尽相同。

著名诗人陆健

昨夜拜读您的长诗《寻找东方红一号》,十分震惊,写得太好了,以我们这个岁数还有如此缤纷的想象,真令人惊讶,另外您的天文学知识也是惊人的。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几乎完美,是这么多年无人可达到的诗坛高峰。
新华出版社编审、诗人李成

你这些诗完全可和那些大诗人的诗媲美,很有聂鲁达的诗脉。

著名作家徐小斌


一支诗笔,点天探地;一砚浓墨,寻古论今——已过不惑之年的诗人王童,性情诗魂亦如他的名字,将童心、童趣、童思、童味竟能完整地保存,让诗径的路更加纯真有趣,更加天马行空。

著名诗人胡红拴
內容簡介:
继《寻找旅行者一号》,王童又推出了以“太空诗”为主干的诗集《东方的星空》。该诗集秉承了王童“太空诗”的鲜明特征。这本诗集中收录了作者分别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长诗《寻找东方红一号》及《延河》诗刊上的《圣洛朗的眼泪》,两首长诗同原发的《寻找旅行者一号》恰构成王童太空诗的三部曲。除这三首长诗外,王童其他发表在各报刊上的太空组诗等组合到本书中,都华彩成了一道亮丽的太空风景线。这些诗有的曾被航空航天大学口的百名教授及科学家交互朗诵过,并收入大学考研科目,有的曾被译介至欧美和五种少数民族语言推出。在中国航天事业突飞猛进,推涌着星辰大海上下求索的日月间,王童的“太空诗”契合了这一上天入地的壮志豪情。在这激情中融进了现实与科幻,神话与想入非非的意象。有评论家称王童的诗有一种“疯狂的想象力”并不为过,这在当下诗坛实属难得。《寻找旅行者一号》诗集曾再版过,这本《东方的星空》也同样受人瞩目。王童的这些诗是诗也是预言,是但丁《神曲》和屈原《问天》疑问的回声。人类已进入宇航时代,王童的“太空诗”也印证了这一时空岁月。除“太空诗”外,收入集中其他类型的诗,也体现出了王童哲理与时政性的特点,可以说王童的诗是独特的,思想性的,并融进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在这人工智能变幻莫测的时代,王童的诗已超前地预感到了未来。莫言先生继《寻找旅行者一号》再次为该诗集题写书名,应说是对王童“太空诗”的褒奖。
關於作者:
王童,中国作家协会、北京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民主同盟新闻出版支部主委、洛阳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发表的中短篇小说及散文诗歌等百万多字。作品多次获奖。小说入选中国小说排行榜。散文获冰心散文奖,丰子恺散文奖,漂母杯散文奖,作家文摘散文奖等。诗歌获第四届中国长诗奖、鲁迅诗歌有影响力诗人奖。国防大学军事文学奖,李白诗歌奖、大家文学奖诗歌奖;科普创作文字类诗歌奖;李白杯诗歌奖,前海诗奖;猴王杯诗歌奖等。出版有诗集、小说集、散文集等。除在文学上有造诣,王童的摄影作品也令人瞩目。现为北京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图片社特邀摄影,《中国摄影家》杂志会员。摄影作品曾获第二届中日友好写真奖、AIP亚洲国际摄影艺术2024年度大赛银奖和铜奖;入选第30届奥赛、意大利四国巡回展、马来西亚淡马锡国际摄影沙龙巡回展,《中国摄影家》全国艺术大展获奖收藏等。曾在《人民日报》《中国摄影家》等报刊发表作品多幅。出版有摄影散文集《天上的中轴线》《香味四溢的瀑布》收入照片300多幅。
目錄
上弦篇

1寻找东方红一号
2东方的星空
3嫦娥的眼睛
4你好,火星
5天和人
6梦的对接
7寰宇中的航天城
8神舟穿越
9牵梦
10嫦娥笑了
11太空的丝路花雨
12飞天壁画中的她
13出舱去

下弦篇

14圣洛朗的眼泪
15第五颗星
16火星蓝莓
17嫦娥的快递
18我美丽的乌托邦平原
19太空奏鸣曲
20干杯,酒泉
21六个人的会师
22致邓清明
23泥土中的星星
24飞翔的粽子
25暴雨之上
26飞回地球的一盏华灯
27地球的夜景

人世篇

28辞旧的乐声
29天下第一枪
30神谷峰上的鸟鸣
31圣火之下
33渔舟唱晚归
32神灵的运河
34擎起火把节
35亭楼下的谧境
36明天我要去武汉
38启航的海港

37抒怀汉阳
39科尔沁的弯月
40海韵短歌

砥砺篇

41天地的神农氏
42不朽
43 1926年的扶贫
44吴堡的两个人
45贝多芬在歌唱
46赤子之死
47傅雷.傅聪
48归来的骸骨
49虹
50东方的桥
51日从前海出
52有一个日子
53都市里的界碑
54致冬游者
55胜利

觉醒篇

56遥看李白挂前川
57赛珍珠的塑像
58沉睡的故城
59雪粉刷着大地
60雪瀑上的春天
61青海的符号
62病毒的绞刑架
63致去天国的人
64禁忌中的呼唤
65受虐的凤凰
66漂浮的莎士比亚
67弃儿
68北进的象群
69告别乡愁
70爬起来

窥望篇

71默克尔的三色旗
72致戈尔巴乔夫
73破裂的伤痕
74至暗时刻
75向她致敬
76福岛的罪孽

散曲篇

77观灯
78图兰朵旋律中畅想冬奥会
79冬奥幻想曲
80纵情世界杯
81观月

后记

天穹下的人

点评撷萃
內容試閱
王童和他的“太空诗”
唐晓渡

王童肯定算得上当今诗界的一个“异数”,异就异在他的“太空诗”一再呈现的狂想特质。数年前读到他的诗集《寻找旅行者一号》,几个呼吸间就被裹进了那搅动着长句式的狂想旋风,让我一时分不清,这样一本狂想之书到底是出于一个狂想的人,还是狂想本身找到了语言的形体?如果说我倾向后者,其原因倒不在于人/诗不能互质,而在于那种跨文明、越古今的汪洋恣肆犹如另类的飞行,不仅给孤独的心灵带来了解放的巨大快意,也带来了横无涯际的遐想和思虑。
宏阔的视野,巨大的激情,飞腾的意绪,疾驰的语速——随着此后王童创作“太空诗”的热情一发而不可收拾,其汪洋恣肆的狂想风格也一以贯之。尤其是见载于《延河》诗刊的《圣洛朗的眼泪》和近期刊于《人民文学》的《寻找东方红一号》,于意、艺两端明显延续、拓展、呼应了《寻找旅行者一号》,合而言之,可视为他的“太空三部曲”。把此类围绕英雄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而上天入地、贯通八方的长诗视为某种“类型史诗”并不为过,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一再被点明的“寻找”主题。璀灿的星空、迷离的历史;不死的英雄、传说中的神灵、可能的外星文明;勃勃的雄心、不竭的勇气、同样浩瀚深邃的背景和前景……除了这些,王童在他激越的狂想中还在寻找什么呢?《寻找东方红一号》中言及的柏拉图“洞穴理论”隐喻了史前文明,两相对照之下,是否凸显了人类的生存哲学和发展大道?诗由此大大溢出了自身而又从根本上回到自身。
一般读者读王童的这类诗,最初或会产生所谓“知识障”;而一旦破解那些障碍,则会有豁然归一的阅读快感。这里的“归一”和《说文解字》中“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所属皆从一”,或道家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内在相通。王童曾在《美文》上就《圣洛朗的眼泪》发表创作谈,其中说到班固所言“凡天文在图籍昭昭可知者,经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国官宫物类之象”,又举《水浒》与《红楼梦》开篇都征引神话故事为例,以为“女娲补天遗下一块石头成了《石头记》。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星游走在江湖打家劫舍,替天行道,皆遗有此类印迹”,可见他对“一”作为世界和诗歌共享的创生原理,确有自己的感悟和自觉意识。天地、寰宇、三界;过去、现在、未来,据此而在他的持续探究中混而不分,成为可供其倏忽出入的同一自由时空。
王童“太空诗”的选材角度足够奇特新颖。《寻找旅行者一号》借追踪发射的“地球档案旅行者一号”展开了新一轮的“天问”,牵动着生活、思想、艺术、战争、历史诸多侧面;《圣洛朗的眼泪》借狮子座流星雨的天象而融入“天人合一”的理念;《寻找东方红一号》更是将“寻找”的终极目标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诗的浪漫魂魄和气势,令人不由想到郭沫若的《女神》,尤其是《天狗》和《凤凰涅槃》,想到他的新编历史剧《屈原》中的名篇《雷电颂》,其中激荡着《天问》《离骚》的主题回旋和变奏。郭沫若和屈原也可以被视为不同程度的狂想诗人吗?也许吧。前提是这里指涉的,不仅关乎个别诗人、个别作品的风格,也关乎所谓“新诗”,以至“新中国”的文化原型和道途血脉。当然,无论是屈原还是郭沫若,其狂想在具有开创性质的同时也都不得不为其各自的历史条件所拘;而王童的“太空诗”,则借助现代航天科学的日新月异,以其语言图像中在在都是的“现代性”标识,刷新了狂想的历史地平和天空:

你看见了玉兔奔跳的身姿,你听到了安泰俄斯咆哮的声音/旅行者一号已抵达太阳系边沿,哈勃望远镜发现璀璨的太空城市,后继的量子卫星突破暗物质的屏障如影随形。
(《寻找旅行者一号》)

我的罗汉金身是个宇宙,脑纤维脑神经辐射扫描出了九天的轮廓,它们舞动着,旋转着,聚集起,胚胎诞生。
(《圣洛朗的眼泪》)

我握住时空的经纬,让天空垂挂在我的脖颈上。天空成我观海的窗口,天空融进我飞行的梦想。我观望着星辰大海的奔涌,游弋进了龙门开启的江河中/鱼跃上了姮娥漫步的宁静海边。梦境叠替进颅脑的圈层,一串飞旋的精灵四处飘散。巡天的矿灯嵌在我的脑壳上,照亮深邃的穹窿矿脉/开采出了炭烧样的恒星系。
((《寻找东方红一号》)

王童在其“太空诗”中营造的此类大开大阖、如梦如幻的情境,突破了常规意义上的认知阈限,打碎了知识之间的系统区隔,奇思叠出,异彩纷呈,而又隐藏着种种触类旁通的可能性:众多神祇的降临,令人想起《山海经》里的巫妖魔王;屡屡浮现的三星堆迷津,意指更揭示了其心迹的深沉。试将“太白霜月沉入海底,五行山下的孙猴子,期盼着山崩地裂,坑中的焚毁,渴望烈焰里的涅槃”(《泥土中的星星》)和“酒泉的酒是从天而降的甘露, 酒泉的引子是陶成道炼丹凝成的酒酿。盛酒的方樽远地2368千米,椭圆形的酒杯倾角68.44度,开启喷射出的琼浆去开怀畅饮。酒场的狄康师傅指挥着他的弟子们,飞铲着古井中的醪糟,让曲香飘散四野”(《寻找东方红一号》)这样的诗句并置一处,不唯可在比较中见其异曲同音之妙,亦可经其内心期盼,发现其与中国古典如李白之《梦游天姥吟留别》、李贺之《秦王饮酒》等“游仙诗”之间的一脉所系,秘响旁通。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连同“卫星”一词所凝聚的相关历史记忆,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难以忘怀的。就此而言,王童诗中那座矗立于天地之间的古琴,在弹奏出东方红音符的同时,也不断拨动我们的心弦,构成了某种复杂的音画对位、余响不绝的共振效果。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当然是激情燃烧岁月的产物,其间融入了几代人的奋斗,实现了多少自古以来多少国人的飞天梦想。它标志着当代中国的航天事业已搭起了九天揽月的天梯,曾经的睡狮将真正实现由农耕文明而工业文明的历史性跃迁,其步幅之陡,甚至令自己都有点猝不及防。至于这对以现代性为其合法依据的新诗来说意味着什么,则需要诗人们经由反复的挑战和应对的历练后才能给出自己的回答。
王童以三部曲为代表的“太空诗”或多有不足,但无疑是迄今最直接也最耀眼、最响亮的应答之一。这里,一再标明的“寻找”主题与其说暗含了曾经的犹疑和迷茫,不如说表明了什么才是诗歌方式的沉着和适时:一方面,继“东方红一号”后持续积累,近年来更是突飞猛进的航天成就,在不断强化前者仍悠然在轨的启示的同时,也不断酝酿、激励着王童创作“太空诗”的动机;另一方面,要驾驭如此的巨型题材,需有待一系列个人和非个人要素的彼此生成。若不能基于自性善从当代诗歌以至百年新诗在敞向未知世界的持续变革中充分汲取,并经由反复锻炼形成足够成熟的意识和技艺,则极易导致空洞浮华甚至失重坍塌。就此而言,不妨说王童的“太空诗”,实出于历史/诗/人彼此遭遇的某种机缘际会。如果说从中可以听到二十世纪上半叶曾席卷全球的未来主义思潮的某种回响,那也毫不奇怪,因为未来主义正是其时科技爆发和“工业化”加速互为推动,并深刻影响文明进程结出的最初思想果实。这些伴随着资本的扩张、危机的酝酿、战争的轰鸣和革命的狂热,由其孕育和催生的果实虽不免青涩,却引发了人类社会、文化、艺术诸领域的剧烈震荡和根本变革,不仅留下了一系列耀眼的节点事件和名字 ,而且留下了至今尚可咀嚼回味的巨大精神遗产。在某种程度上,也许可以把王童的“太空诗“列入同一精神谱系;然而在任何意义上,它们都决非马雅可夫斯基或阿波里奈尔的隔日雷鸣。所谓“未来主义回响”,更准确地说,是指王童将其作为某种元素,某种维度,融入了其一心营造的那个令屈原和但丁混而不分的浩渺星空,那种过去、现在和未来彼此融入的审美奇境;而无论他的语态有多么开放和国际化,其重心都不离当下和中国。这不仅体现于他的诗中出现的众多航天员和宇航科学家,也体现于他令神话、传说、历史、现实相互交织的运思方式。组诗《嫦娥的眼泪》《人民文学》,2021)将“嫦娥号”奔月、“祝融号”登陆火星、“天和号”空间站等当代太空探索成就化入传统神话,其中的一节诗句典型地的表现了他的这一运思特征:

我相信嫦娥有一双美丽的眼睛,她的眼睛闪烁着群星,她的眼睫围绕着地球的山林,她的瞳孔透视着浪漫的柔情。”/屈原在天问,山顶洞人在问天,三闾大夫挥洒着新的篇章。长征五号垒起穿越火焰山的天梯,红军团跋涉到了遥远的天涯。

有同仁认为王童的长诗很有聂鲁达之风,大概是指二者在运思上的汹涌澎湃、气势宏大和修辞上的泥沙俱下、不择而流暗合相通吧?这其实也是放眼大时代,怀有大梦想、大激情者很容易趋同的品质。不过,二者的不同之处亦一眼可辨。概而言之,聂鲁达所执着的是一个大陆未曾实现的梦想,基调中更多痛楚和沉郁;而王童则因当代中国实现了“飞天”的千年梦想而发现了太空诗这一“新大陆”,基调中更多惊喜和昂奋。确实,设若没有当代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异军突起,没有作为其知识背景或狂想基石的现代物理学、天文天体学,以及大半个世纪以来人类航天实践所提供的丰富积累,或许就不会有王童的“太空诗”。我听说他最初发表在《诗刊》上的《神舟穿越》一诗,不仅曾被百位航天航空领域的科学家们在不同场合朗诵过,还被列进了相关大学的考研指南,可见王童的诗与其致力书写的这个大时代,和堪可象征这个时代的高端领域声气相通的程度。
王童的“太空诗”从审美的角度大大拓展了通常的认知模式。地球因之变得更小,历史因之变得更短,而我们的视界和胸襟因之变得更为阔大开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阅读时,即便在有所不适的情况下也会感到荡气回肠的原因。与此同时它们还包含了某些有趣的冷知识、冷视点。比如在他的诗中反复出现的秦始皇身影。除了我们所熟悉的中国大一统象征外,这个秦始皇还拥有另一重身份,即人类历史上罕有的曾与外星人相会者。此传说来自《拾遗记》记述的同宛渠人促膝谈心一节,霍金因此称这位千古一帝很可能还活着,令人遐思。如果说这里多少还有点怪力乱神的味道,那么,另一处想象秦始皇7年巡游的座驾为哈雷彗星,却自有科学根据。观察到哈雷彗星早就见载于中国古籍,前后达29次,秦始皇7年正是其中之一。这颗地球人唯一可以凭肉眼就可以看到的彗星上一次临幸是在1986年冬,我曾有幸目睹。但见它拖着长长的慧尾,像一道龙影静静地贴在冷冽的星空,王童差它作秦始皇的座驾,倒也两不相负。我们当然也会想到,这个外观美丽却质量稀薄的天体回归地球视野的周期大约是每76年一次,而新诗自“五四”时期诞生迄今,也不过100年多一点,换句话说,只相当于它在轨道上运行不到一周半的时间。如此在同一的时间尺度下,将这各自发生在遥迢深空和现实大地的美学事件两两比较,是否可以让我们的写作在攸然获得信心加持的同时,也对虚无的奥妙有更多的领略?由此还可以导向另一个天上人间的视角转换:

我仰望着你,地球,就如我推开月色的窗口,就似我从观海亭等待日出。你是我的月亮,你是我的恒星,你的引力已从我的体内弥散。我仙在醉酒,我神在纷飞,我在缩短你同紫薇的距离。
(《地球,我望着》)

最后提一句《寻找东方红一号》的版本问题。之所以提到,是因为见刊的版本和所曾见过的电子完整版有相当出入。当然两相对照,也可以说不是问题。无非尺长寸短,各有所适而已,其航天情结的内涵则是一致的。“东方红一号”隐喻着东方复兴的主题,是王童内心追求的另一个在轨“空间站”。缘此,王童诗歌探索的脚步必不会就此终止,而他的诗路也将越拓越宽。

2023年8月1日

上弦篇

寻找东方红一号

每个人都有着两个的我,
一半蜷缩在树丛间,
一半垂挂在天幕上。
天幕上的我
戴着草帽居无定所,
树丛间的我
在枝杈的荆棘里钻来窜去。
蚂蚁在我的皮肤下爬动,
蚊蝇缭绕在我的耳畔。
门牌上刻着我生命的符号,
手机里藏着我定位的RSA。(1)
另一个我骑在青龙的背上,
卧在狮子的怀里打盹,
畅饮着水瓶座里的甘泉。
我坚信宇宙仍在大爆炸中;
那倾泻的流星雨,
那划过天际的撞击,
都是这爆炸的余波,
滚动的火山,爬行的地震,
金星上的风暴,土星环带的炼狱,
是复合粒子起义的喧嚣。
我看见
蓬莱海湾被月亮牵引着奔向堤岸,
我听到
遥远的雷声滚动着身躯向前呼喊,
迸射的闪电把楼群映到眼帘。
楼群的窗口里有另一个我在号叫,
窗玻璃的反耀凝聚着闪电的余光,
余光里折射出我眼睛的晶体,
晶体纷飞起斑斓的花窗玻璃。



我相信宇宙仍在大爆炸中,
它们催生着地球的山呼海啸,
它们掀动起火星的沙尘风暴
坍塌的雪峰翻滚着创生之柱的牵引。
我的手掌上有个星球的平原,
我的股指间矗立着太阳丘与月亮谷。
我握住时空的经纬,
让天空垂挂在我的脖颈上。
天空成我观海的窗口,
天空融进我飞行的梦想。
我观望着星辰大海的奔涌,
游弋进了龙门开启的江河中
鱼跃上了姮娥漫步的宁静海边。
梦境叠替进颅脑的圈层,
一串飞旋的精灵四处飘散。
巡天的矿灯嵌在我的脑壳上,
照亮深邃的穹窿矿脉
开采出了炭烧样的恒星系。
我看见你在向我扑来,
听见了
你求救的信号。
我的天目穿透你层峦叠嶂的封锁线,
第四宇宙连绵起伏地云崩顶裂
浮现在眼前。
我扩张的野心同膨胀的宇宙
在相互挤压中,
原子的裂变喷吐出了
灿烂的蘑菇云。



我在摸爬滚打中成了太空人,
穿上头重脚轻的宇航服,
切断了地心引力
将泰山扛上了云巅,
泰山是旅美大熊猫的绰号,
是《人猿泰山》银幕上的明星
是五岳之首的岱宗,
是我强健的四肢五体。
我飘飞在日月间,
我行走在玉皇的上书房。
帝子同我相伴,
金蛇由我狂舞。
龙灯舞上了大雄宝殿,
龙灯耍起了神舟的旋弧导轨。
头盔的屏幕外
我张开O型的嘴唇
呑下一颗划动的小行星。
小行星在我的舌苔上旋转着、吞咽着,
我循着它的轨迹划进迷茫的黑洞中,
黑洞折返回,我坠到了石器时代。
三星堆的青铜头尊对接着飞船的尾部,
我的天眼插进了纵目人的天庭
组装出了外星的生命轮廓。
我扭动着太阳轮的方向盘,
奔行窥探到了天外文明。
那繁华的都市,那流淌的彩桥,
蜜汁的河水飞光流彩。
我执着地认为宇宙仍在大爆炸中,
它仍在释放着残余的能量,
它仍在发酵着热核中的酒酿。
我们生活在雷鸣之间,
我们聚集在暴雨之下,
我们在瞬息万变中
成了一个时代的弃儿。



蓝色的地球
在我腋下升了起来。
南半球和北半球交替旋转,
旋转中奔跑着各类动物:
报晓的金鸡,尖顶的犀牛,
伏卧的熊罴,蹦蹿的猎豹。
那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板块,
那斑驳凸起的嶙峋色调,
一处草木茂盛、牛羊肥美,
一地赤贫千里,饿殍遍野,
迎空的枪声此起彼伏在
褐色的夹缝中。
沿着太阳的光束上我走着交叉步
万丈深渊的星辰闪烁在我脚下,
是磷火,是鬼火,
是连绵不绝的阴魂在燃烧。
我的情人是7000年前这阴魂中的一个,
她的黑发如瀑,她的眼睛映照着丹霞。
我融在她的怀抱中,我化在她的肌体里,
在巫山云雨间,分娩出了纵横交错的朝代。
朝代里走来了鬼魂中的李贺,
他的云楼门窗半开,他的老兔寒蟾哭泣,
他从窗口探出头颅,看到了李商隐的王屋山。
他躲在云母屏风旁,哀叹着长河渐落晓星沉,
往事越千年,
千年的走马灯悬浮在玉夫的座驾上。
我飞船的舷窗掠过一张面孔,
拿着《天体运行论》禁书的哥白尼,
触摸着五颗星的黄道位置。
五颗星飘扬到了旗帜上,
五颗星成了生命的坐标。



宇宙的平行线上
斜躺着量子的蝌蚪,
蝌蚪孕育出月桂树下的蟾蜍。
广寒宫的古风清曲传来了蛙鸣,
孤寂的嫦娥垂泪思念着郎君。
郎君们一个个老去,
郎君们代代相传。
矢志不渝地爱恋,一往情深的追梦。
漫天的情书雪花样飞舞,
繁衍的子孙情迷不变。
云阶将编钟乐舞
舞到了沉沉的玉界(2)
高山流水中的俞伯牙相会着钟子期,
阳关三叠
叠奏出离情别恨的思念。
支撑着天地的古琴,
走过了三千五百年的路。(3)
琴体凤身的头颈肩腰尾足,
对接出了一个个痴心妄想的人。
他们生活在数字的音符中,
863、921、神1、神10、神386……。(4)
古琴伸展开火箭的壳体,
古琴打磨出三个和声的轰鸣。
神农调试着悦耳的音质
尧舜谱写着天地交响曲。
天才的钢琴王子,
壮观的交响乐队,
在总设计师的指挥下,
欲让大地颤抖,
欲把天庭震响。



呼儿嗨哟
你骑着白马奔向了太阳,
你是齐天大圣
将神驹放栏出了危崖天堑,
马儿唱着歌,撒着欢儿,
脱出黑暗的栅围。
迎着东方的红霓,超人在奔行。
悲怆超度着哈姆雷特的痛苦,
涅槃重生。
|5 5 6|2 - |1 1 6 | 2- |……
蝌蚪在宇宙线上弹跳着,
弹跳进了东方红一号
581和651此起彼伏奏鸣出
火箭的喷射。(5)
我看见闪亮的裙摆
扩闪摆动出引力波的涡旋,
群星涡旋出盘古的开天辟地。
去给外星发送份电报,
电报大楼的钟声传输着
我们酸甜苦辣的密码。
呼儿嗨哟,
这密码你们能破译出否?
这声音你们可以听得见?
我的卫星就在你们身边划过,
我的翅膀就展翼在你们的湖边。
我是你们的幽灵,
你是我们的谜团,
我们面面相觑却难见真容。
假如有一天,
你揭开了我的皮囊,
我显影出你的躯干,
我们将会融为一体,
创造出另一个世界。
呼儿嗨哟!



已经过去了三万年,
已经跋涉了亿万公里的路程。
史前文明从海水中浮现出来,
亚特兰蒂斯号把大西洋的珍宝
装满了货舱。
集装箱里承载着理想国的金字塔。
金字塔下的波赛多尼亚(6)
如幻影战机在洪水中掠过。
我来到这岛上,
见到了高大的柏拉图,
他的深陷的眼眶充斥着智慧,
他宽阔的额头盈满了焦虑。
我随他进入悠长的洞穴,
在他的影壁后面
看到了真实的美索不达米亚高原。
那里的草场连绵起伏,
金牛与白羊在太阳风的吹拂下
觅食着宇宙射线的青草,
吞噬着真空排出的能量。
电磁场的山林掠过嘀鸣的天鹅,
牧星人骑着飞马放牧着灿烂的星群。
我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用套马杆套住了那匹脱缰的烈马,
烈马叫哈雷彗星,烈马曾是秦始皇7年的座驾。
它的马蹄踏响着玉宇的皮鼓,
它的嘶叫呼唤着希格斯场里的共鸣。(7)
我捕捉着它,寻找着它,
我放出猎户的猎犬
嗅觅着它的气息。
那是1970年4月24日的夜晚,
那是我出生的100个年头。
雾霾的深空迎来了繁星的盛典,
DFH-1骑士加入了受阅的方队,
它的号角盘旋缭绕到了我的头顶。(8)
那一年,
7号探测器登陆到了金星
那一年
阿波罗第13个兄弟返回了地球。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