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比较文学新发展研究

書城自編碼: 408714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查明建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668008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40.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米塞斯的经济学课:讲座与演讲精选集
《 米塞斯的经济学课:讲座与演讲精选集 》

售價:HK$ 74.8
人工智能大模型导论 科大讯飞校企合编教材
《 人工智能大模型导论 科大讯飞校企合编教材 》

售價:HK$ 75.9
做财富的朋友:巴菲特慢慢变富的投资智慧
《 做财富的朋友:巴菲特慢慢变富的投资智慧 》

售價:HK$ 82.5
一群数学家分蛋糕:提升逻辑力的100道谜题
《 一群数学家分蛋糕:提升逻辑力的100道谜题 》

售價:HK$ 60.5
无解的困局:大明最后的60年
《 无解的困局:大明最后的60年 》

售價:HK$ 66.0
女校(人气作家孩子帮·鹅随“北番高中”系列代表作!)
《 女校(人气作家孩子帮·鹅随“北番高中”系列代表作!) 》

售價:HK$ 60.5
万历十八年之风起辽东
《 万历十八年之风起辽东 》

售價:HK$ 85.8
实战ANSYS Icepak电子热设计
《 实战ANSYS Icepak电子热设计 》

售價:HK$ 97.9

 

編輯推薦:
本著作将比较文学理论、方法、实践的新发展放置在比较文学学科史脉络里加以考察,分析其学理性,阐述其创新价值,揭示其学术意义。
內容簡介:
本书内容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比较文学在东西方发展史,包括学科基本理论的建构、学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危机意识、问题意识和学科价值的追求与学科研究范围的拓展、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演进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探讨21世纪比较文学理论的新发展。主要论述21世纪以来比较文学理论发展的背景,对世界文学、翻译研究、文学关系研究等领域的重要理论观点分别作了介绍和分析,并做出评价。
第三部分探讨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着重探讨比较文学领域的新问题如何促进了传统研究方法的深化,促动了新研究方法的形成,以及由此带来的研究范式的更新。
第四部分探讨比较文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实践,其中包括对比较文学研究目标、基本属性、学科意义、研究方法与比较文学目标的关系等方面的理论探讨,以及比较文学实践上所面对的新课题、新挑战。本书采取史论结合、中外观照、宏微互参的写作方式,以使读者既能从宏观上把握比较文学理论和研究范式演进及其内在理路,又能从具体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评述中,获得对比较文学学术价值的认知和研究方法的启示。
本书可为比较文学研究者、研究生的学术参考文献,又可作为比较文学专业学生的教材。
關於作者:
查明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美国哈佛大学“富布赖特”高级研究学者,上海市“领军人才计划”、“浦江人才计划”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理论、翻译文学研究、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著作有《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1898—2000》(上、下卷)、《一苇杭之:查明建教授讲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等,译著有《比较文学批评导论》《什么是世界文学?》等。
目錄
第 1 章 当代国际比较文学的发展 1
1.1 从影响研究到平行研究 1
1.1.1 法国时刻 1
1.1.2 法国比较文学的贡献 3
1.1.3 美国时刻 4
1.2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理论热”与文化研究 5
1.2.1 “理论热”出现的原因 5
1.2.2 文化研究及其内涵 11
1.2.3 “理论热”和文化研究的功过 12
1.3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比较文学的“两个转向” 15
1.4 世界文学研究的兴起 19
第 2 章 当代国际比较文学发展的内在理路 21
2.1 比较文学的人文主义精神 21
2.2 比较文学的“焦虑基因” 27
2.3 比较文学的危机及原因 29
2.4 比较文学:由危机和问题驱动发展的学科 37
2.5 比较文学:从问题意识到问题意义意识 38
第 3 章 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的理论发展 41
3.1 中国比较文学的文化特质 41
3.2 中国比较文学的跨文化特征 44
3.3 中国比较文学的理论贡献 47
3.3.1 比较文学的对话观 48
3.3.2 “和而不同”原则 50
3.3.3 译介学:“以中国作为方法”的翻译理论 52
3.4 阐发研究:功成而退 58
第 4 章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基本问题 61
4.1 比较文学是否需要有学科理论? 61
4.2 比较文学:是学科,还是方法? 68
4.3 比较文学的本质是什么? 72
4.4 比较文学的目标是什么? 73
4.5 文学本质与反文学本质主义 76
第 5 章 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 83
5.1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83
5.2 跨学科研究问题 87
5.3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关系 95
5.3.1 跨文化:比较文学的学理逻辑与学术意义 95
5.3.2 跨文化:比较文学的本质特质 97
5.3.3 跨文化与文化间性 99
5.4 世界文学:是比较文学的目标,还是研究对象? 100
第 6 章 共同诗学 107
6.1 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 107
6.2 共同诗学:比较文学的总体目标 112
6.3 共同诗学的内涵与性质 114
6.4 比较诗学、复合诗学与共同诗学的关系 116
6.4.1 比较诗学 116
6.4.2 复合诗学 119
6.5 共同诗学的矛盾辩证法 120
6.6 共同诗学建构的途径 123
6.7 个案研究与共同诗学目标的关系 126
6.8 单位观念方法与共同诗学 127
6.8.1 奥尔巴赫的“出发点”与单位观念 127
6.8.2 单位观念 129
第 7 章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133
7.1 比较文学有没有专属的研究方法? 133
7.2 “比较”在比较文学中的含义和意义 135
7.3 互文性理论方法 139
7.4 “世界性因素”研究方法 142
7.5 数字人文研究方法 143
第 8 章 影响研究如何深化 149
8.1 影响观念的更新 150
8.1.1 影响与文学传统 150
8.1.2 影响发生的内在原因 151
8.1.3 影响与接受的关系 152
8.1.4 影响与创造性转化 154
8.2 对“影响 – 接受”模式的反思 155
8.3 深化影响研究的可能途径 157
8.3.1 回返影响与双向阐发 158
8.3.2 影响创造性转化的世界文学意义研究 160
第 9 章 平行研究如何深化 163
9.1 平行研究的症结 163
9.2 平行研究的学术立意与问题意识 168
9.3 可比性与问题意义意识 169
9.4 平行研究范例:从问题出发 174
第 10 章 世界文学研究 179
10.1 世界文学观念的新拓展 179
10.2 多元化的世界文学观和研究主题 184
10.3 世界文学研究新范式中的比较文学因素 186
10.4 世界文学研究新进展对比较文学的启迪 187
第 11 章 “世界性因素”命题的理论意义 189
11.1 “世界性因素”命题的提出与发展 189
11.2 “世界性因素”的学术创新意义 193
11.3 对民族性与世界性关系的重新认识 195
11.4 对达姆罗什世界文学观的深化 199
11.5 世界性因素与共同诗学 201
第 12 章 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如何深化 203
12.1 对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反思 203
12.2 复杂性思维与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深化 206
12.3 “思想结构”与“跨文化空间”理论 208
12.4 中外文学关系里的“社会学” 212
12.5 以文学关系作为共同诗学探讨的方法 214
第 13 章 翻译文学研究 219
13.1 比较文学视域中的翻译研究 219
13.2 翻译文学:比较文学翻译研究的对象与研究目标 221
13.3 多元系统论对翻译研究的开拓意义 225
13.4 多元系统论的发展与整合 230
13.5 系统理论之于翻译文学研究的意义 233
13.5.1 对翻译文学性质的重新认识 235
13.5.2 突破描述性的翻译文学史研究模式 236
13.5.3 加强文学翻译选择研究 236
13.5.4 从“操纵文本”角度,重新考察“外国
文学”的影响 237
13.5.5 注重翻译副文本研究 238
13.5.6 考察翻译文学经典建构的意识形态和诗学
功能 239
13.6 世界性与现代性:翻译文学史研究的理论视角 ···· 240
参考文献 245
术语表 259
后记 263
內容試閱
比较文学与外语学科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中国的比较文学最早是 从外语学科诞生并发展起来的,吴宓、范存忠、方重、钱锺书、季羡 林、杨周翰、王佐良等,都是外语专业出身的著名比较文学学者。比较 文学在我国外语学科建设方面,也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我国外语学科的 学科理念、基本内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初步确立,是在20世纪二三十 年代。1926年,时任清华西洋文学系(后改称外文系)代理系主任的 吴宓先生“参考了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李赋 宁,1998:2)而制订出外文系的培养方案,“使我国的外国语言文学的 教学和研究走上了全面、系统、严格、科学的道路”(李赋宁,1992:7)。 吴宓制订的外文系培养方案,体现了人文性、专业性、博雅通识、中西 会通的特点,具有很明显的比较文学特征。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比较文学发展最为兴盛的时期,很多来 自中文学科和外语学科的文学研究学者都加入了比较文学研究的行列, 共同创造了中国当代比较文学的繁荣局面。1997年学科目录调整,将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合并,划归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 科。比较文学离开外语学科,对中国比较文学的国际化以及外语学科的 发展都很不利。2017年,国务院学位办公布了《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 本条件(试行)》,明确了外语学科的五大研究领域,其中之一是“比较 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由此,比较文学重又回到外语学科建制中,成为 外语学科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作为“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新发展研究丛书”之一种,是对 21世纪以来比较文学理论问题研究的新进展进行探讨和研究,聚焦的 是比较文学学科理论问题。既然是研究,本书不是对近些年来比较文学 所有成果的介绍或文献综述式的总结和批评,而是聚焦比较文学的主要 理论问题,从相关的研究成果中提炼出新观点和新方法加以研究,并提出笔者自己的观点。
《比较文学研究新发展》以近二十年来国际国内比较文学发展的内 在理路为经,以主要理论问题为纬来构建全书内容。本书关注的是比较 文学学科理论基本问题(如学科理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标 等)的进展,基本研究范式(如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等) 的更新,以及传统研究领域(如世界文学、中外文学关系、翻译文学等) 在理论和方法上如何创新。共同诗学、世界文学、世界性因素、互文性 是本书的关键词。
本书结合当代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成果,试图回答以下问题:当代 国际比较文学为何这样发展,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学术逻辑是什 么?如何看待比较文学的“危机”?比较文学到底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还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是文学研究的一种范式,还是人文学科的研究方 法?如果比较文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学科本体是什么,有没有自己 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学术体系?比较文学是否应该有自己的学科理 论?人类文学有没有共同的本质和普遍性的规律?比较文学能否将“共 同诗学”作为自己的目标,又如何抵达?比较文学的边界不断扩大,研 究的课题越来越广,这样的发展趋向,是对比较文学学科意义的淡化还 是丰富?
本书的撰写,一方面促使我考察和总结近些年来比较文学的理论成 果,另一方面也促使我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和传统研究领域如何深化等 问题多年来断断续续的思考进行比较系统的整理。有些观点在此之前还 只是一些模糊、零星的想法,写作时则促使自己作了比较深入的思考。 当然,这些观点只是一家之言,论述上还有待进一步斟酌、完善。可商榷的地方可能不少,还望学界同行批评指正。
查明建
2024年9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