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今天我想要什么:海豹的女性漫画
》
售價:HK$
74.8

《
日常的金字塔:写诗入门十一阶
》
售價:HK$
74.8

《
税的荒唐与智慧:历史上的税收故事
》
售價:HK$
107.8

《
图式疗法的刻意练习
》
售價:HK$
87.9

《
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500万册畅销书《蛤蟆先生》理论原典,帮你读懂人际关系中那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
售價:HK$
43.8

《
伟大的遗址(亲历100座人类文明考古奇迹)
》
售價:HK$
206.8

《
秦汉国家的思想、信仰与皇权政治
》
售價:HK$
215.6

《
反卷社会:打破优绩主义神话(一本直面焦虑与困境的生活哲学书!)
》
售價:HK$
83.6
|
編輯推薦: |
红学论坛2020年和2021年的资料展现了红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通过对《红楼梦》的深入分析,研究者们揭示了小说与文化传统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对《红楼梦》的不同解读和评价。这些讨论不仅丰富了红学领域的学术研究,也为广大红学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
內容簡介: |
全文概览
本文档包含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学论坛2020年和2021年的部分资料,内容涉及红学研究的多个方面。2020年的资料包括了“换个角度观红楼”、“假如吴敬梓来评《红楼梦》,他会怎么说?”等主题的讨论,以及红学论坛的综述。2021年的资料则聚焦于《红楼梦》的经典化及其研究。文档中还包含了红学论坛的举办信息、主讲人和对谈人的介绍,以及学术主持和学术总结的评论。
|
關於作者: |
孙伟科,男,河南巩义人,先后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文学博士。著作有《艺术与审美》《艺术美学导论》《红楼梦美学阐释》《艺术的审美本质》等,发表论文90余篇,研究涉及:美学、红学、艺术学、文化学、中国现代文学等。现任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
石中琪,男,1979年10月生人,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专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任副所长,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红楼梦学会执行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红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及近代学术思潮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曾获“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年学术年会暨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艺术研究院2019-2021年优秀科研成果评选活动”优秀论文奖。已出版《红学与史学——〈红楼梦〉研究中的史家与史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等著作。
|
目錄:
|
红学论坛·2020 年
第一期 换个角度观红楼
第二期 假如吴敬梓来评《红楼梦》,他会怎么说?
第三期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理念与实施
第四期 红学再出发
第五期 红楼人物的结构化理解
第六期 金陵十二钗排序原则漫谈
红学论坛·2021 年
第一期 红学再出发(2021):《红楼梦》的经典化
及其研究
第二期 宝玉说红楼:走向经典
第三期 饮食男女:《红楼梦》中的性别问题
第四期 《红楼梦》“深意”观赏与探赜
第五期 新红学的百年回望与启示
第六期 《金陵十二钗》与曹雪芹
2022 年度中国艺术研究院红学论坛综述
附录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学论坛 2020—2023 总目录
后记 开谈又论红楼梦,经典重温驱疫年
|
內容試閱:
|
后记:开谈又论红楼梦 经典重温驱疫年
2020—2022年是不寻常的三年,全球笼罩在新冠疫情的阴霾之下,每个人都面对前所未有的考验。当习以为常的生活突然被改变,当困居斗室成为日常,抚慰情绪、安顿内心成为很多人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罗曼·罗兰说人是精神的仆从;列夫·托尔斯泰也强调人的精神力量比体力更富于生命力。
大疫横行,全民奋起,每个个体、团体都以自己的方式做着力所能及的努力。正是在这疫情肆虐之中,中国艺术研究院立项设立了“红学论坛”,倡导大家重温经典,温暖心灵,振奋精神,共度时艰。
2020年9月20日上午9点30分,红学论坛第一期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在腾讯会议和哔哩哔哩两个平台同时开启。“博学多才”(主持人张庆善研究员语)的陈洪教授以《换个角度观红楼》为题开讲,为红学论坛“云程发轫”。其后五期主办方也是精心设置论题,然后邀请对此专题有深入研究的学者主讲和与谈,因而形成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在第六期结束时,作为红学论坛的项目负责人,孙伟科所长总结说,红学论坛向大家传递了最前沿、最高端、最有学术价值的内容,丰富了红学的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和学科体系,更是疫情之下适合研究者和爱好者交流切磋、“解味红楼”的最好形式。
2021年,我们在接续前一年论坛成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在疫情缓解的6月中旬,远赴舟山浙江海洋大学,邀请长三角地区的学者共同举办了为期一天的线下论坛。9月下旬,在新一届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学生入学之后,我们邀请到了八七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贾宝玉的饰演者欧阳奋强导演,与在校同学共话《红楼梦》作为文学经典的艺术改编问题,也引起广大师生的强烈反响。2021年末,红学论坛完成两年共十二期之后,石中琪副所长总结说,在疫情构成的特殊背景之下,大家通过红学论坛相聚在一起,相与交流读书研“红”之得,也可以说是“至乐大幸”之事了。
2022年12月上旬,随着新冠疫情防控的全面放开,三年疫情接近尾声。当月9日至21日,2022年度的四期红学论坛连续推出,也为疫情之下三年共计十六期的红学论坛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2020—2022年十六场红学论坛,我们邀请了众多红学界的一线学者参与学术探讨,其中既有学养深厚的资深学者,也有成就突出的青年新锐;既有专研《红楼梦》与小说的红学专家,也有其他领域的跨学科研究者。论坛话题丰富,涉及《红楼梦》文本、文献、文化研究的人物情节、思想艺术、家世生平、版本成书、阅读接受、改编传播、性别服饰、史论反思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传统研究与前沿视角兼具,宏观视野与微观分析结合,可以说是代表了当下红学研究与发展的水平。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红学论坛不仅极具学术价值,在社会影响和效益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红学一向被称为文史研究领域的显学,但是能引起学术界和红迷都来关注且参与并又真正具有正确引导性的学术话题和学术活动很少,而本论坛在疫情期间的举办,恰恰引起了红学界的学者和普通爱好者的广泛参与和热议,各地包括海外相关研究团体如韩国红楼梦学会、新加坡红楼梦学会、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新西兰海客谈瀛洲读书会等都极为关注,甚至对论坛进行实况转播,每期有数千人的同步参与,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活跃思想、引领发展,在团结《红楼梦》研究者和爱好者、共建学术共同体方面做出了努力与贡献,这也是本论坛取得的最大突破。
红学论坛的顺利举办,是多方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红楼梦学刊》编辑部主办,其中2020年的第四期和2021年的第一期分别在上海师范大学、浙江海洋大学举行,这也要特别感谢詹丹教授、韩伟表教授的合作与承办;其他各期都是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艺术学系、中文系联合主办,研究生院的杨雯、王文馨、余纯波、帅雯霖等几位老师给予有力支持,在此也对他们深表感谢。
每期论坛从设计议题、邀请专家,到设计海报、发布预告,从论坛举办、平台操控,到整理纪要、文稿报道,都要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些工作大都是由我们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担当完成的。其中,论坛海报由向芳、琚翩翩、秦绪湉、姚姝含等各位同学设计;论坛直播的两个线上平台即腾讯会议和哔哩哔哩网站主要由赵凯和姚姝含操作;论坛纪要的文稿主要由向芳、姚姝含、赵凯、张笑笑、王奕、孙大海、李虹等整理完成,而论坛纪要的发布,也得到了广泛称誉,被认为开创了一种新式论坛报道方式,使阅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论坛举办的通知预告和后期纪要的网络发布,则主要由姚姝含负责。再次对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最深挚的感谢。
论坛结集付印,还要特别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叶茹飞主任,因为她的督促,此书才得以及时出版。
《红学对谈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学论坛(2020—2022)》的出版,是对前一个阶段的总结,更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需要特别说明的是,2023年,我们的红学论坛依然继续举办,只是大都以现场研讨的形式举行,不再通过网络平台直播。所以对2020—2022年这三年线上为主的论坛进行结集出版,也是对这一特殊时段的记忆留存,因为我们太容易遗忘了,不管是欢乐还是苦难。当我们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时值后疫情时代的又一个冬天,春天再次来临的时候,愿我们的世界会更加美好。
2022年当然是不平常的一年,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大隆重召开并胜利闭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两个结合”对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活力的重大时代意义。《红楼梦》作为最伟大的中国古典小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和深远的社会影响,是以红学自应在文化强国的建设中发挥其积极作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价值和力量。
编著者
2023年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