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
》
售價:HK$
96.8

《
文化的故事:从岩画艺术到韩国流行音乐(译林思想史)哈佛大学教授沉淀之作 获奖不断 全球热销 亲历文化史上的15个关键点 从史前艺术到当代韩流的人类文化全景
》
售價:HK$
85.8

《
不结婚的社会:双亲如何成为特权,以及家庭为何很重要
》
售價:HK$
63.8

《
怎样决定大事
》
售價:HK$
109.9

《
蓝色机器:感受海洋引擎的深沉脉动
》
售價:HK$
96.8

《
美元霸权的兴衰:它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和我们的财富(梳理美元发展历程,剖析崛起与衰退的根源)
》
售價:HK$
63.8

《
纸上博物馆·文明的崩溃:庞贝+玛雅+美索不达米亚(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450+资料图片,16开全彩印刷)
》
售價:HK$
279.4

《
郭实猎与“开放中国”——19世纪上半叶的中西碰撞(精)
》
售價:HK$
74.8
|
內容簡介: |
《城市吸纳农民工容量及其演变规律研究》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城市三大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如何单*和共同作用于城市吸纳农民工容量;研究不同条件下城市吸纳农民工容量及其演变规律;探讨城市吸纳农民工容量关键变量的主动和被动调适机制,进而提出相关政策与制度安排。
|
目錄:
|
目录第一章 导论 1一、农民工向城市转移的规律 1二、农民工向城市转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3三、解决问题的思路 6第二章 城市吸纳农民工经济子系统的构建 11第一节 经济子系统的内涵 11第二节 城市吸纳农民工经济子系统构建 12第三节 系统分析 13一、产业子系统 13二、劳动力子系统 16三、消费子系统 19四、各子系统相互作用关系 21第三章 城市吸纳农民工社会子系统的构建 23第一节 城市农民工的社会融合 23一、社会融合 23二、社会排斥 24三、社会融合与社会排斥的两难 27第二节 农民工的城市居住状况与问题 29一、国外相关研究与农民工居住条件现状 30二、农民工住房来源 32三、农民工住房面积与居住设施 33第三节 农民工的城市医疗状况与问题 34一、农民工健康问题现状 34二、农民工医疗保险状况 36第四节 农民工子女城市教育状况与问题 39一、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途径 39二、农民工子女学校教育的现状 40三、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 40四、农民工子女社会教育 41第五节 农民工对城市社会治安的影响 42一、城市犯罪中农民工比例显著上升 42二、农民工影响城市治安的主要原因 43第六节 城市农民工的社会容量子系统 46一、农民工社会容量的性质与含义 46二、城市居住容量 47三、城市医疗容量 48四、城市教育容量 48五、城市治安容量 49六、城市社会容量 49第四章 城市吸纳农民工资源子系统的构建 51第一节 资源系统研究进展 51第二节 城市吸纳农民工的土地资源容量 53第三节 城市吸纳农民工的水资源与能源资源容量 56一、城市水资源 56二、城市能源资源 59第四节 城市生态环境资源容量 61第五章 城市吸纳农民工容量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63第一节 系统结构分析 63第二节 模型的各子系统反馈回路 65一、经济子系统 65二、社会子系统 68三、资源子系统分析 68第三节 主要模型方程和参数 75第四节 模型模拟结果分析 84第五节 模型政策实验 86一、经济子系统对城市吸纳农民工的影响 86二、社会子系统对城市吸纳农民工的影响 87三、资源子系统对城市吸纳农民工的影响 88四、三个子系统对城市吸纳农民工系统的影响 89五、总结 90第六章 城市吸纳农民工容量的演变规律 92第一节 托达罗模型简介 92第二节 托达罗模型的修正 93第三节 演化博弈模型的建立 97第四节 城市对农民工吸纳的规律及政府的调控与引导分析 99第七章 城市吸纳农民工容量的相关政策与制度安排 102第一节 创造公平就业环境,增强农民工可持续就业能力 102一、建立健全城乡统一平等的劳动力市场制度 102二、建立和完善高效有序的一体化就业市场 103三、健全公共财政和社会资金相结合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体系 104第二节 大力发展公(廉)租房,改善农民工的居住生活条件 105一、实行廉租房与公租房并存的“一房两制” 105二、积极解决公(廉)租房用地与建设环节的问题 106三、建立公(廉)租房的动态管理机制 107第三节 强化社会保障支撑,降低农民工的生活成本 107一、农民工的健康保障优先 108二、农民工的失业保障为辅 109三、农民工的养老保障压轴 109四、建立差别分担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多级资金筹集机制 110第四节 倡导平等的城市文化,舒缓农民工的精神压力 111一、多渠道地满足农民工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追求 111二、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112三、改善农民工的社会环境 112四、实现农民工的组织诉求 112第五节 广开农民工的就业渠道,增强城市内生性人口吸纳能力 113一、注重引导农民工在流动城市地域上的远近结合 113二、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114三、注重扶持中小企业,鼓励、支持、引导发展乡镇企业 114四、注重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吸纳农民工中协调发展 115第六节 推进城市等级空间重构,形成城市吸纳农民工的合理层级 115一、构筑城市圈群内部一体化的区域市场 115二、建立不同等级城市之间公共事务合作机制 116第八章 城市吸纳农民工容量的地方探索 117第一节 城市吸纳农民工容量的重庆探索:系统的制度设计 119一、重庆市户籍制度及其关联制度改革的宏观背景 119二、重庆市提升城市完整吸纳农民工的“农转城”户籍制度 121三、重庆市吸引农民工完整融入城市的土地处置与利用政策 123四、重庆市吸引农民工完整融入城市的福利保障政策 126五、重庆市增强城市吸纳农民工就业容量的产业导向 129六、进一步增强重庆市吸纳农民工能力的几点建议 132第二节 城市吸纳农民工的成都探索:城乡一体化改革 135一、统筹城乡土地改革 136二、统筹城乡就业保障 138三、统筹城乡医疗改革 139四、统筹城乡住房改革 139五、统筹城乡养老保障改革 142六、统筹城乡教育改革 145七、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 149第三节 城市吸纳农民工容量的广东探索:积分入户制改革 153一、广东积分入户制改革的宏观背景 153二、积分入户内涵 158三、广东积分入户制改革的实施效果 160四、广东积分入户制改革的政策个案:典型城市的比较 160五、广东积分入户制改革政策评价及建议 163六、进一步扩大广东城市吸纳农民工容量的几点建议 164参考文献 1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