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图解组织心理学:从零开始养成领导力
》
售價:HK$
74.8

《
牛津西方哲学史(中文修订版)
》
售價:HK$
140.8

《
萤火虫全球史:西方人眼中的古代丝绸之路
》
售價:HK$
83.6

《
大宋300年(写尽三百载大宋繁华与沉浮、浪漫与风霜)
》
售價:HK$
75.9

《
没有明天的我们,在昨天相恋
》
售價:HK$
47.1

《
流动的白银(一部由白银打开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
售價:HK$
63.8

《
饮食的谬误:别让那些流行饮食法害了你
》
售價:HK$
63.8

《
三千年系列:文治三千年+武治三千年+兵器三千年
》
售價:HK$
197.3
|
編輯推薦: |
1.以企业的需求为依据,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2.适应汽车企业新技术发展,以科学性、实用性、通用性、有效性、先进性、前瞻性为则,使教材符合汽车专业类课程设置。
3.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充分考虑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以内容为核心,配套视频资源,注重形式的灵活性,以学生容易接受。
|
內容簡介: |
本书充分考虑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同时合理控制理论知识,力求突出应用型本科教材的有效性和操作性特色。全书共7章,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及产业链进行了分析,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与充电系统、新能源汽车电驱动与控制系统为主线,兼顾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并以大量整车厂的新能源汽车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较轻松愉悦的情境下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原理结构、成熟技术及智能网联的高新技术等。
本书内容丰富、新颖,结构合理,图文并茂,理论性和实用性强,可作为高等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材,以及其他各类院校汽车专业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用书、企业职业能力培训用书,也可以作为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参考用书。
|
關於作者: |
龙科宇,上汽安吉汽车供应链事业群新能源项目总监。曾担任北京吉利大学汽车发展研究院汽车研究室主任,拥有长达15年的汽车制造供应链和管理技术经验。
|
目錄:
|
前言
二维码清单
第1章绪论1
1.1我国汽车产业变革与创新发展1
1.1.1汽车科技创新驱动汽车产业加速变革1
1.1.2“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深入融合2
1.1.3汽车节能技术持续提升3
1.1.4基础薄弱环节仍然存在6
1.1.5我国汽车技术发展愿景与目标6
1.2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8
1.2.1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8
1.2.2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意义8
1.2.3我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力分析11
1.2.4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13
1.2.5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规模14
1.3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16
1.3.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16
1.3.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16
1.3.3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的特点24
1.4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24
1.4.1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24
1.4.2动力电池产业链分析26
1.4.3电驱动系统产业链分析31
1.4.4充电设施发展趋势及产业链分析35
知识拓展40
本章小结41
思考与习题41
第2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与充电系统42
2.1动力电池概述42
2.1.1动力电池的概念42
2.1.2 国内外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43
2.1.3动力电池的发展趋势43
2.2电化学电池45
2.2.1铅酸蓄电池45
2.2.2全钒液流电池46
2.2.3锂离子电池46
2.3新能源汽车用其他发电储能系统47
2.3.1燃料电池47
2.3.2超级电容器48
2.3.3飞轮电池49
2.4混合能量存储系统50
2.4.1混合能量存储系统概述50
2.4.2混合能量存储系统典型案例51
2.5动力电池的测试53
2.5.1动力电池的性能指标53
2.5.2动力电池的性能测试55
2.6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可靠性安全性实例分析57
2.6.1比亚迪刀片电池的可靠性安全性测试57
2.6.2长城汽车电池可靠性安全性测试58
2.6.3广汽新能源弹匣电池可靠性安全性测试58
2.6.4国外动力电池包可靠性安全性测试实例59
知识拓展59
本章小结60
思考与习题60
第3章新能源汽车电驱动与控制系统61
3.1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特性分析61
3.1.1电驱动系统概述61
3.1.2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的特点61
3.1.3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种类及特点62
3.1.4电动汽车对驱动电机性能的基本要求63
3.2直流电机及控制技术63
3.2.1直流电机的分类63
3.2.2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64
3.2.3直流电机的结构组成66
3.2.4直流电机的控制技术67
3.3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及控制技术69
3.3.1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分类及结构69
3.3.2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70
3.4交流异步电机及控制技术71
3.4.1交流异步电机的结构71
3.4.2交流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73
3.4.3交流异步电机的控制技术74
3.5永磁同步电机及控制技术76
3.5.1永磁同步电机的分类与结构76
3.5.2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78
3.5.3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技术79
3.6开关磁阻电机及控制技术81
3.6.1开关磁阻电机的发展历史81
3.6.2开关磁阻电机的结构81
3.6.3开关磁阻电机的工作原理82
3.6.4开关磁阻电机的控制技术85
3.7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实例分析88
3.7.1吉利帝豪EV350车型驱动电机88
3.7.2特斯拉驱动电机90
知识拓展90
本章小结94
思考与习题94
第4章纯电动汽车96
4.1纯电动汽车概述96
4.1.1纯电动汽车的分类96
4.1.2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100
4.1.3纯电动汽车的主要技术指标101
4.2纯电动汽车的组成与原理102
4.2.1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102
4.2.2电驱动系统104
4.2.3电源系统107
4.2.4辅助系统107
4.3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111
4.3.1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111
4.3.2电池管理系统及参数模型控制112
4.3.3整车控制技术113
4.4纯电动汽车系统设计原则114
4.4.1纯电动汽车整车设计原则114
4.4.2纯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参数设计115
4.4.3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设计实例116
4.4.4纯电动汽车性能仿真117
4.5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119
4.5.1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模型119
4.5.2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影响因素120
4.6纯电动汽车经济性评价指标及行驶能耗121
4.6.1纯电动汽车能耗经济性评价指标121
4.6.2纯电动汽车的能量利用率122
4.6.3纯电动汽车的能耗122
4.7纯电动汽车实例分析123
4.7.1特斯拉Model S电机及控制技术实例分析123
4.7.2比亚迪海豹电机及控制技术实例分析126
知识拓展128
本章小结129
思考与习题129
第5章混合动力电动汽车130
5.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概述130
5.1.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定义130
5.1.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基本原理131
5.1.3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分类131
5.1.4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137
5.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组成与原理138
5.2.1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138
5.2.2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139
5.2.3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140
5.3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型实例分析143
5.3.1整车布置介绍144
5.3.2运行工况145
5.3.3关键零部件系统146
5.4非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型实例分析154
5.4.1整车布置介绍155
5.4.2关键零部件系统155
知识拓展162
本章小结166
思考与习题166
第6章燃料电池电动汽车168
6.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类型与基本结构168
6.1.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类型168
6.1.2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特点173
6.1.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175
6.2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燃料系统177
6.2.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对燃料电池的性能要求177
6.2.2以氢气为燃料的燃料电池系统177
6.2.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179
6.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供氢系统181
6.3.1氢的基本性质181
6.3.2氢的制取方法182
6.3.3氢分离纯化技术185
6.3.4氢的储运方法188
6.4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能安全系统190
6.4.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能安全控制系统190
6.4.2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加氢站氢能安全系统193
6.5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主要系统设计195
6.5.1燃料电池系统195
6.5.2车载储氢系统197
6.5.3车载动力电池系统198
6.5.4电驱动及其控制系统200
6.6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型实例分析202
6.6.1荣威950插电式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202
6.6.2福田欧辉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203
6.6.3上汽大通FCV80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203
6.6.4丰田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Mirai204
6.6.5本田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Clarity205
知识拓展205
本章小结206
思考与习题206
第7章智能网联汽车技术208
7.1智能网联汽车概述208
7.1.1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208
7.1.2智能网联汽车的相关术语208
7.1.3智能网联汽车结构体系认知210
7.1.4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认知217
7.2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系统221
7.2.1环境感知系统的定义221
7.2.2环境感知系统的组成223
7.2.3环境感知传感器的类型223
7.3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传感器224
7.3.1激光雷达原理及应用认知224
7.3.2毫米波雷达原理及应用认知229
7.3.3超声波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认知232
7.3.4视觉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认知234
7.3.5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认知240
知识拓展242
本章小结247
思考与习题247
参考文献248
|
內容試閱: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中明确了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可以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1年的0.82万辆到2018年的125.6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0.8%,市场渗透率达到31.6%。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经突破4200万辆,我国的销量超过2500万辆。我国已连续9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首位。从新质生产力产业链上看,我国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产业链对高新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新质生产力是优质人才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关键要靠“人”,特别是要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
为加快我国汽车工程类、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提高学生的工程师素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兼顾学生终身发展,我国汽车行业领军人才龙少良教授,联合我国汽车行业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和企业专家,根据各自长期从事新能源汽车教学知识的积累和企业项目的研究成果,组织编写了一套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精品课程配套教材,本书是汽车工程类、新能源汽车专业教材系列的第一本。
本书分为7章,第1章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结构进行了分析;第2章阐述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与充电系统相关技术、电化学电池技术、动力电池的性能指标及性能测试技术等;第3章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电驱动与控制系统结构特点、直流电机及控制技术、交流异步电机及控制技术等;第4章讲解了纯电动汽车组成与结构原理及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整车及三电技术设计原则等;第5章介绍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及关键零部件系统技术;第6章分析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结构原理及关键技术、车载储能系统等;第7章研究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新技术应用成果及智能网联技术发展等。全书每章都配有实例分析、思考与习题,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相关知识、成熟技术、智能化技术应用成果等内容,使读者熟悉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规范操作技能和基础技术工作知识,为后续专业理论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材,以及其他各类院校汽车专业、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用书和汽车企业职业能力培训用书,也可以供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由上汽安吉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专家龙科宇和原北京吉利大学汽车学院院长、教授龙少良博士任主编;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实训教学中心主任龙凤凉工程师、中南大学微电子研究院副研究员邓积微博士任副主编。
初稿完成后,承蒙上汽集团上汽大众教授级高工张书桥、东风汽车集团高级专家王道勇、浙江吉利汽车控股集团高级专家陈春富、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质量中心主任工程师王致青进行了审阅。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湖南强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谢飞虹、副董事长王平生的支持和资助,得到了机械工业出版社领导、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有关领导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领导的支持,编者还参阅了有关的文献、资料等。在此,谨向上述人士、有关单位以及参考文献的原作者们,一并表示真诚谢意。
本书配有视频资源,可用微信扫码观看。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本书虽力求全面紧跟其发展趋势,但受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同行和广大读者对本书的内容和章节安排等提出宝贵意见,并对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和修改建议,以便本书再版修订时参考。
编者
2024年3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