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影神图 精装版
》
售價:HK$
140.8

《
不止于判断:判断与决策学的发展史、方法学及判断理论
》
售價:HK$
74.8

《
人才画像、测评、盘点、管理完全应用手册
》
售價:HK$
54.8

《
跳出猴子思维: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30天认知训练打破完美主义的困扰!实现从思维到行为的全面改变!)
》
售價:HK$
64.9

《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
售價:HK$
85.8

《
西方服饰史:从公元前3500年到21世纪(第7版,一部西方服饰百科图典。5500年时尚变迁史,装帧典雅,收藏珍品)
》
售價:HK$
437.8

《
仕途之外:先秦至西汉不仕之士研究
》
售價:HK$
65.8

《
经纬度系列丛书·帝国陨落:君士坦丁堡的40次围城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高中语文单元写作指导课》精准对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紧密贴合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充分展现上海语文教研最新成果。上海市高中语文教研员领衔主编,上海市上海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首次联合编写,18个单元写作任务指导案例,完整呈现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手把手指导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开展写作教学,是一本高效、实用的高中语文单元写作教学指导用书。
|
內容簡介: |
《高中语文单元写作指导课》旨在“聚焦重点,一以贯之”,为高中语文单元写作课程教学提供实践指导。全书分“案例篇”和“反思篇”。“案例篇”包含统编高中必修、选修教材中的18个单元写作任务教学案例,每个案例有“写作要素”“写作任务”“作前指导”“评改标准”“作后讲评”五个板块,另附有与单元写作任务相关的“资源链接”,既有理论指导,又有成果评价分析,为单元写作教学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反思篇”是范飚老师和四校教研组长关于单元写作任务教学的思考与论述。本书是上海高中四校首次联合编写,展现了上海高中语文较高的教研水平,是一本高效、实用的高中语文单元写作教学指导用书。
|
關於作者: |
主编:范飚,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高中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主编有《上海市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高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指南》、《语文综合学习》(高中)、《反思论证过程》、《素养与经历》、《统编版高中语文单元教学指南》等。
联合编写团队:上海高中四校语文教研组长领衔、骨干教师担纲编写。
|
目錄:
|
序言?1
前言?1
案例篇
学写诗歌?3
发现细节?21
学写文学短评?45
议论要有针对性?62
如何做到情景交融?75
准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89
如何清晰地说明事理?107
学写演讲稿?123
叙事要引人入胜? ?142
客观评价文献成果?161
如何论证?183
材料要适切?194
理据要充分?211
打造结尾?224
经得起反驳?243
多方求证,理性认知?258
学写申论?276
说真话,抒真情?290
反思篇
聚焦重点,一以贯之
——落实单元写作任务教学策略初探?309
案例观察分析:“基于学情、前后联动”的作前指导与作后讲评?316
从教学基本面出发
——单元写作任务案例观察?323
新课标背景下基于大概念的读写深度融合?330
构建有效的写作指导
——单元写作课例设计观察?338
秋风溪上路,应得一相寻
——探寻单元写作教学之路?347
|
內容試閱:
|
序
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训练高中学生写作,以持续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这是一个始终值得深入探讨与长期实践的课题。近年来,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范飚老师带领上海市各区教研员和部分高中骨干教师,在充分考虑上海地区高中学生写作训练需求的基础上,就高中写作教学进行了两度系统、深入且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其一是在教 育 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正式颁布之初,研究团队聚焦高中议论文写作课堂教学,进行系列专题深度研究,并最终将研究成果结集为《反思论证过程》一书(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二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在上海地区使用伊始,研究团队聚焦教材单元学习、单元研习任务中的写作任务,着眼于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以练习的形式为学生搭建运思构思的支架,并依单元顺序将其编入《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练习部分》(全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以上两项高中学段写作教研成果,有一个共同的显著特点,那就是均倾力于高中写作教学的“过程”或“步骤”的探索。简要来说,《反思论证过程》一书收入的 11 个课例,均是围绕论证的关键“步骤”来展开教学探索的,旨在培养高中学生反思论证的意识和探究实证的精神。而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配套练习中的写作专题练习,因分置于五册练习中各个不同的单元,写作“步骤”似乎并不显见。若从整体看,它们均紧扣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立足高中学生的写作难点,旨在精细化高中单元写作“过程”的指导。从明确主旨(立意)、精选素材(选材),到精心架构(布局),再到具体表达(笔墨安排),为高中学生构建思考框架。通过针对性练习,他们可循序渐进地规划思路,将思考转化为可视蓝图,为最终运思成文奠定坚实基础。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高中语文单元写作指导课》一书,是范飚老师继以上两度对高中写作教学探索之后,带领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市上海中学等四所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及其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分工协作,合力攻关,经过为期一年的深入探索与着力研究,取得的又一个扎实且厚实的高中写作教研新成果。不难发现,针对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中单元学习任务与单元研习任务所涵盖的 18 项写作任务,早期的统编版高中语文练习册中的单元写作系列专题练习,其重心在于强化学生的写作训练实践。而本次高中语文单元写作指导课的精心编撰,则更加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旨在通过有效的讲授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两方面可相辅相成,形成良好的互动与互补,共同促进单元写作教学的深化与拓展。具体而言,较之前一轮的探索,本书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了突破与创新。
突破与创新之一,是对“写作要素”的提炼。这是本次高中语文单元写作教学探索中的核心且极具挑战性的环节。它不仅关乎作文单元教学设计的目标定位,也考验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一方面,写作要素与写作知识紧密相连。写作知识包括文体特点、语言运用、篇章结构、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是写作能力的基础。本书在“案例篇”中除正文阐述之外,“资源链接”收录了部分与写作要素相关的知识概念摘要,足见对写作知识的关注和重视。另一方面,写作要素不仅仅是对写作知识的简单概括,更应蕴含重要的写作策略,而写作策略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知识、技巧和方法的具体体现,是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基于此,范飚老师特别强调单元写作要素的提炼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单元写作教学应深刻把握写作要素的本质内涵、具体构成及其相互关系,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和素养。研究团队经过深入研讨,明确单元教学目标,细致分析学情需求,紧密关联写作知识体系,并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写作策略。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展开了全面而系统的思考与评估,历经多次的精心推敲与细致比较,最终凝练出一系列既精准对接课程标准,又紧密贴合学生实际的写作要素,为高中语文单元写作教学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突破与创新之二,是对“作前指导”的关注。本次探索“作前指导”环节,研究团队将其细化为三个关键步骤:“指导重点”“课前学习方案”及“课内学习方案”,以构建一个更加系统且高效的单元写作指导体系。首先,通过深入分析学生在以往写作过程中落实写作要素、达成写作要求时遇到的关键性障碍,明确本单元写作指导的重点。其次,设计课前学习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预热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学生需尝试构建初步的写作提纲,为后续的写作实践打下坚实基础。最后,针对学生在课前学习及初步写作过程中呈现出的各类问题,设计紧凑高效的课内学习方案,试图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知道“做什么事”“怎么做”以及“将获得什么”,从而确保单元写作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每个活动结束后,对落实写作要素过程中使用的关键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这些方法可以是写作技巧、思维策略或是学习路径等,旨在帮助学生将零散的学习经验系统化,形成可迁移、可复用的知识体系。
突破与创新之三,是对“评改方式”的建构。在教学探索过程中,研究团队创造性地采用了“要素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双重指标。其中,将“要素评价”细化为“指标项”“观察点”与“达成度”三个关键维度,确保评价过程既目标清晰又便于操作。通过明确具体的指标项,设定可观察的评价点,并依据学生的完成情况量化达成度,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而“综合评价”则从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学生的写作表现。它不仅涵盖了写作技巧、语言表达等显性要素,还留有空间去深入探究学生的思维品质、情感投入等隐性层面。这种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方式,既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又促进了对写作心营意造层面的关注。通过“要素评价”与“综合评价”的有机结合,构建起一个既科学又全面的写作评价体系,它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够为写作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编著一本集高质量与强实用性于一体的高中单元写作指导用书,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作,它要求编者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了解一线教学的实际需求,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成长轨迹,这一过程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一年来,范飚老师成功汇聚了上海市四所顶尖高中语文教研组的领航力量(他们全程深度参与探索及其思考的印记,从本书“反思篇”的系列文章中即可窥见一斑),并成功吸引了 18 位活力充盈、干劲十足的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其中,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种组织起一个研究团队,同心协力集体攻关的做法,无疑是解决当前语文教学领域诸多难题的有效途径,值得嘉许,值得倡导。我常想,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亟待探索的课题,如果单凭个人的苦心经营,孜孜以求,恐怕一时是难以取得突破性成果的。唯有敏锐捕捉并精准锁定关键课题,集中优势力量,勇于攻坚克难,随后将宝贵的探索成果有效融入教学实践之中,方能持续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稳步攀升,进而迈向更高的台阶。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范飚老师自始至终亲力亲为,设计高效实用的教研工具,确定单元写作的整体框架,一轮又一轮地细心审阅文稿,字斟句酌,同时,敏锐捕捉研究团队每位成员的进展与面临的挑战,及时伸出援手,给予精准而有力的指导与支持,使得全书编撰工作得以如期顺利完成,这着实是值得高兴和庆贺的。范飚老师是我多年的老朋友,在其殚精竭虑、精心打磨的新著即将付印之际,嘱我写篇短文以资纪念,作为本书全程撰写的见证者和受教者,我非常乐意借此机会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并向范飚老师及研究团队的全体成员表达最诚挚的谢意和由衷的敬意。
乐燎原
2024 年 8 月于沪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