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关系5.0
》
售價:HK$
131.9

《
翻篇是一种能力
》
售價:HK$
63.8

《
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
》
售價:HK$
96.8

《
文化的故事:从岩画艺术到韩国流行音乐(译林思想史)哈佛大学教授沉淀之作 获奖不断 全球热销 亲历文化史上的15个关键点 从史前艺术到当代韩流的人类文化全景
》
售價:HK$
85.8

《
不结婚的社会:双亲如何成为特权,以及家庭为何很重要
》
售價:HK$
63.8

《
怎样决定大事
》
售價:HK$
109.9

《
蓝色机器:感受海洋引擎的深沉脉动
》
售價:HK$
96.8

《
美元霸权的兴衰:它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和我们的财富(梳理美元发展历程,剖析崛起与衰退的根源)
》
售價:HK$
63.8
|
內容簡介: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对科技体制不断改革,有力促进了科技经济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对我国科技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改革不适应时代要求的科技体制,建设新的科技体制,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成为我国在新时代的迫切需要。
|
關於作者: |
穆荣平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兼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名誉理事长。曾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 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党委书记、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 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知识产权学院执 行院长。长期从事科技政策、技术预见、创新发展政策与产业竞争力研究,完成多项国家规划和政策文件起草工作,主持国家有关部委、国家社科基金、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科学院等重要项目4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眭纪刚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创新发展政策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创新发展理论与政策、科技政策研究。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四五”和“十五五”规划战略研究、2021—2035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等研究工作;在《中国软科学》《科学学研究》等学术期刊以及《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瞭望》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7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译著3部。
|
目錄:
|
第一部分
历程篇
总 论 科技体制改革历史、成就与展望
第一章 开放视野下科技体制改革探索(1978—1985年)
第一节 改革前科技体制形成与基本特征
第二节 科技体制在恢复重建中试点改革
第三节 试点探索把握科技体制改革方向
第二章 商品经济下科技体制改革(1985—1992年)
第一节 科技体制需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
第二节 科技体制改革正式拉开大幕
第三节 体制改革激发科研人员活力
第三章 市场经济下的科技体制改革(1992—1998年)
第一节 市场经济制度下科技体制改革
第二节 把科技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第三节 科技活动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第四章 国家创新体系视角科技体制改革(1998—2006年)
第一节 从单项改革到创新体系建设
第二节 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第三节 中国特色创新体系逐步形成
第五章 面向创新型国家科技体制改革(2006—2012年)
第一节 全球化时代更加需要自主创新
第二节 改革为创新点燃强力引擎
第三节 向着创新型国家不断迈进
第六章 面向创新发展的科技体制改革(2012—2022年)
第一节 发展方式转变呼唤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第二节 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
第三节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
主要参考资料
|
內容試閱:
|
第二节 科技体制在恢复重建中试点改革
1978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和“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等重要论断,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现代科学技术进军。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确立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国力的可能出发,调整对科技资源的配置逐渐受到重视。1982年10月,全国科技奖励大会召开,党中央提出了“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为科技体制改革探索指明了方向。
一、尊重依靠广大知识分子
1977年8月8日,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讲话,充分肯定了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强调为科学技术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细心爱护和积极调动知识分子的工作积极性,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坚持按劳分配,对有贡献的科学、教育工作者给予奖励,坚持“百家争鸣”,允许争论,不同学派之间要互相尊重,取长补短,加强学术交流。1977年8月12日,党的十一大政治报告明确提出,在适当的时候召开全国科学大会,要交流经验,制定规划,表扬先进,特别要表扬有发明创造的科技工作者和工农兵群众,把科技战线上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向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进军。1977年9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阐述了新时期我国科技事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包括建设又红又专的科技队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贯彻执行百家争鸣的方针,制定科技规划,坚持学习世界先进科技和独创相结合等。1978年3月18日至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做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判断。他的讲话打破了长期禁锢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精神桎梏,为知识分子解开了“金箍咒”,彻底改变了知识分子的命运。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现代科学技术进军。大会通过《1978—1985 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表彰了862个先进集体、1192名先进科技工作者和7657项优秀科研成果。在大会闭幕式上,郭沫若做了题为《科学的春天》的书面发言,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热烈地拥抱科学的春天”的倡议。在这次全国科学大会的精神指引下,广大科技人员工作热情高涨,加速了科学技术事业恢复重建的步伐,拉开了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等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序幕。
1978年4月22日至5月16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出席开幕式并指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并且在上层建筑领域最终战胜资产阶级的影响,就必须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水平的劳动者,必须造就宏大的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八年规划”)提出的四大奋斗目标是:部分重要的科学技术领域接近或达到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先进水平;专业科学研究人员达到80万人;拥有一批现代化的科学实验基地;建成全国科学技术研究体系。为了准确掌握全国自然科学技术队伍基本情况,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组织实施“八年规划”,1978年6月,国家计委、国家科委、民政部、国家统计局决定开展全国自然科学技术人员基本情况普查,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978年6月底,全国共有科技人员595万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157万人,农林技术人员29万人,医药卫生技术人员128万人,科技研究人员31万人,教育人员89万人,其他161万人。调查结果与规划目标相比可以发现,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1978年1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布《关于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强调要“做好工作,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要求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做到有职有权有责;调整用非所学,做到人尽其才;努力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把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工作干劲大、群众关系好的知识分子提拔到适当的领导岗位上来;要在政治上关心知识分子,解决知识分子入党难的问题。
二、恢复重建科技管理体系
1978年4月,国务院批准国家科委《关于全国科协当前工作和机构编制的请示报告》,中国科协书记处和机关正式恢复工作,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及地方科协也相继得到恢复。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审议通过《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在8年内要建成门类齐全、相互配套、布局合理、协调发展、专群结合、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全国科学技术研究体系;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各部门集中力量,恢复、加强和新建一批重点科学研究机构;高等学校恢复、建立和加强研究所(室);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本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建立和充实若干科学研究机构;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普遍发展科研小组、科技攻关大队。我国在恢复高考制度和研究生制度后,还全部恢复并增加了一批高等学校的科研机构,并取得了一批新的科研成果。截至1985年底,全国独立的科研机构数量已经达到4690个,基本形成了由中国科学院,产业部门、地方和高校科研机构,国防科研机构和企业科研机构六大系统组成的科研体系,民营科研机构也快速发展。
1979年1月15日,中央批复同意中国科学院学部恢复活动,1980年增补学部委员283名,分属25个部门。1981年,中共中央书记处指出,中国科学院是国家自然科学的最高咨询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1982年5月5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分工的通知》,明确科技发展计划及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由国家计委为主,会同科委、经委编制,由经委、科委分别组织实施。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由国家经委为主编制,由国家计委综合平衡后纳入国民经济计划。198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成立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的通知》,决定成立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包括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教 育 部和劳动人事部等部委在内的负责人参加。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从宏观和战略方面统筹和协调全国科技工作,包括统一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统一领导科学技术长期规划工作和重点企业技术改造规划,研究重大技术政策,决定重大技术引进和消化项目,协调各部门科技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