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喵星语解密手册
》
售價:HK$
86.9

《
新型戏剧编剧技巧初探
》
售價:HK$
82.5

《
一日浮生
》
售價:HK$
79.2

《
历代玉器收藏与鉴赏
》
售價:HK$
396.0

《
铁腕拗相王安石:北宋的改革家和变法者
》
售價:HK$
107.8

《
中国法律史学学说史(中国法学学术史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售價:HK$
184.8

《
方尖碑(全2册)
》
售價:HK$
105.6

《
出土文献与汉唐法制史新论
》
售價:HK$
85.8
|
編輯推薦: |
以史为镜,洞见兴衰密码
《大国的崛起与衰败九讲》通过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的历史轨迹,生动剖析了“大国”如何从强盛走向衰落。作者以通俗易懂的笔触,揭示了政治制度僵化、经济动力不足、军事扩张失衡等核心问题,为读者呈现了一部跨越时空的“国家命运启示录”。
多维视角,解读大国博弈
从葡萄牙的大航海冒险到美国的超级霸权,书中不仅梳理了历史事件,更深入探讨了国家兴衰的内在逻辑。无论是荷兰的金融帝国昙花一现,还是苏联的工业化奇迹与僵化危机,每一讲都结合经济、军事、文化等多维度分析,展现大国命运的复杂性与必然性。
通俗性与深度兼具的历史读本
不同于艰涩的学术著作,本书以故事化的叙述串联起九国兴衰史,既有西班牙殖民掠夺的血腥细节,也有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智慧。书中穿插历史节点与关键人物,既适合历史爱好者深入思考,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了理解国际格局演变的入门指南。
现实映照,启迪未来之路
在全球化与多极化的今天,本书的启示尤为深刻。作者通过历史案例警示:固守旧制、忽视创新、过度扩张终将导致衰落。对于正处在崛起进程中的国家而言,如何平衡发展动力与可持续性?书中答案发人深省。
|
內容簡介: |
本书通过九次深入剖析,探讨了历史上多个大国的兴衰历程。书中不仅分析了罗马帝国、大英帝国等传统强国的崛起与衰落,还涉及了美国、苏联等近现代大国的命运变迁。作者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维度,揭示了大国兴衰的内在规律与外部因素,强调了制度创新、文化包容、科技进步等对国家命运的关键影响,旨在为读者提供历史洞察,帮助理解当今国际格局的演变与未来趋势。
|
關於作者: |
陈春锋,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在中共中央党校进修多年。策划图书近百余部,编著《恒河的神性:古印度诱惑》等古代文明系列图书多部。
|
目錄:
|
第一讲?冒险进取的葡萄牙帝国
海外冒险的胜利
海外的殖民扩张
走向式微的帝国
第二讲?走向崩塌的西班牙帝国
血腥的海外掠夺
挑战来自帝国的内部
帝国遭到蚕食风光不再
经济的重新崛起
第三讲 “海上马车夫”的荷兰
荷兰共和国宣告独立
殖民扩张的帝国
“海上马车夫”淡出
第四讲 “日不落”的大英帝国
帝国基础的奠定
建立“日不落帝国”
由衰弱而回归
第五讲?法兰西帝国的衰败
“高卢雄鸡”的最初啼鸣
拿破仑帝国威震欧洲
帝国再称雄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第六讲?俄罗斯帝国的威力
俄罗斯的形成
俄罗斯帝国的无限扩张
帝国斜阳
俄罗斯的重新选择
第七讲?超级大国:美国
独立与初步繁荣
内战与镀金时代
崛起与扩张
成为超级大国
美国爆发金融危机
第八讲?几度兴衰的德国
德意志的统一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兴亡
希特勒和第三帝国
德意志再度崛起
第九讲?菊花与刀的日本
历史的转折:倒幕
明治维新与殖产兴业
跻身世界列强
日本帝国的衰败
日本在战后崛起
|
內容試閱:
|
第二讲 走向崩塌的西班牙帝国
在西班牙的发迹过程中,一位勇敢的航海家兼冒险家起 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位不但在西班牙历史上,在世界历史 上也可大书一笔的人物便是哥伦布。随着哥伦布发现了美洲, 新大陆无穷无尽的金银使西班牙暴富起来。拥有了玻利维亚 波托西银矿等巨额财富,西班牙也几乎拥有了整个世界。 遗憾的是,飞来的横财却没有使西班牙的经济飞跃。王 公贵族们不断地将财富挥霍掉,而且用它重整军备。因此, 西班牙虽然拥有了一支令对手敬畏的无敌舰队,但它的经济 实力却远远滞后于其军事实力,更不能与其强劲对手大英帝 国相提并论。而且,无敌舰队并非无敌,就如同常胜将军并 非没有过失败一样。西班牙王公贵族生活上的骄奢淫逸与政 治上的短视无能,为日后西班牙帝国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16 世纪中后期,也是帝国处于最强盛的时期,然而在这 强盛的外表下,帝国内从上到下都出现了导致其崩溃的致命 问题,皇帝们狂热地追求天主教帝国的虚荣,造成了国力的 极大削弱,即使是平民百姓同样是狂热地追逐黄金,疯狂地 进行殖民掠夺,大把地捞钱,大肆奢靡浪费,轻视平凡的劳动, 忽视民族制造业的发展,这种误国误民的谋利方式最终导致 了帝国的崩塌。
血腥的海外掠夺
统一确定了帝国的基础 公元 4 世纪 70 年代,西哥特人开始攻入罗马帝国。 公元 419 年,西哥特人进入高卢南部,建立以土鲁斯为中心的西哥特王国。507 年,西 哥特人受到法兰克人的压力,被迫将王国中心迁到西班牙,定都托利多。西哥特人受罗 马文明的影响较深,他们原先信奉被罗马主教斥为异端的阿里乌斯派基督教,6 世纪末 改信罗马公教。
公元 711 年,阿拉伯帝国的北非总督对西班牙发动进攻,不到半年时间就控制了西 班牙大部分地区。到 713 年,残余的西哥特人已被赶到北方的阿都斯里亚山地,阿拉伯 人几乎征服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把西班牙变成阿拉伯帝国的一个行省。
当统治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朝被阿拔斯王朝取代后,死里逃生的倭马亚王子阿布 杜拉赫曼逃到西班牙,依靠当地阿拉伯叙利亚和柏柏尔贵族的支持,于 756 年建立后倭 马亚王朝(756—1031),称艾米尔(总督),宣布脱离阿拉伯帝国独立。从此, 西班牙成为一个独立的阿拉伯国家。
在后倭马亚王朝统治时期,统治者采 取种种措施,巩固其新建立的国家。在宗 教上,他们实行比较宽容的政策,允许那 些非伊斯兰教徒负担少量的人头税和其他 封建义务,对犹太人也比较宽容。在军事 上,建立一支以柏柏尔人为核心的军队。 在政治上,建立政教合一的中央集权 统治,并于 929 年改后倭马亚王朝为 “科多瓦哈里发。”首都科多瓦是全 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居民 达 50 万人,有 700 座清真寺,其繁 荣堪与东方城市媲美。西班牙的农 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以及整 个地区的经济生活达到前所未有 的繁荣,其货币还在一些非洲国 家中流通。科多瓦大学集中了来 自欧、亚、非洲各地的学者和研 究者,科多瓦图书馆藏书量达到 40 万册,其中许多是古典作 家著作的手抄本,对中世纪西欧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阿拉伯人占领西班牙以后,在西班牙北部沿海和山区 逐渐形成了一些信仰基督教的小王国。阿斯都里亚王国位于半 岛西北部,是最早出现的基督教王国。9 世纪,阿斯都里亚王 国合并加利西亚,形成雷翁王国。11 世纪初,在雷翁东部形成卡斯提王国。“卡斯提”意为“城堡之国。”1230 年卡斯提与雷翁合并,仍称卡斯 提王国。9 ~ 11 世纪,在半岛东北部,出现那瓦尔王国、阿拉冈王国和巴塞罗那王国。 葡萄牙王国形成于半岛西部杜罗河下游地区,1143 年获得独立,定都于里斯本。
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以后,西班牙人的“收复失地运动”(8 ~ 15 世纪)就开始了。 收复失地运动是在基督教徒反对伊斯兰教徒的旗帜下进行的,参加斗争的阶级和阶层十 分广泛,不仅有农民、牧民、手工业者等下层人民群众,而且大小封建主也被卷入到这 场运动中来。
1212 年,卡斯提王国在欧洲十字军的支援下在科多瓦东 70 公里大败北非和西班牙 阿拉伯人的军队。13 世纪前半期,卡斯提收复科多瓦和南方重镇塞维利亚,阿拉冈则 占领瓦伦西亚和木尔西亚,取得了收复失地运动的决定性胜利。到 13 世纪末,收复失 地运动大体完成,阿拉伯人只剩下偏居半岛南 端的格林纳达。1492 年,阿拉伯人被赶出格林 纳达,收复失地运动最终完成。
收复失地运动的胜利,大大促进了西班 牙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卡斯提和阿 拉冈是半岛上两个重要的基督教国家。 早在 1188 年,卡斯提就形成了等级制代 表机构国会。从 13 世纪起,国会有城市 的代表参加。国王的征税法案只有经过 国会批准才能生效。阿拉冈国会成立于 1250 年,尽管也包括僧侣、贵族和市 民等不同等级,但它为大封建主所 操纵,对王权具有明显的限制作用, 甚至可以废立国王。
1469 年,卡斯提王位女继承人伊萨白拉嫁给阿拉冈 王子斐迪南。1474 年和 1479 年,伊萨白拉和斐迪南 分别继承王位,两国于 1479 年合并,正式形成为中 央集权的西班牙国家。1512 年,西班牙合并那瓦 尔王国南部,整个伊比利亚半岛除葡萄牙外, 完全统一于西班牙。
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 葡萄牙人在非洲西海岸的航行和扩张,促使 西班牙人积极寻找另一条通往东方的新 航路。他们资助哥伦布一行从欧洲向西 航行,结果到了美洲,开辟了通往美洲 的新航路。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意大利人,世世代代从事毛纺织业生产,生活不富裕。1469 年,18 岁的哥伦布成为水手,经常在地中海和北海航行,随船队到过西班牙、葡萄牙、 法国、英国和冰岛一带,熟悉地中海和东大西洋沿岸的航路。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 相信意大利地理学家的地圆说,认为从欧洲向西航行同样可以到达盛产黄金、香料的中 国和印度,萌发了西航思想。
1476 年 8 月,哥伦布为一支热那亚船队护航,但在葡萄牙的圣维 森提角附近海域遭葡萄牙和法国联合舰队的袭击,哥伦布负伤落水, 辗转去里斯本。在葡萄牙期间,他与森特岛(马德拉群岛)总督、著 名航海家佩列斯特列劳的女儿结婚,得到岳父的手稿和海图,又随船 访问过黄金海岸的葡萄牙要塞米那。
1484 年,哥伦布向葡萄牙当局提出西航印度的建议,很快遭到拒 绝,因为他们正忙于寻找绕道非洲南端通往印度的新航路。哥伦布举 家迁往西班牙,希望西班牙国王支持他的西航计划。经过许多周折, 终于与西班牙国王签订著名的“圣大菲协定”。协定规定:西班牙国 王是一切新发现土地的宗主和统治者,任命哥伦布为新发现土地的总 督、钦差大臣和海军司令,有权获得当地总 收入的 1/10。“圣大菲协定”的签订使哥伦 布的西航计划有了实现的可能。
1492 年 8 月,哥伦布带领 3 艘船,从巴 罗斯港出发。为避开逆流和风暴,船队先向 西南方向航行,9 月初抵达加那利群岛的戈 梅腊岛。然后又从戈梅腊岛出发,向西南航行, 进入茫茫的大西洋。经过 34 昼夜的艰苦航行, 终于在 10 月 12 日凌晨到达巴哈马群岛东南 方的萨马纳岛。哥伦布当即以西班牙国王的 名义将其占领,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为“救世主”)。他认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并 向他们查询黄金产地。
哥伦布一行继续南下,于 10 月 28 日到达古巴。他们误认为古巴是中国的一个贫瘠 地方,那它的东方就是日本。哥伦布的船队掉头转向东方,12 月 7 日到达海地,见其 山川秀丽,有如西班牙,遂命名为“小西班牙”。圣诞节那天,旗舰圣玛丽亚号在海地 北岸触礁搁浅,哥伦布利用船体修建第一个殖民据点取名“圣诞城”,留下 39 人驻守。 1493 年 1 月,哥伦布率两只船出发返航,3 月 15 日回到巴罗斯港,受到隆重欢迎。 5 月底,西班牙国王颁布命令,任命哥伦布为新发现地方的海军司令、钦差大臣和总督, 正式颁发授衔证书。
远航归来半年以后,哥伦布组织第二次更大规模的西航。1493 年 9 月,哥伦布率 领 1500 多人,其中有传教士、官员和想去海外发洋财的贵族,带着枪支弹药、家畜、 种子和生产工具,分乘 17 艘船,离开加的斯港。他们到加那利群岛后立即西南行,经 20 个昼夜到达小安的列斯群岛的多米尼加岛、瓜德罗普岛和维尔京群岛的波多黎各岛, 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掠夺。11 月 27 日,船队驶抵海地,发现他们建立的殖民据点已被印 第安人夷为平地,留下的 39 人全被 消灭。
哥伦布率领西班牙殖民者开始向 海地的印第安人征收人头税,甚至加 以屠杀或掳为奴隶。他们途经多米尼 加、瓜德罗普、维尔京和波多黎各等 岛的时候,一路砍杀掳掠,其灭绝人 性的强盗行径令人发指。 在牙买加,哥伦布对不热情的印 第安人,先命令施放弩箭以穿透他们 的身躯,继而又放出恶狗去狂咬一番。结果证明,“对付印第安人,一条狗足足抵得上 10 个(西班牙)人”。在海地的瓜蒂瓜那,哥伦布一支远征队发动对泰诺人的攻击, 大肆砍杀破坏,并捕捉了1500人。哥伦布挑选了“精壮男女”500人送回西班牙出卖为奴。 然后他宣告,任何西班牙人愿意收留多少就收留多少,结果又挑出 600 人,分别为西班 牙人私有。由此,哥伦布就开创了捕捉印第安人为奴的先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