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给孩子的考古
》
售價:HK$
63.8

《
文明的重建:战后德国五十年(译林思想史)从大屠杀刽子手到爱好和平的民主主义者,揭秘战后德国五十年奇迹般的复兴之路!
》
售價:HK$
108.9

《
推荐系统核心技术与实践
》
售價:HK$
108.9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
售價:HK$
74.8

《
流浪的君子:孔子的最后二十年 王健文
》
售價:HK$
54.8

《
咨询的奥秘2:咨询师的百宝箱(珍藏版)
》
售價:HK$
76.8

《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增订版)
》
售價:HK$
107.8

《
失权者(三联生活周刊文丛)
》
售價:HK$
75.9
|
編輯推薦: |
本书主要特色如下:1.知识全面实用,详细阐述了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结构、使用的模型、分层标准、每层的作用、使用的设备、工作原理、所涉及的协议、新的无线技术、网络安全应对方法等内容,让读者能够对计算机网络有全面的认识,并能学以致用。2.本书由多年从事计算机网络行业的网络工程师编写,授人以渔。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所涉及的各种原理和机制的相关知识,为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开发等相关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3.形式活:本书采用彩色印刷,且书中通过大量图解的形式展开介绍,包括图解对话、实物图片、操作图片,使读者学习更有代入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4.资源多:除配套高清同步视频外,还额外赠送常用工具与软件、各类电子书等资源,并在专属QQ群提供交流解惑的机会,给读者带去更优质的学习体验。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计算机网络的整体结构出发,对网络技术的原理、网络运行的规则以及要求等逐一进行了讲解。本书共9章,系统阐述了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与发展、组成和分类、局域网、常见的参考模型、物理层的功能与特性、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与组成、常见设备及工作原理、网络层的作用、路由与协议、传输层协议与工作原理、应用层的作用与常见协议、无线技术及标准、物联网、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体系、入侵检测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下一代互联网、量子通信、网络社会影响等内容。书中在进行各个知识点的讲解时,辅以大量生动形象的图解对话、原理示意等。本书全面系统、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逻辑性强,非常适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初学者及爱好者、网络工程师、网络运维人员、系统工程师等自学使用,还可作为高等院校以及社会培训机构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
|
目錄:
|
第1章 信息高速公路——计算机网络
1.1 全面认识计算机网络3
1.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3
1.1.2 网络的产生与发展4
1.1.3 网络的组成7
1.1.4 网络的作用8
1.1.5 网络的性能指标10
1.2 网络的标准化13
1.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3
1.2.2 OSI参考模型15
1.2.3 TCP/IP参考模型19
1.2.4 两种模型的比较22
1.2.5 TCP/IP五层原理参考模型23
1.3 网络的分类23
1.3.1 局域网24
1.3.2 城域网24
1.3.3 广域网24
1.4 局域网概述25
1.4.1 局域网的结构25
1.4.2 局域网的组成29
1.4.3 局域网的技术标准32
专题拓展:Internet的发展35
第2章 网络基础工程师——物理层
2.1 认识物理层39
2.1.1 物理层的功能39
2.1.2 物理层特性40
2.2 物理层通信介质41
2.2.1 同轴电缆41
2.2.2 双绞线42
2.2.3 光纤47
2.3 数据通信基础52
2.3.1 信息、数据与信号52
2.3.2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53
2.3.3 数据通信技术指标54
2.3.4 数据传输55
2.3.5 编码与调制58
2.4 数据交换技术61
2.4.1 电路交换61
2.4.2 报文交换62
2.4.3 分组交换62
2.5 信道复用技术63
2.5.1 信道复用技术简介63
2.5.2 频分复用技术64
2.5.3 波分复用技术65
2.5.4 时分复用技术65
2.5.5 码分复用66
2.6 常见宽带接入技术67
2.6.1 xDSL技术67
2.6.2 以太网接入技术69
2.6.3 光纤接入技术69
专题拓展:家庭光纤上网原理及光猫状态检查71
第3章 网络的信使通道——数据链路层
3.1 认识数据链路层75
3.1.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75
3.1.2 数据链路层的结构78
3.2 以太网MAC层79
3.2.1 MAC地址简介79
3.2.2 MAC帧的种类80
3.2.3 MAC帧的格式80
3.2.4 无效MAC帧的处理81
3.3 共享式以太网与交换式以太网82
3.3.1 共享式以太网简介82
3.3.2 共享式以太网的工作过程82
3.3.3 CSMA/CD协议83
3.3.4 交换式以太网84
3.4 PPP协议85
3.4.1 PPP协议简介85
3.4.2 PPP协议的组成86
3.5 常见设备及工作原理86
3.5.1 网卡86
3.5.2 集线器88
3.5.3 网桥90
3.5.4 交换机93
3.6 差错及流量控制技术101
3.6.1 差错控制技术101
3.6.2 流量控制技术103
3.7 虚拟局域网104
3.7.1 虚拟局域网简介104
3.7.2 划分虚拟局域网的原因105
3.7.3 虚拟局域网划分方法105
3.7.4 虚拟局域网之间的通信106
专题拓展:查看及修改MAC地址107
第4章 网络的导航员——网络层
4.1 认识网络层111
4.1.1 网络层的作用111
4.1.2 虚电路与数据报113
4.2 网际互联协议(IP)114
4.2.1 IP协议简介114
4.2.2 IP地址115
4.2.3 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119
4.2.4 IPv4数据报122
4.2.5 IPv6协议124
4.3 路由126
4.3.1 路由原理127
4.3.2 路由表129
4.3.3 路由分类130
4.4 网络层主要设备131
4.4.1 路由器132
4.4.2 三层交换机134
4.4.3 防火墙135
4.5 网络层主要的协议136
4.5.1 ARP协议137
4.5.2 ICMP协议138
4.5.3 RIP协议139
4.5.4 OSPF协议140
4.5.5 NAT协议141
4.5.6 VPN协议143
专题拓展:网络参数的查看145
第5章 网络信息快递员——传输层
5.1 认识传输层149
5.1.1 传输层的作用149
5.1.2 传输层与进程150
5.2 UDP协议153
5.2.1 UDP协议简介153
5.2.2 UDP协议的特点153
5.2.3 UDP的格式154
5.3 TCP协议155
5.3.1 TCP协议简介155
5.3.2 TCP协议特点156
5.3.3 TCP报文格式.156
5.3.4 TCP传输的连接管理158
5.3.5 可靠传输的实现161
5.3.6 TCP流量控制167
5.3.7 TCP的拥塞控制168
专题拓展:查看及结束可疑进程171
第6章 网络前台服务员——应用层
6.1 认识应用层175
6.1.1 应用层的作用175
6.1.2 应用层的融合175
6.1.3 网络应用模型176
6.2 应用层常见协议179
6.2.1 域名解析协议DNS179
6.2.2 文件传输协议FTP185
6.2.3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187
6.2.4 远程终端协议Telnet190
6.2.5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191
6.3 应用层常见应用194
6.3.1 万维网WWW194
6.3.2 电子邮件服务200
专题拓展:Telnet的使用203
第7章 空中信使——无线网络
7.1 无线网络207
7.1.1 无线网络简介207
7.1.2 无线网络的类型207
7.1.3 无线网络的优势208
7.1.4 无线网络的介质和技术209
7.2 无线局域网209
7.2.1 无线局域网简介209
7.2.2 无线网络的技术标准209
7.2.3 无线局域网的结构210
7.2.4 无线局域网的优点213
7.3 Wi-Fi技术214
7.3.1 Wi-Fi与无线局域网215
7.3.2 Wi-Fi的版本215
7.3.3 Wi-Fi 6新特性215
7.3.4 Wi-Fi安全216
7.4 常见无线设备及参数217
7.4.1 无线路由器217
7.4.2 无线AP221
7.4.3 无线控制器224
7.4.4 无线网桥226
7.4.5 无线中继器228
7.4.6 无线网卡229
7.5 物联网230
7.5.1 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230
7.5.2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231
7.5.3 物联网的挑战与应对232
7.5.4 物联网的未来233
专题拓展:移动通信235
第8章 网络信息保镖——网络安全
8.1 网络安全概述241
8.1.1 网络威胁的主要形式.241
8.1.2 网络安全体系简介.245
8.1.3 网络安全技术246
8.1.4 网络威胁的一般应对方法247
8.2 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249
8.2.1 加密技术249
8.2.2 身份认证技术252
8.2.3 数字签名技术253
8.2.4 访问控制技术255
8.3 防火墙技术.258
8.3.1 防火墙简介258
8.3.2 防火墙功能258
8.3.3 防火墙的分类260
8.4 入侵检测技术261
8.4.1 入侵检测系统简介261
8.4.2 入侵检测系统功能262
8.4.3 入侵检测技术分类262
8.5 网络管理与维护263
8.5.1 网络监控263
8.5.2 故障排除264
8.5.3 配置管理265
8.5.4 网络维护266
专题拓展:安全软件的使用267
第9章 后记——网络的未来
9.1 下一代互联网270
9.1.1 关键技术270
9.1.2 潜在优势与面临挑战270
9.2 量子通信与网络271
9.2.1 量子通信的基本原理271
9.2.2 量子网络272
9.2.3 量子通信面临的挑战273
9.3 网络的社会影响273
9.3.1 信息传播273
9.3.2 教育和科研274
9.3.3 经济活动274
9.3.4 人际交往275
9.3.5 文化娱乐275
|
內容試閱:
|
在这个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在线购物,还是远程工作和学习,网络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掌握,对于计算机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学生和专业人士来说,是一项基本而必要的技能。为了更好地理解并使用网络,我们特地编写了本书。
本书由多年从事计算机网络行业的高级网络工程师编写,以图解的方式,详细阐述了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结构、使用的模型、分层标准、每层的作用、使用的设备、工作原理、所涉及的协议、最新的无线技术、网络安全应对方法等内容,知识点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各个方面。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所涉及的各种原理和机制的相关知识,为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开发等相关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书特色
1. 结构完整,概念清晰
本书内容力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网络概念,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记忆。同类的书籍常以大量篇幅对计算机网络的原理部分进行详细阐述,对于初级读者来说,阅读起来晦涩难懂。而本书针对这种情况,精选了重要的知识点并进行了有机的组合,让读者可以轻松阅读并掌握。
2. 从零起步,联系实际
本书在介绍过程中,以最为普遍的应用为基础,在介绍相关技术的同时,也将各种技术的应用、最新的网络设备的原理同步进行介绍,通过丰富的实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网络技术原理并掌握最前沿的技术知识。
3. 通俗易懂,易教易学
本书采用了图解的方法,图文并茂,大量的图片、对话等穿插在文中,生动形象地向读者介绍每一个知识点,减少了阅读时的枯燥感。借助配图,读者不仅容易理解,而且可加深视觉印象,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刻地了解计算机网络。
学习指导
相对于其他技术,计算机网络与日常工作学习联系得更加紧密。用户在学习过程中,要在充分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计算机课程,如网络安全、网络设备、网络组建,并通过各种实验,更加深刻地掌握与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以便能够灵活运用。网络技术的学习不是静态的、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
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系统全面地了解网络的基础知识,熟悉各种新技术的原理,掌握网络技术的应用等。在学习的同时,要重点培养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同时要关注一些网络论坛,来了解最新的技术资讯,只有通过不断积累,才能更加有效、全面地提高自身的网络技术水平。
内容导读
章节 内容概述
第1章 主要讲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产生与发展、组成、分类、作用,网络性能指标,局域网构、组成、技术标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TCP/IP五层原理参考模型,等
第2章 主要讲解了物理层的功能、特性、通信介质,数据通信模型、技术指标、传输方式、编码与调制,数据交换技术、信道复用技术、宽带接入技术,等
第3章 主要讲解了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结构,以太网MAC层、MAC地址与MAC帧、MAC帧的种类与格式,共享式以太网与交换式以太网及其工作过程、CSMA/CD协议、PPP协议,网卡与分类、集线器的工作原理、网桥的工作原理、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差错及流量控制技术,虚拟局域网技术,等
第4章 主要讲解了网络层的作用、虚电路与数据报、IP协议及IP地址、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IPv4与IPv6、路由过程与路由表、路由的分类、网络层主要设备及工作原理、网络层主要协议(如ARP、RARP、ICMP、IGMP、RIP、OSPF、BGP、NAT、VPN等)
第5章 主要讲解了传输层的作用、进程,UPD协议及特点、格式,TCP协议及特点、报文格式、连接管理、可靠传输的实现方法、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等
第6章 主要讲解了应用层的作用、网络应用模型、应用层的主要协议与应用(如WWW、DNS、FTP等)
第7章 主要讲解了无线网络的类型、优势、介质和技术,无线局域网机器标准、结构、优势,Wi-Fi技术、版本、新特性、安全性,无线路由器、无线AP、无线控制器、无线网桥、无线中继、无线网卡,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物联网的挑战与应对,等
第8章 主要讲解了网络威胁的性质、网络安全体系、网络威胁的应对方法、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如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数字签名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网络模型中的安全体系与每一层常见安全协议、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网络监控、故障排查步骤、配置管理、网络维护,等
第9章 主要讲解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潜在优势及挑战,量子通信原理、量子网络、量子通信
的挑战,网络在信息传播、教育和科研、经济活动、人际交往和文化娱乐方面的影响,等
适用群体
本书全面翔实、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涉及面广、结构清晰、逻辑性强、通俗易懂,非常适合以下人士阅读:
·网络专业从业人员 ·网络开发工程师
·IT行业从业人员 ·网络运维人员
·网络技术爱好者 ·对网络知识感兴趣的人士
·网络工程师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严谨细致,但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