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另一种疯狂:精神疾病的污名与希望之旅(APS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斯蒂芬·欣肖教授倾其一生撰写;2018年美国图书节最佳图书奖)
》
售價:HK$
63.8

《
罗尔斯与马克思
》
售價:HK$
85.8

《
珊瑚:美丽的怪物
》
售價:HK$
126.5

《
基于语体的语篇衔接方式的选择性研究
》
售價:HK$
74.8

《
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一部美国版《史记》
》
售價:HK$
96.8

《
孤独谱系障碍评估与干预:从理论到实践 国际经典医学心理学译著
》
售價:HK$
228.8

《
大数据导论(第2版)
》
售價:HK$
75.9

《
帝国时代
》
售價:HK$
206.8
|
內容簡介: |
墓志,是置于墓圹范围内的祔葬品,其上书镌逝者姓名、生卒、乡贯、家世、婚宦、德行等相关信息。因其材质、形制与书镌文字体例、内容反映了葬俗变迁,蕴含重要社会历史信 息,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南京出土东晋南朝墓志有独特的学术价值与恒久的艺术魅力,是六朝古都南京出土的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文物。南京市博物总馆编著《贞珉流徽》一 书,旨在对东晋南朝时期墓志及其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正文图版和释文收录南京多家文博机构所藏东晋南朝墓志共计53方。因体例及其它原因图版未予收录的墓志,在绪言附 图与所附表格中也有所统计,几乎囊括了目前已发现的所有东晋南朝墓志的资料。书中同时收录了学界关于东晋南朝墓志重要的专题研究。
|
關於作者: |
南京市博物总馆是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中一家实行总、分馆制的博物馆,总馆成立于2014年,是融汇南京古代史、近现代史、革命史、城市史、考古、文保、民俗与非遗等诸多门 类的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下辖“七馆一所”,包括南京市博物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瞻园)、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甘熙宅第)、渡江胜 利纪念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六朝博物馆和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等八家市属文博馆。
|
目錄:
|
圖版
002 謝.墓誌
004 張鎮墓誌
008 温嶠墓誌
010 王興之墓誌
012 顔謙婦劉氏墓誌
014 王興之妻宋和之墓誌
016 高崧妻謝氏墓誌
018 王康之墓誌
020 李緝墓誌
022 李妻武氏墓誌
024 李摹墓誌
026 王閩之墓誌
030 王丹虎墓誌
032 袁慶墓誌
034 卞氏王夫人墓誌
036 高崧墓誌
038 王仚之墓誌
040 温式之墓誌
042 王建之妻劉媚子墓誌(磚)
044 王建之妻劉媚子墓誌(石)
046 王建之墓誌
048 李墓誌
050 李妻何氏墓誌
052 紀德家墓誌
054 荀籍墓誌
056 王康之妻何法登墓誌
058 夏金虎墓誌
060 謝琰墓誌
062 謝温墓誌
064 謝球墓誌
066 謝球妻王德光墓誌
068 周叔宣母黄夫(人)墓誌
070 蔡冰墓誌
072 謝珫墓誌
078 晉恭帝墓碣
080 宋乞墓誌
082 宋乞妻丁氏墓誌
084 宋乞丁氏夫婦墓誌
086 鍾濟之妻孫氏墓誌之一
088 鍾濟之妻孫氏墓誌之二
090 鍾濟之墓誌之一
092 鍾濟之墓誌之二
094 鍾濟之墓誌之三
096 鍾濟之墓誌之四
098 明曇憘墓誌銘
102 王寶玉墓誌銘
104 王珪之墓誌之一
106 王珪之墓誌之二
108 蕭融墓誌銘
110 蕭融妻王韶墓誌銘
114 普通二年墓誌銘
116 蕭子恪墓誌銘
118 黄法氍墓誌銘
|
內容試閱:
|
墓誌之成,始於書寫。作爲文字載體的墓誌,不僅可資印證傳世文獻,也有助於
考察書體的演進,至於延邀書法名家書丹上石的墓誌,其結字楷法,作爲臨習摹寫的
範本,堪稱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
前人對墓誌的整理與研究,多矚目於數量龐大的北朝與隋唐以降的歷代墓誌,而
深爲“書聖”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書法觀念影響所及的東晉、南朝時期所鎸造的墓誌,
則因其罕見,知者無多。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大規模農田水利建設的開展,重要的考古發現紛至遝
來,對於南京地區而言,這些重要的考古發現大致包括先秦時期的湖熟文化遺址調查,
東晉高門士族王氏、謝氏、顔氏家族墓的考古發掘,五代十國南唐二陵的考古發掘,
明代黔國沐氏家族墓的考古發掘。其中,由南京市文物部門考古發掘出土的東晉高門
士族琅琊王氏與顔氏、陳郡謝氏家族的諸多墓誌,以其與“書聖”王羲之、王獻之父
子生活的年代叠合,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即圍繞南京新出土的東晉王謝墓誌,精心結撰了《由
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僞》一文,指出:南京出土東晉王興之墓誌的傳
主是“書聖”王羲之的堂兄弟,與永和九年蘭亭雅集中的名士謝安、孫綽等都是朋友;
謝.墓誌的傳主則是中興晉室的風流宰相謝安的伯父、王羲之叔父王廙與王彬的同齡
人,是陳郡謝氏不折不扣的代表人物。但他們的墓誌却均爲結體方整、刀痕刻露的隸書,
與傳世王羲之創作的被譽爲“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帖》完全不同。此外,郭文
還考證批判了《蘭亭序帖》後半段文辭的悲觀論調,認爲與王羲之的思想不符。并據
此斷言《蘭亭序》既非王羲之撰述的原文,《蘭亭序帖》也非王羲之的筆迹。這實際
上是對整個東晉時代書法成就的否定,也是對既有的漢魏兩晉六百年的書法史的質疑,
由此拉開了中國當代文化史上著名的“蘭亭論辨”的序幕。
在“蘭亭論辨”的過程中,學界名流如宗白華、徐森玉、趙萬里、啓功、史樹青
等多附和郭沫若的觀點,但也有江苏省文史館館員高二適這樣的“骨鯁之士”針鋒相
對地撰寫了《〈蘭亭序〉的真僞駁議》一文,對郭的“驚心動魄之論”予以辯駁。高
文後經章士釗轉呈毛主席,毛主席連夜批閲,翌日即回復章士釗:
……高先生評郭文已讀過,他的論點是地下不可能發掘出真、行、草墓石。
草書不會書碑,可以斷言。至於真、行是否曾經書碑,尚待地下發掘證實。但争
論是應該有的。我當勸説郭老、康生、伯達諸同志贊成高二適一文公諸於世……
而在寫給郭沫若的信中,毛主席也委婉地提出了“筆墨官司有比無好”的建議。
在毛主席的關懷下,高二適的宏文《〈蘭亭序〉的真僞駁議》很快便得以在《光明日報》
刊出,1965年第7期的《文物》雜志甚至全文影印刊出了高文的手稿。
這兩通信函,不僅體現了“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的文藝路綫方針,客觀上也是
毛主席唯一一次給予南京文物考古工作的關注與思考,意義非凡。
1977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蘭亭論辨》一書,旨在爲世人矚目的這一廣泛涉及
文學、歷史、藝術的學術論辨作一總結。但伴隨着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東晉建昌伯高
崧夫婦墓誌與南朝梁桂陽簡王蕭融夫婦墓誌在南京的相繼出土,仍然在學術界一再掀
起有關“蘭亭論辨”與中國書體發展沿革的熱烈討論。半個多世紀以前的“陳舊”話
題,何以歷久彌新,影響深遠,以致每每引發人們的矚目?這恰恰從一個側面印證了
六朝古都南京出土的東晉南朝墓誌獨特的學術價值與恒久的藝術魅力,毫不誇張地説,
這些東晉南朝時期的墓誌也是古都南京出土文物中最具特色、最有價值的一類。
南京文物部門十分重視東晉南朝墓誌的珍貴價值,早在1980年就曾在文物出版
社出版了珂羅版宣紙精印的大八開本《南京出土六朝墓誌》一書。此書作爲二十世紀
九十年代以前南京市文物部門編纂出版的精品文物圖録之一,既可作爲文史研究資料,
也可作爲書法名迹供研習臨摹。但由於出版時間較早,只收録了12件東晉南朝時期的
墓誌,早已是一書難求。
據不完全統計,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南京老虎山出土東晉顔謙婦劉氏墓誌至今,
南京地區已出土五十多種東晉南朝時期的墓誌,新出土的東晉南朝墓誌大多數具有非
常重要的價值:如東晉謝球夫人王德光墓誌的傳主王德光是“書聖”王羲之的孫女,
而東晉謝球與謝温叔侄兩人的墓誌均直接提到了“書聖”王羲之本人乃至死於孫恩、
盧循起義軍之手的王羲之長子王凝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出土的東晉高崧夫婦墓誌
的書體,局部已較爲接近今體楷書,甚至被認爲與傳世王羲之《蘭亭序》傳本墨迹近似,
因而自出土之後便在書法界持續掀起了關於“蘭亭論辨”與王羲之書法面目的熱烈
探討;新出土的梁天監元年蕭融墓誌、天監十三年王韶夫婦二人的墓誌、大通三年
蕭子恪墓誌、陳太建八年黄法氍墓誌等,對於探討南朝墓誌的體例變遷、作者身份與
分工等涉及貴族政治趨於涣解的具體表徵,皆有重要的考察價值,至於齊高帝蕭道成
的玄孫蕭子恪墓誌,更可謂揭秘南齊“永明體”文風這一開啓唐詩韻格的“秘匙”的
關鍵所在。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然而,這些新出土的東晉南朝墓誌材料,之前僅僅是附於考古發掘簡報或學術論
文中刊出,拓圖業已大幅度縮略,不僅清晰度欠佳,甚至連内容都難於明辨,加之專
門的學術刊物受衆面狹小,也難於使藝術愛好者乃至廣大民衆領略其藝術魅力。鑒於
南京出土東晉南朝墓誌的重要性,基於南京市博物總館的館藏,也基於學界歷年來的
相關研究,在南京市博物總館成立十周年之際,由館内業務人員精心編纂了《貞珉流
徽——南京出土東晉南朝墓誌》一書,以期在對東晉南朝墓誌進行較爲全面的整理的
同時,展現南京作爲六朝古都的深厚底藴。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希望南京市博物總館的專業工作者以此書的出版爲契機,
立足於基礎研究與個案研究,秉持嚴謹的學風,加大工作的力度,繼續將館藏的文物
資源整合出版,以回饋社會。是爲序。
本書編委會
2024年6月2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