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诡舍(夜来风雨声悬疑幻想震撼之作)
》
售價:HK$
54.8

《
讲给青少年的人工智能
》
售價:HK$
52.8

《
海外中国研究·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经典收藏版)--重构宋代文人的精神内核
》
售價:HK$
107.8

《
埃勒里·奎因悲剧四部曲
》
售價:HK$
307.6

《
今天我想要什么:海豹的女性漫画
》
售價:HK$
74.8

《
日常的金字塔:写诗入门十一阶
》
售價:HK$
74.8

《
税的荒唐与智慧:历史上的税收故事
》
售價:HK$
107.8

《
图式疗法的刻意练习
》
售價:HK$
87.9
|
內容簡介: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标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本质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遵循与科学方法。
本书主要记录、研究、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政策、制度、实践演进的历史进程,勾勒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图谱,包括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的建构路径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突出中国共产党在“两个大局”下塑造新时代文化的努力及所推动文化事业开辟的新局面与展现的新气象。守正创新,也是我们观察、研究、阐述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视角。
|
關於作者: |
欧阳雪梅,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任、二级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会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当代中国文化史研究工作,2012年以来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研究项目首席研究员。出版有《新中国文化建设论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第一作者)、《当代中国文化》(被译为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波斯等文种)等著作,主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1949—2019)》《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新中国70年文化建设成就与经验》等著作;在《当代中国史研究》《党的文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和理论文章12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
目錄:
|
目 录
第一部分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 001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 / 002
开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新境界 / 012
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 019
坚定文化自信 / 025
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 032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 043
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 054
赓续文化血脉 建设现代文明 / 057
让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巍然耸立
——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史研究中心主任欧阳雪梅 / 065
第二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路径及成就 / 071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引 / 072
学雷锋活动 60 年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 084
新中国以科学家精神推进科技创新的历史考察 / 103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 124
中国共产党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历史考察 / 14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的理念及实践 / 158
用根本制度保障文化建设 / 173
略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 / 176
略论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的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 201
建设网络文明,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 226
关于将续编《当代中国》丛书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建议 / 247
以流域治理推动全流域高质量发展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欧阳雪梅 / 254
第三部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文明交流互鉴/ 265
呵护农耕文明根脉 促进乡村振兴 / 266
立足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建设农业强国 / 270
中国共产党与中医药的百年传承创新 / 278
中国共产党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历史贡献 / 299
“一带一路”上的敦煌文化及其时代底蕴 / 318
中国大健康产业如何塑造未来医养模式 / 328
|
內容試閱:
|
前 言
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标识,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遵循与科学方法,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本质要求。守正,就是要守住方向、守住原则、守住立场、守住命脉,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 创新就是勇于探索、开辟新境,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更是我国意识形态的灵魂和旗帜。习近平反复申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我们要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确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以从根本上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性质与方向,从思想、理论、信仰、行动上坚守党的本质属性,在全球化文明冲突、西方文化霸权的博弈场域中克服价值迷茫、增强文化自觉,保持思想定力,夯实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强化凝魂聚气的精神纽带。新时代坚持这一根本制度,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把握、准确理解这一科学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其指导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化文艺、教育教学的各方面,将其贯彻落实到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文化生产的工作体系之中,形成蕴含其政治导向、工作理念、价值推崇的制度体系。
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2021 年 7 月 1 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论断。“第一个结合”中的“中国具体实际”,也包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毛泽东强调,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 产”。新时代对“中国具体实际”的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阐释,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强调。马克思主义以 其理论的科学性、立场的人民性、品格的实践性、体系的开放 性不断彰显科学思想的伟力。“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这种主动精 神首先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能够以马克思主义观 点理性地分析传统文化,能够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并探索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问题。必须坚持 马克思主义这一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不动摇。“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 站稳脚跟的根基。马克思主义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 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相融通,赋予马克思主 义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 基础和群众基础。“第二个结合”不仅让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沃土中,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更用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文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动局面。2023 年 6 月 30 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 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保证。是否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对文化建设事业能否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早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明确:“现时的中国新文化也不能离开中国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领导,即不能离开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中,我们党就高度重视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强调不论中央或地方的任何出版物,均不得登载任何违背党的原则、政策及决议的文章。毛泽东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虽然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也不能变”,因此,“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要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才能确保我们党始终保持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确保我们国家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以上为部分前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