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民法典·婚姻家庭继承注释书》(家事法专用小红书,一书尽揽现行有效办案依据:条文释义+相关立法+行政法规+地方立法+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地方法院规范+权威案例,麦读法律54)
》
售價:HK$
130.9
《
地中海四千年
》
售價:HK$
184.8
《
君子至交:丁聪、萧乾、茅盾等与荒芜通信札记
》
售價:HK$
68.2
《
日和·缝纫机与金鱼
》
售價:HK$
41.8
《
金手铐(讲述海外留学群体面临的困境与挣扎、收获与失去)
》
售價:HK$
74.8
《
五谷杂粮养全家 正版书籍养生配方大全饮食健康营养食品药膳食谱养生食疗杂粮搭配减糖饮食书百病食疗家庭中医养生药膳入门书籍
》
售價:HK$
54.8
《
七种模式成就卓越班组:升级版
》
售價:HK$
63.8
《
主动出击:20世纪早期英国的科学普及(看英国科普黄金时代的科学家如何担当科普主力,打造科学共识!)
》
售價:HK$
86.9
編輯推薦:
◎第一个发现恐龙蛋化石的人,“沙虫”的最早记录者,《夺宝奇兵》主角印第安纳·琼斯的参考原型,登上过《时代》杂志封面,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原馆长,20世纪最知名的探险家之一,博物学界的“荒野猎人”——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斯,本书为他率领考察团深入蒙古高原的精彩记述。
◎他开着汽车与羚羊赛跑,与老猎人比拼枪法,骑着快马驰骋,在山谷中猎捕狍子,在森林中追踪香獐的气味,被草原摄人的美景洗礼,也为公盘羊华美的羊角震撼……是今已罕见的狩猎采集,也是惊心动魄的草原冒险。
◎他还记录了蒙古族人的服饰与生活,观看色楞格山谷中的体育比赛,观察庞大的迁徙种群,叹惋自然环境逐渐受到的破坏……自然与人文交织的视角,回眸生机勃勃的华北大地,启发今人进一步反思生态伦理与自然保护的诸多议题。
◎本书图片清晰,内容兼具科普价值和趣味性,对蒙古草原的历史、自然、风俗均有涉猎,是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
內容簡介:
1918年8月,为采集亚洲哺乳动物样本,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亚洲探险队成员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斯与妻子率领考察团深入亚洲,开启华北及蒙古地区的博物考察之旅。 接下来的两年内,作者一行往返于北京与蒙古戈壁,在草原上追逐羚羊,在山谷间追踪斑羚羊、狍子等,并制作动物标本。本书含40幅珍贵照片(为作者妻子伊薇特·博勒普·安德鲁斯拍摄),图文并茂地记录了中国北方的自然地理与人文风貌。作者避开乏味的科学术语,以探险家视角记录此次考察,其鲜活与传奇不亚于一部冒险小说,为今人留下了珍贵的动物学、人类学的文字与影像资料。
關於作者:
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斯(Roy Chapman Andrews),20 世纪著名探险家、博物学家,1935年至1942年任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以其科考探险以及首次发现恐龙蛋与化石而知名。他所带领的“亚洲动物考察团”曾深入缅甸,中国的西南、西北,蒙古等地区,留下了大量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标本、化石,并撰写自然勘察报告。安德鲁斯于1908 年前往阿拉斯加,开启第一次考察之旅,1909至1910年在荷属东印度群岛(今印度尼西亚)考察信天翁,1914年开启鲸鱼等海洋哺乳动物研究,1916至1925年带领考察队深入亚洲。著有《用枪支与相机捕鲸》(Whale Hunting with Gun and Camera)、《踏上古人的足迹》(On the Trail of Ancient Man)、《对中亚的新征服》(The New Conquest of Central Asia)、《秘境微行:深入中国的博物探险之旅》(Camps and Trails in China)等。
译者简介:
潘云,福建师范大学翻译硕士,现为高中英语教师。精通、法语、日语,曾参与阴阳师手游等多个翻译项目。
朱川,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现为律师。
目錄 :
引言
第一章 进入神秘之境
第二章 戈壁滩上的速度传奇
第三章 倒霉的一章
第四章 老路上的新旅程
第五章 羚羊电影明星
第六章 活佛圣城
第七章 拜访赛音诺颜汗的漫长之旅
第八章 草原的诱惑
第九章 叨林草原狩猎
第十章 喇嘛城的探险
第十一章 蒙古族人的家庭生活
第十二章 森林中的游牧民
第十三章 揭开蒙古地区之谜
第十四章 山西山区的大公盘羊
第十五章 蒙古盘羊
第十六章 山西的马鹿
第十七章 马鹿、狍子和斑羚羊
第十八章 野猪与人类
第十九章 东陵猎场
內容試閱 :
自? 序
1916 年—1917 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亚洲第一探险队沿着中国西藏和缅甸边界,在一个鲜为人知的中国省份——云南,从事动物学研究,关于那次探险的记录已收录在本人第一本公开出版的书籍《探路中国》(Camps and Trails in China)中。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一直希望继续有关亚洲的考察,而 1918 年,“一战”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在中国的另一次考察行动满足了博物馆的这个心愿。
我曾在大中亚高地的东南边缘开展过广泛的考察,因此我特别希望能收集到东北部动物种群样本的资料,为探险做准备(现正在进行中)这些资料将为科学的其他分支研究提供帮助。因此,我和我的妻子在蒙古高原及华北地区与第二亚洲探险队度过了这辈子最愉快的时光。
本书是有关我们工作和旅行的记述。与我的第一本书一样,本书完全以一个探险家的视角来写,极力避开那些对读者来说枯燥乏味的科学术语。有关探险队成果的完整报告届时将刊登在博物馆的科学出版物中,对于希望进一步了解蒙古高原动物种群的读者,我推荐阅读这些出版物。
亚洲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天然猎场,不仅因为猎物数量之多,而是因为这些物种的质量和科学重要性。中亚是现今地球上其他地区的许多哺乳动物的起源地和分布地,当地一些大型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关系对人类而言几乎是未知的。然而当地人对大型动物赶尽杀绝,缺乏动物保护意识,砍伐、破坏森林,并在内陆偏远地区修建越来越多的交通设施,这注定会使许多最有趣、最重要的野生动物在不久的将来灭绝。
幸运的是,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及时意识到获取亚洲哺乳动物样本的必要性。多亏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及理事会的开明决策,我和我的妻子得以获得这样一个难得的赴亚洲考察动物的机会。在此,我代表我和我的妻子感谢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亨利·费尔菲尔德·奥斯本,他总是时刻准备着为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与中美友好关系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感谢 F.A. 卢卡斯主任和乔治 ·H. 舍伍德副主任对我们考察工作的持续关注;感谢查尔斯 ·L. 伯恩海默及其妻子对我们在蒙古高原考察工作的慷慨的经济支持;感谢我的妻子也是我的最佳搭档完成了本次考察中所有的摄影工作,本书很大程度上也基于她的日记;感谢《哈泼斯杂志》(Harper’s Magazine)、《自然历史》(Natural History)、《亚细亚杂志》(Asia Magazine)和《跨太平洋杂志》(Trans-Pacific Magazine)的编辑对本书的摘录;感谢那些曾经给予考察工作以及我们个人以帮助的朋友;我代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理事会以及馆长感谢中国外交部慷慨地授予我们中国境内的考察许可证;感谢在北京的原美国驻华大使保罗 ·S. 赖恩森阁下,大使馆的丁家立博士、裴克、欧内斯特 ·B. 普赖斯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给予我们入境许可和在涉及中国政府的众多具体问题中提供帮助;感谢我们在北京的代理人 A.M. 古普第尔,在考察期间他为我们处理了许多恼人的物资及设备进出口细节问题;感谢北京其他人士,如指挥官 I.V. 吉利斯和 C.T. 哈 钦斯、乔治 ·D. 怀尔德博士、J.G. 安德森博士,以及 H.C. 法克森、 E.G. 斯密斯、C.R. 本内特、M.E. 韦瑟罗尔、J. 肯里克等先生在各 方面对我们的帮助;感
谢卡拉根 a 的查尔斯 ·L. 科尔特曼为我们蒙古高原之行所做的安排,他不吝个人时间,无偿担当向导并将汽车借给我们以便工作之用;库伦 b 的迈耶公司的 F.A. 拉森为我们准备了车、马和其他交通工具,并为我们提供他在蒙古草原的宝贵经验作为参考;感谢慎昌洋行的 E.V. 奥卢夫森为我们在库伦期间提供的各方面帮助,借给我们他的房子和用人以供使用和差遣;感谢奥斯卡 · 马门及其妻子的慷慨款待;感谢 E.L. 麦卡里及其妻子于我们在蒙古地区期间的陪伴以及在库伦的暂时陪伴,他们为我们在穿过蒙古大草原期间提供设备支持并在我们返回北京之前款待我们;感谢俄国外交代表 A. 奥洛从蒙古地方政府获得我们在库伦的工作许可,并给予我们许多宝贵建议;感谢 H. 卡斯尔牧师和拉西 · 墨菲特牧师安排我们在浙江省进行有趣的打猎活动;感谢上海的美国总领事 E.S. 柯银汉在货物运输上的巨大帮助;感谢加拿大太平洋船务公司客运总代理人 G.M. 杰克森负责将收藏品运输至美国。
罗伊 · 查普曼 · 安德鲁斯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美国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