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法国商业400年(展现法兰西商业四百年来的辉煌变迁,探究法国企业家“外圣内王”的精神内核)
》
售價:HK$
74.8

《
机器人之梦:智能机器时代的人类未来
》
售價:HK$
75.9

《
脑髓地狱(裸脊锁线版,全新译本)日本推理小说四大奇书之首
》
售價:HK$
61.6

《
复利人生
》
售價:HK$
75.9

《
这里,群星闪耀:乒坛典藏·绽放巴黎(全套7册)
》
售價:HK$
259.6

《
想通了:清醒的人先享受自由
》
售價:HK$
60.5

《
功能训练处方:肌骨损伤与疼痛的全周期管理
》
售價:HK$
140.8

《
软体机器人技术
》
售價:HK$
97.9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考察全球50余个知名书店的文集,书中既有对书店先进经验的总结,又有对实体书店和图书的热爱与坚守。这对于电子阅读日益普遍的当下,如何开好书店具有很好的启示。这些文字对于热爱图书的书店从业人员以及研究阅读和图书推广的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內容簡介: |
本书包含17位作者的20篇短文,收录了全球14个国家19个城市的50余家书店,涵盖旧书市、迷你公共书架、公共图书馆、露天书集、跳蚤市场、综合类书店等各种类型,包括悉尼最大的纪伊国屋书店、日本的阪急古书店街、世界中心日内瓦的佩约特左岸书店、法国风雪中流浪的树书店、大隐隐于市的维也纳莎士比亚书店,等等。本书通过实地考察,探究书店背后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互动模式及其中蕴含的人文力量,邀请分布在全球各个城市的华人介绍其所在城市的书店,让读者通过文字对话打破时空壁垒,从而构建出一幅步行全球书店的地图画卷。
探访书店,读懂城市,寻求滋养。人生何止千万里,蹉跎路上,与书同行的时刻,是让我们灵魂安宁的瞬间,这本书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书店是我们永远的驿站。
|
關於作者: |
汪耀华,上海人民出版社编审,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上海联合书业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常务理事。
曾任上海新华书店总经理助理,《上海新书报》总编辑,《全国地方版科技新书目》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外书摘》杂志主编。
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出版史研究,编著并出版:《书街——上海福州路文化街长卷》(上海文化出版社)、《民国书业经营规章》(上海书店出版社)、《1948年上海老书店地图》(中华地图学社)、《“文革”时期上海图书出版总目(1966—1976)》(上海辞书出版社)、《1843年开始的上海出版故事》(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出版法规章则大全》(上海书店出版社)等。
|
目錄:
|
前 言 |李爽|001|
美国丨西雅图
华盛顿州西雅图都市区独立书店节览胜丨刘 健丨002丨
美国丨巴尔的摩
外观独特的巴尔的摩巴诺书店—发电厂店丨唐 瑾丨020丨
美国丨马萨诸塞
美国的图书馆旧书市、公共书架丨杜先菊丨036丨
美国丨波士顿
波士顿佩吉书店:让阅读者爱上静谧温暖的氛围丨朱钰芳丨046丨
英国丨巴斯
令人愉悦的巴斯B先生书店丨曹 博丨058丨
法国丨里昂
一棵流浪的树——林中书店丨朱 瑾丨066丨
法国丨沙特尔
沙特尔老建筑中的书店:埃斯佩鲁埃特书店丨江林根丨078丨
法国丨马赛
身居闹市而自辟宁静——马赛的书店丨朱 瑾丨088丨
奥地利丨维也纳
维也纳莎士比亚书店:隐于市 静于心丨郭靖伶丨098丨
瑞士丨日内瓦
日内瓦佩约特左岸书店,观看世界心脏的跳动丨李 璐丨110丨
西班牙丨马德里
绝望的文学,马德里的秘密之所丨郭靖伶丨122丨
西班牙丨马德里
马德里 不思议——漫游老城街头的那些小书店丨郭靖伶丨134丨
匈牙利丨布达佩斯
布达佩斯“音乐之家”留给书店的生长空间丨昭 觉 范立云丨146丨
捷克丨布拉格
书店不能承受之轻:“书之殿堂”卢克索书宫丨昭 觉丨162丨
澳大利亚丨悉尼
悉尼最大书店来自东京丨汪承颖丨176丨
突尼斯丨突尼斯
突尼斯老城里的宝藏旧书店丨简 界丨192丨
阿根廷丨布宜诺斯艾利斯
阿根廷的最美书店,雅典人书店坐落在剧院里丨许 阳丨202丨
巴西丨圣保罗
在南美圣保罗、利马探寻书店丨王 焰丨214丨
新加坡丨新加坡
书香里的情怀和坚守——新加坡书店掠影丨张克平丨222
日本丨大阪
在阪急古书店街,看见时光的礼物丨孙慧珺丨240丨
后记|汪耀华|250|
|
內容試閱:
|
前 言
◆ 李 爽(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会长)
2 0 2 4年,当我们说起图书销售,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图书“销冠”董宇辉。他创造了一系列图书销售的“神话”。2005年初版的迟子建的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此前累计印量是60万册。在走进董宇辉直播间并经过他数次推荐后,总印量超过600万册,一年半内翻了十倍;售价216元的《人民文学》2024年全年订阅,在其直播间卖出了8.26万套; 2024年全年订阅的《收获》双月刊和《收获长篇小说》季刊,近3个小时合计售出8.2万套。
而一份《2023抖音电商图书消费数据报告》,更展示了“直播电商”重塑图书行业的架势。出版社、实体书店从业者纷纷转战短视频电商平台,且战绩喜人。
固然,我们欣喜于,好的书通过更多元的渠道被受众了解,更多人因此喜欢上了阅读。但是,我们也必须警惕,似乎有了爱好者甚至从业者的视频分享,连原本线上购书无法直观了解图书内容、装帧的劣势也不存在了。看着海量的图书在电商平台上被挂进购物车,受众被或深情或功利的解说词打动,甚至被不断刷新的购买数据蛊惑下单时,这一切俨然成了实证——能够拯救出版行业颓势的就是电商平台上的各种短视频和直播。实体书店从业者能做的,就是赶紧转型线上,需要存在于线下的,可能只是一个仓库。
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做一个街头调查,采访1000个经常刷短视频的路人,会刷到图书类视频的有几个,占比又是多少?调查数据之差、占比之小,可能会让你不敢相信。即使是爱书人,能经常刷到此类主题的,能刷到相对小众的书目的概率又有多少?正如一些有识之士担心的那样,我们正在被看似有无限可能的互联网困在一个个信息茧房里,我们越来越孤独,越来越不了解真实的世界。
实体书店,或许就是打破信息茧房的载体之一。在实体书店里,上千种上万种你不知道,却存在着的书正静静等待着,与有缘人相聚。而实体书店本身,也是了解真实世界的最佳入口之一。
《全球书店步行》不知不觉间已经出到第四辑,到一座城就去看看城里的书店,似乎已经成为我们对抗“互联网孤独症”、滋养自身的良方。坚守的实体书店是城市化解危机、迎接挑战的底气。想要快速了解一座城市,不妨走进这座城市的书店看看。
这一次,为了读懂巴尔的摩市,唐瑾走进了巴诺书店—发电厂店,一家由船港边上的旧发电厂改造而成的书店。“有着100年历史的旧发电厂显然已被弃置,早已不为工业发展或国民生计需要提供热能或照明,但巴诺书店对它的改造延续了它的另一种生命,诠释了它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扮演的新角色——成为书店和书文化的继任者们阅读、购书的好场所,继续向人们提供精神能量与文化照射,为人类思想与文明进步作贡献。”从一家书店,唐瑾读出了海港城市的工业底蕴和文化素养,美国国歌诞生于这座城市也就不奇怪了。
朱瑾在初冬时分驱车一小时四十五分钟,从里昂赶到一座叫“谢纳”的小村庄里,专门拜访一家名为“流浪的树”的林中书店。“这家书店虽然成立的时间不算长,却与书籍颇有渊源。它建于1913年,前身是一座乡村小学,曾经容纳当地五十多名小学生。60年后,随着人口的城市化,学校关闭了。1978年,让-弗朗索瓦·马尼埃夫妇买下了这所废弃的学校,在这里放置了他们的第一台印刷机,建起了自己的印刷厂……2014年,当爱好文学尤其是诗的父亲与从巴西学习烹饪归来的儿子西蒙重逢时,一家集书香与酒香的多功能书店便应运而生了……(书店的)东厅是小学的原址,是店主人白手起家的地方,也是第一台印刷机开动的地方,店主至今仍然把这台印刷机摆放在墙角,留作纪念。”不过短短数百字,道出了一所学校、一个家族、一家书店的历史,其中折射的是里昂人甚至是法国人骨子里的浪漫。
当郭靖伶在马德里老城漫步时,发现“以著名的马约尔广场(Plaza Mayor)为中心的约五平方千米的区域内,竟然分布着七八十家大大小小的书店。它们有的是连锁经营的现代书店,时尚明亮;有的是历史深厚的古董书店,古香古色;有的是聚焦主题的专业书店,特色彰显;有的是专售二手书的书店,量大实惠;更有呈现多元业态的书店,与博物馆、艺术画廊、咖啡厅、酒吧文化深度融合。它们犹如城市繁盛的文化根须,蔓延着,也传递着蓬勃的生命力”。在这里,她一不留神就迎面撞上了圣希内斯书店。这是西班牙最古老的书店之一,书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第一个有记录的书商:1650年的迭戈·洛格罗尼奥(Diego Logro?o)。
张克平则惊喜地在新加坡乌节路伟乐坊看到了来自中国武汉的卓尔书店。书店于2021年2月在此开张。“面对网络书店的挤压,在新加坡最繁华的乌节路开设这样一间书店,卓尔营造了满满的书香氛围,让喜欢中文阅读、热爱中华文化的人们边喝茶边看书,悠闲而又充实地度过一段时光;这种慢生活、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读者很享受。” 张克平感慨着新加坡这座城市的开放包容,更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而自豪。开在新加坡的卓尔书店,同时体现了武汉“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
探访书店,读懂城市,寻求滋养。所以,我们孜孜不倦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人生何止千万里,蹉跎路上,与书同行的时刻,是让我们灵魂安宁的瞬间,而书店是我们永远的驿站。
后 记
◆ 汪耀华
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和上海联合书业会展有限公司联合推出 “全球书店步行”征文,当初的小愿望是以四五年的时间通过“上海书展”微信公众号刊发100篇文章,结集五册出版。虽然遭遇了疫情等难以预料的困难,但我和同事依然努力坚持着。况且,我们也只能做点具体的事情,因为我们已经从原有的工作岗位退休,也就脱离了晋级、加薪,以及职称评聘的阶段。因为减少了功利性,可以努力地做些想做能做也做得好的事,包括“全球书店步行”的征集。
曾经,也有犯难的时候。尤其是当同事在周五问我“领导,步行的稿子有伐”?我不能直接说,有的话早就发你了,这样的话会显得没劲。虽然手头也有几篇“待发”,但也想着某些城市、几位作者的稿子不便太密集,对于新人新店新作的期待又难以及时得到满足,于是,周日的“步行”稿子刊发也会有停顿。我们已经在微信公众号中推出了80多篇文章,更加注重在全球尤其是在南美、北欧、非洲大地寻找步行者,寻找经典、特色书店,发现有历史、有故事、有文化的书店。这似乎也是一件有趣而又有难度的事。
约稿不容易。作者中有亲朋旧友,也有朋友推荐介绍的新友,更有自投稿的网友。文章不是一个旅行者匆匆走过就能成文的,图片自拍也许还容易,但网络图片是不能采用的。很多作者都未谋面,联络又有时间差,图文的补充、修改、确认,都是常事。有些外文原名是首次中译,又涉及直译与意译的问题。就连我们在书封上呈现的英文“Experiencing Bookstores Around theWorld”,也是历经曲折才终定下。我曾在微信朋友圈中征集,在多国热心人士的参与下,最终选用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二级教授庄智象提供的译名。这个过程和译法,也许就是格局、善意和诚恳。
本书在结集时曾请多位领导、同事审阅:李爽、胡国强、阚宁辉、彭卫国、忻愈、缪宏才、孙玉、王京、刘军、邹斌、刘佩英、石洪颖、夏峥嵘、曹培雷等。
下列五篇文章获得了一致好评:
西班牙丨马德里《绝望的文学,马德里的秘密之所》(郭靖伶);
奥地利丨维也纳《维也纳莎士比亚书店:隐于市 静于心》(郭靖伶);
巴西丨圣保罗《在南美圣保罗、利马探寻书店》(王焰);
美国丨马萨诸塞《美国的图书馆旧书市、公共书架》(杜先菊);
美国丨巴尔的摩《外观独特的的巴尔的摩巴诺书店—发电厂店》(唐瑾)。
感谢诸位作者图文并茂的真实记录,为我们众多阅读者打开了一扇窗。域外一些经营数十上百年、代代相传的书店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依然守着一抹书香,开门关门、读书交流,一辈子做一件事,一辈子做最值得做的一件事,令人肃然起敬。作者们有幸徜徉在这些具有一定年代感的书店中,令我不禁有些羡慕,也有些惦记。
读着这些文章,是一种享受,一种不能亲临但可以向往的期盼。书店陈列的图书语种不同、内容不同,但那些场景、那些故事却可以共鸣、可以品尝。
经常有读者留言询问在国内也有类似书店吗?无论是旧书店还是新书店,如同“步行”介绍的那种书店韵味?我想,内地还是有的,只是历史不够久,想法很多或者忧愁不断的书店是很多的。偶然想想,开着一家书店,尤其是在当下,温饱就是满足。无论你想为社会作出多大的贡献,开书店就是一门生意,有情怀、有理想、有夙愿更好,但也不可勉强。书店的开开关关对于读书人而言早已见怪不怪,惋惜、遗憾过后还是要面对现实。所以,开一家自己喜欢且能自如生存的书店,才是符合自己、社会需要的,若干年后,才会成为全球书店步行的目标。
期待我们已经入门登访的书店,因为我们曾经步行而延续。
生活,因为有书店而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