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为何要与孩子立界线
七岁的儿子里基问我:“你和亨利叔叔在写什么新书呢?”我(约翰·汤森德博士)告诉他:“是有关界线和小孩子的书。”
里基想了一会儿,然后颇有见地地说:“我喜欢‘说’界线,但不喜欢‘听’界线。”
里基啊,你可是跟世上的人站在同一边的噢!大家都只喜欢自己定的界线,不喜欢听别人定的界线。读者朋友,不论你是出于什么动机来看这本书,我们都能体会你的心情,因为里基的那句话正道出了所有孩子(以及许多成人)的立场:“让我满意的,就是‘好’;让我不高兴的,就是‘不好’。”
很多人都拒绝为自己的生活做主,也不肯承担责任。为人父母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从内心生发外界所要求的责任感、自制力和自主性。你要跟孩子设立界线并坚守之,可并不容易,但若配合正确的要素,就会大有功效。
为何要与孩子立界线?
几年前亨利·克劳德博士和我合著了《过犹不及》(Boundaries:When to Say Yes, How to Say No, to Take Control of Your Life)这本书,其中说明了“设定界线帮助我们更能掌握人生,并且最终帮助我们更爱家庭、更爱他人”的观念。那本书持续大卖,说明它对很多在处事不负责任、操纵他人、控制关系、情绪不稳定、工作冲突等问题中挣扎的人有帮助。
自从《过犹不及》一书出版以来,无论在咨询办公室、研习会或广播节目上,都有许多父母问我们:在养育子女方面如何运用“界线”的原则?父母所关心的,不只是把孩子养得活泼可爱,也希望他们能负责任;做父母的不只是要“亡羊补牢”,也希望我们提出“防患于未然”之道,帮助他们给孩子设立界线。这本书是为他们而写的,它应用《过犹不及》一书的原则,针对养育子女来阐述。
谁该读这本书?
本书适合家中有从婴幼儿到青少年子女的父母阅读。然而,如果你尚未为人父母,也可以用本书去帮助你所关爱、生命受你影响的孩子,如果你的身份是:
◇祖父母
◇老师
◇教练
◇邻居
◇托儿所的工作人员或保姆
◇青少年的辅导员
◇甚至本身是有自我界线问题的青少年
即使你不是他人父母,也会希望自己成为你所影响的孩子他们生命中那股负责任并坚守正义的力量。无论你是孩子的主要监护人,或只是在他生命中扮演次要的角色,这本书就是为了帮助你落实这些原则而设计的。
为什么你该读这本书?
本书所提供的原则适用于各种情况,你不需要身处危机,才能从这本书获益。你的孩子可能在家里、在学校、在人际关系中,都有符合他年龄的成熟表现。本书可确保当你的孩子从一个年龄层进到另一个阶段并步向成年时,能够顺利地成长并持续迈向成熟。
对于在为人父母上面临问题和危机的人,这本书也会有所帮助。每个做父母的都会有教养子女的问题,而有些问题主要围绕在负责任和自我控制这些方面。本书指出如何处理以下几类问题:
◇冲动
◇挑战权威
◇忽视父母的指示
◇诉苦抱怨
◇拖延
◇无法完成工作
◇攻击行为
◇学业问题
◇和朋友起冲突
◇性行为
◇吸毒
◇帮派
虽然本书提到上述问题以及许多其他的问题,但它并不是以“问题”为探讨中心,而是着重在“原则”。亦即,这本书所围绕的主要观念,是要帮助孩子为自己的生活做主。在《过犹不及》中“界线十律”那一章,是设计来帮助读者为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本书则将每一个法则扩充为一整章,应用在教养孩子上。
本书并不是按照年龄顺序,从婴孩、幼儿、儿童到青少年分段来写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认为与孩子立界线有其共通性,无论孩子处于哪个发展阶段皆可适用,你需要以适合孩子年龄和成熟度的方法,应用这些法则。因此,每一章都包含了许多实例,说明如何将这些法则应用到各个年龄层,好让你了解如何活用在适合自己的情况里。
本书偏重于准备做父母的你如何跟孩子“应对”,而非“教育”子女。学习界线与亲身经验有很大的关系,例如:为自己的行为承受后果、学习做主、处理他人的界线……当你学会要求孩子负责任,他们就学到负责任的价值,这个过程要从你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