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翻篇是一种能力
》
售價:HK$
63.8

《
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
》
售價:HK$
96.8

《
文化的故事:从岩画艺术到韩国流行音乐(译林思想史)哈佛大学教授沉淀之作 获奖不断 全球热销 亲历文化史上的15个关键点 从史前艺术到当代韩流的人类文化全景
》
售價:HK$
85.8

《
不结婚的社会:双亲如何成为特权,以及家庭为何很重要
》
售價:HK$
63.8

《
怎样决定大事
》
售價:HK$
109.9

《
蓝色机器:感受海洋引擎的深沉脉动
》
售價:HK$
96.8

《
美元霸权的兴衰:它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和我们的财富(梳理美元发展历程,剖析崛起与衰退的根源)
》
售價:HK$
63.8

《
纸上博物馆·文明的崩溃:庞贝+玛雅+美索不达米亚(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450+资料图片,16开全彩印刷)
》
售價:HK$
279.4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由经济学教授鲁晓东及其学生联合创作的不那么“经济学”的经济学作品,全书从五方面“如果没有农业革命,人类将会怎样?”“逆水行舟:自由贸易是好的经济学吗?”“千年商都养成记”“回望世界经济史上的19××年”“贸易中的贸易”,以独特视角审视当前或过往世界经济或世界经济史的某一个切面,兼顾选题的时效性及长期的思辨价值,力求实现经济学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还原传统纸质阅读的魅力。
|
關於作者: |
鲁晓东,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岭南学院副院长、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中国美国经济学会理事、中山大学转型与开放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是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访问学者、“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获得者。200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及国际金融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
目錄:
|
一本正经地胡思乱想
/ 003
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 011
平行时空:慢下来的秩序和繁荣
/ 019
不会到来的时代,最好的时代
/ 026
海洋的世界,自由的世界
/ 033
离开还是不离开,这是一个问题
/ 040
幸存的大众文明
/ 048
斯托尔帕 - 萨缪尔森定理与产业工人的困境
/ 057
自由贸易:难以割舍的烫手山芋
/ 071
自由贸易,深渊或是星辰?
/ 082
当我们乘着贸易之船前行
/ 091
寻找贸易悲喜的平衡点
/ 098
自由贸易,不只有赢家和输家
/ 107
千年古港 逐海而生
/ 121
浩官伍秉鉴先生
/ 133
刺桐与木棉:昙花一现与万古长虹
/ 145
千年浩荡里,那一场百年跋涉
/ 155
番鬼亨特在广州
/ 164
广州的外贸基因
/ 172
1999:从西雅图到达沃斯
/ 188
1973:枯竭的繁荣
/ 201
1952:穿越七十年的“指路明灯”
/ 215
1933:道路分化和 20 世纪的岔路口
/ 223
1913:欧洲落幕
/ 230
1901:变革序曲
/ 237
从未走出国门的出口
/ 248
贸易中的数字密码
/ 266
“苹”什么贸易不能这般想象
/ 277
国人的智慧和汗水
/ 290
穿越能源秘密通道的奇幻之旅
/ 303
|
內容試閱:
|
一本正经的胡思乱想
我们将重建一段经济史,一段没有农业革命的经
济史。
We will reconstruct an economic history, an economic history
without an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当我们追溯现代物质文明的起点时,大多数人会把目光投
射到那场发生在距今1万2000年的经济巨变上。在那个时代,
人类告别了他们实践时间最长也最为稳妥的一种生存模式—
狩猎与采集,开始被卷入一种后来被称为“农业革命”的混沌
状态,并一路迤逦而行直到今天。
如果今天的繁华是人类无法割舍的眷恋之地的话,那么农
业革命无疑是我们迈向更好生活最具决定意义的一步。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这场重塑我们祖先生活的“革
命”心存感念。
戴蒙德不无忧虑地说﹕“研究农业起源的考古学家已经重
建了一段严酷的历史,一段我们在人类史上造作了最大失误的
历史。”这个失误扼杀了通往更加美好的“诱人福地”的一切
可能。
人类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更是将这一段
历史斥为“人类史上最大的骗局”,农业革命的本质是让更多
的人以更糟糕的状态活下去。这是一场我们和动植物做的荒唐
交易,这场交易不亚于“浮士德和魔鬼的勾当”,把人类推向
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既然有这么多人不喜欢“农业革命”,为
什么不干脆将它从经济史上抹掉呢?
这个看似疯狂的举动,在世界经济史的课堂上变得不再那
么异想天开,因为我们有1万2000年的经济史所赋予的“上帝
之眼”。从希罗多德到汤因比﹐大历史学家也有这种借用重构
的方式来审视历史的喜好。
余世存在《人间世》中说:“对历史进行假设极为重要
的意义在于消解‘历史必然性’。”乔尔·莫克尔在《启蒙
经济》一书中提醒我们,在思考经济史时,应尽量避免陷入
“后视之明谬误”(Hindsight bias)。“当我们知道发生了
某一事件时,我们会倾向于认定它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会重新
解读所有的先决条件,认为是它们推动结果的出现”。其最典
型的表现就是“存在即合理”的思维窠臼,敢于去想,像马克
思一样“怀疑一切”,才有可能带你远离“成王败寇”的丛林
社会。
“假如没有农业革命,人类将会怎样?”就是在这些批判
精神指引下设计出来的一场重建经济史的“思维实验”。
当我打算把这一项挑战交付给一群刚刚步入经济史之门的
年轻人时,我丝毫没有担心他们会有负这个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的使命。永远不要忘了这是与元宇宙共生的一代,他们的想象
力一直会给你惊喜。
在这个略带戏谑的命题里,他们恣意畅想,仿佛用铅笔的
轮廓悄悄透露给我们一个关于人类经济演进的秘密故事。
理性的乐观里,密不透风的逻辑感让我们窥见了另一种积
极的可能。
审慎的忧虑里,既有我们对农业革命宿命般的留恋,也有
逃离现世悲苦的冲动。
无垠的怀想里,年轻思绪展现出的蓬勃想象空间让你触手
可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