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出土文献与汉唐法制史新论
》
售價:HK$
85.8

《
最美最美的博物书(全5册)
》
售價:HK$
160.6

《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原创小品合集
》
售價:HK$
96.8

《
在游戏中培养自立的孩子
》
售價:HK$
49.5

《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精)--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85.8

《
硅、神经与智能体:人工智能的觉醒
》
售價:HK$
85.8

《
明代粮长制度(增订本)精--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HK$
68.2

《
印度古因明研究
》
售價:HK$
129.8
|
內容簡介: |
本辑收录中国诗学新近研究成果,包括《湖南省图书馆藏<复初斋诗集>稿本考论》等“诗学文献学”论文,《形象?心境?程式:杜甫疾病与诗歌书写的多维考察》《由“唐音”入“宋调”——论欧阳修与词体演进》等“诗歌史”论文,《“离骚”、“楚辞”二分源流考》《七古“三平调”是怎样创制的》《从诗胆与诗骨论“岛瘦”说的诗学内涵》等诗学史论文,《第一部对朝鲜时期杜诗学作综合研究的专著——评左江著<杜诗与朝鲜时代汉文学>》等书评,都以求实创新为宗旨,运用各种方法对中国古典诗学进行广泛深入的新开拓。
|
關於作者: |
巩本栋,1955年生,文学博士,历任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员、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国延世大学校中文系客座教授(2003--2004),并兼任中国宋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副主编、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驻院学者。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学术史和域外汉籍等方面的研究。著有《宋集传播考论》(中华书局,2008)、《唱和诗词研究》(中华书局,2013)等。
蒋寅,1959年生,文学博士,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国际东方诗话学会副会长、国家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文学评论》编委。著有《大历诗风》《大历诗人研究》《王渔洋事迹征略》等。
|
目錄:
|
《中国诗学》第38辑 目 次
诗学文献学
晋诗《游石门》为慧远作考实(刘 玥)
《汤文正公诗翰》作者非汤斌考(张立敏)
湖南省图书馆藏《复初斋诗集》稿本考论(孔燕君)
冯登府《勺园诗话》考述辑存(闵 丰)
清代河南诗人生卒年考
——黄甲云、贺振能、岳梦渊等十二人(黄治国)
诗歌史
陶谢并称之唐代生成论(马金水)
论正史叙写与“初唐四杰”序位升沉(陶 慧)
论杜诗中的对立与兼融(刘天禾)
形象?心境?程式:杜甫疾病与诗歌书写的多维考察(薛 翻)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对五古“诗史”空间叙事的拓展(上官国风)
由“唐音”入“宋调”
——论欧阳修与词体演进(梁 丰)
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考论(叶益彪)
论苏辙谪官筠州时期的矛盾心态与宗教信仰(赵 旭)
“礼”可以群:黄庭坚的馈赠交游与诗歌酬答(董 灏)
“万古文山忠烈魂”:论文天祥诗在东亚的接受(奎欣怡)
从党争之恨到亡国之悲:明代三种狱中唱和诗集平议(姚 蓉、陈思晗)
中下层文人与乡邦文献
——以《海隅遗珠录》为中心的考察(张桐珲)
诗学史
“离骚”、“楚辞”二分源流考(唐志远、杨 秀)
文献文化情境中的典故生成与流传
——以两个“千里井”为例(成丹彤)
七古“三平调”是怎样创制的(曾 思)
从诗胆与诗骨论“岛瘦”说的诗学内涵(许佩铃)
《诗本义》以“人情”说诗的诠释学理路和意义(唐 振)
宋诗中“抄书”活动的文学书写及文化意涵(李晓田)
小松直之进《元遗山诗选》考论(张勇耀)
从“模范”到“心匠”:明代复古诗学批评的匠作化调整思路(黄天飞)
清诗总集编选少数民族女性诗人诗作述论(李枝林)
论近现代诗钟理论的特征及其诗学意义(陈必欢 曹辛华)
民国时期宋代词人年谱的编撰历程和词学意义(刘 畅)
比较诗学
诗画之间:论朝鲜诗人申纬的《梅花三十六咏》(任健)
......
|
內容試閱:
|
《中国诗学》第38辑
“礼”可以群:黄庭坚的馈赠交游与诗歌酬答
董 灏
礼物的诗歌书写史可以追溯到先秦,《诗经》中已有木瓜、琼瑶、彤管、握椒等礼物,但这些只是表情达意的陪衬。以馈赠为主题的诗歌酬答至南北朝正式出现,如到溉的《饷任新安班竹杖因赠诗》,任昉则作《答到建安饷杖诗》酬谢。唐代自李白、杜甫起,礼物题材的诗歌明显增多。在礼尚往来中,诗人或寄诗乞物,或赠物附诗,或回诗谢赠,或以礼物为主题多轮次唱和,本文将这些在礼物馈赠中创作的诗歌统称为礼物诗。
宋代,礼物馈赠既是一项生活中常见的社交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创作题材。山谷的礼物诗可分为三个创作阶段[1]。第一阶段为地方任职时期,自熙宁元年(1068)叶县任上写下《寄新茶与南禅师》起,至元丰八年(1085)五月离任德平镇监止,山谷共有1062首诗,而礼物诗占比不高,共40题44首,属于人情圈的开拓阶段。第二阶段为京中唱和时期,自元丰八年至京师起,至绍圣元年(1094)离京止,礼物诗已是其一个重要的创作题材,共59题86首,占此期诗歌总量419首的五分之一强。第三阶段为贬谪流寓时期,绍圣元年冬被贬黔州后虽有当地官员遗物救济,但他惊魂未定,未见诗歌酬答。直到元符二年(1099)改迁戎州与黄斌老订交后的《从斌老乞苦笋》等诗起,至崇宁四年(1105)客死宜州前的《乞钟乳于曾公衮》止,山谷共作44题62首礼物诗,占此阶段397首诗歌的六分之一强。北宋礼物诗创作数量前三位的诗人中,梅尧臣和苏轼皆在150首左右,黄庭坚则有近200首。但学界对三家的礼物诗研究呈现出重苏、梅而轻山谷的情况[2],且研究过程中多单纯地就文学谈文学,较少涉及社会学理论。故而本文拟结合其他学科的方法探究山谷的礼物诗。
一 赠与何人:礼物诗对士林关系网的开拓作用
礼物馈赠网是社会交游网的可视化呈现。第一阶段黄庭坚诗中所涉对象有30位,虽初任叶县时与惠南禅师和晓纯禅师分别有《寄新茶与南禅师》和《谢晓纯送衲袜》,但进入仕途后建立官场朋友圈成为首要任务,故而他很快转变礼物交游重心,着重与在地方结识的僚友、文士、学子礼物诗酬答。如在叶县与同僚陈说道有《陈说道约日送菜把》,在大名与所教导的宗室子弟赵令寿有《以金沙酴醾送公寿》,在太和与吉州司法周寿有《送酒与周法曹用前韵》,与庐陵县令陈汝器有《长句谢陈适用惠送吴南雄所赠纸》。第二阶段黄庭坚礼物诗中身份明确的对象有28位,另有5首未提及身份。这些人基本都是京中官员,并以同党派成员为主,像身入元祐党籍的就有李清臣、晁补之、李之纯、苏轼、钱勰、张耒、王钦臣、孔武仲、孔平仲、张问、孙觉等人。再有王诜、秦觏、晁咏之、王棫、王直方等人都与苏门文人交往密切。黄庭坚与苏轼的礼物诗唱和尤为频繁,留有《有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言二首》《子瞻继和复答二首》《双井茶送子瞻》《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王宣义》《戏咏猩猩毛笔二首》其二等7题8首诗。第三阶段旧党分贬各地,黄庭坚在贬地几乎是重建人情圈,诗中所涉馈赠对象身份明确的有28位,另有两首不知姓名。除《戏答王居士送文石》中的隐士王朴等少数特殊的人物外,其他的酬答对象亦不出读书人的范畴,如《从斌老乞苦笋》中的戎州官吏黄斌老、《谢荣绪惠贶鲜鲫》中的鄂州节推陈荣绪等地方官员,《以古铜壶送王观复》中的王蕃、《信中远来相访且致今岁新茗又枉任道寄佳篇复次韵呈信中兼简任道》中的范寥等追随求学者等等。
通过梳理发现,士人是黄庭坚礼物诗酬答的主要对象,这主要受唐宋转型的影响。宋代进入近世社会,科举取士代替了以门第出身选官的方式。与门阀士族背景的官员相比,科举士大夫没有密切的血缘关系和强大的地域势力做后盾,需要建设官场朋友圈,故而馈赠交游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将中国社会结构比作“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距离波纹中心的远近则与血缘和地缘关系的亲疏相关[3]。从酬答频率上看,黄庭坚与亲戚和同乡有一定的诗礼互动。如在大名与妹夫王纯亮的《世弼惠诗求舜泉辄欲以长安酥共泛一杯次韵戏答》,在太和与江西老乡黄介的《几复寄槟榔且答诗劝予同种复次韵寄之》,在京与舅父李常的《谢公择分赐茶三首》等诗。但两相比较,他在党派内部(特别是苏门内部)的礼物诗酬答频率远高于亲戚同乡。这是因为“差序格局不仅按照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差别形成,也按照哪些人能够增加‘我’的权力和利益、哪些人较少或不能增加‘我’的权力和利益而形成”[4]。在乡土社会,亲戚乡邻能帮助“我”进行农业生产。进入官场意味着谋生方式发生改变,政治立场、师门关系、文学趣味等方面高度关联的人物无疑会有更多政治资源与权力利益的联结,故而黄庭坚与士人的诗礼酬答非常频繁。且不容忽视的是,以上提到的亲属或老乡本身多是官员,像李常虽未坐入党籍,但也拥护庆历新政和反对熙宁变法,与山谷属政治同盟。准确来说,黄氏的诗、礼互动圈是以业缘为主,血缘与地缘统一于业缘中形成的由亲到疏排列的同心圆波纹结构。
私人间的礼物交际一般是点对点进行,具有封闭性。而诗歌是一种“可以群”的社交方式。黄庭坚利用诗歌扩展了礼物馈赠的社交空间,使得士人间的礼物交游呈现出“礼可以群”的特性。通过诗歌和礼物的配合使用,黄庭坚构建出一个庞大的士林关系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