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想通了:清醒的人先享受自由
》
售價:HK$
60.5

《
功能训练处方:肌骨损伤与疼痛的全周期管理
》
售價:HK$
140.8

《
软体机器人技术
》
售價:HK$
97.9

《
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
》
售價:HK$
74.8

《
奴隶船:海上奴隶贸易400年
》
售價:HK$
75.9

《
纸上博物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诞生(破译古老文明的密码,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150+资料图片)
》
售價:HK$
85.8

《
米塞斯的经济学课:讲座与演讲精选集
》
售價:HK$
74.8

《
人工智能大模型导论 科大讯飞校企合编教材
》
售價:HK$
75.9
|
內容簡介: |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句话证明了饮食在我们日常生活里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本书是心灵和食谱的交流、肠胃和品位的贯通、文化和历史的追述。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本书以“八大菜系”为主线,以生动朴实的语言详尽介绍了中国美食趣闻,其涉猎美食溯源、传说、典故、制作方法等诸多方面,集趣味性、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饱览此书,犹如畅游于浩瀚的中华饮食文化长河,乐哉、悠哉!
|
目錄:
|
第一章中国饮食文化漫谈/ 00 /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的类型/ 00 /
一、宫廷、贵族饮食/ 00 /
二、市井、百姓饮食/ 00 /
第二节中国的地域食风/ 00 /
一、古朴粗犷的西北食风/ 00 /
二、庄重大方的华北食风/ 00 /
三、广博新异的中南食风/ 00 /
四、豪爽大度的东北食风/ 00 /
第三节中国古代饮食溯源/ 0 /
第四节中国古代传统饮食礼俗/ 0 /
一、贺年馈节/ 0 /
二、红白喜庆/ 0 /
三、乔迁新居/ 0 /
第五节中国饮食文化对世界饮食文化的影响/ 0 /
第二章中国“八大菜系”漫谈/ 0 /第一节“八大菜系”与中国饮食文化/ 0 /
第二节“八大菜系”概述/ 0 /
第三章鲁菜/ 0 /第一节鲁菜文化溯源/ 0 /
第二节撷萃漫品——鲁菜纵览/ 0 /
第四章川菜/ 0 /第一节川菜文化溯源/ 0 /
第二节撷萃漫品——川菜纵览/ 0 /
第五章粤菜/ 0 /第一节粤菜文化溯源/ 0 /
第二节撷萃漫品——粤菜纵览/ 0 /
00中国饮食文化目录00第六章闽菜/ 0 /第一节闽菜文化溯源/ 0 /
第二节撷萃漫品——闽菜纵览/ 0 /
第七章苏菜/ 0 /第一节苏菜文化溯源/ 0 /
第二节撷萃漫品——苏菜纵览/ 0 /
第八章浙菜/ 0 /第一节浙菜文化溯源/ 0 /
第二节撷萃漫品——浙菜纵览/ /
第九章湘菜/ /第一节湘菜文化溯源/ /
第二节撷萃漫品——湘菜纵览/ /
第十章徽菜/ /第一节徽菜文化溯源/ /
第二节撷萃漫品——徽菜纵览/ /
第十一章“满汉全席”/ /第一节由盛及衰的帝王宴/ /
第二节“满汉全席”菜谱/ /
一、亲藩宴/ /
二、廷臣宴/ /
三、万寿宴/ /
四、千叟宴/ /
五、九白宴/ /
六、节令宴/ /
第十二章饮食拾零/ /第一节小吃/ /
一、北京小吃/ /
二、天津小吃/ /
三、陕西凉皮的四大流派/ /
四、山西面食甲天下/ /
五、宫廷小吃典故/ /
六、其他小吃/ /
第二节饮食风情/ /
一、福州小吃文章多/ /
二、食羊杂谈/ /
三、赣州风味漫谈/ /
四、闲话中秋与饮食/ /
五、燕赵佳馔烧南北/ /
六、话“”/ /
七、话说甘当配角的腌菜/ /
八、元宵节和汤圆/ /
九、怪俗怪吃/ /
第十三章饮食文化趣谈/ /第一节饮食物语/ /
一、中国古代食典/ /
二、饮食行业的行神、行话与行碑/ /
第二节饮食历史趣谈/ /
一、中国古代饮食十经/ /
二、名人与美食/ /
三、文人与美食/ /
第三节饮食名目溯源/ /
第四节酒席的菜系/ /
第五节中国饮食入座礼数趣谈/ /
第六节饮食器具趣谈/ /
一、锅碗小史/ /
二、中国饮食器具小话/ /
三、中国筷子的十二种忌讳/ /
参考文献/ /
|
內容試閱:
|
中国有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就证明了饮食在我们日常生活里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凡是讲究饮食、精于烹饪的国家,溯及以往,必定是拥有高度文化背景的大国。它们一般社会经济繁荣、资源充裕、国富民强,因而才有闲情逸致在饮食方面下功夫。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发展形成了一大批著名菜系,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菜系当属中国的“八大菜系”。“八大菜系”的产生与发展,是由地理环境和气候物产条件的差异而决定的。菜肴风味的形成,受到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战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围绕“八大菜系”不仅产生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其中更不乏美丽动人的饮食趣闻和典故。
作为一席盛大豪奢的御膳,如今“满汉全席”已很少有机会在餐桌上作为主角上演曾经的辉煌了。但作为一个代名词,其却有着很高的使用率,并在现代生活中发展变化,衍生出丰富的含义。满汉全席延续至今,在菜肴烹制方面已做了相应调整,古为今用,人们不再追求“满汉全席”的奢靡豪华,而更多是当作一种饮食文化来享受。“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杜甫的诗句显然帮我们勾勒出了“满汉全席”的“全”和吃起来的“排场”。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饮食学”是仅次于孔孟之道的学问,在国外可能还会盖过孔孟之学。既然成了一门“学问”,内容就不仅包括烹饪的技巧,更要知道如何去欣赏,以至于吃出品位、吃出礼仪。中国古代谈饮食的书较少,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可以说是一本最早的营养保健图书。
饮食文化其实是考察中国文化的一个极好窗口,因为饮食习惯是非常具体的生活方式。中国人的好吃、中国文化的林林总总,在这个文化的窗口里都显示得特别清晰。可以说中国的文明史,其实很大部分体现在这些看起来“简单”的饮食之中。
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在中华民族浩瀚的文化宝库中,“饮食文化”这颗明珠璀璨耀人、光惠众一、历久弥新。中华菜肴由历代宫廷菜及各地方菜系所组成,主体是各地方风味菜。其高超的烹饪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堪称世界一流。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曾说:“昔者中西未通市以前,西人只知烹调一道,法国为世界之冠;及一尝中国之味,莫不以中国为冠矣。”
有多少人面对垂涎欲滴的美食能够忍住诱惑?如果没有福分品尝燕窝、熊掌乃至“满汉全席”,那么我们起码应该对鲁菜、川菜、粤菜、湘菜……这样的地方菜不会感到陌生。即使未能亲品,也应有所耳闻。中华饮食之所以让人惊叹,就在于最平常的原料也能在中国人手中变成可口的美味,再普通的一粥一饭也能在中国人的调和中散发出异香。这或许就是中华饮食的精髓所在——用最简单的载体展现最深刻的文化。
本书是心灵和食谱的交流、肠胃和品位的贯通、文化和历史的追述。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了解中国和世界的经典文化,我们特地编撰了这套经典文化系列丛书,以飨读者。本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八大菜系”为主线,以生动朴实的语言详尽介绍了中国美食趣闻,其涉猎美食溯源、传说、典故、制作方法等诸多方面,集趣味性、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饱览此书,犹如畅游于浩瀚的中华饮食文化长河,乐哉、悠哉!
|
|